Wanchain,中文名万维链,聚焦于跨链机制的研发,通过构建具有跨链能力的分布式金融基础设施来实现万链互联的宏伟目标。截至目前,Wanchain已成功跨链集成比特币、以太坊、EOS以及以太坊和EOS上的生态代币,并设计提出了通用跨链框架T-Bridge,旨在实现资产和数据在不同公链和联盟链间的自由流转。在共识机制方面,Wanchain设计并上线了拥有完整委托机制的实用PoS共识协议,即星系共识。
项目定位
从区块链行业发展角度而言,万维链的最终愿景是打造一个分布式的未来“银行”,通过建立不同区块链账本之间的连接,实现资产的跨账本转移,为基于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金融应用提供一个基础设施。将区块链承载价值和传递价值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将区块链的平等、开放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从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角度而言,万维链应用了安全多方计算、门限密钥共享、基于椭圆曲线的环签名方案、一次性账户生成机制等多项密码学前沿技术,并首次解决了智能合约代币交易隐私保护这一难题。某种程度上,万维链就是先进密码学理论解决区块链领域难题的典型应用,代表着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发展方向,那就是由条件安全向可证明安全转变、由逻辑控制向算法理论控制转变。万维链有一支专业的密码学研究团队,他们将持续为密码学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向整个行业贡献力量。
万维网之父:Web3根本不是Web:金色财经报道,发明万维网的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里斯本举行的网络峰会技术会议上表示,他并不认为区块链是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可行解决方案,并称人们经常将Web3与“Web 3.0”混为一谈,后者其实是他关于重塑互联网的提议。蒂姆·伯纳斯-李解释说:“除了流行语之外,您必须了解术语的实际含义,真正的耻辱是,以太坊那些人用了Web3这个词,但事实上,Web3根本不是Web。” 蒂姆·伯纳斯-李并不是唯一一个对Web3持怀疑态度的科技巨擘,此外Twitter联合创始人Jack Dorsey和特斯拉CEO Elon Musk都对此概念提出过质疑。(CNBC)[2022/11/5 12:18:29]
从区块链技术应用角度而言,万维链不只是一个实现跨链交易和多资产互通的区块链项目,更是一个完备的区块链开发平台。万维链在实
万维网原始源代码NFT竞价已飙升至280万美元:6 月 29 日,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 编写的万维网原始源代码的 NFT 的竞价从开盘价 1000 美元飙升至 280 万美元。距离该 NFT 在苏富比的拍卖结束还有不到 2 天时间。据了解,万维网原始源代码的 NFT 包含大约 9500 行代码,包括蒂姆·伯纳斯·李制定的互联网的 URIs、HTTP、HTML 等技术规范,它们是当今 Web 的基础。[2021/6/29 0:13:20]
现跨链交易功能的同时,也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区块链网络:它包含原生币,支持智能合约,并且拥有智能合约代币交易的隐私保护机制。任何开发者,均可根据应用场景,在万维链上开发出满足需求的金融应用。
项目应用场景
数字货币借贷
随着数字货币成为更加广泛的交易媒介及更加重要的价值储藏载体,利用数字货币创造新的价值并获得相应收益是必然趋势,正如将比特币投资于“挖矿”,投资于其他区块链项目ICO类似。随着数字货币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利用数字货币直接(不需要转换为法币,投资的收益也以数字货币计价)进行投资的领域和机会逐渐增多。利用数字货币创造价值的人需要更多的数字货币,手中持有数字货币的人需要保值增值,数字货币的借贷业务需求会越来越多。万维链支持具有信用和资金能力的机构或者个人作为数字货币的供需中介,完成存贷业务。以以太币举例,实现方式是中介方在万维链上利用智能合约创建存款应用并设定利息,以太币存入方通过跨链机制将以太坊上的以太币转入万维链上的智能合约对应的地址,万维链上的存款智能合约发放对应该笔存款的凭证(万维链上的token,类似银行的存单)到万维链上该用户的账户中,智能合约自动计算利息。当用户需要提取该笔以太坊存款时,将凭证转移回中介地址,合约执行跨链交易将凭证对应的以太币在原链上解锁转移回原有用户的账号中。该场景优于传统模式的重要一点总是,作为存贷中介方的存款准备金(该中介地址对应的被锁定的原链资产)是透明的,作为存款人能时刻知晓存款准备金情况。
万维网的数字签名源代码文档将作为NFT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卖: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万维网发明者Sir Timothy John Berners-Lee将30年前编写的数字签名源代码文档将作为NFT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卖。这些文档包含约9555行代码,这些代码实现了Tim爵士发明的三种语言和协议,即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和uri(统一资源标识符),这三种语言和协议至今仍是万维网的基础。苏富比拍卖行将于6月23日举行为期一周的拍卖会,起拍价为1000美元(708英镑)。除了有机会深入研究网络早期架构的基本框架外,中标者还将收到一份代码的可视化动画,一封Tim爵士写的关于其创建的信,以及一张完整代码的数字海报。拍卖所得款项将捐给这位计算机科学家和他的妻子所支持的项目。(LBC)[2021/6/15 23:38:55]
数字货币支付结算
声音 | 万维链:不法分子冒用万维链名义要求转账 万维链官方无任何账户:近日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万维链(Wanchain)名义要求转账汇款,特此声明万维链的官方网站为wanchain.org,官方无任何账户,更不会以任何名义要求转账汇款,请注意分辨。[2019/2/26]
越来越多的商户正在接收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作为支付手段,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场景将多种数字货币作为支付媒介。对于用户来说无论在
电脑和手机上安装多个钱包进行支付都是不方便的,正如目前的支付需要VISA,Paypal,支付宝这样的中介机构进行支付结算的统一整合。万维链本身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币种平台。从本质上说正如第三方支付将不同银行的账本接入在自己的统一账本下一样,万维链实现数字货币领域的类似功能。任何商户和用户都可以安装万维链钱包完成多币种的支付结算功能,而不需要安装多个数字货币钱包。
动态 | 万维网联盟支持闪电网络的比特币支付:万维网联盟(W3C)是一个专注于为互联网开发标准和协议的国际组织,据报道,该组织一直致力于让用户更容易从网络浏览器进行支付。W3C还创建了一个API,它将支持通过闪电网络进行的比特币支付。[2018/10/31]
数字货币交易兑换
目前完成数字货币的兑换主要依赖于中心化的交易所和场外交易中间人。所有交易都基于对交易所和中间人的信任。多币接入万维链后,交易所或者中间人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多币种的竞价交易和一对一的场外交易。万维链上提供隐私保护的交易机制,为有隐私保护需求的交易提供支持。将没有隐私保护的数字货币导入万维链,并在万维链中发起隐私交易,最终再将数字货币转回原有链,一定程度上通过切断资金追踪路径实现了原有链的隐私保护。这一使用场景类似于较早出现过的混币模式。
数字资产投融资
我们已经看到传统的资产以联盟链的形式映射到区块链上的趋势,例如商业票据、商业积分、未来收益权、应收账款等。未来会有更多的金融资产以基于联盟链的分布式账本形式记录。当这些联盟链接入万维链后,联盟链成为金融资产的提供方,数字货币的持有者可以利用手中的数字货币购买这些资产进行投资。类比传统银行业务,这类似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区别在于更多的中介机构可以参与进来,或者资产持有人可以直接进行资产融资。ICO现已成为区块链领域众筹融资的重要手段,且这一趋势正向非区块链领域蔓延。越来越多的项目,尤其是基于以太坊的项目,直接使用智能合约进行ICO,整个过程更加透明公平,但是只能使用以太币进行众筹,给持有其他数字货币的投资者造成了不便。基于万维链开发的ICO平台,或者单独的ICO项目,发行方以智能合约进行发行的同时,可以支持多币种进行投资。投资人能够更加方便的用以太坊、比特币或者其他任何与万维链连接的区块链代币进行投资,发起方可以更加便利的管理自己募集的资金。更进一步,当项目上线时,新的区块链只要接入万维链,通过跨链机制就可以方便的完成众筹份额与原生币的转换。利用万维链,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流程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权益发行时代。
其他应用场景
上面描述的是最基本的应用场景,目的在于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万维链的运行逻辑和价值。举一反三可以想到,通过万维链,可以发行基于数字货币的多币种信用卡;可以将多种资产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可以进行基于多种数字货币的P2P业务,众筹业务等。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已经被各大银行视为重要战略,但出发点多是基于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传统业务;而数字货币领域货币兑换等类银行的业务已经在蓬勃发展。区块链在这两个领域的进展,如同两条平行线。随着数字资产在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升,与现实经济的融合不断增强。这两条平行线同样会走向融合:数字资产进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银行支持数字资产的存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部分转移到区块链上(法币以区块链token的形式表示和记账)。万维链跨账本资产转移的特性将能够支持未来的融合。
网址:https://www.wanchain.org/
推特:https://twitter.com/wanchain_org
脸书:
电报:
上线时间:2018-03-24
白皮书:https://www.wanchain.org/files/Wanchain_White_Paper_CN.pdf
合约地址: https://www.wanscan.org/
最大供应量:
流通量:c
当前供应量:n
持币数量:4055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