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拥有比特币,也不看空比特币。」「我已经对比特币持中立态度。」
时隔三年后,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 (Bill Gates) 在 CNBC 的 Squawk Box 中再次谈及他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看法,只不过如今,这位亿万富翁的态度发生了扭转。
3 年前的 2018 年 3 月,同样的场合,比尔·盖茨对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给出了「一种纯粹的『大傻瓜理论』类型的投资」的判断,他表示:「我同意,如果有简单的方法做空,我会做空。」此外,他还补充说曾有人给他送了一些比特币当生日礼物,但几年后他就卖掉了。
随着时势发生变化,刷新了自己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看法的大佬,并非只有比尔·盖茨一人,包括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贝莱德 CEO Larry Fink、桥水基金创始人 Ray Dalio 和美团创始人王兴等对商业世界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都纷纷在近段时间发表了新观点。
比尔·盖茨:AI 将颠覆教育,但短期内“失败将远多于成功”:金色财经报道,比尔·盖茨在 ASU GSV 峰会上与全球教育科技“独角兽”公司 DreamBox CEO Jessie Woolley - Wilson 就教育科技的话题展开对谈。
盖茨认为,大量资金涌入教育科技行业将推动该领域的变革,帮助实现教育公平,但投资者应做好失败的准备:AI 领域的不断突破无疑将颠覆教育领域,教育公平在不远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应盲目进入。目前来看,许多关键进展都发生在平台层面,非常依赖谷歌、微软和 OpenAI 的突破。比尔·盖茨相信,AI 革命正颠覆教育行业,但现在入局教育科技领域成功的机会仅有千分之二。[2023/4/24 14:22:37]
比特币,这个曾经只是极客小众圈子熟知的标的,正在走入更主流、广泛的群体视野。
近期因为评论比特币和狗狗币等行为而备受热议的人物,当属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
本月初,马斯克在美国社交媒体 Clubhouse 中发表观点称,「比特币是一件好事,所以,我是比特币的支持者。」他还提到,自己曾于 2013 年在比特币交易中分得一杯羹,他的许多朋友多年来一直试图说服他买卖比特币。
比尔·盖茨:并不追捧比特币 比特币会消耗大量能源:金色财经报道,北京时间2月23日,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周一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并不追捧比特币,一方面是出于环保原因,比特币会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它对散户投资者构成了风险,这些人并没有像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样那么有钱。马斯克很有钱,也十分精明,所以我不担心他持有的比特币会遭遇某种随机性的涨或跌,”他说,“但我确实认为人们在这股狂热中买入比特币,这些人可能没有那么多闲钱,所以我不看好比特币。我的总体想法是,如果你没有埃隆那么多的钱,你还是应该小心点。”[2021/2/23 17:42:15]
随后的 2 月 8 日,特斯拉披露投资了总计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这部分投资额占到了特斯拉持有现金及其等价物的 7.7%。对此,特斯拉股东、美国共同基金的经理 Ronald Stephen Baron 表示,特斯拉投资比特币这个事情并不令他感到吃惊,他认为,像特斯拉这样的商业巨头对比特币进行投资将会推动比特币大规模普及。
比尔·米勒:比特币可能是老鼠药 老鼠可能是现金:1月6日消息,米勒惠理基金创始人比尔·米勒在最新文章中提到:在这个阶段,比特币被认为是数字黄金。但与黄金相比,它有很多优势。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即使没有上升,更多的公司决定将其现金余额的一小部分分配给比特币,而不是现金。那么目前对比特币的涓涓细流将变成一股洪流。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把比特币称为“老鼠药”。他很可能是对的。比特币可能是老鼠药,老鼠可能是现金。[2021/1/6 16:31:52]
在刻板印象中,体量巨大的资管巨擘往往是待局势明朗后才会入场类似比特币这样的创新资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预判似乎并不准确。
今年 1 月 20 日,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旗下的两支基金公司向美国 SEC 提交了投资说明书。说明书中提到,旗下的某些基金或将参与基于比特币的期货合约交易。
声音 | 牛津大学比尔·罗斯科:要注意到区块链里的“老鼠窝”:在12月5日,由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海南生态软件园、火币中国承办的“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和区块链国际合作论坛”上,牛津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比尔·罗斯科博士提到,要注意到区块链里有“老鼠窝”情况。因为它缺乏足够监管,很多信息无法溯源。这是区块链的一种弊端,会降低系统里面用户使用信任度。区块链需要能够保持公开,同时又够保证它的可信度,比如避免一些可疑资产,或说非法资产利用区块链进行隐匿的情况。[2019/12/5]
贝莱德这种大手笔的转变并非无迹可循。
去年 11 月,贝莱德全球固收业务的首席投资官 Rick Rieder 就已经在 CNBC 上表示,「比特币很有可能取代黄金的地位,因为相比黄金,比特币的功能更加丰富。」次月,该公司 CEO Larry Fink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表示,比特币可能会演变成一种全球性市场资产,「这些巨额(资金)每天都在移动…这是一个薄弱的市场。它能演变成一个全球市场吗?可能会。」而此前,他多次表示对比特币漠不关心。
投资大师比尔·米勒 : MVP1基金半仓持有比特币,暂不考虑卖出:传奇投资人比尔·米勒(Bill Miller)在上周表示,他的MVP1对冲基金已将半数资金投入到了比特币。此外他还补充说,目前该基金还持有了比特币现金(BCH),暂时不考虑卖出。米勒曾在美盛集团( Legg Mason)工作35年,他管理的美盛价值信托基金(Legg Mason Value Trust)曾在1991年到2005年连续15年跑赢标普500指数,创造了一个“投资神话”。[2017/12/19]
今年 1 月,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发文谈论他对比特币的看法,在文章中,他认为比特币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人震惊,整个一过程就像创建一条以信用为基础的传统货币体系。」他还认为,相对于市场上的现有的财富储备(例如黄金),比特币的发展路径值得关注。
2 月 19 日晚间,关于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间的玫瑰》作者但斌买入比特币 ETF 基金的消息引发了关注,他公开称自己买入了 1% 的 GBTC,「虽然有点晚,但想通了就践行!」「随着特斯拉允许比特币作为支付「货币」,它的价值可能会被提升。」
截图来源:微博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领军人物关注与布局,比特币正在成为更多人投资的标的。
一直以来,比特币就被冠以「数字黄金」的称号,圈内人对外布道时也总是会用「数字黄金」的故事进行包装。从统计学上,比特币与宏观大类资产似乎没有太多的关联性。
图片来源:币安研究院、分布式资本、彭博
但从实际盘面看,比特币并没有成为大量资金避险的资产,而是和黄金、大宗商品等资产一样,都是全球流动性偏好和市场情绪的体现。
比如 2020 年 3 月 12 日当天,虽然数字货币市场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但由于美股连续熔断,导致美元流动性枯竭,致使当天全市场所有跟美元兑价的资产都在暴跌,比特币也不例外。加上币圈的衍生品杠杆过高,才会出现瞬间暴跌的景象。
而随着价格越来越与大宗商品挂钩,比特币的商品属性也越来越突出,所以说即便在价格上有相对滞后性,它最终还是会与整个金融市场同频。换句话说,比特币的价值不在于避险,它跟黄金类似,价值都基于其独特的不易获取性,只是后者的不易获取性提现在物理上,而比特币则是基于数学上。
与目前的金融理财产品不同的是,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全球共识,并伴随着高风险、可能会带来高倍收益的资产。据加密行情数据网站 CoinMarketCap,自今年 1 月 1 日以来,比特币价格从 29000 美元,涨到了如今近 52000 美元,涨幅近 80%,收益表现优于大部分投资标的。
今年 2 月 16 日,就连美团 CEO 王兴都在饭否上发言称,理论上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了。而于去年 8 月开始多次加仓比特币的上市公司 MicroStrategy,随着比特币续刷历史新高,如今该公司仅从买入比特币的操作中,盈利已经近 25 亿美元。
在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同时,外界往往只看到了亮眼的数据,但往往忽略了其中的风险。2 月 19 日,诚如马斯克也说,虽然比特币的流动模式比现金有趣,但对于所有标普 500 的公司来说,买入比特币是「有风险的投资」,另外,他还补充说,当法定货币的实际利率为负时,聪明人会去看别处;比特币几乎和法定货币一样不靠谱。
在目前市场上债券收益率已经趋近于零的情况下,世界上大多数央行都在试图让本国货币贬值,对投资者来说,此时寻找其他保值资产是合理的。如果你有投资比特币的想法,或许能从瑞·达利欧的观点中得到一些启示。
他认为比特币就像是一个难以预测未来的长期期权,可以对它进行一定投资,但做出这样的操作的前提是「就算亏损了 80% 也对我没有什么影响。」
大量观点都认可,当下的加密货币市场已经充斥着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意为「害怕错过」)的情绪,错过比特币单价 2 万、3 万美元的加密投资者及其他市场的投资者,担心再次错过这一轮牛市无可厚非。
因为一边是不断续刷新高的比特币、以太坊价格,另一边,是更多的上市公司、传统金融资本入场快速进场。如果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牛市继续,那么后期主流币种的价格上涨时间可能会更短,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市场风险性成倍地增加。
加密货币市场远比传统股票市场更具风险性,它既可以实现 80% 的单日上涨,也可以实现 90% 的单日暴跌,它更适合那些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投资者,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切勿盲目自信进场梭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