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数字技术变革将重构经济模式,中国应抢抓数字经济主导权

9月17日,在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现场,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发表《数字技术变革将重构经济模式》主题演讲。

李礼辉提到,尽管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不大,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但诸如可以加持商业信用的数字信任、可以穿透金融中介的数字链接、可以超越国家主权的数字货币等崭露头角的结构性创新正在蕴藏变革的力量。尤其是Libra的出现,引起全球轰动,掀起广泛的数字货币讨论热潮。

李立辉认为,Libra有望成为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其具备的超越国家主权,僭越中央银行,跨越商业银行特性,对有货币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Libra能否得到世界各国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同和许可,能否获得金融体系的信任并实现与现有金融系统安全可靠的融合,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挑战的背后是机遇,李礼辉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信任、数字链接、数字货币,很有可能重构经济、金融的模式,呼吁中国各界积极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大力促进和规范制度创新,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中国将迎来个人资产从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变的高峰:2021上海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以及房住不炒、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等政策的不断完善,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也呈现从拥有现金向拥有资产,从拥有房产到拥有金融资产,从单一配置到多元化配置,从境内投资到全球配置的趋势,对资产管理业务的需求持续、快速地增长。在中国现在的个人资产当中,只有20%左右的资产是金融资产。随着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们将迎来个人资产从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变的高峰,这将是资产管理行业新的发展空间。(一财网)[2021/10/14 20:28:54]

以下是演讲全文,巴比特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第5届全球区块链峰会,恰逢区块链10年。2009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面世时几乎是悄无声息。2019年,应用区块链分布式对等架构的数字货币Libra的出现,则引起了全球的震动。

这10年,数字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交融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的商业模式。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新一代技术进化对经济结构的“改变”只是改进与优化,还是变革与重构?

中国银行业协会领导出席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国际视频会议:会议就央行数字货币全球治理、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业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推广央行数字货币需要构建的法律框架和政策以及数字货币对金融系统(银行、支付系统、金融科技公司)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问题、企业如何适应数字货币的趋势、线下数字货币支付、数字货币消费者保护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金十)[2021/4/29 21:09:44]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目前并不大,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但崭露头角的结构性创新,似乎蕴藏变革的力量。

第一,可以加持商业信用的数字信任。

在传统的商业信用模式中,信息不对称是常态。信任需要积累,建立信用需要较长的周期;信任需要中央节点,日常经济行为难以成为社会信用记录。因而,信用可及范围和信用覆盖范围小,信用形成成本和信用风险成本高。

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信用,发掘信用价值。区块链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构建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其价值在于,可以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数字信任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取代商业信用,可以加持商业信用。

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数字货币将会重塑金融体系 当前试点仅是未来前景的冰山一角:近日,市政协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字货币的应用只是刚刚开始,它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替代M0(流通中货币)、纸币,数字货币其实是未来数字金融的基石,可以说,数字货币将会重塑金融体系,当前在人们面前展示的仅仅是未来前景的冰山一角。

数字货币的应用将会构建以数字货币的全新金融,对于提升支付效率、追踪资金流向、降低信贷风控成本等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银行账户的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全新的能力挑战。另外,数字货币在批发、产业链企业应收账款等方面也存在巨大的潜在价值。(凤凰网)[2021/1/22 16:47:21]

进一步分析,与传统商业信用相比,数字信任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构建低成本的信用普惠。这将重构信用模式,并要求改变信用制度。信用体系的架构,信用评估的标准,信用定价的模型,都需要再造。

第二,可以穿透金融中介的数字链接。

“世界是平的”。现代经济体系总体上属于平面交互结构。这种平面架构赋予金融业至关重要的中介地位,包括信用中介、交易中介、支付中介。中介,是金融业的本源,是金融业的财源,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中国银行研究院郝毅:央行数字货币和Libra都可使用区块链实现高效信息传递:10月3日消息,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郝毅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和Libra本质上都是基于Token(代币)发行的信用货币,从技术上,都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快速、高效、透明化的信息传递。他认为,Libra与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的差异在于,信用基础不同。Libra主要依赖于Facebook及其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以及抵押的一篮子货币资产。而央行数字货币是基于一国的国家信用。与此同时,郝毅还指出,双方监管体系不同。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币的一部分,大部分主流经济体都对货币发行、管理有着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而Libra的管理尚无完善的法律支撑,各国对加密货币的属性、态度差异较大。此外,数字人民币和Libra的应用范围也不同。央行数字货币是一国法币的数字化,除了少数国际货币外,其应用范围主要局限在一国以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禁止境内交易使用外币结算。Libra从诞生之日起,就是面向全球支付的。(澎湃新闻)[2020/10/3]

高价值的金融业首先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实验场景。值得重视的是“多维度直接交互架构”。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金融交易场景中,区块链可以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的架构和加密的数据网络,实现众多参与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交通,做到协同治理,共享信息,归并校验,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声音 | 中国银保监会中介监管部主任:国家政策的缺失,对区块链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可能还有所制约:据金融界消息,5月25日,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保险之夜分论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介监管部主任姜波表示,区块链从这个概念走向应用,前几年还是一个非常新兴的前沿的概念,而现在已经用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区块链技术基于这样一个分布式的网络形成的共识机制,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透明性、数据不可篡改和自治等特点,它的空间应用非常广阔。但是在目前一个困惑就是部分构成的要素它的法律基础还是比较缺失的,所以国家政策方面的缺失也对区块链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可能还有所制约。[2019/5/26]

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金融,却可能越来越深刻地冲击金融的中介地位。例如,利用区块链的共识算法、智能合约机制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定价、智能撮合机制,数字金融市场有可能建立公平对等、点对点的直接交易机制,从而淡化中介甚至取消中介。在基于公有链的“分布式商业”实验模式中,所有的商业中介、信任中介、信用中介都可以被数学算法所取代,不再需要中心化组织,不再需要中介成本,商业的可扩展性可以变成无穷大。

第三,可以超越国家主权的数字货币。

采用数字化技术的货币形式可称为数字货币,包括法定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

我把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包括金融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称为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提出“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的概念,主要基于这样一些考虑:能够成气候的数字货币必须是可信任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这样一些品质:

具有公众信任机构的信用背书;

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

具有高效可靠的金融交易和支付平台;

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支撑;

具有行政许可的市场准入。

已经获得行政许可发行数字货币的金融机构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等跨国银行。2019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数字货币Libra,希望Libra成为一个不受华尔街控制、也不受中央银行控制的新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

如果能够获得监管许可,Libra似乎具备了成为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的全部特性:

一是行业巨霸联合创始,覆盖巨大客户群体。Libra由Facebook牵头,联合信用卡清算、线上支付、线上旅游、电商平台、流媒体音乐平台、电信运营商等28家巨霸级创始机构,可以为Libra提供足够的信用背书,而且拥有巨大的覆盖全球的客户群体,归并计算至少20亿。

二是应用数字技术,构建独立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应用联盟区块链的分布式对等架构,应用隐私计算技术保护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应用Calibra电子钱包,提供可以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交易和转账平台,不再需要银行。

三是以“硬资产”做支撑,保持价值稳定。Libra协会成员的投资和用户购买Libra的法定货币,都将成为储备金,用来支撑Libra的价值。Libra用储备金进行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与低波动率实体资产捆绑,以保持价值稳定。

Libra能否得到世界各国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同和许可,能否获得金融体系的信任并实现与现有金融系统安全可靠的融合,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Libra对现有货币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超越国家主权,僭越中央银行,跨越商业银行。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从根本上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

一是可能冲击主权货币地位。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地位本质上取决于公众的信任,“法定”只是加强了公众信任。贝壳成为原始货币并非出于“法定”,而是公众认可的等价属性。落后国家、弱小国家如果遭遇重大经济困难,主权货币就可能失去国民的信任,就可能被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所取代。经济兴隆的国家或联盟的主权货币一般不会退出货币体系,但货币地位有可能主次更替,成为全球性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的锚定对象。

二是可能重塑货币霸权地位。

数字货币的霸权地位,将由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的覆盖范围、用户规模和实体资产规模来决定,全球有可能出现几个势均力敌的数字货币系统。全球流通的超主权数字货币也许不再有明确的国别标签,最为重要的是公众认可的全球性商业信用和数字信任。

三是可能形成跨越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

Libra这类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体系,一旦形成可以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金融基础设施,就可能从支付清算入手,逐步进入储蓄、融资、投资、保险、资产交易等领域,渗透平民大众的经济生活,全面争夺金融业的市场。

综上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信任、数字链接、数字货币,很有可能重构经济、金融的模式。这是现实的挑战,也是未来的机遇:

第一,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实施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明确产业政策,对数字技术研发企业和专业人才给予税费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关键领域建立全球性竞争优势。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当前很有必要抓紧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和实施方案。

第二,我们应该大力促进和规范制度创新,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抓紧建立数字信任机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监管、虚拟货币监管等数字金融制度。应该抓紧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应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沙盘试验制度,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业务监管的新模式、新规范,适当放宽数字金融市场准入。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建设中,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争取话语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XRP比特币:科普 | 比特币的治理

本文是基于我在Chain-In会议上的演讲而写的:https://youtu.be/yzQ4OPjPPP0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比特币的治理?比特币的治理之所以如此重要.

[0:0ms0-0:9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