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惯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去中心化金融应用的积累是否使其变得“不可分叉”,例如即便是再次出现以太坊与以太坊经典当年那样的分歧也不会分裂了?
图片来源:Pixabay
两名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可能的。
这是DragonflyCapital的LelandLee和HaseebQureshi的立场,他们本周发表了一篇新文章,题为“由于DeFi,以太坊现在不可分叉”。
1INCH、ENS添加至以太坊上AaveV3市场的ARFC提案已获投票通过:5月22日消息,Snapshot投票页面显示,Aave社区关于将1INCH、ENS添加至以太坊上AaveV3市场的两项ARFC提案分别以99.96%、83.78%的支持率获得投票通过,接下来,两项提案将进行AIP提案投票。[2023/5/22 15:18:15]
Lee和Qureshi在这篇文章中辩称,以太坊将“再也不会拥有有意义的少数派分叉”,他们将原因称为“DeFi固有的脆弱性”。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使用了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已实施ProgPoW的假设场景——ProgPoW旨在抵抗以太坊网络的ASIC挖矿,并且迄今为止已证明是有争议的。
以太坊未确认交易为100,577笔:金色财经消息,据OKLink数据显示,以太坊未确认交易100,577笔,当前全网算力为239.32TH/s,全网难度为3.21P,当前持币地址为48,091,135个,同比增加103,855个,24h链上交易量为3,970,895.91ETH,当前平均出块时间为13s。[2020/9/30]
Lee和Qureshi认为,如果随后发生一种性的区块链分裂,则可能使像CENTER这样的团体处于“拥王者”的地位。
为什么?因为像USDC和Tether这样的项目受到法定储备金的支撑。当然,如果以太坊分类了,这些稳定币的法定货币储备并不会增加一倍,因此这些项目必须选择其中一条链并坚持下去。作者说,由于有如此众多的DeFi项目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其他项目可能会追随重要人物,以保留自己的相互关联的平台应用。
创业公司Yield试图将固定利率借贷引入以太坊:金色财经报道,Yield Protocol的创建者表示,正试图向以太坊引入固定利率借贷。其第一个应用为yDAI,即用于发行代币化零息债券的ERC20代币。[2020/5/8]
“如果DeFi运营者不能紧跟大势,那么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将陷入混乱之中。这是一个经典的博弈论情形:激励机制绝大多数都倾向于协调,因此所有DeFi都被迫一起行动。”
因此,Lee和Qureshi争辩说,如果发生有争议的分裂,那么作为事实上成为“鬼城”的少数链将处于劣势:
“如果您想象一个传奇的电影版本,那么少数链就像是一个废弃的大都市。高耸的建筑物空无一人,警报响起,没人响应,远处滚滚浓烟。没有人愿意为之重建。”
动态 | Tether在以太坊网络增发500万枚CNHT:据DAppTotal.com稳定币专题页面数据显示:09月22日22时07分,Tether在以太坊网络增发1笔价值5,000,000元的CNHT,块高度为:8599455,交易哈希值为:0x9cec6e7400207ae8ce635842331ddee1c45cfe921886555332da61db243f0bc6。截至目前,Tether在以太坊网络上的CNHT总发行量已达25,000,000枚。 DAppTotal在此敬请广大投资者警惕行情变动,谨慎应对市场风险。[2019/9/23]
因此,作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强烈不鼓励利益相关者支持分裂,因此,以太坊出现分叉的可能性不再成立。
他们总结道:“欢迎来到后分叉时代。”
以太坊真的不会再分裂?有人不这么认为
Lee和Qureshi的文章很快在以太坊社区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支持者对他们的论点表示了充分的理由。
还有其他人不同意这篇文章中表达的症结,包括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弗拉德·扎姆菲尔。这位以太坊Casper的创新者指向所谓的“DeFi拥王者”,他认为“交易所……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而且从未有人可信地暗示过他们在区块链。”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Buterin回应了Zamfir的话,说他从Lee和Qureshi的文章中得出的结论并不是说以太坊现在是完全不可分叉的,而是“分叉合法性的门槛已经提高。”
对于Vitalik的这种看法,Zamfir仍然持不同意见,认为有争议的分叉在以太坊上仍然“完全有可能摆在桌面上”,如果发生了一次分叉,DeFi项目则必须“像其他所有人一样”决定支持哪条链”,这表明这些项目不会是拥王者。
另外,与此相关的是,Zamfir在先前的一条推文中说,他认为研究人员的论点如果是辩称“一个DeFibug会导致一种分裂”,那么他们的观点框架会更好。
话虽如此,唯一可以真正知道在有一个有争议的以太坊分裂中会发生什么的方法是,真正发生了分裂。尽管很明显,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许多利益相关者都将努力避免这种可能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