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新华社:一些人借区块链之名炒作行值得警惕

文章来源:新华社

记者:毛振华、王阳、潘晔

从幕后走到台前,区块链技术火热背后,另一场“盛宴”却在暗流涌动。炒作数字货币“割韭菜”、发行毫无价值的“空气币”、打着区块链旗号……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大有抬头之势,有关专家指出,监管也要与时俱进。

披“区块链”外衣炒作数字货币

“真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最近,沉寂大半年的一些炒币微信群再度活跃起来,群里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行情,跃跃欲试的表现与几个月前销声匿迹迥然不同。

天津市民刘鹏2014年开始接触并购买比特币,经历过多轮市场炒作吸引散户追高后“割韭菜”。他说,购买数字货币与其说是投资,更多时候不过是带着投机心理与风险博弈,“无论输赢,最终大多只剩一地鸡毛,真正赚钱的寥寥无几。”

新华社推出“文学里的浪漫·君生我未生”数字藏品:据官方消息,新华社5G价值阅读平台悦读汇携手文化发展出版社及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推出5G时代文学里的中国式浪漫数字藏品。

本次名为文学里的浪漫·君生我未生的数字藏品将在时藏平台免费发行。本次藏品在作者张严平动态签名视频的基础上,特意增加了《君生我未生》书中经典段落的倾情读。限量5200份(每位用户只可领取一份,领完为止)。

《君生我未生》记录了中国固体火箭奠基人杨南生,与中国新闻界知名女记者张严平的爱情故事,是一本妻子记录与丈夫之间真挚爱情的回忆录,也是一本从客观角度,呈现航天科学家满怀赤子之心作出奉献与牺牲的报告文学作品。[2022/5/21 3:32:26]

10月25日,每枚在8000美元上下徘徊多时的比特币突然发力,至26日一举突破1万美元大关,最高涨幅超过30%。

新华社:不能让高耗能“矿场”挤占宝贵资源:新华社发文称,“空气币”如空气一般,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物依托、不具备应用价值。这样的投机炒作标的一旦价格崩盘、潮水退去,带给投资人的只有巨大损失和悔不当初。虚拟货币挖矿要借助计算机运算,用于挖矿的“矿机”要具备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一般功率较大。“矿主”们为了早些挖出虚拟货币换钱,将许许多多台“矿机”集中起来形成“矿场”,没日没夜地开挖,因此电力消耗巨大。打击虚拟货币挖矿,不仅需要地方政府主动发文叫停挖矿行为,切断增量;还需要推出包括电价、土地、税收、环保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推动存量企业有序退出。(新华社)[2021/6/2 23:04:15]

截至11月18日12时,比特币总市值超过1545亿美元,这一体量完全可与一家知名上市公司匹敌。但备受质疑的是,除暴涨暴跌带来投机炒作,实际应用迟迟未见。

动态 | 新华社:我国区块链发展处全球第一梯队,但自主核心技术仍有待提升:专家认为,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区块链在我国将开启新征程,核心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落地是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赛道。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全球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从区块链技术角度看,在区块链技术申请专利上,目前我国区块链发展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梯队。2019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上,中国占比达67%,而美国仅16%;另一方面在区块链底层基础技术上,我国则处于相对落后位置,比如目前区块链的主流共识算法,基本都是国外开发,在区块链的拓展性层面,比如跨链、分片等技术开发上也都由国外团队或机构主导,自主核心技术仍有待提升。(新华社)[2019/11/3]

再度开始活跃的还有发币公司以及币圈自媒体。近期,一些非法发币机构身处海外,利用社交软件推销代币。“他们宣称‘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这其实是对区块链技术的有意曲解。”专家称。

新华社:虚拟币炒作乱象扎堆 呼唤监管加码:新华社发文称,业内认为,即将到来的监管加码,将是对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政策的延续。尽管政策在当时对抑制数字货币投机起到了明显效果,但随之出现的乱象依然扎堆。对比特币投资采取降温措施,长远看有助于区块链企业将精力聚焦于技术上,真正推动应用落地。从这个意义而言,采取强有力措施,继续抑制虚拟货币投机炒作,势在必行。[2018/2/9]

针对网传人民银行已发行法定数字货币,11月13日央行专门在其官网辟谣,人民银行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目前仍处于研究测试过程中。

区块链成了“招牌”

区块链技术的火热,也让一些假借区块链之名、行之实的恶行死灰复燃。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郭宇航告诉记者,最近他在中部某省调研时,该省金融部门官员透露,当地已累计查处40多起打着区块链旗号的非法集资案件,最严重的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0多亿元。

不久前,一款自称“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运动App被湖南长沙市有关部门立案调查。该软件被指为“典型的金字塔模型”,是传统手段结合“区块链”“大健康”等新概念的结果。

类似案件今年以来呈多发态势。江苏省苏州市、盐城市等多地破获以区块链名义实施的案。湖南省衡阳市今年5月破获一起案,作案团伙以区块链为噱头,发行没有价值的“空气币”,募集到价值近3.5亿元的以太坊。

在曝光的假借区块链、集资的案例中,“拉人头”的特征十分明显。他们往往利用大众不熟悉区块链但听说过比特币“造富神话”的心理,为非法行为披上“时髦”外衣,承诺低投入、高收益,发展下线回报更高,不明真相者就很容易上当受。

行业专家称,“空气币”尽管可能真的用了区块链技术,但发行目的却描绘得过于宏大,如“人类健康”“重构商业模式”,几乎不可能实现。一旦投资者入套,资金积累到可观数量,项目发行方就有很大概率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

当前,不少上市公司有意搭上区块链这班快车。据统计,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500家自称同区块链有关联,但真正披露具体区块链业务内容且属实的只有不到40家。“蹭热点”现象十分突出。

穿透迷雾认清本质

“区块链与比特币之间不能画等号,显然也不等同于‘暴富’。”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区块链是一种底层技术,依托于这种技术诞生了比特币等一众数字货币,但不能因此就混淆在一起。

发现真相需要穿透重重迷雾。除了加大区块链知识的普及,让大众了解并能识别披着“区块链”外衣的之外,更关键的是监管也要与时俱进。

尽管这几年针对数字货币炒作、滥发币、的监管从未放松,但由于区块链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在法律上仍处于空白状态,传统监管方式目前看存在不小困难。

专家指出,要加强监管科技的应用。多数以区块链为名的项目,都会在网络上频繁传播、留痕,借助现有金融科技监管手段,就有可能及时发现、查处。

当然,一些政府部门“谈区块链色变”同样不可取。火币集团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天元认为,区块链正在广泛地与实体经济结合,并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用户征信等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只有善加利用,才能真正将潜能发挥出来。

金融分析师肖磊提醒,在区块链应用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时,要防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借政策支持成为新的资本“黑洞”,杜绝盲目及跟风投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火币APPLIB:孟岩:一文讲透这场来势汹汹的数字经济

本文原发于:笔记侠演讲者: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演讲者注:对于这篇文章里关于比特币挖矿不可持续的评论,我其实在现场还说了一段话,就是这个推导完全是一个静态推导,只是为了凸显问题本身.

[0:46ms0-1:8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