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当之无愧的2019最靓的词,在科技领域闪闪发亮,在实体行业星光熠熠。
2019年的1024讲话,让区块链这个词焕然一新,以前它总是和和联系在一起,“区块链”这个词总是蒙上一层灰色。但是如今,区块链则是和实体经济融合紧密相连,成为国家的战略技术,这个词瞬间闪耀着热情的红色和生意盎然的绿色。
“产业区块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是继“互联网”后的又一大热门词汇,核心就是区块链必须和实体产业融合,脱虚向实,让区块链技术找到更多业务场景才是正道。
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个数据库,而且是采用的分布式存储的方式。作为一名区块链从业者,今天就来讲讲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生态大数据结合后,碰撞产生的火花。
中心化存储VS分布式存储
当前的存储大多为中心化存储,存储在传统的中心化服务器。如果服务器出现宕机或者故障,或者服务器停止运营,则很多数据就会丢失。比如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发的图片,在抖音上传的视频等等,都是中心化存储。很多朋友会把东西存储在网上,但是某天打开后,网页呈现404,则表示存储的东西已经不见了。
声音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职业教育要通过整合区块链等新技术来改造教学内容:金色财经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职业教育要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来改造教学内容,把产业的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进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使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的需要。[2019/12/26]
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则能很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是由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决定了的。区块链上的数字记录,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智能合约让大家更高效地协同起来,从而建立可信的数字经济秩序,能够提高数据流转效率,打破数据孤岛,打造全新的存储模式。
生态大数据的特点
生态大数据,其实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每天的天气预报,所吃的农产品的溯源数据等等,都是生态大数据的一部分。要来谈这个结合,首先咱们来看看生态大数据存储的特点。
动态 | 施耐德为应对数字化转型建立学习平台 数字化课程涵盖区块链等领域内容:据澎湃新闻5月31日消息,在应对数字化转型技术变革中,法国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采取“内外兼修”策略——从外部,引进数字化人才、增加年轻员工比例;对内部,为老员工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提升其数字化能力。施耐德建立了全球员工都可以参加的“数字化护照”培训项目,提供数字时代的基本工作技能。“数字化护照”学习平台集合了 23 个数字化课程,覆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2019/6/1]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生态大数据在存储方面有具有如下特点:
“空天地一体”的巨大数据量
从数据规模来看,生态数据体量很大,数据已经从TB级跃升到了PB级别。随着各类传感器技术、卫星遥感、雷达和视频感知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不仅来源于传统人工监测数据,还包括航空、航天和地面数据。他们一起产生了海量生态环境数据。近10年以来,生态数据以每年数百个TB的数据在增长。
动态 | 美国FDA将利用区块链实现互操作性:据bitcoinexchangeguide报道,最近,六家机构被选中参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试点项目,这六家公司被统称为“最佳解决方案”,将帮助制药公司遵守“药品供应链安全法”(DSCSA)。该试点计划将持续六个月,预计在今年秋季结束。该解决方案的主要特点包括,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互操作性,及使用物联网进行数据分析。[2019/4/25]
历史数据需要存储
生态环境大数据需要动态新数据和历史数据相结合来处理,实时连续观测尤为重要。只有实时处理分析这些动态新数据,并与已有历史数据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挖掘出有用信息,为解决有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决策。比如在当前城市建设中,提倡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模型建设中,需要大量调用生态大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和制定方案。但是目前很多历史数据因为存储不当而消失,造成了数据的价值的流失。
既然生态大数据有这些特点,那么它有哪些存储需求呢?
瑞士联邦委员会:区块链将渗透整个瑞士经济体:根据联邦经济事务、教育及研究部门发布的手稿,瑞士七席联邦委员会成员之一Johann N. Schneider-Ammann表示,未来区块链将“渗透到瑞士整个经济体中”。但是,Schneider-Ammann也认为,瑞士目前还没有完全了解这项新技术的潜能与风险,而其“决定性因素”将会是技术教育的普及,“我们需要重视在学校普及数字化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我们需要更多IT专家以及区块链专家,需要更多专家、开设更多项目来研究这个新技术。”[2018/6/24]
生态大数据的存储需求
强安全的存储
当前,生态大数据面临严重安全隐患,强安全的存储对于生态大数据而言势在必行。大数据的安全主要包括大数据自身安全和大数据技术安全,比如在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中,由于黑客外部网络攻击和人为操作不当造成数据信息泄露。外部攻击包括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数据传输攻击、数据内容攻击、数据管理和网络物理攻击等。例如,很多野外生态环境监测的海量数据需要网络传输,这就加大了网络攻击的风险。如果涉及到军用的一些生态环境数据,如果被黑客获得这些数据,就可能推测到我国军方的一些信息,或者获取敏感的生态环境数据,后果不堪设想。
韩国主要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基于区块链的认证拥有100万用户: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移动社交巨头Kakao Corp.旗下移动支付平台Kakao Pay日前宣布,旗下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移动认证服务已拥有超过100万用户。Kakao Pay表示,目前已有20家机构和企业使用此服务,包括友邦保险韩国子公司、韩国政府机构交通安全公团。去年1月,蚂蚁金服宣布与Kakao Corp.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向Kakao Pay投资2亿美元,蚂蚁金服将通过Kakao Pay在韩国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新成立的Kakao Pay将打通支付宝在韩国已经接入的34000户商家。[2018/3/12]
安全共享的存储机制
生态大数据的商业化应用需要整合集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多来源的数据。只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相互连接、碰撞和共享,才能释放生态环境大数据的价值。以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很多城市都在全方位、多维度建立知识产权、种质资源、农资、农产品、病虫害疫情等农业信息大数据中心,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程信息服务。建设此类大数据中心,离不开各部门生态大数据的共享。
但是,生态大数据共享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包括气象、水利、生态、国土、农业、林业、交通、社会经济等其他部门的大数据,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和多源数据。虽然目前这些部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平台,但这些平台之间互不连通,只是一个个的数据孤岛。其次,相关部门因为无法追踪数据的轨迹,担心数据的利益归属问题,便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因此,要想挖掘隐藏在生态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实现安全的数据共享是关键,也是生态大数据产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数据存证和追溯
生态大数据来之不易,是研究院所、企业、个人等社会来源的集体智慧。其中,很多生态大数据涉及到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目前的中心化存储无法保证知识产权的保护,无法对数据的使用进行溯源管理,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侵犯和隐私数据的泄露。
区块链带来的全新存储模式
这些就是生态大数据在存储方面的需求。在当前产业区块链快速发展的今天,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是可以为生态大数据存储提供全新的存储方式的。这个核心前提就是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和数据追踪特性。把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搭建此类平台,专门存储生态大数据,可以设置节点管理、存储管理、用户管理、许可管理、业务通道管理等。针对上层业务应用提供高可用和动态扩展的区块链网络底层服务的实现。在这个平台的应用层,可以搭建API接口,让整个平台的使用灵活可扩展。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有如下特点:
数据安全存储
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能够实现真正的生态大数据安全存储。首先,数据永不丢失。这点对于生态大数据的历史数据特别友好,方便新老数据的调用和对比。其次,数据不易被泄露或者攻击。因为数据采取的是分布式存储,如果遭遇攻击,也只能得到存储在部分节点里的数据碎片,无法完全获得完整的数据信息或者数据段。
数据安全共享
区块链能够实现生态数据的存储即确权,这样就能够避免知识产权被侵害,实现安全共享。毕竟生态大数据的获取,是需要生态工作者常年在野外驻守,提取数据的。生态大数据来之不易,是很多生态工作者的工作心血和结晶,需要得到产权的保护,让数据体现出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保护生态工作者的工作动力,让他们能够深入一线,采集出更多优质的大数据。
同时,利用区块链的数据安全共享机制,也能够打破气象、林业、湿地等部门的数据壁垒,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机制,让数据流转更具价值。
数据追溯监控
现在有部分生态工作者,为了牟取私利,会将生态数据篡改。如果利用区块链技术,则没有那么容易了。利用加密技术,把存储的数据放在分布式存储平台进行加密处理。如果生态大数据发生变更,平台就可以记录其不同版本,便于事后追溯和核查。这个保护机制主要是利用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满足在使用生态大数据的各类业务过程中对数据的安全性的要求。区块链能够对数据提供安全监控,记录应用系统的操作日志、数据库的操作日志数据,并加密存储在系统上,提供日志预警功能,对于异常情况通过区块链浏览器展示出来,便于及时发现违规的操作和提供证据。
总结
以上就是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能够在生态大数据方面所起的作用。未来,肯定会出现很多针对生态大数据存储的平台诞生。生态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料,引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相关的生态大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能够保证生态大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有效共享,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推动产业区块链的发展。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