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对话 | 新基建中,区块链的位置在哪里?

疫情过后,市场预期新基建会如火如荼地展开。

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后来,市场又把未来增量空间较大的领域也纳入新基建,包括轨道交通、新能源等。

但是去年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区块链,在新基建当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需要进一步理清。因此,3月10日晚八点,“中央财经大学—互链脉搏BMI论坛”邀请了学术界、企业界和投资界的嘉宾,围绕“新基建中,区块链的位置”话题,展开了线上圆桌讨论。

本文来源:互链脉搏,原题《新基建中区块链的位置:基础设施的基础技术》

对话嘉宾: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教授陈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辉,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宋嘉吉,趣链科技市场总监张帅

区块链单列为国家基建为时过早

陈波:三位嘉宾如何理解新基建,它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年前提出的概念,今年一下火了?

宋嘉吉:在过去10到20年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是以房地产、“铁公鸡”、特高压等领域为主要方向。

而随着上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基建的龙头板块房地产领域,受到了明显的政策压制。对此,市场开始思考,新一轮的基建会投向什么地方,这就是“新基建”的由来。

而最近,因受疫情影响,市场对海外的供给、需求等业务均有一定担忧。所以更多的投资方转向以内需为主,基建领域便受到了关注。并且在基建中选择了一些新的方向,这些新基建聚焦在5G通信、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新的板块。

沈南鹏对话李小加: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四大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第五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在被问到技术是否会变成企业真正重要的竞争优势、以及当前人们提到新兴市场的A、B、C、D四大技术(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和Data-数据)哪一个能真正改写金融业的基本面这两个问题时,沈南鹏回答说:AI、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这四种技术趋势,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事实上这些技术是紧密相连的。为什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但只在过去五到十年里获得了应用方面的加速落地,并形成方案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而云计算的发展使之成为可能。

所以,我认为不同的技术之间实际上都有一些相互联系,其中任何一个技术都有可能通向另一个技术,最终在现实生活里得到实际应用。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实际上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比如港交所的优异成绩得益于李小加等管理团队的领导。如果关注兴起的产业或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中的金融机构,就会发现领导者恰恰都思想开明,他们拥抱技术,不同凡响。[2020/11/9 12:06:08]

新基建的发展,将是疫情结束后,拉动后续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途径。这既符合今年国家对稳经济、稳增长的要求,也符合加速新老动能转化、扶持新兴产业的初衷。

王晓辉: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铁公鸡”,而这些领域在上一轮投资中已经投入较多。但后来,对“铁公鸡”投资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特别是在地产领域,出现了较大的泡沫,国家也对地产领域采取了多轮的限制措施。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双方同意在数字货币等领域加强合作:7月28日,中共中央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以视频会议形式共同主持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方欢迎欧方尽快完成“合格中央对手方”监管等效评估工作。双方同意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推动标准趋同。同意在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等领域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新京报)[2020/7/29]

而新基建的发展背景是,近年,我国经济急速下滑,尤其在中美贸易战的环境下,这一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被迫要转向一种新的增长方式。

当前经济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在消费方面,经济下滑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个人的收入受到影响,消费失去增长推动力。在出口方面,中美贸易战之后,加之当前的疫情影响,出口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当前我们只有“投资”这一路径。

而在投资方面,就是要发展新基建。经济在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加大投资,且这些投资可能需有较大的边际效益,所以政府要启动新基建的投资。这实际上,是不得已的一种办法。

张帅:刚才两位院长已将旧基建解释的比较清楚,我就不再重复,我主要谈一下新基建。

总结起来,新基建其实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刚刚提到的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整体来看,新基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指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比如高速轨道、新能源充电桩,均是在现实世界中,解决人员流动、能耗等方面问题的基础设施;

另一种是指,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比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是较为明显的数字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声音 | Beam首席执行官:Beam团队和莱特币团队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对话:莱特币目前正在开发Mimblewimble隐私技术。基于Mimblewimble的隐私币项目Beam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Zaidels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Beam团队和莱特币团队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对话。Zaidelson称:“从一开始,我们就在构建解决方案方面提供了帮助,主要与结构和设计有关。” 本月早些时候,莱特币曾宣布正在与Grin开发人员David Burkett合作,进一步开发Mimblewimble。[2019/8/28]

不仅是新基建,“数字经济”这个名词在近几年也比较火,尤其是去年“1024”讲话期间提出,我们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特别指出将区块链作为数据经济世界的基础设施。我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间点上,提出发展新基建是必然趋势。

陈波:请问各位嘉宾,区块链是否应该作为单列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基建”项目,就像国家高速公路那样,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形成链网?

王晓辉:从现阶段来看,区块链还很难作为一个单列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来被提出。因为,从根本上讲,区块链应用还未找到真正的刚性需求的市场化场景。较多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摸索阶段。

仅从标准维度来看,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真正的区块链标准,国内的标准也比较混乱。所以,区块链要想发展为单列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是要建标准;第二便是要找到真正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我研究区块链有三年时间,期间主要的精力便是用于寻找区块链应用场景。

从技术本身来讲,区块链是为金融而生的,但金融属于国家掌控的行业,而在其他领域,大家尚未寻到刚性需求的市场化场景。此时,若将之提升为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为时过早。不过未来是有可能的,只是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中国区块链白皮书在达沃斯发布 期待同监管层对话:在冬季达沃斯会场上,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中国在区块链专利、区块链融资的增速远超过美国,领先全球。同时,数据服务、金融和认证确权是目前区块链应用项目最多的领域。报告还建议,为了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更好地应用,期待从业者与监管层良好对话,讨论建立全球监管的框架规则。[2018/1/27]

张帅:事实上,在去年“1024”讲话时,讲话便明确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领域,与当前的新基建一脉相承。

所以,之前提到的新基建是一个基础设施,而区块链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

此外,刚刚王晓辉院长指出,当前区块链领域还没有找到较好的应用场景,但其实我不这样认为,等下我会展开来谈。

我想先用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做类比,如在2007年、2008年云计算概念刚推出时,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都对之不十分认可,但现在却少有人质疑云的作用。此前,我曾在地级市见到,其政府工作汇报中有一条就是帮企业的“上云率”是多少。我相信再过五年、十年,将会有一则“上链率”是多少的概念。

但是,现在谈这个,像2008年时谈“要不要搞全国性的云基础设施”一样,稍微有点为时过早。可这并不代表区块链在新基建中不重要。

宋嘉吉:结合前面王院长、张总的观点,我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区块链目前肯定是一种基础技术,但还没有衍生到基础设施的层级。

以通信行业中的5G网络为例,5G技术之所以能成为基础设施,首先,其在全球的标准是统一的,这才能使之成为一种可产业化的基础设施;

欧洲央行(ECB)开展第三次青年对话,主题涉及数字货币:欧洲央行(ECB)官网公告,德拉吉(欧洲央行行长)将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展开第三次青年对话,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列为主题之一。如果你在16岁-35岁之间,对该话题感兴趣,可于1月23日12:00之前回复欧洲央行的twitter或Facebook相关链接即可提问。德拉吉将在下月视频中统一回答。[2018/1/20]

其次,其投资主体、运营主体较为明确。应用场景也非常明确,就是我们对通信技术、对流量需求一层一层的迭代。同时其投资产业链也较为清晰,5G技术是以运营商为投资主体,以主设备商、主设备商上面的供应链公司为参与者的产业结构。

从目前区块链发展的进度看,它会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一样,成为未来信息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元素。我们以后很多行业、事务,都会需要区块链技术。但需要,并不意味着这一技术具备成为基础设施、具备产业投入的能力。在这方面,区块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要的便是要解决标准统一问题,还有应用场景问题。我认可区块链作为一种基础技术、底层技术。但在国家层面上,成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还有待时日,标准、法律法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环节还有待完备。

新基建带动区块链产业5、6月BMI有望上扬

陈波:刚刚三位谈到区块链成为基础设施当具备一定条件,且对它的产业化方向观点不完全一致。那么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进一步聊聊:区块链和新基建其他领域,如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都有一定的结合,各位嘉宾怎么看新基建火了后,对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影响?

张帅:在上一个问题中,我提到区块链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都有融合,包括很多应用场景在其中。结合这个问题,我系统的回答一下。

先说区块链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关系。事实上,区块链与它们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结合的。区块链不像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它们是明确目的、垂直性的技术,而区块链是横向的、连接性的技术。

举例来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便包括人和人之间的信息连接,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对话;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通过契约保障,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等新技术的兴起,我们越来越多走向智能化时代,会形成设备和设备直接交换信息、交换价值的社会。在这一前提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便是基于5G技术,而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契约,就将是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实现。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提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是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而随着这个基础设施的搭建,会有越来越多新的场景、新的应用,在我们此前没有想象到的应用点上出现。在这些应用点上面,区块链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价值交换作用。

宋嘉吉: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崛起后,对区块链的需求将形成正向的刺激。这是我得出的结论,下面我展开谈一下。

随着IT行业多年的发展,各领域正走向“云化”。而这两年,更快速发展的是去中心化这一部分,包括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

此外,5G中也有一部分是支持低延时、高可靠,同时支持万物互联。这是5G协议与4G协议最大的两点区别。而这两点背后代表了未来5G时代,会有更多的事物介入,比如说在车上、电脑上,甚至饮水机上装传感器。当这些物体具备通讯能力后,其数据会上传,那么低延时、高可靠性,就会面对这种需快速处理的场景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在这种去中心化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中,较难形成信任,其对线上数据真实性的要求、可信处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这方面,便天生对区块链有较大的产业需求。

所以我认为,区块链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底层技术,并越来越多的与新技术结合。就像“1024”讲话后,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必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虽然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整个产业进展稍慢,但疫情后,随着信息化、线上化加快发展,区块链的增长将是值得期待的。

王晓辉:在新基建中,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特别是数据成为我们未来的生产资料后,数据的重要性、安全性、所有权,都需提到更高的高度。这一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起到更大的作用。因为,区块链和这些技术相结合,能够保证数据、所有权的可信度。

但有一点还需明确,在5G、人工智能等行业中,是否一定要用区块链技术。如只用哈希算法、非对称加密、去中心化存储等区块链特点中的几个,是否就算是应用区块链,这需要大家重新对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做一个界定。

不过新基建火了后,区块链产业肯定会有好的发展。但是一定是与这些产业紧密结合的领域才有发展,并不是所有的区块链公司、应用都有好的发展,存活下来的一定是前面的头部企业。

陈波:2月份PMI指数也跌倒最低点,本期中央财经大学区块链经理人指数39.3,相较上月的47.1也继续大幅下滑。疫情过后,区块链产业的后市如何?

宋嘉吉:疫情期间,行业整体复工进度较慢。三月初时,我们看到,科技信息行业产能恢复大体上在50%到60%的水平,可能要到三月中旬会有进一步恢复。但通常企业复产后的第一件事,是对原有产能的复苏。目前新兴产业投资方向,还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另外,从实施的角度看,有些区块链项目需去现场做沟通,而当前出差等事务都不太方便。所以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二月份BMI有所下跌是比较正常的。

我其实更加关注的是等到三月底,四月份疫情趋向结束后。这时候BMI指数的变动方向才能进一步展现整个市场对区块链的预期,数据才会更有代表性。

王晓辉:从基础来看,BMI指数下降有几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当前经济下行;第二,我们的投资机构在中美贸易战,以及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在投入方面更为谨慎;第三,就是区块链产业没有找到真正的刚性需求的场景。区块链企业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投资收紧后,很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所以指数下降也比较正常。

还有一点就是要分析一下,区块链企业在2017年、2018年时候发展势头很好,但2019年上半年时,大家可谓“度日如年”,只是“1024”给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投资机构在强心针之下,并没有投入巨大资金。所以很多企业还比较困难,加上疫情影响,区块链企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关于什么时候能触底回升,我分析在疫情结束后,BMI指数还会有一个惯性下滑的趋势。应该是在疫情结束后,还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投资行业、其他行业都恢复后,BMI指数可能就止跌回升。

张帅:刚刚两位院长,已将宏观问题讲的比较清楚,我想进一步从行业的角度来谈一谈。

首先,区块链行业在2019年时是一个从热趋冷的过程,这也非常符合Gartner曲线。区块链从2013年、2014年到2015年、2016年,逐渐发展起来,2017年达到顶峰,其后随着泡沫逐渐破裂,进入趋冷的状态。而根据我们判断,2019年应该是跌到谷底,然后再缓慢抬升的过程。“1024”讲话其实是缓慢抬升的起始阶段的一个助推。但这一助推并不能改变整个趋势,行业还是在复苏的起始过程中。

BMI指数的下降,主要应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本身对融资并没有太大的需求。但我们客户在区块链领域的投入有所推迟。趣链今年的几个主要客户:一是金融类的大中型金融机构;另一个是各地政府;此外还有各种司法机构。从目前来说,金融机构、政府、司法机构,其主要关注点均为复产复工、抗击疫情。所以区块链投入推迟,也比较正常。

随着疫情逐渐过去,估计五月份、六月份后,BMI指数会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

进一步了解区块链经理人指数详情,可见:https://www.blockob.com/bmi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97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