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防疫用品公司被退货遭罚,这个锅区块链不背!

近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则通报,其决定停止两家公司的防疫用品出口,理由是“这两家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外方退货,扰乱防疫用品出口秩序,严重影响国家形象。”

而在其中,就有一家和“区块链”沾边的公司,它的名字叫北京启迪区块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说好的区块链可以溯源防伪呢,难道又是在我?

本文会告诉你,这事真和区块链无关!

下面我们来一步一步解释:

实际上,在当前的背景下,溯源防伪确实是一个尚无法实现的广告语,而这都源于一个计算机和信息通信领域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难题——“垃圾进,垃圾出”,意思就是输入错误的数据,则结果一定是错误的、无意义的。

而在区块链领域,这便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因为区块链本身只能确保数据难以篡改,而如果是输入错误的数据,“难以篡改”属性对于系统的可信度而言就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断有错误的数据输入,则系统最后就会沦为一个垃圾数据库,而假设去掉“难以篡改”属性,则说明系统已脱离了“区块链”的范畴。

上海市原副市长: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给中国抗疫防疫工作以支撑: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共同主办的医艺承扬大讲堂上,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上海市原副市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赵启正,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作为对话嘉宾出席。赵启正表示,中国今天取得的抗疫成果离不开三大支柱:一是中央决策的英明正确,国家在调配资源等方面的高效率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二是我国在医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广大人民的文化素养。三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如虎添翼,给防疫工作以支撑。[2021/6/29 0:14:36]

按照上面的逻辑,区块链看似和溯源防伪是非常矛盾的关系,而不是解决之道。

先甭急,我们看区块链的祖先是如何绕过“垃圾进,垃圾出”这一难题的。

《全球创新观察》报告:区块链正向主动防疫应用延伸: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观察》研究报告显示,3月份全球典型的134个区块链应用中,27个均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抗击疫情的应用正在向更主动、更广泛、更长效的领域和环节延伸。(资本实验室)[2020/4/27]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白皮书中提到,比特币是使用了“最长链”规则的工作量证明算法,但实际上它采用的是“最重链”规则,意思是“工作量最大”的链会被认为是主链,而由其分叉出来的工作量较小的链则被认为是“分叉链”。

商务部:停止北京启迪区块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防疫用品出口: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在开展防疫用品出口过程中,有的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外方退货,扰乱防疫用品出口秩序,严重影响国家形象。现停止北京启迪区块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爱宝达科技有限公司防疫用品出口。(财联社)[2020/4/14]

(图:BTC和BCH的分叉图)

而这里面的重点是,工作量是由计算机在贡献的,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的参与程度,然后由大量计算机贡献的数据通过时间戳和共识算法决定出一个共识结果,并以此为标准,而违反这个标准的结果,就会被视为是伪比特币。

就是这样,比特币绕过了“垃圾进,垃圾出”的问题,从而解决了token数据伪造的问题,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比特币的数据本身就是来源于链上,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到解决。

2月全球披露42个区块链应用 防疫项目占比超六成:根据互链脉搏研究院(IPRI)不完全统计,2020年2月,全球共披露区块链应用项目42个,其中防疫应用项目26个,占比达到61.9%。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披露的区块链应用项目37个,环比增长27.6%。而在医疗、企业服务、公益和政务领域,区块链应用主要以疫情防控为主。统计数据显示,在这四个领域的29个项目中,防疫应用项目占比达到八成。[2020/3/4]

但如果我们要把链下的数据上传到链上,那在这个时候,令人头疼的“垃圾进,垃圾出”难题便又会出现了。

这是因为,我们目前没有办法确保来自链外的数据是“不可伪造”或“真实的”。

声音 | 浙江大学蔡亮:区块链可为防疫期间的数据共享提供技术支撑: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告诉表示,区块链技术不但在慈善捐赠追踪、疫情追踪以及医疗数据管理、医疗用品和药品溯源方面有所应用,而且有利于在社区防控过程中实现社区人员流动的精准管理和动态监测。作为一种底层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能够为防疫期间的数据共享及信任建立提供技术支撑。即使是互不信任的多方企业、机构,运用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建立共识。如何将信息公开做得更好,让社会大众看得见、能相信,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优势。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难篡改、可溯源三大特点,对数据天然敏感,应用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可以助力实现跨地域、跨机构的信任协同,提高协作效率,有效打破医疗体系中的信息孤岛。随着更多应用不断落地,未来区块链技术在优化公共卫生体系的进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制日报)[2020/2/24]

(图片来自:tuchong.com)

这里简单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口罩:

由于关键材料熔喷布的价格不断上涨,口罩厂商A为了确保能够获取高利润,而采用了普通的布材料,但厂商操作人员在记录到区块链上时却把材料填写称熔喷布,口罩生产好之后,其需要通过物流这一关,这里假设物流人员是诚实可信的,则其将自己的“真实结果”输入到区块链之中,最后接收者收到口罩后,通过二维码扫描口罩的来源及原材料等信息,然后区块链得出的结论是“口罩可以防疫”,但事实却是口罩是假冒伪劣产品,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只假设了源头的输入数据是错误的情况,但在现实场景当中,有可能中间的环节也会出现输入数据是错误的情况,而只要其中有一环节出错,最终区块链给出的信息就会是错误的。

第二个例子是在区块链上发布文章或声明:

假设B被C冤枉,然后C撰写了一篇痛述B十大罪行的文章,C为了文章不被删除,其通过以太坊或其它公链发布这篇了文章,最后事实真相得到了澄清,但C的错误文章依然被留在了区块链的数据库当中,而无法更改。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区块链无法解决来自链外数据的“垃圾输入”问题。

那我们能否借鉴比特币的思路,通过去掉人为参与因素,以及使用共识算法来解决链外数据的真实性呢?

这便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机器设备或更高阶的机器人来完成重复性的数据采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去掉人的参与因素,然后通过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一个可信度更高的链外结果。

最后,再将这些数据上传到区块链上,确保数据难以被篡改。

而这个物联网+AI+区块链的完整组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防伪溯源解决方案,只要缺少其中一环,整个系统便是存在漏洞的。

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这个组合当中的每一个组件都需要进行完善。

所以说,区块链溯源防伪项目要真正实现,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一种短期的替代思路,就是加强链下数据治理的评估与监督,正如姚前在其撰写的文章中提到的,可以考虑成立联盟链联合工作组,评测各节点链下数据治理的成熟度,督促各方提高上链的数据质量,必要时可设置数据治理成熟度的准入门槛。

这种思路是通过人的共识来替代机器和算法,是一种短期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

所以说到底,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例子,实际上并不是区块链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这家公司的问题。

最后,感谢中本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垃圾进,垃圾出”问题的解决思路。

1.Garbagein,garbageout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rbage_in,_garbage_out?

2.SatoshiNakamoto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3.姚前:以监管科技应对金融科技,是区块链治理的应对之道https://www.8btc.com/article/546268?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1:18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