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来神奇,三十多年来,在钱上踩坑,我还没碰到过。投资有输赢,但是因为意外事件把本金丢了,我总觉得,“没这么背吧?”
直到上周日的上午,我的投资生涯翻开了新的一章。
我现在还记得刚知道被盗时的情景。前一秒,还是惬意的周末,愉快的游戏,下一秒,看到手机推送的消息,群里朋友们的惊呼,我倒没有“眼前一黑”,也没有脊背一凉,而是整个人飘了起来,不是有喜事的轻飘,而是魂魄离开肉体的死亡之飘。
我几乎所有的稳定币都在lendf.me里放着。这下麻烦大了。
不知道正在读文章的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看别人的故事,总是隔岸观火。经济危机,战争瘟疫,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的世界,总是有一种疏离感,那些文字就只是文字。直到今年,这些遥远的经验落到了自己头上,才明白切身之痛有多可怕。
2544枚BTC从Coinbene转移到Binance:金色财经报道,据Whale Alert监测显示,17分钟前有2544枚BTC(69,101,555美元)从Coinbene转移到Binance。[2023/6/3 11:56:10]
老实说,这次我受到的打击非常大,写的东西很难保持绝对中立和理性。即使是现在,钱都神奇的追回来了,似乎是个happyending,我的视角也有很多局内人的限制。
不过,我还是想从我的角度记下这两天的感想:一个defi产品的普通用户在资金被盗时的感想。
二
我自觉是一个偏向保守型的投资者,尤其在神人辈出的区块链领域。基本不做短线,合约和小币种,长期持有少数几个主流币,资产配置也会分散着来。
Web3开发者平台Thirdweb将支持Polygon zkEVM扩容解决方案:金色财经报道,Web3开发者平台Thirdweb表示将在Polygon zkEVM扩容解决方案主网推出时增加对其支持。目前,团队已经开始在Polygon zkEVM测试网上进行部署。[2023/3/4 12:41:26]
那我为什么会把大量稳定币放在一个池子里。。。
我仔细回想了下:在我存钱的时候,我是把lendf当做一个类似余额宝的极低风险的理财平台,于是一股脑就都存进去了,非常心大。
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呢?
它是去中心化的,钱不在个人手里,不会跑路,相比中心化的理财更透明。
OKX Blockdream Ventures地址于1小时前向OKX转入19814枚SSV:3月1日消息,据0xScope Protocol监测,被标记为OKX Blockdream Ventures的地址于1小时前向OKX转入19814枚SSV,价值约86.1万美元。此次转入的代币于一个月之前解锁。[2023/3/1 12:36:29]
创始人民道老师和我意气相投,他的人品和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我觉得他做的产品肯定靠谱。
借贷是defi里最成熟的业务,几家头部平台做了很久,一直没出岔子,lendf作为国内第一,按道理是很稳健的
好几个我信得过的朋友也存了巨款,我就觉得放心多了。
PancakeSwap:Pottery系统出现问题,已重新安排时间:金色财经报道,据PancakeSwap在社交媒体披露,其Pottery系统出现了一个“小问题”,因此已经重新安排了Pottery日期和时间,时间调整不会影响队列名单。此外,从2月2日开始的Pottery时间将恢复,即UTC时间每周五中午12点。[2023/1/14 11:12:05]
专业的安全公司都做过审计吧
瞧瞧我都是怎么做投资决策的,写出来看看,自己都觉得幼稚。
诸位可以看看我是怎么自以为聪明的犯下大错的,再想想还有哪些重大决策,我们也是这么犯错的。
总结一下,我对defi项目的风险没有清晰的概念,也没有花时间去研究,但是莫名其妙觉得自己很清楚,于是误判了风险,做了错误的决策。
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于是踩了坑。
作为一个保守的投资者,以往我觉得有风险的资产,基本都不会碰,或者只会小比例的试一试。这些时候反倒是安全的,因为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会保持敬畏。
真的,淹死的都是以为自己会游泳的。
三
另一个话题,我想聊聊defi世界里的信任是怎样的。
我们经常会说,代码比人更可靠。可惜的是,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普通人,人却比代码更容易自然的获得信任,这是我们的天性。
仔细回想我为何会信任lendf,人的因素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即使那些勉强能算是代码的因素,也是高度依赖人的。比如我相信开源的代码应该会有人提前发现漏洞,知名的审计机构应该能找出bug。
就算是能够读懂代码的程序员,他也不可能在使用产品前仔细阅读这个产品的所有代码,更不用说需要调用的相关合约的代码了。
我想来想去,客观事实中能够被普通人感知的加分因素,最靠谱的可能就是产品的存续时长和承载的资产大小了,这两者会被抽象成产品的品牌,百年老店,资产雄厚。
也许长期来看,这不是问题。也许defi就是得靠这种信任传递才能触达大众用户,但是在核心层,defi的信任还是来自代码,这一点和cefi可能永远是两条路,就像bicoin和美元。
如果我们真的想突破币圈,获得更多普通用户的信任,在产品设计,风险提示,用户体验,品牌塑造上,还有太多太多要做。就现在的状态,即使一个用户真心想尝试使用defi的产品,艰难的跨过诸多入门关卡,也会被现有defi产品的主页给挡在门外。一个理财产品总得有风险提示和权责说明吧?
四
昨天钱追回来之后,有个朋友问我,还会继续用lendf么?
我说,要看lendf事后如何复盘和修正,大概率我依然会用,不过会分散仓位。
这次危机让我更清楚的看到一个现实,defi依然处于极早期,风险和上世纪的航天不相上下,在未来几年,风险是递减还是递增,真不好说。
如果自我设限,只做基础业务,也许风险能逐渐可控,但是defi不可能被人为设限,它必然会变得更复杂,就像人类社会和航天探索一样。我们注定会去往远方,除非人类灭亡。
whateverdoesn'tkilldefi
simplymakesitstronger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