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央行设计的法定数字货币技术,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身份认证串联机制,方便DCEP在各类商家电子系统中流通。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得用户的身份认证过程更加便捷。
简单点说,就是在DCEP交易流通的支付环节中,由于不存在中心化系统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即时性的在线管理,身份验证的工作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分散到各个商家应用系统中,只留下一个辅助用户的身份认证中介。
但是这样以来,每当用户在切换登录商家应用平台时,支付前的身份认证就需要重新进行一次,用户使用DCEP系统进行支付的体验感就会变差。
欧易OKX将上线USDC/USDT永续合约:据官方公告,加密交易平台欧易OKX将于3月12日16:00(HKT)推出USDC/USDT永续合约,该合约最高杠杆倍数20倍。[2023/3/12 12:58:39]
所以,为了在技术上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用户的身份认证环节,央行设计了一套特殊的多重身份认证机制。
专利信息
专利名:一种基于主身份多重认证的身份使用方法、装置及系统
申请号:CN201910823445.2
公开号:CN110602076A
本专利主要描述了一种技术实现方式,这种技术实现方式能够
在各个应用之间统一认证用户身份,将现有的用户身份通过可信的身份认证网关与用户生成的公私钥主身份相关联。
欧科云链首席研究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才是DC/EP的重点:9月22日下午,欧科云链集团在上海与媒体举办DC/EP的设计机制与潜在影响线下沙龙。
欧科云链首席研究员李炼炫在分享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不仅仅是发行那么简单,在发行后的流通和交易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央行政策目标、服务金融监管要求,才是重点。因此,央行数字货币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二是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三是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四是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2020/9/22]
用户可以利用主身份使用不同的应用,简化切换平台时身份验证的复杂流程,提高登录效率和用户体验。
核心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户需要利用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应用,来处理不同的线上业务。比如:在执行一个简单的直播购物操作,用户可能就会使用三到四个APP平台完成支付行为。
金色实力派 | 四川省人大代表段江:DC/EP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在今日举行的金色实力派直播中,针对“成都能作为人民银行DC/EP试点之一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段江表示,首先我们知道,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包括了:雄安、深圳、苏州、成都,正好涵盖了中国的东西南北。而成都作为中国的西部重镇,同时作为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的诞生地,被选择作为试点城市,这是实至名归。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四川都在积极布局。段江接着表示,前两天刚刚参观了DC/EP的实验室,看到了完整的产品形态和支付场景,DC/EP离我们已经很近了。[2020/5/19]
在使用平台应用时,为了使用某些功能,用户需先用相应的应用身份登录。而由于不同的应用所对应的用户身份管理基本不同,用户在使用不同的应用时,需多次切换应用身份以登录不同的应用。
声音 | 李礼辉:DC/EP推出后央行仍拥有货币调控的绝对权力:11月29日,在ReFinTech金融科技峰会上,中国互金协会区块链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具有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构成构成法定数字货币,或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根据有关信息,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可能称作DC/EP,即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我国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投放体系,传承间接发行模式。“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的间接发行模式相较于“中央银行-公众”的直接方式模式有以下几大优点:一是中央银行可以拥有货币市场调控的绝对权力和能力,可以直接吸收公众存款,这将限制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二是可以传承先行的货币市场运营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意味着:不必另起炉灶再造金融基础设施,有利于节省投资。不必除旧布新重构货币发行和管理格局,有利于管控风险。不必瞻前顾后衔结不同特性的货币发行模式,有利于稳定市场。(新浪财经)[2019/11/29]
这会增加用户工作量,降低登录效率,降低用户体验。
在DCEP流通中,由于技术上需要保证货币交易的安全性,所以登录时的认证就更加必不可少。
为了兼顾安全和便捷,央行设计了一种基于主身份的多重身份认证,用户可以利用主身份使用不同的应用,进而提高登录效率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用户操作时的身份认证步骤:
接受使用请求,指示用户待使用的应用和用户主身份——请求接受模块。
确定与主身份关联的用户身份——证明确定模块。
将身份证明发给应用,以便使用——证明发送模块。发送模块会利用第一密钥对所述身份证明进行签名。应用可以使用对应的第一公钥对身份进行解密。
当接受到指示了用户待使用的应用和用户主身份的使用请求时,身份使用装置可以确定与用户的主身份相关联的身份证明,然后将与主身份相关联的身份证明发送给待使用的应用,以使用户可以根据主身份和身份证明使用该应用。用户无需多次切换应用身份以登录不同的应用,从而提高了登录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用户的身份证明是认证机构预先根据用户的认证请求生产的。身份使用管理装置接受到返回的身份证明时,将用户主身份与身份证明进行关联,以对多个身份证明进行统一管理。例如主身份M,关联了身份证明PA和PB,分别由A和B生成。
举个例子:待使用的应用所认可的认证机构为A,则身份使用装置仅将与认证机构A相匹配的身份证明PA发送即可。应用可以根据PA向用户提供身份证明服务,身份使用装置根据应用所认可的机构认证,对主身份关联的各个证明做筛选,最后仅仅将机构认可的发送。无需对用户所有认证进行验证,提高了效率和体验。身份使用装置只负责挑选和发送,不负责验证,负担小。验证还是交给应用完成,自主性更高。
身份使用方法一般由服务器执行,身份使用装置也设置于服务器中。
各类身份认证模块也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原文梳理
1、多重身份的参与者:
身份使用装置:身份装置是负责将用户的主身份与来自应用的身份证明相关联的装置,同时这个装置也负责管理用户的主身份的注册管理生成。
用户主身份:用户主身份是用户在身份使用装置中根据用户的注册请求创建的,身份使用装置会记录用户的主身份,管理主身份,以及相关联的身份证明。
用户身份证明:身份证明指的是同一个用户在各个应用登陆之后获得的证明信息,这种证明信息在现有的技术实现中是可以基于cookie认证,session,JWT,甚至于密钥认证等各种认证方式。用户登陆的其他应用可以根据对应的用户身份证明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身份认证机构:身份认证机构指的是用户在其他应用上登陆之后,为用户颁发相关身份证明的机构。在普遍的实现中,一个应用可能接入一个或多个身份认证机构。同时一个身份认证机构可以接入多个应用应用:指的是用户所使用的各种第三方应用。
2、多重身份的主要应用场景:用户同时管理多个应用的情况,用户只需要登录与管理主身份,就可以通过身份使用方式管理并登录使用不同身份认证机构的应用。
3、用户绑定主身份:用户首先向身份认证机构发送认证请求,获得用户的身份证明。。将用户的身份证明发送给身份使用装置,实现当前身份认证机构返回的身份证明与用户主身份的绑定。。
4、用户身份证明的构造方式:可以是用户在身份认证机制哪里的数字签名。可以是直接的应用账号密码,类似于密码管理器可以是应用分发给用户的登陆Token,类似于微信开放平台。
本文原发于我公司“Curdata数字货币研究”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