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I:中新峰会 | DeFi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及风险挑战

7月4日,由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及巴比特联合发起的顶级区块链线上峰会———2020中新区块链领袖高峰论坛正式开幕。峰会主题为“四海一心,共赢未来”,来自中国和新加坡的区块链专家在会上分享区块链最新发展趋势和最热门议题。

在圆桌对话“DeFi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及风险挑战”上,主持人——Dforce创始人杨民道对话来中国和新加坡的6位嘉宾,他们是来自新加坡的:

OneConnectSingapore的首席执行官TanBinRu

IDAXA的联合创始人及新加坡加密货币和区块行业协会主席AnsonZeall

DiMuto的CEO兼创始人GaryLoh

以及来自中国的:

Nervos联合创始吕国宁

MakerDao中国区负责人潘超

Bytom基金会的CEO朗豫

来自金融科技、DeFi领域的6位专家对DeFi实现大规模应用面临的技术即及风险挑战、DeFi与金融科技的融合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圆桌论坛主要内容,经巴比特整理。

民道:

DeFi现在是个热词。因为Compound的流动性挖矿,引起了许多DeFi行业外人士的关注。在我们开始之前,先想请大家用简单介绍自己和你们的产品。

BinRu:

我是OneConnectSingapore的首席执行官。OneConnect是中国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机构,总部设在新加坡以支持东南亚的相关业务。我们的解决方案都是针对金融机构的,现在专注于银行解决方案,涉及AI和区块链相关领域,很快就会转向保险技术解决方案。

Anson:

我是新加坡加密货币和区块行业协会的主席,也是IDAXA的联合创始人和主席。IDAXA是世界各地不同加密货币区块链协会的联盟,为政府所有,这包括瑞士、日本的虚拟货币协会JBCA及香港区块链协会等机构。IDAXA的主要目标是与像FATF、OECD一样的超级政府监管机构进行合作,以确保该行业的监管能在全球范围内顺利进行,这对整个行业和监管机构都有利。

中新天津生态城将以区块链等为支撑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今晚报)[2020/12/26 16:32:28]

Gary:

我是DiMuto的CEO兼创始人,DiMuto是一家解决供应链问题的实体公司,我们使用区块链来解决问题。我们关注贸易、全球贸易,特别是跨境贸易,比如把榴莲运到泰国,再从泰国运到中国,把富士苹果运送到中国。我们目前专注于供应阶段的问题,之后会转向结算业务,再加入保险业务,从货物保险到信用保险,从全球贸易视角应用区块链。

吕国宁:

我是Nervos的联合创始人。Nervos打造了加密经济的基础设施及专注于开发工具的构建,Nervos的系统包括两层:基础层是权限层链,称之为Nervos公共知识库CKB。CKB使用PoW,专注于提供安全的去中心化系统。在这里开发者可以构建Layer2系统,比如闪电网络中的状态通道,以极低的费用处理高吞大交易。第二层可与CKB进行互操作,形成闭环。自NervosCKB主网上线以来6个月内,哈希运算力增长了100倍。

潘超:

我是MakerDao中国区负责人,Maker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款稳定币Dai,Dai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稳定币,这意味着它兼具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的优点,加密货币的好处是可实现自由转账,但其缺点是具有波动性。

朗豫:

我是Bytom基金会的CEO,我们团队从2017年开始启动Bytom项目,Bytom是一个采用PoW共识机制的公链Tensority,类似于比特币,目标是将区块链上的传统资产进行Token化,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如股票、债券等。我们发现这在DeFi领域是可行的,所以建立一个DeFi协议,即MOVBytom的Layer2。Bytom的Layer1负责发行资产,Layer2叫做Vapor。我们在DeFi领域做了很多研究,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

金融科技怎样才能与DeFi实现完美融合

民道:

首先有请BinRu,请你谈谈对于区块链应用的看法,尤其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DeFi和CeFi有协同合作的潜力吗?关于公链DeFi项目发展有什么看法?大家都知道,DeFi寻求的是列出许可名单,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它与传统金融截然不同,请你谈谈你觉得它能融入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吗?金融科技怎样才能与DeFi实现完美融合呢?

周小川:中新两国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合作可从零售起步:11月23日下午,周小川在2020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上发表关于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主题演讲。周小川认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之间在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之间的合作,首先应该聚焦于零售支付系统,因为在零售支付系统中,采用新技术提高效率,相对安全、有效。(财新)[2020/11/23 21:48:35]

BinRu:首先,这个是第一个让我感觉我们的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略显传统的圆桌论坛。金融科技一直是很时髦的概念,但我觉得DeFi社区真的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我们目前正为银行提供很多AI解决方案,例如数字化。平安是中国最大的无担保放款方,并从事无担保放款15年了。中国的反欺诈条款以及信用卡评分机制,对东南亚的金融机构很有利。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引进中国反欺诈条款的金融科技机构,并结合印尼的情况进行修改,推出定制条款。大部分金融科技机构可能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他们不太可能给出一整套反欺诈条款。我们开发了云上核心银行业务解决方案,帮助新数字银行开发所有证书,这些都是新型证书。因为新数字银行刚开始都是做贷款业务来获取数字用户。

我们也有一些区块链解决方案。有针对单一银行的小型方案,也有针对多个银行的大型方案。但开放程度绝对不如DeFi。以我们在菲律宾的一家银联银行为例,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了一个供应链金融平台。大部分贷款平台都没用到区块链,但在这个供应链金融中,数据在供应商之间流转,从而让银行将自己的生态系统更好地融入供应链。我们在香港也开发了一个可以保存双重融资票据的区块链平台,这是一个连接多个银行的电子交易平台,上面有14家香港银行,他们都要谨防双重融资问题。区块链让他们以匿名的方式,共享特定数据,这样彼此都不知道对方为谁融资。

OneConnect目前对区块链的应用还是比较局限的,只用在私人和封闭社区中。回到你的问题,谈到协作,我觉得加密货币是一个新领域,还在不断不断演进中。作为可行服务提供商,我们的母公司就是家银行。OneConnect慎重对待合规监管。我们的方案必须合规,银行才会采用。

我觉得DeFi社区很有潜力,能够带来创新。我们的方案都需要银行参与,但DeFi寻求的是一个不要银行的方案,我不确定这行不行得通。人们可以直接付款而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付款在我们看来也是加密货币擅长的一个领域。我们和其他金融机构也有合作,我们不做付款业务,未来如果银行开始接受加密货币付款可能就会推出合作规则。

动态 | 量子链在最新提案中新增交易操作码,允许用户以代付方式调用合约:量子链 Qtum 在 QIP-5 提案中提出针对交易输出脚本新增 OP_SENDER 操作码,使一个地址可以在没有 QTUM 代币的情况下通过别人代付 Gas 的方式调用智能合约。据 Qtum 介绍,Qtum 不仅支持比特币的五种标准的交易操作码,分别是 P2PKH、P2PK、多重签名、P2SH 和 OP_RETURN,还增加了三种操作符分别是 OP_CREATE、OP_CALL 和 OP_SPEND,以及该提案中的 OP_SENDER。通过该提案新增的操作码,用户可以直接操作 Dapp 而无需关心自己是否有充足的 UTXOs 来支付 Gas 及验证权限,Dapp 的维护者可以通过构建 OP_SENDER 交易自行做 Gas 代付服务,交易所不必再为操作智能合约代币的用户地址维护支付 Gas 的余额,而是可以通过构建 OP_SENDER 交易的方式来进行用户地址到热钱包的转账,从而大大减少交易所维护用户地址、进行钱包整理的复杂度,有助于交易所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2019/9/23]

关于DeFi的监管问题

民道:

监管风险一直困扰DeFi行业,新加坡一直站在加密货币监管前线,很多基金会都是在新加坡成立的。下面想请Anson谈谈关于Defi监管的演进情况,并分享一下新加坡对加密货币和DeFi的监管政策。

Anson:我也有加密货币创业经历,我的公司CoinPay经营了6年,但近来出了新的央行执照作为利益相关方,我们觉得其中的机会、风险和回报都很不合理。新加坡是监管领域的领导者,但我们要看得更广,因为新加坡还是反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成员。这个组织有37-38位成员,包括瑞士、日本、中国等所有大国,所以DeFi并不是没有监管。

之前在维也纳我们的ACCESS协会受邀出席一个闭门商议论坛,讨论加密行业和其他相关问题。如果大家需要监管,监管者也想强势入局,则需优先考虑怎么监管中心化组织。因为人们比较了解加密货币交易,那就需要建立全面监管。一旦规则建立好,银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就会更加容易参与进来。摩根大通直接和Coinbase、Gemini合作,正是因为有了比较成形的合作规则。监管机构和FATF一直在关注DeFi规则,一旦成形大家都会加入进来,新加坡也是如此。

动态 | 中新控股前三季度区块链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约四分之一:据智通财经网消息,中新控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公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9个月(“期内”)之前三季度业绩。2018年前三季度集团整体收入19.58亿元,其中区块链业务贡献收入4.96亿元。[2018/11/6]

DeFi很有趣,但涉及很多问题,如果现在对它严加监管,很多DeFi项目就很容易违规,所以我们建议监管者先持观望态度。银行、监管者都想了解他们的客户,他们想知道TravelRule的作用,重要的是了解谁是客户、谁是中间机构,但对于DeFi则不用。人人都在关注这个领域,因为DeFi其实跟金融更近,涉及货币、稳定币问题,不像常规的加密货币。这些监管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DeFi与实际资产结合的技术挑战

民道:我们知道供应链涉及多个参与方。今年的一个重大议题就是DeFi如何管理实体资产?MakerDao的一些成员提议,他们可以把一些供应链应收账款上传到MakerDao平台上兑换成稳定币加以使用。Gary,你们DiMuto是做供应链的,供应链里面其实可以找到很多对应的元素,要想用DeFi把供应链资产和实际资产结合起来,你认为最大的技术挑战是什么?

Gary:我们起初做DiMuto是因为我自己也开了一家实体贸易公司,本身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实体贸易公司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供应链里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是不平等的,里面的关键参与者其实是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搞懂了这2%的关键部分,其他部分都是次要的。过去几年,很多人在谈论Spotify、iTunes的音乐,但没有人想到将类似的资产数字化,直到我们提出将PO发票、账户应收账款数字化。回过头来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就在问题的源头上。

买家要买东西的时候会先开具采购单,然后供应商开具销售通知单,随之产生许许多多的数据。我们得记录每笔交易的数据,然后等所有单据证明都拿到后才能开发票;开发票要有提货单,然后确认收到了什么货、是不是卖家发出的货,这样就有两套数据上传到区块链中。发货数据和收货数据,这样单据都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的,然后才进入我们要讲的下一步。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都有助于推进金融结算进程,我觉得保险和金融都可以参与进来,他们的数据也要先实现数字化,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解决方案。我认为第一步该考虑的是如何将实体资产数字化,然后将数据上链,这样DeFi协议才能与它们融合互动。

中新控股彭耀杰:区块链不仅是数字货币,东南亚是海外发展的重点市场:22日在业绩发布会上,中新控股(08207)CEO彭耀杰表示,区块链并不一定要跟数字货币联系在一起,而是一种金融科技的技术,中新已经与亚洲几个国家的央行负责人商讨了有关数字法币的合作事宜,这同样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上他也表示,未来公司在海外的主要发展方向还是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是目前的重点市场,而支付、贷款和理财是公司在这些国家的重点发展业务。[2018/3/22]

民道:我们都知道MakerDao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最大的DeFi应用之一,随着MCD的引入,Maker也正在积极地投入更多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如供应链应收账款库存等,但我们认为Dai的流通供给与监管机构稳定币比起来仍然是一个小数目。你认为你们目前的设计,能够帮助MakerDao的规模扩大到10亿甚至是50亿美元吗?当然是在不破坏目前设计的情况下,此外Dai保险的挑战是什么?你认为需要多长时间能达到这个目标?

潘超:我认为Maker协议的优点是灵活,任何在以太坊上发行的资产都可以作为抵押品来发行,这个打包的稳定币也就是Dai。目前Dai的供应量或者说市值约为1.2亿左右,90%的抵押品是ETH,我认为市场很快就会超过10亿,因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正在把比特币带入以太坊,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入MakerDao系统的比特币数量在上个月翻了一番。

但我认为,下一个里程碑如达到50亿或100亿更具挑战性,这需要更多的传统资产,而不仅仅是加密资产。例如,代币化的黄金拥有9万亿的可寻址市场,供应链是围绕着40万亿市值的贸易市场的,所以这些是我们想要的资产,甚至涵盖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

为进入主流,DeFi需要与之相结合,MakerDao协议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或超越。但是需要在不改变当前设计的前提下进行,例如Dai现在都是永久的,这意味着Dai没有时间限制。但如果你有一种有时限的资产,例如供应链应收账款、发票、应收账款等,这些就需要Dai有个时限,关于这块我们目前已经看到了一些解决方案。

创建DeFi面临的技术风险

民道:

现在大部分DeFi生态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但以太坊也有很多技术瓶颈,例如Gas费用、拥堵问题、传输问题。创建DeFi面临的最大的技术风险是什么?目前又有什么应对方案?

吕国宁:

我认为最大问题还是安全性问题。因为从长远来看以太坊是不安全、不可持续的,我们通常把以太坊面临的这个问题称之为重资产问题。重资产问题意味着它要为保持网络安全付出扣除ETH的代价。然而,以太坊是许多代币的“商店”,这些代币受益于以太坊的安全性,却不对它做出贡献。反而是ETH持有者,需要通过创建ETH来支付矿工的持续存储成本矿工的区块奖励。以太坊的安全性并没有因为存储在以太坊上的代币价值而得到适当的提高。那些非以太坊代币越成功,以太坊对攻击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Nervos的经济模型和层设计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经济模型能够使状态租金自动化支付。例如,运行在我们链上的应用需要向矿工支付状态租金,在链上循环运行的应用和资产越多,矿工能获得的奖励也越多。同时区块链的安全性也将得到加强。Nervos能够极为有效地利用区块链,因为我们将大部分用户活动迁移到上层,也就是Layer2。我们的Layer1负责提供安全最终性和去中心化,Layer2负责可扩展性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简而言之Nervos是一个安全可扩展的区块链,能够使DeFi应用程序变得更好。

朗豫:我的观点和Daniel类似,以太坊的瓶颈很明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我们都知道以太坊的理念是成为一台世界计算机,因此链上必须能够运行所有应用程序。但毫无疑问的是,每个区块链协议或每个区块链项目的带宽资源都是有限的。DeFi应用程序将面临与其它应用程序竞争的问题,如游戏或其它游戏应用。这种复杂性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我们知道的,提前交易问题以及链上也会发生DDOS攻击问题,因此它会损害普通DeFi用户的利益。

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把业务放在Layer2用侧链来进行执行,这是专为DeFi业务设计的。它具有较高的TPS较短的确认时间和较低的成本优势,第二种以太坊合约,这是基于账户模型的,这种设计违背了DeFi的目标。大多数DeFi应用程序,只关心总锁定值和交易量。以太坊的跨合约程序存在着潜在风险,例如一个名为FlashLow的产品导致了整个DeFi的崩溃,这是一个教训,并且是花钱买的教训。对于Bytom和MOV来说,我们设计了BUTXO模型,这是一个扩展的UTXO模型,UTXO合约是以资产为导向的。每个合约都可以决定是否使用锁定的资产,或者在不同的资产之间不存在核心,我们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阻碍DeFi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因素

民道: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新奇的类似DeFi的协议,但DeFi的总规模仍然相对较小。那么阻碍DeFi成为大规模应用最大的技术挑战是什么呢?

潘超:首先,我认为锁定价值这个表述是不精确的。有时它甚至在DeFi的市值测量和预测方面具有误导性,因为价值并非被锁定在DeFi中,而是暂时留在DeFi上。对于许多不同的协议来说没有期限限制,都是活期存款。人们的套利行为,如使用稳定币资产来获得短期收益,会导致你看到的锁定价值在过去一周增长了50%、100%。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反映指标,我们还应该参考更多指标。

DeFi能解决多少资产类别的问题?目前我们有加密资产,有稳定币资产、离岸市场,还需要更多的现实世界的资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技术上的挑战,如最常讨论的TPS,或速度问题。我不认为这是核心问题。因为支付系统或结算系统都是分层的,它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属性,例如对于大额交易,RTGS系统是安全且缓慢的,以太坊的Layer1正是这样做的。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平台来说已经足够了。而对于支付系统来说,它可以进入Layer2,解决这种小而微的DeFi支付速度。但我认为更具挑战性的是隐私问题,为了获得传统资产,那些公司需要隐私,出于内部原因,或者是不想在交易中心有污点影响。这是阻碍我们进入传统领域的最大技术性问题。

BinRu:我会分享一些关于大规模部署的东西。为什么政府可以进行大规模部署呢?比如SME生态系统我们前两天刚刚宣布OneConnect将建立SME生态系统平台。新加坡政府称之为东盟SME平台,这意味着它不仅仅局限于新加坡。从技术上讲我们只是在部署没有技术壁垒的东西。因此,在我看来DeFi即将到来的原因是,我们正在解决技术问题。

因为对于大规模的政府部署,实际上我们的挑战是让政府了解他们会得到什么,什么是合规的,以及怎么AML法规的合法性操作等。实际上还有一些基本的东西,如政府如何管理这个平台,谁拥有该平台的IP,像这样的事情与技术无关。这是OneConnect目前正在驱动的。我认为在未来当DeFi足够成熟时,可以应用于更大规模的平台,很可能刚开始它将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当政府准备好接受即将到来的新技术,但合规问题也要考虑。如果你想把这个新的、具有潜力的应用程序应用到政府平台中,你会发现合规成本将上升,就像目前的金融科技一样。

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从150家发展到现在的700家。MAS现在开始介入进行监管,因此合规成本上升,规模缩小。我们都很期待DeFi的未来,但是实现大规模部署可能是所有挑战中最大的一个。

Anson:大部分DeFi创始人应该在项目发展过程中更加注意监管问题,如果你有托管业务,比如黄金托管,如果你想扩大规模,你要怎么做才能既拥有金库又严格遵守规定呢?我最大的担心是,DeFi现在规模还小的时候暂且没有问题,但随着持续增长,规模变大,政府将会介入并进行监管,这时就需要DeFi公司做好准备了。

复杂性风险问题

民道:我们知道很多不同的协议实际上是相互交互的,资产和可移植性交互的存在引入了很多风险因素。各位分享一些关于复杂性风险方面的看法,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朗豫:复杂性和风险是相生相伴的,很多本地公司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通过将金融的时间因素最小化为零,你可以得到无限杠杆,但可能会导致极大的流动性损失。目前很多项目的临时性方法是通过引入外部数据防止价格的大涨大跌。但这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因为外部数据也不可靠。所以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本地模型,并在合同中加入一些时间因素。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1:5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