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板块集体崩盘下,对于这个领域的下一步,开始弥散着迷茫和怀疑。尽管如此,DeFi热度依然不减,一系列自救行动轮番上阵:SushiSwap将项目治理权移交给社区,开始多重签名管理;头部交易所币安则推出聚合挖矿模式,外界看来,经历这次震荡后,我们似乎正在迎来一个DeFi2.0的时代。
但DeFi2.0真能代表DeFi正在产生迭代性的变化吗?我们可以去看一下过去的经验,从曾经轰动一时的爱西欧,以及后续由此衍生的IEO、IMO等新玩法的失败案例来看,如果总是在玩概念,那么DeFi这个小圈子永远只能概念自嗨。
Wormhole被Uniswap社区选为其首个以太坊与BNB Chain间跨链桥:1月31日消息,据Snopshot页面显示,Wormhole以62.31%的支持率赢得了Uniswap关于以太坊和BNBChain间跨链桥选择的Temperature Check投票,未来Wormhole将被包含在在BNB Chain上部署UniswapV3的最终治理提案中。
此前报道,“部署Uniswap V3至BNB Chain”提案投票已结束,赞成票超80%。[2023/1/31 11:38:47]
这种概念和玩法上的过度消费,恰恰影射了这个领域现在所面临的困境,这里面需要有一个可以撑起更为庞大的2.0的生态池,或者说真正能服务于开发者创造力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更新。
那么,DeFi的困局到底是什么?
跨链IP开发与认证平台Tinkernet赢得第43次Kusama插槽拍卖:7月11日消息,跨链IP开发与认证平台Tinkernet以锁定10056枚KSM赢得第43次Kusama插槽拍卖。[2022/7/11 2:05:54]
DeFi其实不是新词。从比特币P2P即是DeFi的早期阶段,再到后来的Libra、以及今年以稳定币为锚定大火的各类DeFi项目,大幅出现的Maker和Taker,后来者在不断挖掘着这个领域的“深度”。问题是,越往下DeFi深度区域就越“供氧不足”。
从拓展性能上来说,DeFi需要跨出去找“氧气”。DeFi大多依托以太坊而存在,DeFi的繁荣发展却致使以太坊不堪重负,导致网络日益拥堵以及手续费不断提升,系统成为小部分富人或资本家的主场,被高额手续费吓到的平民只能在二级市场分杯残羹,去中心化模式下的公平可信纯属无稽之谈。这一问题也困住了去年坐拥数十亿用户的稳定币Libra项目,其意欲建立一套简单、无国界、可为数十亿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但因未找到可以支撑其运行的公链,联盟链发行方式的伪去中心化以及各个机构让其处境艰难,又因其牵扯的利益方太多而举步维艰。
Cosmos Theta升级拟于Q1进行,将启用NFT模块、跨链账户等功能:1月5日消息,Messari分析师Mason Nystrom发推表示,Cosmos Theta升级(定于2022年Q1进行)将会带来巨大变更。具体而言,Cosmos Theta升级将潜在启用:
1. 元交易;
2. NFT模块;
3. 跨链账户;
4. Liquid质押;
5. Hub上的CosmWASM实例;
6. Gravity Bridge升级。[2022/1/5 8:27:11]
所以,基础设施对应用层面的影响和局限性极其深刻且顽固。以太坊创始人V神早就认识到问题所在,他不止一次地表示对DeFi高额手续费及其对生态其他应用的不良影响表示担忧,他并不满意现在的以太坊。V神曾说过,“最终降低费用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决可拓展性,这样供应可以迎合需求”,但真正代表他意愿的恐怕是花费了巨大心血在推进的ETH2.0,手续费提案只能说是小修小补。
声音 | 狄刚:区块链正形成新的数据孤岛,跨链是方向:12月11日,第四届“2019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会”召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发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实践》主题演讲。狄刚谈及了当前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架构多样兼容,跨链是发展方向。目前,区块链项目都是独立封闭体系,彼此无法连通,旧的“孤岛”消失了,又产生了新的“孤岛”;当前同构链跨链为主,行业还需在异构链跨链互操方面突破创新;区块链领域缺乏公认的技术标准及跨链的解决方案,应用移植适配成本巨大。而对于标准问题的现状,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牵头,即将完成全行业首个区块链安全标准规范。[2019/12/11]
DeFi需要一场触及筋骨的革新。
下一步,要寄希望于跨链吗?
随着波卡主体建设进入最终阶段,恰逢DeFi暂时性“退烧”,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目光瞄准到了波卡,瞄准到了跨链上。那么跨链的波卡相较于以太坊能给DeFi带来什么呢?
波卡的异构平行链结构设计和自由度能够解放行业开发者的创造力。在substrate主架构之上,用户可自由开发基于自身业务的区块链项目,智能合约将从一键发币过渡到一键发链时代,随之资产或应用越发丰富,超低的开发门槛和高度开发者自由度,让DeFi在场景方向能够实现井喷式的爆发。
业务跨链对于DeFi的效果要远超单纯的资产跨链,可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基于波卡的跨链带来的不仅是资产互通,伴随基础设施的生态成长,跨链范围将触及非资产类业务互操作。DeFi的价值锚定不再是治理代币本身,通过链上治理的便利性和自由组合性将发掘更大的价值。其转接桥技术也为传统公链的进入提供渠道。那么DeFi在这样的催化剂作用下,还只能是一个资金游戏吗?显然可能性会更大更多。
波卡生态的上百个项目带来的不只是跨链DeFi更大的资产池子,而是业务市场和流量池子。波卡上基于Substrate布局的百余项目,其生态入口和关键组件等基础技术矩阵和能力得到市场肯定。众多新底层DeFi正在成长,在未来有可能构建出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级的数据交易市场,DeFi池子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链上资产可以通过中继链和跨链协议实现相互赋能。而最大的机会点在于,波卡生态内各个方向和场景的应用能够不断产生市场、流量等资源的流通。
以波卡生态中第一条搭建了全球开放式金融商业生态的平行链——Acala为例,其推出了Flexifee,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DeFi产品,这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参与门槛。
此外,Acala使用稳定币协议+流动性质押双协议开发。Honzon稳定币协议,支持不同区块链网络资产如BTC、ETH以及DOT作为抵押品,通过超额抵押的方式产生稳定币aUSD.另外一个Homa协议,支持PoS网络中的资产在Staking状态下生成链上凭证,增强用户资产流畅性;多币种质押+Staking存币生息,全方位保证DeFi的高流动性。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波卡作为Layer1以强大的灵活和安全性支持区块链应用,你可以在此之上搭建任何具有潜力的商业技术应用,诸如NETWORK,还有波卡上的质押资产的流动性协议Bifrost,波卡的跨链DEX协议ZenLink,都为DeFi发展更加丰富的功能组件和储备势能。
总之,DeFi每一个重大的阶段性更替,还是要回归区块链底层架构基础。波卡的跨链生态可能是当下更加拥有想象力空间的方向,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一大批DeFi的开发者被波卡或者说跨链所吸引,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排除未来还会有其他的基础设施能够给DeFi带来新的机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