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由于它的无限法偿性,所有的消费场景里面就必须嵌入数字人民币的选项。”
央行数字人民币研发按下加速键。
从苏州公务员领取到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工资,到雄安新区19家餐饮公司试点,再到建行数字钱包,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及单位频频传出内测的消息。更有央行主管媒体《中国金融》杂志近期刊文表示,数字人民币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落地条件。
一时间,数字人民币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与之同时,大众疑问依然未解:这么火的数字人民币究竟是什么?央行版“支付宝”吗?和微信支付、支付宝能有什么区别?
“那你觉得,目前还有哪些痛点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没解决的?”有专业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以此提示数字人民币可能的比较优势。
在相关参与方来看,理想中的数字人民币,能解决第三方支付企业目前无法破解的多个痛点,或者存在一定空间,构建起比较优势,比如基于其法偿性地位,实现交易场景“零壁垒”。
优势一:交易场景“零壁垒”
根据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最新刊文定义,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不计付利息,央行也不对兑换流通等服务收费。
其中,法偿性即意味着以数字人民币支付我国境内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具备接收条件的情况下都不得拒收。
对于法偿性,央行支付司副司长穆长春在“得到”课程中还有一个更通俗的解释,“我们看到现在私营的支付机构或平台,会设置各种支付壁垒,用微信的地方不能用支付宝,用支付宝的地方不能用微信。但对央行数字货币来说,只要你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须接受央行的数字货币。”
21世纪经济报道:须用央行数字货币来满足对精准货币政策操作的需求:6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2/3受访央行正在试验或测试 详解央行数字货币六大优势”。文章表示,越来越多的央行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和开发测试,数字经济发展催生了创新货币。传统电子货币存在许多缺陷,必须用央行数字货币来满足数字时代对精准货币政策操作的需求。文章认为,数字货币有无需生产、仓储或运输,发行后直接存入指定账户,可以更好监督货币流通情况,赋能央行更加精准地实施货币政策,更好执行负利率货币政策,提升公开市场操作和银行间同业交易效率,在危机时降低流动风险等诸多好处。[2021/6/23 23:58:50]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郝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解释称,“我们打开支付宝的APP看不到微信支付,在微信支付的页面看不到支付宝,京东的支付里面可以看到微信支付,但没有支付宝。但是,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由于它的无限法偿性,所有的消费场景里面就必须嵌入数字人民币的选项。”
消费者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支付方式,即使不使用数字人民币,也并不代表它没有意义。因为从宏观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给了大家选择的机会,一个可以使电子支付在所有应用场景中都可以使用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但这对于“支付宝”们来说,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市场壁垒目前无解。
虽然从使用体验角度看,穆长春也曾坦言,“对老百姓来讲,基本的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相对模糊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体验结果是建立在网络环境、支付环境都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之上。如果是在地铁、飞机、偏远地区等不具备网络支付的场景,数字人民币就能体现出优于“支付宝”们的特质。
Bitcoin Advisory创始人:比特币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货币资产:金色财经报道,比特币咨询公司Bitcoin Advisory创始人Pierre Rochard发推称,美元是向左转的法币,比特币是向右转(正确方向)的货币。随着每一个区块产生,比特币都在将其货币政策转向正确的方向。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币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货币资产。[2020/8/28]
郝毅表示,在大城市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宝”们的使用基本没有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并非在场景层面,而是在于技术,即双离线支付技术。换句话说,数字人民币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同时也促进了交易场景的扩大化。
“微信支付、支付宝如果一定要做双离线支付,应该也可以实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同时也认为,由于涉及多方技术改造以及对设备的要求,成本太高,作为企业,投入产出比过低就没有动力,且现在它们用户数已十分庞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微信支付、支付宝进行离线支付测试后发现,必须有一方网络在线才能完成交易,目前不能实现数字人民币拟实现的双离线支付。
从支付业务逻辑分析,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向记者表示,因双离线存在一定的额度授信问题,所以支付运营商实际应用时还是会非常谨慎,否则可能因追缴不顺造成资金损失。至于NFC电子钱包为何不存在这个问题,是用户提前把账户里的钱取出来放进电子钱包,用来脱机支付。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数字人民币就不一样了,它替代的是现金,功能要和现金无限接近,需要考虑各种情况,比如偏远山区、灾害现场等,也就是说要让所有人和尽可能多的场景都能使用。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有实力和动力去完成这件事。”
福布斯:21世纪的比特币就像20世纪的黄金:5月18日,福布斯刊文《比特币Vs通货膨胀》称,随着各国央行开始关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许多人将比特币作为对冲通货膨胀的手段,一些亿万富翁也将比特币看作数字黄金。比特币的技术结构旨在鼓励通缩的态度和相对稳定的价值储备,从而部分回到“黄金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看到比特币和类似的加密货币充当了对抗通胀的真正有意义的对冲工具。文章强调,对冲通货膨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比特币可能在21世纪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就像黄金在20世纪一样。[2020/5/19]
从这个角度来讲,数字人民币可以说是对电子支付体系的补充。它以法偿性作为法律基础,以双离线支付技术为支撑,将极大丰富交易场景,减少电子支付的交易限制,这也正是目前“支付宝”们无法企及的优势。
优势二:降成本,更具普惠性
构想中的数字人民币,还有成本优势,且更具普惠性。
在郝毅看来,“网络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偏远山区,交易场景可能不那么丰富。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是建立在我们使用微信聊天或其他金融消费的基础之上的,偏远山区可能就没有这些。同时,偏远山区使用现金进行收支,是需要成本的,包括运输成本、安保成本、ATM机成本等,但数字人民币可以把这些成本都消除。”
某农商行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金管理成本各家情况不一,但其所在银行是比较高的,金库时时都有人盯着,押运、保安、后台监控、加钞等各个环节都有成本。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8万个,其中年内改造营业网点15591个;设立社区网点7228个,小微网点达到3272个;在全国布放自助设备109.35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4805台;利用自助设备交易笔数达353.85亿笔,交易金额61.85万亿元。
声音 | 21世纪经济报道:区块链盘活“欠条”,助力小微企业贷款:2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疫情下的区块链: 盘活“欠条” 助力小微企业贷款》。文章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主导的融资业务模式,正在快速推进中。一般来说,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上链”后,买方的真实交易背景连同付款承诺生成一笔笔应收凭证,由卖方认领后,成为可流转、可融资的资产。这类“欠条”能帮小企业拿到贷款,还能盘活整个链条上的资金需求、融资需求和信用资产。其应用场景如何落地,仍然还在探索中。回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落地相对已经深入。上游企业可以通过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融资,下游企业则可以通过仓单质押等模式进行融资。区块链最核心的技术价值是建立信任,由此可以打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两个“难题”:供应链多级企业间信任传递问题、贸易端和资金端信息数据不可信问题。[2020/2/28]
董希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布设ATM主要是为了满足现金存取的需求,也是现金管理的成本之一,且数量远大于银行网点数量。对比大城市来看,县域地区现金管理成本更高,因为这些地区现金使用更频繁,在加钞、押钞环节上成本也更高。除此之外,金库要求有人24小时值守,人力成本也不少。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的价值特征也赋予了应用的普惠性。“价值特征”意味着不需要账户就能实现价值转移。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使用需要绑定银行账户,导致老人、小孩等一些暂时没有金融账户的人,很难享受到电子支付的便利性。
穆长春指出,“你想想纸钞就能理解了。你用纸钞进行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账户的,DCEP也是这样。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声音 |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基金公司较少介入区块链: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称,总的来说,券商机构对新技术的运用相当谨慎,目前目前国内基金公司较少介入区块链。在各个行业的人士看来,区块链作为开源技术其实技术壁垒并不高,但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新思维方式,因此把新理念、新商业模式和实际产业相结合是最重要的。而现在很多应用场景可能并不需要区块链,有些更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2020/1/1]
从这个角度来讲,数字人民币能覆盖到“支付宝”们无法触达但又需要便利化的电子支付的人群,这也是它普惠性的体现之一。
郝毅进一步补充道,普惠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人民币是国家建设的金融基础设施,兑取、兑回不收任何费用,有助于减轻中小工商户在现有电子支付系统中,电子钱包提现手续费的负担。同时,利用数字货币可追溯的特点,可监控各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发放情况,确保贷款流向中小微企业。
优势三:可溯更安全
可追溯性也意味着每一笔交易都经过了严格标记,这不仅保证每一笔资金往来的可控,同样,也使得数字货币的交易更为安全。
不过,不同于批发端系统中其他国家数字货币采用的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现阶段,我国数字人民币主要运用在零售端,采用的是中心化技术。
“与区块链相比,中心化在数据加密保护方面更为强力”,郝毅解释说,“中心化的处理方式能够把多个数据节点集中到为数不多的机构里面,同时用完善的法律进行约束。而区块链技术,由于多方都能够进入数据节点,约束、监管这些参与者的难度相对要大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研发数字货币都尤为关注数据的安全性、隐私保护等问题。如一向对数字监管尤为严格的欧盟,在数字化潮涌之际,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一方面宣布要加紧展开数字欧元研究,另一方面也再三要求一定要确保用户数据隐私与安全。
在郝毅看来,二元投放体系、央行兜底、加上中心化技术的配置,足以为数字人民币立起一道安全屏障。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各国数字货币进展报告,目前约有17个政府进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或内部测试状态。瑞典央行2019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数字克朗采用两层体系。在第一层,瑞典央行将向电子克朗网络的参与者,如银行发放电子克朗。在第二层,参与者将分发电子克朗给最终用户。在分布式账本技术基础上,央行通过RIX系统与商业银行对接,从而进行数字货币的运行。目前正与埃森哲进行内部克朗数字货币测试,预计时间为2020年2月20日至2021年2月。
中国的数字人民币采用的将同样是二元投放体系,郝毅说,“首先央行是发行者,这意味着只有央行拥有最高的权限查看所有数据。而作为政府机构的央行来把控这个数据,应该不会导致数据泄漏。”
而在二元架构中,作为“中间者”的商业银行,因有法律和行政力量的约束,也将促使其有足够的动力保障数字人民币的交易和数据的安全性。“商业银行也将负有数据管理责任。但商业银行的法人其实是政府,同时在商业银行法的规范下,从制度和人事等方面都将保障安全与隐私。”郝毅补充道。
因此,这也被认为是数字人民币相对第三方支付的比较优势。在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交易平台上,用户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商家或者平台就能够掌握用户数据,如果遇到不良平台将数据进行交易,给消费者的隐私造成极大的侵犯,甚至会对个人生命跟财产问题造成严重隐患。
郝毅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所适用的数据法律,在企业法的范畴之内,与商业银行法相比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法律约束。仅依靠行业自律和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违法成本不高,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商业银行已有一套成熟、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不需要重新立法,如果需要对部分条款进行修订以规范数字人民币运营,修订速度较快。同时商业银行又受到来自银保监会及中央银行双重监管,可进一步保障数据隐私与交易安全。
在董希淼看来,支付企业在客户信息获取、隐私保护方面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个人交易数据、行为数据是其研发和推荐产品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这就天然地注定它们在这方面不会做好。银行虽然相对好一些,但也部分存在泄露数据等情况。数字人民币就能比较好的解决数据安全问题,一方面它在应用层面是匿名的,获取过程信息的意义不大;另一方面,所有数据最终集中在央行,基本上就没有泄露的可能性。
数字人民币“呼之欲出”?
可见,构想中的数字人民币,相较于第三方支付方式,空间犹存,各方透露的进展似乎也在昭告各方,数字人民币“呼之欲出”。
目前,苏州有公务员已领取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部分工资;在雄安新区,麦当劳等19家公司已开始试点数字人民币;在深圳,数字人民币内部测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数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四大行正在深圳等地大规模测试数字钱包应用,为正式落地进行测试准备。部分大行内部员工已经开始使用,并用于转账、缴费等场景。值得注意的是,除零售等场景外,数字人民币也已开始测试“信用卡还款”这一流量入口级别的场景。
与此同时,京东数科、华为先后宣布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院达成合作,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政策也在推进。北京自贸区将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今年苏州也宣布,获批开展国家级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三大创新试点。
神州信息方面认为,现行技术已相对成熟,满足落地实施条件。目前央行已经选择多个商业银行作为DCEP运营机构参与DCEP研发和测试,并逐步对外提供DCEP的服务,即未来DCEP是具有多个运营中心并行的经营模式,性能上不会存在瓶颈。对于单一运营机构,其采用的技术路线也多采用分布式、多节点、多集群、多中心并行的分布式云架构实现,DCEP还会支持在线交易和双离线交易。所以,央行的DCEP完全能够满足零售端的性能要求。
不过,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落地时间,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数字人民币还没有正式推出,也没有时间表。参与研究和关注数字人民币的一些专家认为,政策方面或为数字人民币落地的最大障碍。
中国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数字人民币也要遵守大额现金管理及反、反恐融资等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从技术、法律层面确保大额交易方面的用户安全和隐私,在数字钱包设计方面确保安全可靠,同时在用户钱包托管方面也需要考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的因素。还有就是在用户交易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使用方面也需要由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机构来进行。
在市场条件方面,在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的长期使用下,整个社会也更易于接受和使用数字人民币。“具体的应用场景是需要逐步建立的,但在相对坚实的社会基础上,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将会水到渠成。”郝毅说。不过,他还指出,商业银行需要担负起数字人民币前期推广、普及等方面责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