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中信银行原行长:数字货币包括区块链币将与主权货币长期并存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

12月11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智慧金融峰会于今日在北京举行,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朱小黄表示,数字货币包括区块链币与主权货币的长期并存。从法律角度考察,主权货币是伴随国家现象的一个历史现象,相对于法定货币而言,网络货币更有条件回归交易契约的本质。例如比特币是交易双方认可、然后契约化的一个支付货币,可能它更符合市场的属性,也就更利于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既不能用传统的货币理论衡量虚拟货币的性质和特点,也不能放任网络特点,放弃市场秩序对网络经济和虚拟货币的法律规范和它的风险管理。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数字货币和主权货币会长期并存。

中信银行洪城支行开展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宣传活动:11月22日消息,为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活动危害性的认识,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办公室关于开展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现组织全行开展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宣传工作,中信银行洪城支行于11初开展以“远离虚拟货币,保护资金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此次宣传活动向广大金融消费者和银行内部员工普及了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公众自觉维护金融安全的意识,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我行践行社会责任担当。(新浪江西)[2021/11/22 7:04:27]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各位网友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新浪网上的论坛。

我要发言的题目和内容是关于未来银行的功能演进。想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银行功能的变化,另外一个是金融科技可能对我们银行的未来影响。

谈到未来我们就要问多久之后是未来呢?没有突然出现的未来,只有逐渐演进的未来。有人说“未来已来”,这是个互联网语言。对经济生活、经济事件而言,现在、未来和过去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世界。当我们谈论一个经济事件的时候,实际上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整体,是全面的概念,是不可切割的。当我们说“未来已来”这个说法的时候,只不过是某些标志性事件或者现象已经发生,而不是整体突然就跨入未来了。未来是被今天所决定的、所影响、所勾划的。

中信银行: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中信银行账户用于比特币等交易资金充值及提现:近日,中信银行发布声明表示,从即日起,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中信银行账户用于比特币、莱特币等的交易资金充值及提现、购买及销售相关交易充值码等活动,不得通过我行账户划转相关交易资金。一经发现,中信银行有权采取暂停相关账户交易、注销相关账户等措施。[2021/5/7 21:34:09]

谈到未来的趋势,要先研究今天有什么特征。一个时代的银行决定于它的功能。我们知道传统的银行功能大概就是存、贷、汇,就是融资、支付、理财。理财根源于通胀,这个道理当然要真说起来比较复杂,货币发行不断地增长,我们能感受到的货币贬值也是一个基本的经济现象,所以,理财是银行功能的一个基本要求。融资根源于发展,经济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资金流的需要,发展的需求产生了银行融资功能的衍生和发展。支付的根源在于经济元素的流转,在这个流转过程当中银行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的角色。不管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产品、是什么样的提法,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当代的银行功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想有几个特征是很清楚的。

一是互联网改变了金融生态,尤其是渠道的拓展和交易方式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也无法改变金融的基本功能。所以,像已经出现的P2P、数字化,其实背后归根结底还是融资、支付、理财功能的不同表达,都是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处理。但是要看到互联网的出现、网络化的出现,在覆盖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无所不能及。我们通过网络可以触及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各个方面、各种人群,我觉得这是互联网改变了整个金融生态。

媒体:邮储和中信银行也已参与法定数字货币项目:中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项目除了国有四大行、阿里、腾讯和三大移动运营商参与之外,邮储银行已经于今年 5 月接入,而且股份制银行中,至少中信银行也已经参与其中。在使用场景上,除了可能的公用事业使用场景如公务员工资等,目前计划或者已经与央行数字货币展开技术测试的流量场景端至少包括美团、滴滴、bilibili、字节跳动和一款服务政企的办公应用蓝信。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无论是股份制银行,还是流量场景端,其发挥的作用不是国有大行二层投放地位,更接近「2.5 层」,即 APP 本身并不具备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功能,只能以应用程序接口 API、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 形式接入大行的数字钱包。(财新网)[2020/8/30]

第二,除了存贷汇之外,当代金融可能更多地需要智力的服务,所谓“融资融智”。我们有很多银行在宣传一个产品的时候,经常用“融资融智”这个说法,我觉得“融智”并不是一个广告语,而是真正的一个银行功能的表达。随着市场元素的多样化,银行技术特别是风险管理技术的运用、数据技术的运用,银行的专业知识更加密集化,相关的智力服务成为银行功能的一部分。资产的风险定价、风险评级、风险预警、智能投顾、各种理财方案、汇率的趋向分析等等,都需要模型,建模来处理,甚至包括一般的财务分析,都需要智力为背景的专业、专注的人员才能够做到。

动态 | 中信银行总行今日上午举办区块链技术应用视频培训: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信息技术部发布了《关于总行举办区块链技术应用视频培训的通知》,培训时间为今日上午,旨在帮助各分行了解中信银行区块链技术与应用。(Odaily)[2019/10/29]

所以,当代的银行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和人才,很明显我们会觉得它功能缺失,没有竞争力。对社会的服务越简单、越直观、越方便,对银行智力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它的第二个特征是对智力的服务提出新的要求,银行必须要有让综合智力变成服务能力的功能。

第三,财富的保管。发达和次发达国家社会的财富积累,这一需求从传统的理财演化成财富存量的保管、增值。传统的除了贵金属、外汇储备、资产配置、保管箱、代理、买卖、ABS、证券化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管和盘活财富而产生,是对现有财富存量有效安全的保管和增值,这是银行的一个新功能。从功能上来讲,比传统的存贷汇,到今天为止有所演进。在我看来存、贷、汇并没有消失,但是网络、智力、保管已经来临,所以银行要因时而变,功能性的变化已经发生了,是这样一个事实。

基于功能的严谨,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银行,它围绕“六个功能”,存、贷、汇、网、智、管,从这六个功能出发,构建新的业务体系。存、贷、汇依赖于风险管理技术,而网、智、管依赖现代智能技术。所以,未来的银行是一个风控和智能并驾齐驱的银行。在市场环境下六大功能就是产品的根源,两项技术就是竞争力。不论利用多么眩目的名称、多么耀眼的外观、多么新颖的语言、多么复杂的结构,在我看来就是这“6+2”,就是六个功能加上两项技术。这是对未来银行从功能演进上的一个判断。

声音 | 中信银行培训师:企业所需身份公开是区块链发展机会:据两江新闻网报道,中信银行总行级培训师陈盛东指出,目前的区块链存在缺陷,它具有内容公开、身份保密的特性,更加适用个人用户,而对于企业来讲,它们需要的是身份公开、内容保密,这也是未来区块链发展的机会。[2018/10/21]

二是科技创新建设共存金融生态的问题。

过去几年金融科技市场投融资规模呈井喷式的增长,全球金融市场的科技投融资总额已经达到1000多亿美元,增长幅度都很大。在中国,金融领域的科技运用基本上经过了五个阶段。一个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计算机的时候,单机运用;第二是,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始得到运用;第三个阶段,2000年以后,系统的数据运用,主要在客户的分析、信用卡的支付、风险管理方面大量地运用数据;第四个阶段是2010年左右,互联网金融和网络支付开始得到广泛运用;第五个阶段,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现在用的地方也很多了,场景很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金融科技的本质是科技的运用,这就意味着金融科技的运用需要回归到常识,是金融创新,不是科技创新,是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银行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各种科技运用的理想场景,供应链金融、支付、信用卡、风险控制、财富管理等等,它的技术运用含量都很高,也具备运用这些新技术的动因。另外,银行还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但是这并不是说有资金实力就可以引领科技创新,银行是没有科技基因的,只有服务基因,这是银行的本质。金融机构是服务性的公司,任何科技的运用都要照顾到市场的感受,所有的服务对象,无论是公司客户还是个人客户,他的感受决定了金融机构要运用什么样的科技、如何运用,以及在何处运用。

谈到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可以概括以下几种并存的现象,这就是未来的银行,它一定是有几个现象是并存的。

1.智能化与柜台服务的长期并存。银行服务渠道的智能化、便捷化、自动化转变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银行的分析、交易、风控、支付等岗位,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

2018年的4月份,我们看到国内首家无人银行在上海亮相,但是老年人和社会中低端人群的需求也要被考虑。长期来看,智能化和柜台服务还是要并存。因为不同的客户群体的行为方式和他对服务的需求差异很大。所以,完全智能化的银行在服务功能上会缺失,对没有能力使用现代工具的人是不公平的。

2.现金与支付工具的长期并存。微信、支付宝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诞生是对现金支付功能的延伸、补充和替代,现金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互补性,满足了公众支付的多样化需求。尽管现代支付方式发展迅速,但流通现金需求还是比较大的。2019年4月份,M0的余额是7.4万亿,同比增长了3.5%,当下还是有很多人依赖现金支付的,尤其是老年人和偏远地区的民众,长期来看现金和非现金支付工具,我认为是长期并存的。

3.数字货币包括区块链币与主权货币的长期并存。从法律角度考察,主权货币是伴随国家现象的一个历史现象,相对于法定货币而言,网络货币更有条件回归交易契约的本质。例如比特币是交易双方认可、然后契约化的一个支付货币,可能它更符合市场的属性,也就更利于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我们既不能用传统的货币理论衡量虚拟货币的性质和特点,也不能放任网络特点,放弃市场秩序对网络经济和虚拟货币的法律规范和它的风险管理。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数字货币和主权货币我相信会长期并存。

4.先进的后台数据批处理和市场交易层面的人性化、个性化、个人化的长期并存。所有的管理活动我认为都基于三个基本问题:第一,面对人性;第二,超越自我;第三,信息对称。如果处理不好,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一些数字鸿沟,不能够让大家在数据环境下,在现有的金融环境下共同生存,不能够形成这样一个生态的话,金融的功能和价值未来都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哪怕是一小部分人的权利为代价,来获得我们所谓的科技进步,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建设好共存生态,我认为这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5.物理网络和网络交易会长期并存。我们不能够想象一个大的商业银行已经不设物理网络了,至少在现阶段这种情景是很难想象的。在可见的未来时光里面,我也看不到物理网络会消失的可能性。我觉得它们发挥着各自的功能,起着不同的作用,网络、物理和地面构成的一个共存生态的框架。所以,物理网络和网络交易、在网点的交易和网络上的交易,我相信也会长期并存。

我今天从银行功能的角度、银行的功能严谨和科技进步给金融带来的新功能,它所带给我们的问题是怎样共建一个共存金融生态,而这个金融生态要照顾社会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区域,大家都能够在一个金融生态里面顺畅地享受到完美的、快捷的、安全的金融服务,我觉得这是观察今天的金融和未来的金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和重要理念。

谢谢各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1:1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