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玲听2021跨年演讲 丨微众银行张开翔:区块链终将与其他技术融合,创造未来数字化基建

12月28日,全球首档区块链跨年演讲“玲听2021”在杭州大剧院举行。巴比特副总裁/主编、玲听区块链发起人汤霞玲以“我与无限”为主题,从一个行业深度参与者、观察者的角度出发,总结2020,展望2021。活动还邀请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邓赟、纯白矩阵创始人吴啸、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研究员王彧弋以及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四位驻场嘉宾,从各自的行业出发,分享关于产业、科研、技术、创业等领域的深度观察和最新思考。

微众银行首席架构师张开翔在题为《技术变迁二十年》的演讲中提到,未来的数字化基建必将需要融合创新。以数据为例,未来数据的所有权属于用户,用户有权选择公开哪些数据,以此来保护自己的隐私。而要实现这一点,我们不仅仅需要区块链这一种技术,区块链可以成为一个基座,用以多方之间构建渠道与连接;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隐私计算和物联网作为数据处理的方式,可以连接业务的场景,最终实现数据安全存储,可信的数据传输,多方协同生产,融合创新,最终释放数据价值。

以下为巴比特整理的演讲内容:

谢谢,大家好,感谢巴比特,感谢霞玲姐给我安排了一个这么暴露年龄的话题。我算了一下,20分钟时间内讲完20年,大概快进的速度是52万倍,时间不多,我们赶紧开车!

过去20年变迁,技术趋于完备

简单看一下我自己20年是怎么过的,我是1999年毕业到了深圳,第一份工作生产硬盘,也算是最早的硬件国产化。然后在通信业见证了第一代移动梦网,SP时代的整个生命周期。然后就到了互联网公司腾讯以及现在的微众银行。

2015年我加入微众银行,微众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在线上开展业务,服务广大的个人以及中小微企业。同时我们也是一个非常具备科技特色的银行,像我这样的IT人员在微众银行占一半以上,在银行业蛮少见,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非常大,FISCOBCOS是我们团队以及社区共同开发的开源联盟链底层系统。

20年来我没有怎么变化,虽然工作换了,行业也换了,我还是那种大家看得蛮多的,蛮刻板的程序员形象,比如“996”、修电脑的、一个行走的BUG开发者。格子衬衫我穿的比较少,像今天我穿的已经算是比较正式了,还有脱发,这个还好。这么多年我做过很多技术,基本上你们听说过的技术我都做过,有的从入门到精通,有的从入门到放弃了。开发语言也写过很多,这个不能展开,一展开就会吵架,所以我们程序员界已经达成共识,PHP就是最好的语言,不吵了。非常幸运的是我这么多年做过的技术,在微众银行从事区块链开发之后都用上了,因为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有句话这么说的,区块链里并没有发明什么新的技术,它就是一系列技术的组合,但是以一种非常有趣、非常反常理的形式组合起来。这是我的幸运,因为我漫长的软件生涯在区块链领域都能用得上,我的工作、我的研究、我的努力,就是为了使得这个技术是越来越完备,所以我今天第一个观点是,这个技术是趋于完备的。???

10枚Art Blocks创始人的创始项目Squiggles NFT通过拍卖以186.3ETH成交:金色财经报道,10枚未铸造的“Squiggles”NFT已经VerticalCrypto Art和Right Click Save合作举办的慈善拍卖会中以186.3 ETH价格成交,约合33.35万美元,这十枚未铸造的Squiggle ID分别是:9764、9765、9766、9767、9768、9769、9770、9771、9772和9773,其中最高出价者将获得Squiggle ID 9764,第二高出价者将获得Squiggle ID 9765,最低出价者将获得Squiggle ID 9773。

据悉,“Squiggles”是Art Block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nowfro(née Erick Calderon)于2020年10月推出的创始NFT项目,总计发行1万枚,初始铸造价格为0.0035 ETH,不过Snowfro并未完成所有NFT的铸造,根据Art Blocks网站上Chromie Squiggle页面显示,截至目前已铸造了9,764枚。(verticalcrypto)[2023/5/25 10:39:48]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回顾这20年,一开始就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你们完全想象不到在世纪初时,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这是我用的第一款西门子手机。到了09年3G时代,有了诺基亚,诺基亚可以用一些小程序,玩一些小游戏,大家知道诺基亚很刚。09年时比特币也出现了,比特币现在依旧很刚,比诺基亚还刚,因为诺基亚莫名其妙就被智能手机颠覆掉了。我们看到技术一旦具备了基础和土壤之后,它的爆发、增长和创新是非常快的,网络速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我们的设备、屏幕变大,计算能力加强。而且你用同样的钱,比如同样5千块钱买到一个设备,绝对能比10年前的砖头做更多事情,比如打打王者对吧!

技术在发展,设施会升级,体验会提升。在2015年的时候,4G时代,以太坊也出现了,以太坊2014年发白皮书,2015年上线。以太坊比起比特币多了智能合约,这就非常厉害了,就像智能手机比起诺基亚可以做更多事情一样。也是那一年我们开始关注了区块链,因为那一年《经济学人》杂志用了整个封面来说一句话,“Blockchain:thetrustmachine“,也就是说区块链是信任机器,或者信任的机制。2019年5G上线是一个标志性事件,2019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国家领导人说了要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掌握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所以我们在2015年以来一直努力发展安全可控的联盟链技术,我觉得联盟链技术会比公链更快更好的服务实业。在未来,我相信区块链链尤其是联盟链都会持续发展,有很多可能性。技术一直在发展,20年真的不长,回首一下,这些变化都在肉眼可见的发生。

比特币矿企Argo Blockchain首席财务官Alex Appleton已辞职:2月1日,据官方公告,比特币矿企Argo Blockchain宣布,在2022年12月29日将Helios矿场出售给Galaxy Digital之后,Alex Appleton辞去了首席财务官和执行董事的职务,以寻求其他机会。Argo已聘请了一家猎头公司来协助选择新的首席财务官,公司还聘请了BDO Canada LLP协助公司首席运营官SeifEl-Bakly处理阶段性的财务事宜。[2023/2/1 11:41:03]

开源的魅力

在这20年里面,软件是怎么发展的呢?有两个路径:一个是闭源,或者商业软件;一个是开源。我们都知道Windows是闭源的,Linux是开源的,感谢Linus大神,我非常喜欢他。我们还知道苹果到目前为止还是闭源的,但安卓是开源的。很久以前安卓手机真的很难用,但现在安卓手机已经非常好用了,这是开源的力量,是整个产业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们知道现在连微软都已经开源了,微软收购了Github,俗称“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社区”,而且微软确实做了很多开放、开源的事情,像刚才微软邓总也讲到了,包括BaaS等等,还有很多很不错的开源项目。

开源已经在席卷一切,你能想象到的、你要的技术,基本上都可以在开源社区里获得。我们尊重商业软件,尊重闭源软件的努力,他们会投入很多很多成本去开发一个软件,可以保留他们的版权及利润。但我更倾向于,字面上的意思,图片上的右边,也就是开源,因为开源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它的生态更加庞大,它的迭代速度更快,更具备生命力。

再看一下互联网和区块链,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呢?因为我认为区块链更加开放。左边部分我非常熟悉,是我做了十几年互联网的系统,细节非常多,不展开,总之需要堆很多机器,负载均衡、多活、海量服务,都是为了应对山呼海啸的请求,服务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规模确实非常大。但无论它的规模多少大,这一堆服务、这一堆机器都是在一个框里,都属于某一个巨头,巨头不会轻易把它的流量、用户以及服务开放给其他人。但区块链不一样,区块链强调的是大家安装节点接入这个网络,你可以同步到数据、参与共识,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些事情,在这里我们是对等的,是透明的,有博弈,数据确实有一点冗余,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达到信任,这就是区块链的开放。有人觉得区块链可能慢一点,难用一点,可能新一点,但是没有关系,发展到现在,我认为区块链这个技术在开源社区,在整个产业努力下已经是相对比较完备了。

Bybit CEO宣布进行全面裁员:12月4日消息,加密货币交易所 Bybit 联合创始人 Ben Zhou 发表内部信,表示将再次进行裁员,裁员比例为 30%,将涉及各个部门。Ben Zhou 表示,对于被裁员的员工将统一实行 N+3 的补偿方案。[2022/12/4 21:21:15]

现在区块链无论是商用还是开源的都很快,2万多、3万多TPS完全没问题,任何应用上去都可以跑得非常快,它不像之前的比特币或者以太坊每秒十几个TPS,要几分钟才能达成共识。二是容易上手,我们有教程,有一键搭链工具,5分钟之内基本上可以把链搭起来跑起来。我们的毕业生来到我们这边之后关起门来3天时间,从完全区块链小白状态就做到应用的上线。所以区块链不难用,它很容易上手,功能很全。刚才说到我们有各种中间件,像吴啸他们就是做中间件做得非常棒的,他已经帮助很多开发者把区块链用起来。为什么说区块链稳呢?我们看一些数字,我们的开源社区有4万多社区用户,里面有2千多个企业机构,这么多年里有120多个应用是真正在生产环境跑的——不是PoC,其中的数据已经达到亿计、十亿计。这个技术经历了广泛考验。别犹豫了,赶紧上车,你想用区块链就赶紧用吧,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当然我更希望用开源,咱们一起共同发展这个技术,如果你觉得不好用,把它做得更好用,如果你觉得不完备,咱们把它打造得更完备。不就是时间嘛,20年都过去了,只争朝夕。

数字化新基建追求融合创新

为什么技术可以完备起来?要感谢我们团队的努力以及开源社区的共同努力,也要庆幸我们国家对产业新基建以及数据要素的这些关键方向的支持,让大家真正把这个技术以及相关的很多东西用起来。技术不用起来就没有价值,怎么用?我们要创新地用,所以接下来的话题是“数字化新基建追求融合创新”。

Cardano生态DEX WingRiders将于7月14日推出治理Token WRT:7月12日消息,Cardano生态去中心化交易平台WingRiders宣布将于7月14日18时推出通货紧缩型治理Token WRT。WRT供应量限制在1亿枚。WRT可用于以低于常规交易对的价格购买加密货币,也可以用作代理抵押的货币。

此前3月消息,Cardano生态DEX WingRiders完成种子轮融资,融资金额未披露,Animoca Brands、Bitrue、Double Peak Capital、Spark Digital Capital和Matrixport等参投。[2022/7/13 2:08:45]

如何理解?我们先看数据,在数字化时代,你的一举一动,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产生数据,在手机、PC,甚至人脸识别上都会产生数据,这都是数字化,金融是最早数字化的领域,账本、存折、社交,还有你听到的歌都是数字化的。

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有增值业务可将数据变现。在金融方向,需要用更广泛的数据做风控。所以我们无论是画像、个性化、信用评级、风控、金融和互联网,对数据应用都是在互相融合的,这都是趋势。

这个趋势里边,我们要关注安全性、隐私性、合规性。我们看一下之前10年的情况,互联网有一些业务,尤其是不规范的业务,特点是低隐私、低ARPU值、高流量,用免费的业务薅进很多用户然后做变现,这是有问题的。低附加值的规模化路径难以为继,尤其是在人口红利吃尽,规模到了“天花板”时,大家都看到了瓶颈,都在内卷。

数字化时代,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金融业务,我们追求的是低摩擦,大家在透明规则下做事,这样的运营成本、监管成本、风险都会更低,达成低风险。关于高信用,这是我纠结的点,是高信任还是高信用?但信用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金融管理的不仅有资金,还管理着风险,目的是为了达到高信用,和谐的社会生活也需要高信用。

所以,在目前,我认为整个社会人们都在加强自己的权益保护,而且监管趋严的趋势下,这个时代是有不同的诉求的。

怎么理解?举个例子,如果我有一个苹果,吃了就没有了,或是果树上的苹果大家都去抢,就是公地悲剧,这是资产或物理资产的控制权独占式属性。放到数据身上就不一样了,比如我有一个故事,我告诉你了,你再告诉我你的故事,我们俩就都有两个故事了,这体现了数据是可复制可传输的。但讲故事可能会有隐私泄露问题,如果我们不讲故事,讲思想,我们在这里交流思想、分享观点,我们有很多观点拿出来碰撞,我不知道你的故事,当然如果你有酒,我们还是可以讲故事嘛。像今天我刚认识年轻科学家彧弋,还有吴啸,我们一起聊得非常开心。多种知识与思想的碰撞,这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可以擦出火花的。

原 Terra 上 DEX 及 NFT 市场 Loop Finance 已迁移至 Juno Network:5月27日消息,原 Terra 上 DEX 及 NFT 市场 Loop Finance 已迁移至 Juno Network。Loop Finance 表示之后将专注于 IBC、DEX 聚合器以及 Spotlight NFT 市场等方面的开发,并减少流动性激励。[2022/5/27 3:45:41]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企业间的业务,会变化。首先我们要做到“将数据的控制权还给用户”,采用“分布式数字身份”方案,安全的存储数据,使用某个业务时做"选择性披露",对数据进行分级,如果你认为这个数据是隐私的,会侵犯到你的安全的,就不要给出去,而是用一种密文的方式生成证明,以证明代替明文,这样的交互是可信安全的。

就比如我喜欢听歌,我允许他对我的喜好进行画像。今天大家都在发朋友圈,就是一个音乐APP的用户年终报告,没问题,但我不希望他给我推广告,不希望他给我做标识化,也不希望他的合作伙伴滥用我的数据,我就要保护我的手机号、身份证、社交关系等。我依旧可以做实名认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我让权威机构告诉这个APP我是一个合法中国公民,这是分布式和多方参与的验证,与原来只跟APP点对点的就不一样了。

无论如何,APP依旧可以获得我的一些业务数据。机构有很多数据,有可能是从个人采集到的,也有自有的,如研究的专利、勘察的成果。如果数据是死的,只存在库里,这个数据就没有意义。数据与资产要流动起来才能创造价值,但如果你擅自给出数据,要么吃亏,要么违规,都挺惨的。我们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这是另外一个隐私计算路线,里面涉及到的名词挺多的,可信传输、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差分隐私、零知识证明、联邦学习等。总之,机构与机构之间依旧有方法,在合法合规、用户授权前提下使用数据,但计算方式已经不同了。最后,最重要的是这个方式要闭环,机构使用我授权的数据,那你要给我提供更好的服务或反馈一些权益,我们要对数据全流程进行追踪,如何追踪?有分布式系统、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是技术手段可以做到生态的整体闭环。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APP或应用服务的开发模式会改变,区块链可以成为这种开发模式的一个基座,用来在多方之间构建一个渠道与连接,连接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隐私计算和物联网,这些都是数据源或者数据处理的方式,以及连接业务场景。实现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在个体之间传输是可信的,在数据拥有者之间可协同计算,最终是融合创新,释放数据价值。这样的开发模式下,商业模式都会有变化,这是我最后的一个观点:"分布式商业的新范式终将到来"。

分布式商业的新范式

我们看这一张图,万能曲线,Gartner很喜欢用,还有愚昧之峰、绝望之谷和开悟之坡。我们看曲线的右边,之前十年是圈地式、流量式大增长,就像一个水池,将所有的水存到里面,都是你的。但你池子越来越大,比如人口红利吃完了,总有一个边界,而且会带来系统性风险,还可能把旁边的生态都搞坏了。我们看到今年有反垄断、严监管以及行业内卷。这有什么启示?我们需要新模式,我们需要分布式协作,来将水池的水还到江河湖海里,但你有什么好处?我们需要一个闭环的生态,这个生态是协作的,你可以得到你应有的利润。我们需要有对等透明的合作模式,比如智能合约、区块链,我们要有开放共生的精神。这个时间可能很长,因为模式的改变不像技术的发展,它需要人的思想转变,需要有长期主义,需要商业模式的转变,但它是可持续的、有未来的,它的未来就是分布式商业的新范式。

看到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以及人们权益意识的提升,以及社会分工精细化,已形成了很多群体,这些群体都在博弈,都为自己的权益以及知识的分享,为自我实现去努力,无论是人还是机构。

同时,因为开源社区的发展,技术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得,而且还在持续的发展,群体可以使用这些技术去提升他们合作的效率,提升合作的信任感,降低其中的摩擦。凯文凯利有一本书叫《失控》,说当无意识的个体聚合成群体时,会具备群体智慧,这是凯文凯利的失控理论。

凯文凯利还有两本书:《科技想要什么》和《必然》。他认为科技的发展必然会给人类带来福祉,他是非常彻底的技术乐观派。但我们看到科技发展有可能会受资本的影响,受地缘的影响,这种影响局部和短期内会很激烈,就像今年看到的现象。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应该在合规、稳妥、健康的模式下进行。我们是智人,要比蜂群更有能力一点,我们要规避群体无意识的混乱式发展。我们有技术有思想,可以进行健康的帕累托改进,最终一定会涌现出本质上的发生了改变的新模式,这也是凯文凯利喜欢的一个词:“涌现”。

具体怎么做?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共生体,政务、医疗、供应链、智能制造,目前都是一个个圈子与联盟,其目标是可以对等、透明、高效率地运作在一起,是否用区块链,是否需要分布式,都没关系,但大概率最终都会用区块链、联盟链。这些联盟链持续的运作之后,价值得到沉淀,规模得到拓展,服务质量也会提升。

如果这些群体之间要进行互通,我们可以跨链,我们可以用隐私计算,这些群体通过协同网络连接起来,就是完整的数字化社会,这个数字化社会,甚至是刚才说到的机器人,都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优质服务,实现普惠。

这就是分布式商业版图,不仅仅一个概念,而已经成为现实,现在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分布式办公,它都是分布式的。这是我们社区做过的各行业案例合辑,供参考。这本书是微众银行的马行长出的一本新书,完整地描述了分布式商业的逻辑和发展,在趋势开启时读一读挺好的,推荐给大家。

简单总结一下,二十年来,从实业到通信业到互联网到金融,出走半生,归来还是我们要服务于数字化的实业。而且实业在数字化升级迭代,这是我作为一个程序员,作为码农的一个幸运,因为我们的技术可以回归于实体经济,去支持国计民生有关的事务,同时实体经济本身的升级,也持续地催生技术模式的变化,加强对技术的需求,简直是可以无限循环,与今天的主题“我和无限”很贴切,我觉得我还可以再干20年,我希望这样。

回顾技术前20年的发展,展望后20年,我想我还是这样,还是一个码农,我不想改变世界,我只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我不喜欢谈颠覆,我认为这个世界就像太阳底下照耀的世界一样,它是清晰可见的,它是透明的,有些地方可能有阴影,有些东西可能枯萎腐朽,被淘汰掉了,很正常,但更多的生态在蓬勃发展,它是立体化的、健康的、可持续的。

我觉得,技术不是一切,但技术可以是晨光,是微光,它帮我们照亮我们要走的方向,让我们看到可能性,看到希望。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1:7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