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比特币再次走出疯涨之后又暴跌的“过山车”行情。在价格频繁暴涨暴跌,反映投机炒作异常狂热之余,围绕虚拟货币展开的违法犯罪活动亦不断被曝光,促使各方进一步审视对虚拟货币的监管问题。事实上,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监管正在形成更广泛的共识。最近,比特币交易再次遭到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封堵”,可能蕴含从严监管新信号。
价格暴涨暴跌几乎与虚拟货币交易如影随形。这一特征在过去两个多月展现得淋漓尽致。3月伊始,比特币历史性地突破6万美元大关,4月中旬又从最高接近6.5万美元的高位掉头急跌,在一周多时间里跌去近三成市价。近几日比特币再度开启跳水模式。5月15日,比特币价格跌破4.6万美元,几乎回到3月上涨前的位置。
动态 | 中证协公示21篇优秀课题报告 2篇涉及区块链:12月10日消息,中证协官网今日公示了21篇优秀课题报告,课题报告内容涉及科创板、财富管理等,其中还有2篇涉及区块链在证券行业的运用。2篇区块链报告分别为,东海证券提交的《区块链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组织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国泰君安提交的《区块链在数据生态建设的应用及价值研究》。(上证报中国证券网)[2019/12/10]
价格大起大落反映出虚拟货币投机炒作盛行,蕴藏巨大风险。比特币并非货币,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自由。不过,比特币与金融商品有本质区别,其没有实际价值支撑,不具有主权信用和商业信用,交易定价很大程度上源于投机炒作。普通投资者参与可能面临巨大交易风险。有人曾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末,比特币累计下跌20%及以上的情况,总共出现了10次;下跌30%的情况出现了7次;跌幅超过48%的情况共有4次。
声音 | 中证登总经理姚前:未来区块链技术有8大发展方向:今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前发文表示,未来区块链技术有8大发展方向:1.共识机制与性能的平衡;2.跨链;3.治理机制;4.身份管理,区块链使自主身份成为可能,可使得公钥体系更有用和更安全;5.隐私保护;6.数字钱包;7.智能合约与自组织商业模式;8.与其他科技的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本质上都是“算法+数据”,本质相同,那么相互融合也是必然。[2018/12/8]
不止是交易风险,近年来,围绕虚拟货币展开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现上升势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曾提示比特币交易可能带来的三大风险:一是比特币的网络交易平台、过程和规则等都缺乏监管和法律保障,容易产生价格操控和虚假交易等行为,其账户资金安全和清算结算环节也存在风险;二是比特币价格缺少合理的支撑,容易沦为投机炒作工具,甚至“泡沫破裂”;三是其资金流向难以监测,为、支交易和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有媒体报道,日前遭遇黑客勒索的美国最大成品油管道运营商,就被迫以虚拟货币支付了赎金,此举亦促使有关方面进一步审视对虚拟货币的监管问题。
声音 | 中证报:交易所审核不严 造成空气币大量涌现:据中国证券报消息,某区块链项目方核心成员黄伟(化名)表示,交易所原本仅靠手续费来运营,但数量庞大的交易所让市场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手续费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肆意“收割”项目方与投资者的行为频频出现。市场上对交易所最大的诟病是审核不严,造成“空气币”大量涌现。“交易所如果稍加尽调的话,会发现许多空气币项目没有实际办公地址、公司代码及实体资质,一旦出现问题,投资者连上门找的地方都没有。”[2018/9/27]
近期,国内某股份制银行禁止账户用于比特币交易引发舆论热议。该行在声明中称,此举是“为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权益,维护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风险”。这并非金融机构首次“封堵”比特币交易。在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后不久,2014年国内十余家商业银行纷纷宣布禁止比特币交易。
比特币相关交易正面临全球日趋严格的审查监管。目前已有多国监管部门或明令禁止交易、或出台政策严加限制。近年来,国内有关部门始终保持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高压,并有持续加码的态势。
在部分观察人士看来,时隔多年,近期金融机构再次对比特币交易出手,可能释放了从严监管的新信号。对此,虚拟货币交易参与者特别是投资者应给予重视。目前,境内已没有比特币交易场所,“翻墙”到境外交易比特币没有消费者保护措施,一旦遭遇风险,后果只能自负。总之,炒币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