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是区块链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工作量证明系统在确保交易安全、防止欺诈和串通方面非常成功,但它们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目前估计,一笔比特币交易的碳足迹超过350公斤,一笔以太坊交易的碳足迹约为39公斤。
与中心化交易处理系统相比,这些系统的效率要低上百倍。以太坊单笔交易同样的碳足迹将在中心化信用卡支付网络上支付8万多笔交易。如果希望用区块链取代所有银行系统和小额支付,我们就有麻烦了。即使在转向权益证明模式后,这也是如此,这种模式效率提高了99%。在我看来,区块链不太可能取代目前大多数的银行和信用卡交易。因此,碳足迹的比较也没有意义。正如我之前所指出的,区块链交易与大多数简单的消费者交易相比,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有很多成本。
媒体:越南遭遇区块链行业人才短缺,仅能满足15-20%需求:金色财经报道,越南蓬勃发展的区块链行业不得不应对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尽管该国拥有大量软件工程师,但具有区块链专业知识且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工程师数量不足五分之一,导致许多潜在的区块链项目无法实施,其中仅在 Gamefi 行业就有大约 600 个项目。Jobhopin首席执行官 Kevin Tung Nguyen 表示,越南现有区块链人才只能满足行业 15% 到 20% 的需求。
Vietnamworks招聘平台对1000多名 IT 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区块链工程师的薪水最高。但越南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寻找足够的区块链人才方面遇到困难的经济体。根据专业社交媒体网络 Linkedin 的数据,在 2020-21 年,美国以“区块链”为关键词的招聘信息增加了近 400%。[2022/7/17 2:18:51]
有种情况基于区块链的交易与其他交易相比具有令人信服的优势,就是当它们被置于作为更大业务流程的一部分,要求复杂的多方交易的总碳背景中时。在这些情况下,替代方案不是高效的信用卡交易,而是让人参与其中的成本和复杂性,以及所涉及的工作时间的碳成本。
金色相对论 | 陈军:当前要做的是顺应环境 做好无币区块链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本期金色相对论中,对于无币区块链与区块链的本质背道而驰问题,杭州量子大学区块链研究院联合执行院长陈军表示,说背道而驰有点过,说未能物尽其用比较符合,前提是我们理解的区块链是完整的还是不完整的,关键区别就是要不要“去中心”这个属性。如果认为只有去中心才是区块链,那就得把没有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应用重新起个名字。如果可以不要,只用其他属性也算区块链,那就可以接受无币区块链,也就是联盟链、私有链,这样的应用会比较容易实现,但是也必须接受没有去中心属性的区块链和有去中心属性的区块链,在颠覆性、创新性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性方面是有巨大差距的。
我的观点是不必纠结是什么的问题,时间会给我们答案,应该顺势而为,这个阶段要努力做好无币区块链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当前B端(企业)和G端(政府)是区块链应用的主要市场,先不要考虑C端的产品。无币区块链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可能是真正的主流。[2018/9/29]
我拥有的最好的例子是一个典型的业务采购订单。有很多估计,但平均来说,似乎大型企业通常花费50到100美元来筹集一个购买订单或支付一个发票。这些几乎都与信息技术成本无关。相反,最大的驱动因素是验证采购订单或发票是否符合公司的付款规则和任何现有合同所需的人力时间成本。换句话说,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劳动力。以目前专业和商业服务的平均速度,我们说的是一到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行情 | 在美上市区块链概念股普跌:今日美股收盘,在美上市区块链概念股普跌。人人网收跌1.27%,寺库收跌3.93%,中网载线收跌1.3%,迅雷收跌1.45%,猎豹移动收涨2.54%,兰亭集势收涨0.5%。[2018/7/24]
因此,真正的比较不是在以太坊交易和信用卡交易之间,而是在以太坊交易和一小时劳动之间。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员工每年需要大约4000公斤的碳来覆盖办公室空间和通勤。将这一数据计算在2000个工作小时内,意味着我们在加利福尼亚这里的每个工作小时可以分配约2公斤的碳。
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高度推测性的。碳足迹的估计是建立在SWAGs上的,相乘后再放大。在这些类型的预测中,错误和不正确的假设会被放大,从而导致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结果。一些大问题,比如混合能源中有多少是可再生能源,都不容易回答,因为这些问题变化很大,而且很少有权威的数据来源。转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减少这些系统的足迹。
最重要的是不可能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但是这个小小的思考练习表明,仅仅根据系统来比较一个交易和另一个交易是没有用的。你不能将具有共享规则和多个参与者的业务购买订单与信用卡交易进行比较。
从人类时间或计算的角度来看,可信的数据代价高昂。我们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减少工业世界的碳足迹,同时消除操作的复杂性和冗余的人力工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