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检查日报:区块链取证与可信时间戳技术梳理适用

司法实践中,区块链技术和可信时间戳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实现我国科学立法、准确司法、严格执法及全民守法的法治目标。2021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其中第16条至第18条以单独列举的方式对“区块链技术”予以规定,第14条至第20条围绕与区块链息息相关的电子数据、异步审理等规则作出规定。但从技术基础看,其并非一种真正意义的“区块链证据”,而是其底层技术可信时间戳在数字时代的法定化验证模式,全方位的司法区块链技术尚处于理论和制度的建构中。笔者认为,通过对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关于区块链技术以及时间戳技术相关理论和技术措施的认真梳理,可更好地把握和推广可信时间戳技术的适用。

Celo关于迁移到以太坊L2架构的热度检查治理提案获得通过:7月31日消息,Celo关于将Celo迁移到以太坊L2架构的热度检查治理提案获得投票通过。该治理提案支持Celo通过从独立的EVM兼容Layer1区块链过渡到以太坊Laye2,不是对如何实现Layer2目标的架构或设计的投票。

7月中旬,Celo开发团队cLabs发起新提案,提议Celo从独立的EVM兼容Layer1区块链迁移到以太坊Layer2,即利用OP Stack成为以太坊L2的架构。[2023/7/31 16:09:44]

时间戳技术构筑了区块链证据“不可篡改”的底层技术。可信时间戳是由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根据国际时间戳标准《RFC3161》签发的,能证明数据电文在一个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并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其核心服务技术是通过将用户电子数据的Hash值和权威时间源绑定提供司法待证事实信息和客观存证功能。可信时间戳技术早在2008年深圳的“利龙湖”案就被法院以“电子数据”证据形式加以采信,而区块链Merkle树结构下的分布式交互验证,则需要从案件事实形成阶段入手贯穿案件实体与诉讼程序的一并研究,才能更好发挥司法区块链多方节点交互验证所形成的强大的技术证明功能。

Uniswap V3部署至Fantom的提案已通过临时检查投票:6月25日消息,Snapshot投票页面显示,Uniswap社区以84.48%的支持率通过“在Fantom上部署Uniswap V3”提案的临时检查投票。该投票由Blockchain Columbia与Fantom和Axelar团队联合发起。他们估计,如果部署完成,Fantom当前DEX交易量的30%将流向Uniswap。

部署及其费用将由Fantom基金会和Axelar承担。链上投票完成后,Axelar将负责Uniswap V3智能合约在Fantom上的部署,而Uniswap Labs则负责前端集成,审核预计需要大约4-6周的时间。[2023/6/25 21:58:53]

目前关于区块链证据的应用停留在“单一记账”时间戳的初级技术层面,这种对案件事实的记录功能只发挥了时间戳的功能,仅仅是对案件事实进行简单地固定,并未完整建立起案件与案件之间的信息关联网络。《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第16条规定,提出了证据要求——“上链前真实”。实际上,“上链前真实”这一概念涉及区块链证据是否为独立的证据门类问题。若承认区块链为电子数据的一类,则“上链前真实”指出了区块链在电子数据存证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笔者看来,区块链一类的电子数据,需要与传统电子数据相区分,无需与传统物理空间的证据相区分,进而形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双重空间,适用不同的证明逻辑和理念。具体而言,可分为追求安全记录的记录型电子数据与追求数据流通效率的交换型电子数据,并建构技术证明逻辑框架下的“状态证明”与“存续证明”的证明理论。

Tether回应账户停用争议:提高合规性检查:金色财经报道,根据纽约总检察长 (NYAG) 发布的文件中披露的信息,Tether的发行人在2021年停用了大约29个属于著名加密货币玩家的账户。名单上的大多数人似乎都有他们的帐户因各种原因被终止。

虽然没有明确披露账户终止的具体原因,但Tether已回应表示他们不愿就个人关系发表评论。但是,他们确实澄清说,按照Tether合规政策的规定,所有人在持续监控期间都成功地通过了严格的合规检查。

此前报道,Tether在2021年前已停用MoonPay、BlockFi和CMS Holdings账户。[2023/6/17 21:43:55]

区块链可信数字取证的发展目标是要真正实现分布式结构下的“复式记账”。与目前“单一记账”的时间戳不同,“复式记账”实现了互联网案件从“个案审结”到“集束追踪”的跨越,建立起同类案件乃至更具外延的案件整体信息的关联与共享。

动态 | 韩国12家交易所通过协会自我检查 网络安全差别明显:近日,韩国区块链协会(KBA)公了第一批数字货币交易所自律管理审核结果:参与审核的12家交易所均通过了审核。据cryptovest消息,这12家包括遭黑客攻击的Bithumb在内的交易所,满足了一般要求并且没有任何问题出现,但在网络安全自我管理方面的以最低水平通过,参与检查的交易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KBA负责人Jhun Ha-ji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安全漏洞,由于可能被黑客利用,KBA不会透露任何细节。[2018/7/12]

区块链的法学研究应当兼顾或跨越案件实体与诉讼程序两大领域,从智能合约的生成机制到可信存证的信任机制,离不开一个动态化、体系化、整体化的观察视角,孤立地从案件实体或诉讼程序进行司法区块链研究如同管中窥豹,研究结论定会有失偏颇。

区块链技术证明与司法程序证明的差异在于“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与“相对中心化的司法机构”之间的异同,本质上是“去中心化下技术算法自发证明与法律预设的程序证明互动失衡”与“中心化下司法权控制证据的采纳与认定权”之间的冲突。《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第17条规定的“存证平台是否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提供区块链存证服务的相关规定”,以及“当事人与存证平台是否存在利害关系,并利用技术手段不当干预取证、存证过程”等内容,对以往就电子证据大量实行“转化式适用”的证明思路予以了一定程度的矫正。

区块链证据的监管需要转变思路,从“资格监管”转换至“算法监管”,从区块链算法设定的合规性入手,审查区块链是否秉持“技术中立”的证明条件,从而避免区块链证据“公权力信用背书的缺失”在去中心化结构中对去中心化功能的破坏。实现区块链可信时间戳架构下的数字取证需要法律人对前沿科技的科学认知与包容心态,我们正处于迈向法律数字文明的辉煌时期,法律理论的变动是必然而又势不可挡的。面对当今社会生活出现的“传统证据电子化”与司法实践出现的“电子证据传统化”,法律工作者对待科技的态度应当实现由“防御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作者:孙梦龙,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1:3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