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元宇宙的概念很火,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进场布局,之前备受关注的“炒鞋”也来了。
据报道,12月17日,运动服饰巨头阿迪达斯推出了一个NFT系列的adidas?Originals服装,以“Into?the?Metaverse”为名正式进军元宇宙。此次购买为虚拟与实体结合,据悉,所有3万个NFT商品被一抢而空,销售收入超过2300万美元。与此同时,耐克公司上周刚宣布收购了数字时尚平台RTKAF,开启了“元宇宙的收藏鞋”事业。此外,不少时尚品牌早已开始在元宇宙上捞金了。
7000万枚USDT从Bitfinex转入Tether Treasury:金色财经报道,WhaleAlert数据显示,北京时间3:48,有70,000,000枚USDT(70,966,175美元)从Bitfinex转入Tether Treasury。[2023/8/3 16:16:25]
此前还有媒体报道,包括虚拟房产、衣物、奢侈品等等,一切现实社会能买卖的事物都在“元宇宙化”,纷纷变成价值不菲的虚拟物品。对这些“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非必需品”居然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在普通人看来,这实在是有些难以理解。
欧洲央行行长:潜在的通胀动力依然强劲:3月22日消息,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通货膨胀冲击正在影响欧洲经济,潜在的通胀动力依然强劲。必须并且会将通胀降至目标水平。货币政策将由通胀前景和传导效应指导。[2023/3/22 13:19:34]
炒作、投机、智商税、割韭菜等等,这些定义也向着元宇宙产品纷纷砸去。在一些公共舆论的叙事里,这些产品被描摹得滑稽与荒唐。但看到一个个巨头企业煞有介事、一本正经地扑向元宇宙,也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格局”小了?
Ren团队:Alameda破产后,Ren Protocol需要新的资金支持:11月19日消息,在Alameda崩溃后,DeFi协议Ren Protocol面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的危险。Ren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DeFi协议,它可以铸造被封装的加密资产,来桥接到以太坊和BNB链。Ren自成立以来已经处理了超过130亿美元的跨链交易量。Alameda 自2021年初收购了Ren并在每季度为Ren的开发提供70万美元资金。
Ren团队透露,目前的资金只够开发至第四季度结束,该项目的剩余资金约为16万美元。现在,Ren希望从其他来源获得资金。该团队周五透露,它正在与社区成员一起探索各种机会。这些选择可能会由RenDAO社区投票决定。除了获得新的资金外,Ren团队还希望推出最新版本的协议Ren 2.0。[2022/11/20 22:07:46]
事实上,这背后是个如何看待科技创新的问题。理想化的科技想象,是超然、玄妙的,是追问宇宙真相的。像相对论、量子理论、弦理论之类,就很符合这种叙事。这里面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商业元素,看不见摸不着,只有严谨的术语、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大众媒体的解读,才能让公众逐渐明白。
但科技在现代社会的另一副面相,则是“瓦特式”的——瓦特并没有发明蒸汽机,却通过技术改良让蒸汽机可以商业应用。科技一旦被商业化与大众化的视角解构,进而褪下光环,就充满着世俗的诱惑力。这种类型的科技叙事,就没那么高高在上了,相反充满了低姿态的迎合,科技在这时候就必须尊重商业的游戏规则。
而这种方式,其实是大众接触、理解科技更常见的方式。科技以商品的形态渗透进社会,商业化则赋予了科技更长久的生命。比如芯片,人们是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功能改善才得以理解的;大数据,人们是通过出行体验、信息推送而运用的。也只有在这个层面,科技对于普通人才有了意义——它们真真切切地改变了生活,变成了一种可以得到的商品。
不过难以避免的是,在科技商品化的过程中,科技商品也有可能变成一种噱头,造成对原有概念的扭曲,比如量子力学就被有些商家玩坏了,元宇宙也难说有没有假冒伪劣。不过,尚未成型的科技发展走一段弯路,以“不完美的姿态”在商业化的路径上跌跌撞撞,这也许就是科技发展的社会代价。
关键是社会舆论怎么理解科技走向社会的路径,是迷恋玄之又玄的学术话语、把商业化的产品视作“奇技巧”,还是从个体需求、生活的微观视角去定义科技的价值。其实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面貌,为“科技创新包容度”做注脚。
用什么样的视角去观察科技创新的目的与意义,其实是个人文话题,即人们的思考本位是什么,科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因元宇宙而起喧嚣,应该引发一些深度的思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