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青岛“碳普惠”:市民绿色生活可量化有收益

连日来,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炙烤”,极端高温频频刷新历史纪录,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话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期待,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行动。

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这是国家专设的宣传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的日子。当天,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青岛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作为我市推广碳普惠机制的首个纲领性文件,旨在通过碳普惠机制实现绿色低碳行为的价值转化,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低碳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双碳”目标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每座城市的发展共识。对青岛而言,从2012年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到2021年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再到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在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上,先行先试已深入到这座城市发展的肌理。近年来,青岛围绕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青岛多年的低碳实践探索带来了切实可见的成果——碳排放强度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明显下降,跻身全国低碳城市前列,这也给了青岛积极争做碳中和先锋城市的底气。

碳排放指数居“样本城市”首位

在全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的当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而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征途中,核心就在于寻找经济与低碳的共赢路径。

动态 | 青岛市即墨区:将搭建一条分布式实时在线采集区块链网络:疫情当前,青岛市即墨区聚焦关键紧迫的疫情防控技术,打响了一场互联网科技战“疫”。青岛市即墨区将发挥自身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搭建一条分布式实时在线采集区块链网络,在每个防疫部门形成一个独立节点,采集当地不同类别的数据,通过授权方式快速实现各节点间跨区域、跨行业数据验证和查询,保证收集信息的完整、实时、开放和透明。(经济日报)[2020/2/16]

作为山东省首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青岛低碳工作已连续推行了10多年,仅从数据上就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以年均1.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GDP增长,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1.5%和27%。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显示,青岛碳排放指数排在北上广深等30个样本城市首位。

对于一座以制造业为立市之基的城市而言,要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就只能在挖掘节能减碳空间上下功夫。

在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一台46公斤的废旧冰箱经过拆解后“再生”,可以实现碳减排59.63公斤。依托国家级再循环产业数字化平台,年拆解能力可达300万台,再生能力达3万吨。如今在青岛,这个样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就有40个,绿色工业园区1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

在西海岸新区街道上穿梭的90台真情巴士氢能公交车,运行里程已超过400万公里;青岛港口成为绿色低碳交通推广的窗口,建成前湾港区加氢站1座,引进3台氢能集卡试点应用,船舶岸电配备率、港区道路堆场绿色照明率均达到100%,清洁运输占比持续提高。

动态 | 金财互联-山东省新经济发展创新协同区域总部项目签约,将加快推动青岛片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1月9日,金财互联-山东省新经济发展创新协同区域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标志着自贸区青岛片区首个平台型经济正式落户。根据协议,双方确定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落地建设山东省新经济发展创新协同区域总部,加快推动青岛片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用区块链技术吸引北方泛电子商务企业聚集,打造全新的总部经济汇集高地。据了解,金财互联-山东省新经济发展创新协同区域总部项目包括金财互联山东省新经济发展创新协同园区、金财互联山东省云商总部基地和金财互联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三大版块。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作为引领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高端技术智库,将为山东省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产业提供技术高地、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的智力支撑,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区块链行业发展提供咨询,预计每年产生不低于3个发明专利,组织不低于两场行业顶尖高峰论坛。(青岛新闻网)[2020/1/10]

青岛奥帆中心是全国首个既有城市建成区中的零碳社区。本报资料照片

在奥帆中心零碳社区,通过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和燃气等多项高效清洁供能技术方案,这个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的社区最终可将碳排放降低至每平方米25千克。

动态 | 青岛北区将打造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金融开放先行区:据青岛日报消息,青岛市北区将全面提升城市生长力、建设主城核心区、做强区块链等六大创新产业。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马继世表示,《智慧邮轮港建设总体规划》即将出炉,一个集跨境金融、跨境保险、离岸金融为一体的金融开放先行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高地的模样将愈发清晰。[2018/10/4]

放眼青岛,绿色低碳发展早已是这座城市的“硬核”关键词。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青岛重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化发展,持续淘汰过剩产能,倒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退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智能制造、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以便早日实现碳达峰目标。

具体而言,在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上,青岛推动海尔卡奥斯生态园实现家电全产业链整合发展,全面提升智能家电等7个传统优势产业能级,推动虚拟现实等10个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在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上,按照1个发展规划、1支产业基金等“5个1”工作机制,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15个新兴产业园区,4个园区已挂牌运营。

在能源结构调整上坚持先立后破,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譬如围绕打造“东方氢岛”,加快氢能推广应用;华电天然气热电联产重型燃气机组开工,实现全省“零突破”;新型储能加快发展,鹏辉能源百亿级储能项目落地青岛,特来电充电桩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40%。

声音 | 青岛市北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青岛市北区已正式组建区块链工作推进中心:在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财富论坛”上,青岛市北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焦明伟出席并致辞。他表示目前市北区已正式组建区块链工作推进中心及区块链产业研究院,搭建了“链湾”基本框架,初步完成专业人才、行业专家与渠道资源储备,陆续筹建产业基金平台等五大平台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十大应用场景。焦明伟称,在区块链技术不断创新应用的背景下,市北区将以“打造全球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全国区块链产业高地”为发展目标,继续强化“区块链+产业”的新动能,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作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2018/7/9]

让绿色生活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步行到公交车站,乘坐公交转乘地铁到达单位,市民小孙第一时间在“青碳行”App上查看自己的碳账户,满足一定积分就能兑换成数字人民币或者优惠券。像这样通过公共出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低碳行为在碳普惠平台上赚取收益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多,让绿色生活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根据相关方案,到2025年青岛城市建成区年新增、更新公交车将实现百分百新能源化。

提到减排降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生产领域如何减排。事实上,生活消费也是重要部分,城市运转、日常生活、交通运输等都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从我国碳排放结构来看,26%的能源消费直接用于公众生活,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超过30%。显然,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的消费方式,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青岛市北区将引进风险防控与区块链场景实验室:据青岛日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近日表示:“在现代保险业方面,青岛的理念相对比较开放、先进,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作。”青岛保险创新研究院将引进风险防控与区块链场景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以提升青岛保险业的发展质量。[2018/5/7]

绿色转型一边是生产方式,一边是生活方式。如何引导公众参与到碳中和进程中,培养绿色低碳生活习惯,也是当前各地的探索重点。

“在落实‘双碳’战略中,针对中大型企业等碳排放‘大户’的节能降碳,国家层面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等诸多措施进行管控,而中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产生的碳排放具有‘面大、量小、线长’的特点,并不适合采取强制手段减排,必须寻找有效的途径。”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处长刘赞表示,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激励大众参与到节能减碳的环节中,并能享受到实在成果,实施碳普惠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所谓碳普惠,就是指面向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对其绿色低碳行为的环境效应进行具体量化,并通过政策激励、商业激励和碳交易等机制为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一定的价值,从而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绿色低碳治理的良性循环。

早在2015年,广东省率先探索实施碳普惠机制。自2020年国家“双碳”战略提出以来,碳普惠体系建设明显加速,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出碳普惠应用程序,全国已形成一批以成都市的“碳惠天府”、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为代表的碳普惠品牌。今年,我市印发的《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中将“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工程”列为全市碳达峰“十大工程”之一,实施“碳普惠”则是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的题中之意。

青岛的碳普惠如何落地?《青岛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里有了明确答案,建立碳普惠管理、运营、服务、技术支撑机制,开发规范的碳普惠方法学,有序开展减排项目和低碳场景建设,探索商业激励、公益激励、大型活动碳中和等价值转化机制,结合各类创新任务开展特色试点示范,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岛碳普惠品牌。同时《方案》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就是要建设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营体系、专业规范的技术服务体系、类型丰富的项目场景体系、运行畅通的价值转化体系、特色显著的试点示范体系等。

事实上,近年来,青岛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工程,积极探索实施碳普惠机制,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节能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全国首个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青碳行”,则是我市碳普惠平台应用的典型代表。“通过平台可以记录市民选择地铁、公交等低碳方式出行的里程、频次,按照青岛出台的碳普惠方法学核算碳减排量,以区块链技术实现个人碳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存证。在价值转化环节,引入数字人民币作为计价和支付手段,将碳减排量兑换到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实现了公众绿色低碳出行可量、可视和可得,积极调动公众参与低碳行为的积极性。”平台负责人孙宝娣表示,平台上线运营两年以来,绿色低碳出行领域实现碳减排量超过1.1万吨,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320余万元,发放各类权益1300余万元。

近日,全域先行试点碳普惠机制的灵山岛出现在全国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公示名单中,通过搭建碳普惠信息平台、开发碳普惠平台小程序、建立碳税分兑换制度、设计“乘船上岛”“公交出行”“节约粮食”等24种低碳积分应用场景,灵山岛成功引导游客和居民形成低碳生活共识。

低碳发展的“青岛探索”

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间的竞争格局愈演愈烈,城市能否脱颖而出,一方面需要保持现有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还要寻求转型升级,挖掘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碳排放”愈发成为观测地方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就需要青岛朝更高水平迈进,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有力有序推进重点工作。

青岛具有较好的低碳基础,但也面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空间有限、内部挖潜减排难度较大、新增能源消费需求大、短期内难以实现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等困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继续减碳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正成为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去年以来,青岛全力开展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发放全国首单湿地碳汇贷款,发行全国首单蓝色债券和全国首款“碳中和”理财产品。当前,青岛还在积极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气候投融资合作示范区,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应对气候变化。

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冰箱拆解线。在青岛,像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这样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就有40个。

积极探索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青岛按照“先增量、后存量,先煤炭、后其他”思路,以新建耗煤项目为突破口,率先启动用煤权交易,协同促进煤炭消费压减、产业优化升级、能效水平提升。推动我市发电行业重点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引导企业开展碳配额交易的基础上,推动“政金企”合作,协助银行机构、企业办理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业务。

完善绿色税收体系,青岛推出了绿色税费政策落实、便民办税、税收共治等18项税务助力“双碳”措施,强化绿色税费政策宣传,深入重点企业帮扶,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在全国率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税收评价指数,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提高决策水平。

在数字城市建设进程中,青岛还着力推动城市碳数据深度分析,发挥泛能源大数据中心、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等数据平台作用,以能源活动为核心,强化碳排放与能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市场、科技、安全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为青岛市重点领域及重点企业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持。

有关专家表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期间非常关键。

作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强龙头”,今年我市印发的《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以及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重要。”刘赞表示,希望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来,从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等身边小事做起,用点滴行动汇聚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巨大能量。

青岛日报2023年7月13日3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0:4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