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数字人民币毕业论文、数字经济论文、银行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与路径研究

  摘要: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对于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金融学、社会学两个维度,以数字人民币助推公益事业发展的视角,在分析数字人民币的特点、考察公益事业发展难点的基础上,对未来数字人民币在公益事业中的应用场景与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思考。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公益事业;应用场景

  中图分类号:F832;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32-

  1引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公益事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除了抗击疫情,公益事业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国际援助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公益事业重要性的凸显,公益事业发展的规范性、可持续性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同时,随着公众的公益意识日益强烈,社会群体与个人参与公益、组织公益、传播公益的需求逐渐增多。这种需求折射在金融领域,体现为对金融为公益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的诉求。依托自身优势,数字人民币将为金融业思考这一课题提供新的空间。

  2014—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研究工作。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新国都:智能终端设备N86将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1月9日消息,新国都(SZ300130)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成立的数字人民币研究小组围绕着数字人民币在线下商户支付场景的应用和产品积极投入研发资源,公司研发的智能终端设备N86既支持银行卡、二维码支付,未来数字人民币进一步推广之后还可以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与银行机构在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活动和技术服务领域方面的合作,已完成部分机构前期的技术联调和系统测试。目前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产品开发。(新浪财经)[2022/1/9 8:35:34]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在梳理归纳数字人民币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数字人民币在助力解决公益事业发展瓶颈上的优势,并展望其在公益事业中的应用场景与路径,以期为丰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助力公益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数字人民币的特点

  2.1公信可控

  其一,具备法定公信力。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具有法偿性,以数字人民币支付我国境内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具备接收条件的情况下不得拒收。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公信力使其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其二,资金链条可追溯。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具有资金流向可追踪的特性,提高了资金来源、流转、使用的透明度,便利央行监管,有效防范和打击、金融等违法犯罪行为。

  2.2普惠易得

  一方面,相较于纸币存在找零补零、纸质介质携带在一些地区、场景中使用不便捷问题,数字人民币的数字化支付、交易模式具备便捷、易得的优势;另一方面,不同于第三方支付工具需要绑定个人相关账户的交易模式,数字人民币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不需要与银行账户绑定即可实现交易。此外,数字人民币适用于交易双方的“双离线”状态,即用户凭借手机近场通信功能,在断网、无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点对点”的正常交易。又如,目前,部分领域、场景不支持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或者现有的商业银行电子支付渠道,而数字人民币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又如,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数字人民币不仅支持智能手机端使用,也支持在IC卡、功能机或其他硬件上使用,解决了智能手机普及度不高的偏远地区、老年人等没有智能手机或不愿意使用、没能力使用智能手机人群的公益可获得问题。

证券时报:数字人民币将成为安全普惠零售支付基础设施:7月20日,证券时报刊文“数字人民币将成为安全普惠零售支付基础设施”。文章表示,近日,央行首次披露数字人民币研发情况,随着数字人民币从理论走向现实,中国在该领域的实践已走在全球前列。当前,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多被用于投机,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并成为等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给国际货币体系、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带来诸多风险挑战。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有助于抵御此类私人数字货币冲击,为公众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支付工具。[2021/7/20 1:03:50]

  2.3便捷经济

  目前,一方面,纸币的发行、印刷和贮藏等环节成本高,一些交易仍需要缴纳手续费且时效性差;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在进行提现时也需要手续费。而数字人民币点对点的传输模式有效解决了纸币、第三方平台支付结算时效、成本的问题。据《金融时报》相关报道,“人民银行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和兑回的服务费。”相较于纸币交易或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具有交易成本低、实时便捷的优势,特别适用于交易频次高、额度低的场景。

香港金管局与人行就数字人民币合作:香港金管局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提出金管局会深入研究,为香港在发行批发及零售层面央行数码货币,加强准备。金管局亦会继续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就数字人民币(e-CNY)在香港进行技术测试,为本港和内地居民提供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2021/6/8 23:21:15]

  2.4安全稳定

  其一,稳定性更强。不同于其他依托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数字人民币是中心化的货币。在发行上,人民银行是发行数字人民币的唯一机构;在运营上,数字人民币并非由央行直接投放给用户,而是采用央行、商业银行/其他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体系。其二,安全性更强。一方面,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的松耦合关系更有利于用户隐私、数据、信息保护;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有效解决了纸币存在的假币识别问题,安全、效率都有所提升。此外,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资金“由点到人”的发放方式,避免中间环节存在的資金截流、挪用的可能。

  3公益事业发展瓶颈与数字人民币的应用

  3.1公益事业发展瓶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明确了公益事业的范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又明确了公益事业的自愿无偿、公益非营利性质。

中国银行研究院郝毅: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技术促进交易场景扩大化: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郝毅表示,在大城市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宝”们的使用基本没有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并非在场景层面,而是在于技术,即双离线支付技术。换句话说,数字人民币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同时也促进了交易场景的扩大化。此外,对于数字人民币普惠性特点,郝毅表示,数字人民币兑取、兑回不收任何费用,有助于减轻中小工商户在现有电子支付系统中,电子钱包提现手续费的负担。同时,利用数字货币可追溯的特点,可监控各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发放情况,确保贷款流向中小微企业。(21世纪经济报道)[2020/9/26]

  根据以上界定,本文认为,公益事业发展中两个因素发挥关键作用。

  第一,公信力。公信力是一个公益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基,是公益事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公信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公益事业参与者的数量、规模大小以及实现效果。

  第二,非营利性。公益事业本身不具备营利职能,同时也不以营利为目标,其目标是践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即公益性质。除此两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当面对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全球问题时,公益事业也呈现出运营国际化、形式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特征。

虽然公益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对其长远发展形成了制约。  第一,公信力弱化甚至出现“公信力危机”。公益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运营不规范、账目不清等,导致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缺乏认同与信任,参与热情与信心受挫,最终导致公益事业发展艰难。  第二,运营成本高企导致难以持续发展。由于公益事业自身的非营利属性,无论慈善捐款,还是以其他多样化的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公益事业,都要求所筹资金直接或间接用于公共服务或为公众提供产品,并且在公益事业保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应将所筹资源最大化返还公众,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物尽其用。一些公益项目因规模小、运营成本高企而难以为继。  第三,普惠易得性欠缺影响公益事业的效果。因公益事业的服务对象多为偏远地区的农民、留守儿童、经济困难的患者、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以慈善捐款为例,在第三方支付发达的今天,很多慈善捐款是以第三方支付方式送达,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文化、地域、认知等的局限,以上受助群体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接受度、信任度普遍不高;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需要与银行账户挂钩,导致没有银行账户的弱势群体难以顺利获得援助。  第四,以公益、慈善为名的活动屡禁不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一些非法平台或不法分子借公益、慈善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尤其是一些个人救助项目,相关监管的缺位或不完善导致“捐”等行为充斥社交平台,极大伤害了公众参与慈善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公益事业的开展带来影响。  3.2数字人民币在公益事业中的应用场景与路径分析  第一,法定权威与公信力增强公益事业参与者和受助者的认同感。数字人民币由央行法定发行,相较于第三方支付,更加具有法定权威与公信力。一方面,受助者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文化水平较低、接受互联网等电子化渠道较少的受助者更加容易产生认同、强化信任;另一方面,参与公益事业的公众中也不乏老年人,相较于第三方支付等方式,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有国家信用背书,使用数字人民币完成捐赠捐助将更易为其接受。此外,数字人民币的监管规范化水平将不断提升,获得公众认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借公益之名的、风险。  第二,增强公益事业公信力。数字人民币资金链条可追溯的特点,使公益活动筹集的每笔资金的使用、分配、流向全程可追溯,较之现金或第三方平台支付方式,将极大地提高公益资金募集明细、资金流动、受助反馈信息的透明度,提高监管质效的同时,增强公益事业的公信力,为公益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公益资金从捐赠者到达受助者的路径,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方式实现“由点到人”,将资金直接发放到受助者的数字钱包中,避免了资金经过层层中间环节可能存在的冒领、截流、挪用风险。  第三,普惠易得优势有效提升公益活动效果。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易得特点为偏远贫困地区农民、孤寡老人等群体的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极大提升了这部分群体的公益可获性。除此之外,数字人民币不仅支持智能手机端使用,也支持在IC卡、功能机或其他硬件上使用,可以满足未拥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的使用需求。  第四,降低公益事业成本的同时提升公益事业质效。数字人民币数字化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公益事业中现金携带、发放、找零补零、假币识别的成本问题,其在支付、兑入兑出上便捷、无手续费,特别适用于现金使用频率高、额度小的农民群体,降低了公益事业资金流转的成本。相信随着数字人民币功能的逐渐完善,在跨境支付中存在的时效性、手续费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第五,数字化非接触交易方式更加适用于抗击疫情、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场景。对于抗击疫情、医疗卫生等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可以避免传统纸币手手相传导致的病传播蔓延,钱款捐赠、受赠、分配、使用全流程实现数字化、非接触模式,避免病传播疫情扩大、减少感染概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抗击疫情、医疗卫生等特定公益场景捐赠者与受助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公益事业运营中因消、杀菌等造成的人力、物力成本。  4思考  4.1监管层面  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和标准的构建,完善监管体系。相关机构应根据数字人民币监管实际情况与运行中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立法,构建运行标准,使数字人民币交易、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与范围的扩大,应不断完善与健全数字人民币交易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做好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4.2政府层面  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就公益活动受助对象而言,偏远地区、农村多是智能手机普及度不高的地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多为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群,从这个角度考量,在这些地区或人群中推广数字人民币,解决智能手机、IC卡、功能机或其他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的硬件设施的普及。此外,应加大数字人民币公益场景应用的相关技术研发与支持力度。  4.3商业银行层面  借助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契机,应加强产品创新,转变服务方式,构建数字人民币场景化服务格局。作为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除了为客户提供基本服务外,还应根据数字人民币特点,结合公益事业场景化、个性化需求,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构建数字人民币场景化服务新生态。  4.4社会层面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公众接受线上非接触交易方式的程度,但数字人民币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是新兴事物。从社会层面来看,需要加大数字人民币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低文化水平人群、贫困地区农民等群体,通过对数字人民币知识的普及打破“数字鸿沟”,增强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公益事业的普惠易得性。  4.5金融消费者层面  接受新事物,增强风险意识。作为金融消费者,一方面,应勇于以开放的思维接受数字人民币等新事物,对新事物保持开放、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应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加强数字人民币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http://www.luwen88.cn  易纲.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联合时报,2021-11-30.  邓红霞,张晓敏,刘小华.普惠金融视角下法定数字货币思考.金融博览,2020:60.  汤奎,陈仪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西南金融,2020:24-34.  吴奇,王雪.“互联网+”环境下我国西北地区公益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20:156-157.

人民日报海外版: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较大空间”。文章表示,近几年数字货币发展迅速,在跨境结算上数字货币可能会对传统货币带来挑战,对人民币来说在货币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增加。加强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得尤为迫切。未来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包括,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数字货币提高了跨境交易的速度,要加快推广在跨境支付中人民币的使用,以此提高人民币的流通度和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2020/8/25]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60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