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产品在京亮相

本报北京电(记者贺勇)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发布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该产品已率先落地北京教培场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货币支付体系的重大创新和升级,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可编程性,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定制化支付。智能合约自身技术特性叠加数字人民币法币地位和“账户、准账户和价值特征”优势,有利于提升交易透明度,并降低履约成本和违约风险,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降本增效和监管能力优化。

中国移动:融合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和包月活用户突破1亿:1月1日消息,据中国移动旗下全资子公司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披露数据显示,融合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统一平台入口——和包整体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突破1亿。2021年7月,SIM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即SIMPAY产品)实现首次试商用;

2021年10月13日,中国移动联手工商银行首次发布基于超级SIM卡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产品及品牌名SIMPAY。中移金科方面指出,SIMPAY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扩大,将逐步应用于购物消费、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生活缴费等多类场景,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2022/1/1 8:18:25]

过去,理发店、健身房、培训机构破产倒闭,老板卷款跑路,消费者预充值的钱打水漂的现象并不少见。“为此,我们在数字人民币钱包上部署智能合约,在预付消费服务场景提供防范商户挪用资金、保障用户权益的解决方案。”数研所副所长狄刚介绍,当消费者向商户预付资金时,运营机构为每位消费者创建一个加载了智能合约的数字钱包,一方面将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商户不能随意划转消费者预付的资金;另一方面,在实际消费之前,预付资金仍然归消费者所有,即使商户破产清算,也能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消费者能在数字人民币APP上看到每笔资金动账明细,让消费者更加安心。商户也能通过运营机构的服务渠道,看到预付资金的实时状态,便于开展经营安排。

北京日报: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呈现“6+2+1”格局:金色财经报道,据北京日报消息,目前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呈现“6+2+1”的格局,即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两家民营银行,以及最新加入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2021/9/4 23:00:00]

狄刚说,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有较为广阔的运营场景,例如,财政补贴、贷款、科研经费等,对资金发放对象和支付用途有严格限定的场景;预付资金管理、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涉及资金存管、存在多个主体之间复杂资金往来关系的场景;周期缴费、押金退还等,需要保障资金及时自动划转的场景等。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均可在这些场景发挥控制风险、保障权益、增进互信、降本增效等作用。

首经贸刘业进:数字人民币将有利于打破美元结算体系的国际垄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业进认为,数字人民币将方便在中国国内和其他能够使用人民币的地区和国家进行交易结算,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有利于打破美元结算体系的国际垄断;有利于国家基础货币发行,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有利于降低整个经济中的交易成本。但要注意的是发行的便捷性、可跟踪也可能更容易出现货币发行失控而导致通胀,以及泄漏公民隐私等问题。(人民政协报)[2020/8/28]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40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