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美国人说某个人“崇拜万能的美元”,那么这个人一般不会受到众人欢迎。一个健康人不会将货币看做是上帝。事实上,人们看重的是赚更多的钱并变得更加富有,因为这会让他们规避暴政和苛行。华尔街上流行的“投资指南”就是旨在向读者做出承诺,教人如何一步步走向“财政独立”。
富人总是会被想象成是无需为赚钱烦恼、从容对待真实人生的代表,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货币表达了人类的诸多满足感,即使是已经积累大量剩余财富的人,也依然会一心一意地想要攫取更多财富,因为他们的消费也比常人更多。因此如果说货币不是人类的上帝,那么它也绝对是仅次于上帝的好东西。“在现实世界中,货币是一种心理学模式,作为绝对的财富,也因而是不计其数且有一定顺序的不同作用的集合体,与上帝的概念有着重大且有意义的关系……”
乔治·西美尔写道,“上帝的本质就是,世界上的所有分歧和矛盾都会在他那里得到统一,他就是尼古拉斯·德库撒的美丽构想:对立的和谐。出于这种思想,地球上所有的疏远和不相容都会在上帝那里找到统一和均等。我们心中的上帝就是创造和平、安全和包容一切的财富感的源泉。”与宗教一样,货币也是人类生活矛盾的融合——卑微性和高贵性、难以理解的事物多样性和真理不可改变的基本性、对生命和死亡描述的限制性和可能性。
数据:社交媒体今年对加密货币的热议激增400%以上:12月24日消息,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表示,2021年围绕加密货币话题的社交媒体对话同比激增400%以上。GlobalData的SMA平台指称,就2021年Twitter影响者和Redditor之间的社交媒体对话而言,“比特币”成为提及最多的加密货币。(businessline)[2021/12/24 8:01:32]
西美尔是来自德国的社会学家,其巨著《货币哲学》出版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从多角度探索货币意义的同一时期。西美尔甚至早于弗洛伊德认识到只有心理学才能真正解释货币和宗教的关系,因为心理学“拥有无力亵渎上帝的特权”。西美尔总结说,货币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模仿。“世界上没有比货币更具动态特征和更具突出象征的客体存在,”他写道,“货币的意义在于其可以流动。当货币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时,它就不再是货币,因为其没有了特定价值和意义……货币什么都不是,只是任何其他静止物体运动的交通工具……它存活于持续的异化状态下,因而变成对立于其他生物本身的对立面和直接反面。”
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购买虚拟货币的行为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近日,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购买虚拟货币引发的合同纠纷,判决驳回马某某的诉讼请求。马某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法官提示,从监管政策来看,我国对虚拟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炒作的行为一直是严禁的态度。购买虚拟货币的行为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由此签订的相关协议亦不受法律保护。虚拟货币是一般股票波动的数倍,不乏杠杆参与者财务“一夜被洗劫”,难以用传统的基本面、估值方法进行分析进行分析等,其更像是另类投机品,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应当保护个人财产,远离虚拟货币。(新浪网)[2021/7/20 1:04:16]
货币的持续性运动——即“货币疯狂的匍匐前进。货币的这种冲动……会蔓延至整个经济领域,事实上也会蔓延整个人类生活”,如果从宗教角度去看,似乎还带有很强的复杂性,不过正如西美尔指出的,货币的持续运动实际上会加强“宗教情绪”。他解释道:“在得到货币的艰难过程中,人们会获得整体的兴奋感和紧张感,而这是竞争后需要祥和平静感的前提条件。不止于此,宗教能够给予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类以灵魂的安定,这会让人类的意识获得最高的价值感,同时也是寻找上帝和为上帝而努力所付出的代价。”
币核科技巨建华:跨链技术的发展起到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的作用:10月23日,币核科技创始人巨建华参加了华夏时报主办的“2020产业区块链峰会”,在“区块链金融未来可期”主题圆桌讨论中,几位嘉宾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巨建华阐述了跨链技术在区块链金融浪潮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跨链技术有助于让用户直接面向原生资产,参与到DeFi中来。同时也能让链与链、资产与资产之间互联,有助于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行业中更有效的应用。
币核科技中国区块链业务以新基建、产业区块链为方向,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与政府、企业、高校、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工作,探索区块链应用场景,培养行业专业人才。[2020/10/23]
然而,尽管货币看起来与所有客体的联系都“千丝万缕”,但这种联系也是遮遮掩掩的,即人类个体只能远离人群甚至远离附近邻居而自己私下里加以描述的方式。随着货币经济曙光的来临,西美尔写道:“一个用其他方法都无法得到的秘密”对于人类来说开始变得可能,这就依赖于货币自身的特点——它具有可压缩性,压缩到允许一个人凭借偷偷拿走一张支票就可以变得富有的程度;其还具有抽象性和无特点性,通过交易、获取和所有人的改变,货币可以隐藏和无法被识别……最后,其还具有空间实效性,它能允许一个人进行远距离投资和价值千变万化的投资,因而其完全可以从当下环境的‘眼皮底下’溜走。
分析 | 稳定币将在加密货币的采用中发挥关键作用:据cointelegraph消息,据加利福尼亚州一家稳定币创业公司2月2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稳定币将在主流采用加密技术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作者认为,委内瑞拉和安哥拉等恶性通货膨胀的发展中国家将是第一个采用稳定币的国家,而其他国家则会效仿。此外,报告称,稳定币可能有望成为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2019/2/20]
从本质上说,货币可以授予人类社会权力和权力。富人凭借手里的财富去主宰或控制其他没有或拥有少量财富的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但货币同样也会基于人类一种私密的权力感,它会让人们尽最大努力追求个人的自我满足。货币最明显的权力表达就在于其有能力获得满足人类想象的实物,即那些根本不需要或根本无用的消费商品。这些商品会实现个人有关自我的复杂而精细的幻想,是“我是谁”的可见陈述,就像原始部落的人会用羽毛和脸上的涂料去阐释他们的地位和内心品质一样。
声音 | 美国律师:每笔使用加密货币的交易都是应税事件:据Newsbtc消息,Morgan Lewis & Bockiu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Sarah-Jane Morin表示,许多用户没有意识到,即使他们使用了一种货币,每笔交易的盈亏都必须报告。 Morin称,许多人将比特币视为现金,或与移动支付服务例如Apple Pay相同。如果人们将比特币换成另一种加密货币,或在Overstock.com等网站使用比特币付款,就必须比较比特币当天的公平市价与成本基础。美国国税局将比特币和其它数字资产视为财产,而非货币。这实际上意味着每次用户使用加密货币购买东西时,都构成了一个应税事件。[2018/9/27]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对这种消费行为进行了嗤之以鼻的阐述,并将其称为“炫耀性消费”。货币会给你徒般的勇猛和刚强,会给你拥有名犬和名马的社会荣誉感,会给你昂贵葬礼般的自鸣得意,会给你权杖般的闲置财富,会给你女人穿紧身胸衣般的强烈征服感。所有这些物质表达都能让一个人显得与其他不曾拥有这些物质的人完全不同。“为了面子过度消耗和浪费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凡勃伦将这种行为称为人类的野蛮掠夺。
在他看来,人类将在最终进化成真正文明社会时完全摆脱这种原始的拜物主义倾向。然而凡勃伦时代正是现代商品广告“破晓”的时代,其精练和放大了人们依附于花钱购买商品的内在幻想。如果凡勃伦能一直活到20世纪晚期,他一定会被当时过度消费的壮观场面气得发抖——城市人开着卡车在大街上乱转,假装自己是西部牛仔;广告里的小汽车被擦得锃亮,开起来就像是凶猛的野兽;电视里一直在谈论马桶,声称马桶会对没有安全感的家庭主妇负责。
货币可以买到梦想,甚至是荒唐可笑的梦想。从这种意义上说,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货币正变得和食物一样,会通过狼吞虎咽地吃掉新东西来给予一个人营养,满足其幻想。希伯来先知曾这样问他的子民:“为什么你花的是钱,而不是面包?”凡勃伦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然而即使不花钱,货币自身也拥有某种力量,或许甚至是更强大的力量。人们会发现与消费相比,不消费或把钱存起来更能令人产生享受感,因为他们是在将更多的可能性储存起来。“货币拥有‘可能性的概念’。”西美尔写道。
“与权力一样,货币是一种纯粹的潜在可能,”他解释道,“是单纯主观的未来期望以一种客观存在的客体形式加以储存……如果一个人声称他‘能够’做某事,那么就意味着他不仅拥有对未来事件的精神期望,同时一种涉及精力、身体和心理的协调作用也已经存在……任何一个‘能够’弹钢琴的人,即使他现在没有弹,其表现也会与那些不会弹钢琴的人不一样,无论是未来的状态,还是现在的状态。”
因此,货币包含着人类对永恒权力的持续幻想,它是人类用以战胜时间、控制未来的心灵交通工具。但它只是一个幻想而已,没有任何一个凡人可以征服时间,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他们最终也难逃一死,就像是一则民间寓言提醒我们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不管怎样,人们还是想试一试。他们专心致志地思考,如果自己死去,自己的钱该怎么办——谁会得到它?它会买到什么东西?它还能保留多大的权力?一个人拥有的金钱越多,这样的问题就越严重。
“从未来机会的意义上说,货币只是一种可能性,它会给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赋予重大意义,”西美尔解释道,“但如果从绝对肯定的意义上讲,货币的真实能力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未来。”努力的人通常清楚自己的意愿,因此他们会很好地理解货币未来的肯定性,“遗产”能帮助一个人在死后操控自己的货币,即将剩余财富用于奖励或惩罚那些还活着的人。没有人能绝对肯定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事,但却能知道自己的钱将会何去何从。
就人类想要征服时间、逃避死亡这一点来说,货币与宗教信仰是缠结在一起的。宗教需要救赎和重生的仪式,货币则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加工品,即只有货币才能买到给予上帝的礼物以消除过去的罪恶。在原始社会,祭祀仪式上的祭品是与四季循环周期紧密配合的,每年都会在固定时间向上帝呈交礼物,例如冬至、秋分或春分,这是一种救赎的象征。部落人民会和自己的神和谐相处,旧的债务被清除,新的一次循环开始,人们得以脱罪。现代人对这种古老仪式的保留仅剩下圣诞节时对基督教的顶礼膜拜,每个人都会通过购买礼物的方式为自己赎罪。
犹太人在赎罪日需要禁食,并且避免碰触任何世俗商品,但却也能在这一天举办筹款游行。因此,货币就是人类用于清洗自己的礼物。诺曼·O·布朗对货币的债务-负罪心理进行全新阐释,并将其连带自己的其他心理学观点共同收录在其著作《生命对抗死亡》中,专门作为一个章节取名“臭钱”,这是一篇激进的论文,反对所谓融合了希腊和圣经智慧以及马克思、弗洛伊德、凡勃伦和西美尔现代见解的“货币集合体”。
结语
“归根结底,对人类负罪感的解释就是我们所做的假设,”布朗说道,“一个认为货币集合体是根源于人类负罪心理的假设。”即使是最简单的理解,货币也不过是用来偿还债务的工具,一种真实价值互换的职责。人类的商业行为包括围绕几张债务票据“打转”,将货币从其他人手里传递到另外一些人手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