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央行重磅发布!比特币等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风险!

央行发布白皮书,详解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

白皮书阐明了央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了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

从时间线来看,2014年,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2017年末,开始组织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目前,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16日在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媒体吹风会上透露,目前,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运营机构主要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移动和工行,联通、电信和中行分别成立联合项目组参与研发,蚂蚁和腾讯两家互联网企业旗下网商和微众银行也参与研发。招商银行近期亦已获准加入。

货币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将在11月底前加息175个基点:9月26日消息,货币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将在11月底前加息175个基点。交易员预计到2023年11月,英国央行利率升至6%,将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财联社)[2022/9/26 22:29:57]

打造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

力求安全普惠

白皮书阐释了研发数字人民币的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安全、普惠是主要落点。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

一方面,数字经济覆盖面不断拓展,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线上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近年来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但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

二是现金的功能和使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我国现金使用率近期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现金管理成本较高,其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诸多环节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三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特别是全球性稳定币发展迅速。加密货币多被用于投机,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并成为等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有的商业机构计划推出全球性稳定币,将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货币政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工行副行长张文武:正按照央行统一要求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工作:8月31日消息,工商银行于线上举行2020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在谈及工行参与法定数字货币的具体情况时,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表示,工行正按照人民银行的统一要求,开展数字货币方面的研究工作。(新浪财经)[2020/8/31]

定位M0,有法偿性,双层运营

白皮书明确了数字人民币定义: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主要含义包括:

第一,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发行、流通管理机制与实物人民币一致,但以数字形式实现价值转移。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法偿性。

第二,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发行权属于国家,人民银行在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向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运营机构及相关商业机构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

第三,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

第四,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

第五,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

声音 | 王剑:央行研发是一种数字现金 而非独立于人民币的数字货币:9月29日消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发文分析如何理解央行的数字货币。王剑在文章中表示,比特币的出现,意味着一种不同于各国主权货币的全新货币出现。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存在单一发行人,将所有交易记录于全网各结点,难以篡改。比特币还通过限制未来发行总量的方式,希望控制其发行量,保持币值。但恰恰这一善意的心愿,使其偏离了货币本质。这种完全不同于原有主权货币的新型数字化货币,被称为“数字货币”。很显然,各国掌握货币发行权的央行,不会欢迎这种旨在剥夺其货币发行权的新东西。因此,很自然的推论是,央行准备研究推出的,并不是数字货币,而是数字现金。虽然它为迎合大众,也被称为“数字货币”。王剑在文章最后还表示,比特币虽然本身已偏离货币的本质,但区域链技术的引进,却使控制双花风险成为了可能。区块链的应用,使得全网能够识别惟一交易,因此基本消除了数字现金被非法复制的风险,流通的安全性大幅提高。加入智能合约的功能,增加一些交易的个性化功能,也能有助于货币流通与交易成本下降,支付环节的服务水平提升。因此,他认为央行研发的正是一种运用了全新流通技术的数字现金,而非独立于人民币的数字货币。(中新经纬)[2019/9/29]

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既互补又差异

是安全等级最高资产

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为目的、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配以支持零售支付领域可靠稳健、快速高效、持续创新、开放竞争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声音 | 欧洲央行行长:稳定币和加密货币无法成为合适的货币替代品:9月27日,欧洲央行行长Mario Draghi在致欧洲议会议员Eva Kaili的信中指出,欧洲中央银行系统(ESCB)正在密切监视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Draghi表示,ESCB正在分析加密资产和稳定币,以了解其对货币政策、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潜在影响。然而目前为止,稳定币和加密资产在这些领域的影响有限,并且其设计方式无法使其成为货币的合适替代品。(cointelegraph)[2019/9/28]

具体来看:

一是丰富央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现金形态。数字人民币体系将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保持对广泛群体和各种场景的法定货币供应。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满足在华日常支付需求。

二是支持零售支付领域的公平、效率和安全。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也有差异。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二是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三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三是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倡议,探索改善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但当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未来将研究其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

非洲控股公司副总裁呼吁央行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加大比特币投资力度:互联网时代让学习新事物的门槛降低,而搭建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也可以免费学习。只是这种前卫的东西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与运用。就像比特币节点覆盖全球的今天,在非洲仍然是个空白。所以非洲一家大型企业副总裁在社交媒体上呼吁非洲央行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加大比特币投资力度。从风险与回报预期中衡量这种冒险的必要性。[2018/1/5]

七大设计特性: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

在依法合规、安全便捷、开放包容的原则上,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兼顾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既具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具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点。

具体来看:

1.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

2.不计付利息。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与同属M0范畴的实物人民币一致,不对其计付利息。

3.低成本。央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

4.支付即结算。

5.匿名性。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传统电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内部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管理,禁止任意查询、使用。

6.安全性。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

7.可编程性。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打造数字钱包生态

数字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和触达用户的媒介。由人民银行制定相关规则,各指定运营机构采用共建、共享方式打造移动终端APP,对钱包进行管理并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验真。

1.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根据实名强弱程度赋予各类钱包不同的单笔、单日交易及余额限额。最低权限钱包不要求提供身份信息。

2.按照开立主体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

3.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基于移动支付APP、

软件开发工具包、应用程序接口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手机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

4.按照权限归属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钱包持有主体可将主要的钱包设为母钱包,并可在母钱包下开设若干子钱包。

5.将形成数字人民币钱包矩阵。构建钱包生态平台,以满足多场景需求并实现各自特色功能。

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有何影响?

目前,社会各界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关其是否会引发金融脱媒、削弱货币政策、加剧银行挤提等方面的争论较为集中。

本次发布的白皮书集中回应了相关问题。

相关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观点认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比存款更具吸引力,可能造成金融脱媒,引发狭义银行效应及信用收缩。还有观点认为,广泛可得的央行数字货币能增强政策利率向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传导作用。在央行数字货币计息且孳息水平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前提下,可能降低机构投资者对部分低风险资产的投资需求,进而影响相关资产价格。也有观点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不计息方式有利于降低与商业银行存款及其他低风险金融资产的竞争,减少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

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最安全的资产,在危机时可能会加剧商业银行挤提问题。居民和企业可以便利地将银行存款转换为央行数字货币,导致金融中介规模收缩,金融波动性增大。特别是在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央行数字货币为社会公众快速转换安全资产提供渠道。但也有观点指出,现有电子支付体系已经实现银行间的资金快速转移,央行数字货币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上述争议,白皮书表示,数字人民币坚持M0定位,不计付利息,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数字人民币的投放方式与实物人民币基本一致,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的职能。同时,人民银行也适当设置制度摩擦,防范银行挤兑快速蔓延。为引导数字人民币应用于零售业务场景、降低对存款的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提出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级分类设计,分别设置交易金额和钱包余额上限。此外,人民银行还为数字人民币建立大数据分析及风险监测预警框架,以提高数字人民币管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目前,人民银行正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对试点地区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影响是重要测试内容,人民银行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不断迭代优化,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设计。

不预推时间表

三大工作待解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央行将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重点做好以下领域工作:

一是继续稳妥有序推进研发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测试应用场景覆盖面,实现特定试点区域内的应用场景全覆盖,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二是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规则。积极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研究制定数字人民币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保护。完善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

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深化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金融稳定深层影响的研究评估,为数字人民币研发打下良好的理论政策基础和应用前景。同时,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国际交流。

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4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