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梁信军:比特币是高波幅的投资品 要用很小比例的资产去投

来源:新浪财经

寻找区块链力量第12期:技术发展孕育未来财富  

把脉区块链发展,坐看数字经济云起,由蚂蚁链、罗汉堂、新浪财经联合出品的《寻找区块链力量》系列节目自8月6日起,每周四下午2点在新浪财经独家首播!本期主题为“技术发展孕育未来财富”——什么资产可以跑赢仍然在狂奔的海量M2?数字地球、数字经济、数字平行世界为什么是我们迈向的未来?站在国际的视角,区块链在金融领域有哪些创新的奇思妙想?这位大咖为我们分享他对趋势的洞见和认知,通过合规有效地配置资产,让技术的发展孕育未来的财富。

梁信军:以这个系统奖励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比特币的重置成本,一个比特币的重置成本现在大概在8200~9000美元左右,当前如果价格是15000,假设我们可以理解重置成本看成B,即BookValue,我们可以理解成它的PB现在大概已经有1.7~1.8倍,其实是挺高的。我觉得还是要理性,它是一个投资品,并且即便是的投资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高波幅的投资品,要投也是要很小心,要用很小的比例的资产去投。

梁信军: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数字地球的问题。最近万向金融的董事长兼创始人肖风,他有一个很有名的提法,我认为是非常好。他说在物理上大家都有说平行宇宙的猜测,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的身边,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平行世界的来临,平行地球的来临,我们身边有个物理地球,大家看到的所有的客观的能量物质,我们的经济活动、人、包括你的社交关系,这些都是叫物理地球。

在物理地球之上,我们有一个平行的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什么概念?比如说每个人或者绝大部分人,在数字地球上都有自己的对应身份。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将来地球上的每一件物体或者绝大部分物体,在数字地球上也有对应的身份。在数字地球里面,在物理地球上面很多商务活动、社交活动、政务活动在数字地球上也有对应。比如说我们现在考察一个人的信用,如果用传统银行的方法,只是考察他的账户的一个平衡值,他下有多少台车、多少房地产,这样的考察方式,被现实的金融服务已经证明是落伍的,还要考察他的数字,地球当中的个人身份,比如说他有哪些好友,他的平常的行走的足迹是什么样的。

他平常的居住,包括他的吃饭,他的社交都在什么环境当中。这些东西在数字地球上都是有数字足迹的,很容易查。所以如果结合数字足迹,就是我们说的大数据,你得到关于他的个人的信用会更加准确。同样企业行为是一样,查企业的报表,现金流的表,如果再结合它的客户的大数据,以及客户的供应链的大数据,对企业的未来会得出更精准的认知,所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物理地球之外,一个数字地球正在快速的形成,数字地球上的数字经济也在快速的形成。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讲人类的一个平行世界是很恰当。

过去我们讲一个企业或者我们讲个人或者讲一个国家,我们描绘它的资产时,通常说它有多少物理资产,比如它有土地,它有各种自然资源的产权,它有矿权,有房地产,有动产,比如像汽车等等。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块金融资产,它有资金,有股票,有债券,还有什么权证。今后我们还要加一块,这个人、这个公司或这个国家它还拥有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本身是有现金流回报的,除了数据资产自身能够创造的收益之外,数据资产其实除了资产回报之外,还可以切分出一块投票收益,因为数据资产和传统资产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我们刚才讲共治共享,它不仅是可以享受收益,它用数据资产的权证,我们叫Token,还是可以享受很多投票权的,也就是社区治理的权利,这些投票权是可以委托出去的,委托出去是要收取收益的。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的一个模式叫Staking。

Staking就是通过质押你的数据资产,来把获得的一些投票权转让掉。转让结束后资产还在,资产本身收益也是归你的,但是这个投票权产生的收益是可以分享的。所以我觉得资产形态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当然要推动数据经济的发展,从全球角度看有几个要素,要推动发展,这几个要素要齐头并进,都要有成长有发展才可以。

第一个是要推动支付的Token化。支付的Token化,其实我们从全球内的范围看,中国政府走的是最快的,因为我们是第一个推出数字法币的大国,这个数字法币还在实习跟实验的过程中,目前我们所说的是替代这个M0就流动的现金,M0这个事儿如果成功了,将来它的想象力就非常大。

BIT扩展与Copper的ClearLoop的集成,以支持美元保证金产品的结算:金色财经报道,数字资产交易所BIT宣布更新其与数字资产结算网络Copper ClearLoop的现有集成。BIT与Copper的集成升级将允许Copper通过ClearLoop支持BIT的统一保证金功能,该功能允许交易者使用其所有资产作为抵押品。此外,此次升级还将之前“支持的币本位期权改为美元本位期权”,BIT还将采用新的ClearLoop信托结构,借助Copper市场领先的创新法律框架,进一步降低客户面临的交易对手风险。[2023/7/16 10:58:13]

我觉得从全球范围看,大家都有个共识,就是如果要推动数据经济,要全面地争取实现商业和个人的数字支付,同时要推动更多的数字法币的流通。另外还要鼓励发展更多基于公链自身应用场景,所需要的一些稳定币,稳定币可以是国家发行的,也可以是企业发行。当然企业发行,必须要按照监管的规则来,比如说像香港。在,我们人民币是央行印刷的,但香港的港币并不是央行印刷的,是香港的汇丰以及香港的中国银行印刷的。要印刷这些港币,就必须向香港的金融监管当局质押美元,有质押美元的情形下,就获得了发行港币的权利。

今后如果有很多非国家或者叫企业发行稳定币,是需要质押对应的法币来发行稳定币的,所以也不是一个洪水猛兽,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就搞乱了。其实港币的发行,就是私人企业发的并不是国家发的,最后要实现更多的国家的主权的数字法币跟社区的一些数字的Token之间要进行无缝的兑换,这样才能够实现全球数据经济的支付流通。

这里面有几个要素,物联网加区块链的时代,Token化的法币或者高度可信的稳定币,是数据金融发展的核心基础。如果没有这两个东西,大家衡量交易价值的坐标系在哪里呢?第二就是要实现更多的国家的数字主权币和社区的数字币之间的无缝兑换,从而实现全球的支付的发展,包括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它也提出了很多逆全球化的方案,但在逆全球化方案的情况下,比如说像Swift,利用了控制Swift的情况下,它能够删除或者限制一些国家、一些公司使用美元欧元,Swift是美元,但是它倒过来,Swift可以影响到欧元,就不让用欧元跟美元了。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解决支付问题。如果有更多的支付能够做到Token化,就可以绕开Swift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目前已经有很多除了Swift之外的一个全球的支付体系,不仅它们支付的很顺畅,支付的成本也更加便宜。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Swift是1973年开始发展,Swift现在每天的交易量,就是跨境转移的量,大概在1000多亿美元。平均一笔的交易,最少起码得收6美元。如果现在有很多收钱端和付钱端的银行,它还要收交易费,一般来说要交1%甚至1%以上的转账费用,转移的时间很长,比如说从中国汇笔钱到美国或者阿根廷,至少恐怕得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甚至要几天。我自己本人汇过钱,从我香港的账户汇到印度的账户,就要花大概2~3天的时间才能到,时间是很长的,并且在这个时间中完全不知道钱在哪里。

以我汇款的经验,交易费用大概在1%左右,是需要付的。前面有段时间,在2012年开始发展的一个叫瑞波系统,Ripple系统,瑞波系统目前已经有350多家大的、比较知名的银行加入,它可以大大的降低交易的手续费,基本上汇笔钱手续费大概是4美分,汇款的时间几秒钟就能到。

瑞波系统目前每天的跨境汇款量已经到15亿美元,相对刚才讲的1000亿美元的Swift是很小的,但起码它也做了一个补充,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了,并且成长性很快。真正成长比较快的一个产品叫USDT,USDT是美国的一个公司创办的,用于对美元的Token,数字美元。这个公司的跨境支付方面,每一天大概有23亿美元左右,所以成长非常快,成本跟瑞波差不多,每笔汇款手续费大概就几美分。花费时间在几秒钟到大概几十分钟这么一个速度,关键是可用场景远远比瑞波要高。

最近一段时间发展更快的是一个叫USDC的产品,它是由一个叫Circle的公司发行的,它的发行比USDT可信度更高,因为它完全是分布式质押的,非常透明,我发多少USDC就有多少的真正的美元质押,而且美元质押是任何人都看得见的,USDT有时还拒绝审计,所以它有没有质押美元,大家不知道,它说它质押的,但是不是足额质押的,不清楚。USDC于2018年开始发展的,现在的交易总量,日均交易已经可以到4亿美元左右的级别,所以成长性也是非常好的,同瑞波来比较,已经是超过瑞波的规模了。

将Terra Classic与TFL分开的提案获得通过:金色财经报道,志愿者开发者团体Terra Rebels成员提议的将Terra Classic (LUNC) 社区与 Terraform Labs和Do Kwon分开的提案 11030似乎正在通过。Terra Rebels有争议的提案11030寻求价值 150,000 美元的 937,500,000 LUNC,以将 Rebel Station 从 TFL 后端资产和基础设施中分离出来。该路线图将独立于 TFL 和 Terra 创始人 Do Kwon。

社区对该提案投了赞成票,超过 71% 的人投了赞成票,近 6% 的人投了反对票。超过 20% 的人投了“弃权票”,因为有争议的因素是 Terra Classic 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志愿开发者团队。[2022/12/15 21:47:02]

总的来说,瑞波的发展也带动了它自身的发展。瑞波币现在市值已经到115亿美元,像USDT,现在总量大概有168亿美元,USDC大概在29亿美元。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数字?大家想想就是说,只有区区这么几十亿到150亿美元左右的这么一种稳定币,已经构成了对Swift这样几万亿美金的交易系统的直接挑战。所以区块链技术的进步,是能够让人类在数据经济上,达到绕开美元或者欧元转账系统垄断的效果。

这里面我举几个典型的进展,第一个是支付系统,我们看到就数字币的确是越来越多的被海外、被国际采用了,比较有名的就是PayPal,PayPal在2020年的10月份,也就是上个月已经开始,允许它的用户用法币账户的PayPal来购买和交易加密货币了。2021年,也就是明年年初,它的用户应该可以直接使用加密币用于支付,在与PayPal有合作关系的2600万的商户网络里面可以购物了,比如说可以用数字美元来购物了。

推特的CEO自己投资的公司叫Square,也是美国很大的移动支付公司,包括最近有一个很出名的零手续费,著名的叫罗宾汉,就是股票的交易公司,做二级市场交易的交易经纪公司,罗宾汉,这两家公司都已经允许客户购买和使用加密币进行业务操作。中国央行的DCEP,大家都已经看到,在今年的10月8日在深圳已经进行C端支付的场景测试了,法国的央行最近也在推数字欧元的实验,数字新加坡币,现在在新加坡的实验,主要是JPMorgan,还有DBS等等参加的,还有淡马锡参加的,已经进行到5.0版本的试验了,我相信很快也应该能推出的。

第二个,我觉得进步有赖于资产的Token化,资产的Token化,刚才其实我也提了,我们讲三个要素,有价值的载体即Token,价值的主体即区块链的账户,然后载体和主体有了,交易什么东西呢?需要有资产,资产的Token化是数据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我认为从全球范围看,就是传统的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交易所,都必须要顺应潮流进行进化,不进化,自身的挑战会越来越大。银行的业务要进行数字化的升级,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要逐步去使用数字稳定币,越来越多的金融资产,比如说像证券、股票、债券等等,要把它Token化。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看到有很多的银行,大家都在做Fintech,Fintech我的理解是金融加上AI,光金融加上AI,我觉得还不足以应对未来区块链金融时代的到来。所以我觉得现在有些新的应用,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基于可信的、受监管的、证券资产的Token化,我们叫STO对吧?

STO我觉得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在介入,我看最新的一个案例,中国建设银行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分行和一个交易所,为一个企业联合推出了一款数字债券,我觉得很好,这就是典型的STO。除此之外,最近还有一个新技术叫Uniswap,以及Compond。Uniswap和Compond,我待会有专题的介绍,都是一种非常新型的,基于区块链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很多,对金融会改变很多。

我举几个例子,传统金融资产Token化的例子,一个例子就是JPMorgan,在2018年的10月份,它利用自己的区块链平台,刚才讲的叫Quorum,它做了一次精调的Token化的实验,效果是非常好的。再比如说,新加坡的DBS刚刚宣布成立了一个DBS的数字化交易所,目标是在上面能够交易所有的Token化的资产,再比如说像新加坡的HSBC,就是汇丰银行,新加坡汇丰银行跟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SGX,它们联合在今年的11月份为新加坡的Olam公司,就是淡马锡下属的一个企业,联合发行了一笔债,债一共有4亿新币,其中1亿新币完全是Token债,作为新交所来说,作为发行的审批方和交易的平台方,有一个新的政策,允许企业到这里来发债,可以选择100%的传统债,也可以选择100%的Token债,也可以一个Mix混合的债,部分是像这次Olam,大概四分之三是传统的Paper债,即纸面的债,还有四分之一就是Token化的债。

HashKey启动Web3创业计划,提供最高1000美元信用额度:11月23日消息,HashKey Capital发布推文称,正在与RealBlockPI一起启动Web3创业计划,将为初创公司提供高达1000 美元的信用额度,供Web3构建者使用其RPC服务。[2022/11/23 8:01:52]

大家好奇在Token债和纸面债之间,究竟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差异呢?第一个差异对于发行方来说,纸面的债,从发行方拿到钱,以新加坡新交所的数据来说,大概需要三天到一周。如果用Token债,发行从两小时到一天,资金就能到账,所以对发行方来说是有显著的好处的。第二个好处,如果Token债是发行在公链上的,那就意味着全世界只要能够交易加密资产的所有场所,不管是钱包还是交易所,还是其它东西,都能够买到你这个产品。所以面对的投资人,包括流动性就会更好。

当然还有面值,我们一般讲,比如债券面值100块,如果用传统的Paper债即纸面债,要买一手债券,不能只买100块,可能得买买几万块,作为一手,否则交易商赚不回来成本。

这次中国建行马来西亚分行发的Token债,它的票面就是100美元,就换句话说,最小的份额100美元就可以交易了。但从技术上来说,它可以变成100美元的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甚至十亿分之一都是可以的,所以它的交易份额会越来越小,交易份额很小的情况下,还能够保证持有债券的安全,这就是Token的好处。

第四个例子就是纳斯达克做了一个小实验,推出了LINQ这么一个数字交易平台,就是数字纳斯达克,它也像模像样的尝试发了一个股票,为一个叫Chain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发了个股票,当然这个我觉得是完全象征意义的,因为最后的结局是Visa和花旗把它买下来了,就如此而已,也没什么交易量,但是是一个很好的实验。

我觉得我们讲资产的Token化,一定不能漏掉比特币的明星基金,叫Greyscale,我们中文翻译叫灰度投资基金,这个公司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比特币投资基金,这家公司目前总量有72亿美元,其中投在比特币方面有60亿美元,60亿美元的出资人,绝大部分都是非常有名的合格的机构投资人,包含像家族办公室、退休基金账户、大学基金等等,都是非常正规的公司。

而且大概有43%来自于美国,57%是来自于美国之外,是一个全球性的投资人。这个基金的成长非常快,待会我给大家展示一下,五个月左右的规模就翻了一番。但是有一个好玩的现象,GBTC,通过很多券商,比如香港的券商的账户,如果有在香港证券公司开户,利用这些证券公司是直接可以买GBTC的份额的。

GBTC如果钱拿到之后,它主要还是去买的BTC的。大家看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就是说,GBTC本身的价格,大概相当于它内涵的BTC的资产价格的1.2倍左右。当然这个是波动,总而言之它比内涵的资产的价值要高。大家都很好奇说,既然BTC也很容易买,为什么不直接去买低价的BTC而是要选择买高价格的GBTC的份额。

我自己推测的有这么几点,第一点,虽然区块链提供了很多机构、个人可以直接购买BTC的一种可能,但是也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区块链的技术是可信的,然而区块链的资产托管是不可信的。如果自己有一个区块链的钱包,拥有一些加密币的资产,但是如果这个钱包的密码丢掉,就完全找不回来了,就没法把它拿回来,所以这个是很多机构投资者感觉很可怕的。它还是需要有一个可靠的资金不会丢的一个方向。所以买成GBTC的这个份额,资金是不会丢的,就是解决安全性。

第二个是合规性,作为一个传统的机构,如果想去买这些东西,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比如在中国,进行比特币的交易是不合法的,但是持有是可以的。如果有些大的机构想合规合法的去做这门生意,它需要有一个合规的通道,GBTC基金就提供了一个合规通道。

第三个是关于税收的问题,我待会给大家展示,BTC今年的价格增长的非常快,如果有过低买的记录,又有高卖的记录,当中有收益,你要交税的。税收呢,现在当税务当局也很难核查,就造成一个灰度的空间。现在如果要投资GBTC,因为它是公开市场,它有一个法定的税收优惠,所以使得很多投资人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刚才讲的推动数据经济发展,第三点就是要推动数据的资产化,数据资产化我觉得是划时代的。为什么,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很多机构,比如说公司来说,包括个人。我以公司为例,对很多公司而言,这个数据不仅仅不是资产,甚至还是它的负债,是它的消耗。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我们想象一下,一家银行或者一家公用事业机构,一个卖水卖电脑公司,卖煤器的公司,比如说以银行为例,通过银行可以看到它有资产,还有房地产,它有办公用品,流动性的资产,另外还有一些资金,它还有一些金融资产,这是它的资产,唯独我们看不到它数据在哪里,数据没有。

加密贷款机构Nexo因涉嫌阻止1.26亿美元提款而被起诉: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贷款机构Nexo正被一群投资者在伦敦高等法院起诉,他们指责Nexo阻止他们提取价值超过1.07亿英镑(1.26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这三位投资者--杰森和欧文-莫顿兄弟以及他们的表弟谢恩-莫顿--声称Nexo在他们试图从平台上撤走他们的资产后冻结了他们的账户。莫顿夫妇声称,他们随后受到压力,以折扣价将价值数百万的Nexo原生代币卖回给该公司,并威胁说他们将被阻止提取他们的加密货币。作为回应,Nexo将该法律索赔描述为 \"机会主义\",因为它是在今年10月提出的,尽管这些事件发生在2020年至2021年3月。(coindesk)[2022/11/21 7:52:58]

但是一个银行积累了几百年、几十年的数据其实是有价值的,在区块链的环境下是能够变现的,然而在它的报表上什么都看不到,如果一定要看到,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在它的整个报表的成本这一栏里,一定有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以及数据的隐私保护,甚至数据需要有备份,有数据安全跟备份的支出,支出的地方你才知道,这个家伙原来还有数据,由于数据导致公司的资产还减少了,现金流还降低了。数据本来应该是这个公司的资产,是可以资息的,可以带来现金流的,现在反而变成它的负担,一个负债,变成它的一个支出了,这是很不合理。

在区块链的技术帮助下,我们可以在充分隐私保护的前提下,保护到能够符合各国的隐私保护法规的标准的前提下,对拥有数据的人进行确权。以我为例,如果我本人在汇丰开有账户,它首先会为我个人建立一个对我数据的产权拥有的一个开关,它会告诉我杨先生,这个数据资产是你的,谁都不能用,除非你允许。所以下次如果汇丰它自己想使用我的数据,或者说有第三方想利用汇丰的数据的时候,需要采样我的数据的时候,就要得到我的批准。

第二个,如果我同意你使用我的数据,你得给我点好处。比如说你跟我分成,跟我分利润,说不定我就有兴趣了。我原来一年,比如说我在汇丰的账户,我的利息收入,或者我的资产的资息收入,比如说有10万块钱,现在每年还可以再分给我2万、万的数据的钱,这个事对我来说就有意思了。同样这个道理,有朝一日,如果说社交媒体公司,被迫遵循隐私保护法的时候,需要把隐私权、隐私的产权、隐私资产的收益权归还给的拥有者的时候,也就是账户持有人的时候,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的。这些账户持有人可以关掉,不让用。

如果要用得付费,其实像苹果有个功能,我不知道华为有没有,华为可能也有,但是我用了几年苹果,苹果最新的IOS系统,它提供了这个东西的,任何的APP,如果想使用我的位置、我的录音、我的照片、我的通讯录或者我的其它信息,苹果每次都会提醒说这个APP要用了,同不同意它使用,这就是一个典型意义的开关。

当然这个开关还不同于区块链的开关,区块链的开关更加智能,更加有利。苹果是一次性的,点了个是,下次就没权利了,所以还有点不一样。

我觉得当表外的数据资产将来可以确权之后,我们考察公司的模式就不同了,我现在就是这么看的,我自己的投资方向,我就看未来的20年,哪些公司是真正拥有数据资产,而且数据资产会越来越多的,并且它有一个数据资产变现方式的,这样的行业、这样的公司就是我投资的方向。我相信将来大家看公司的时候也会跟我一样,也会有变化,过去可能看资产比较多,比如我们传统的投资者,最喜欢的或者最不喜欢的是高PB的公司,一个公司净资产只有一块钱,要卖给你10块,看了就心惊肉跳,万一公司倒闭了,你只能拿回一块钱,这是1.0级别的投资人。

2.0级别的投资人是什么?看现金流的。这个公司虽然PB是10,就相当于1块钱净资产卖给10块钱了,然而这公司的净现金流非常好,一年的净现金流有4块或者5块,并且增长还有100%或者80%,所以看净现金流看增长的,就是2.0级别的投资人。

这些人一般是看什么?PS,即价格跟销售额、价格跟现金流以及价格跟成长的比例,这部分人都是比较乐观的、积极的、看成长的人。刚才讲看PB的人,1.0的人是看稳定性,看安全性的人。我想将来,逐步就会有第三类人了。它更多的会关心这个公司究竟有没有积累数据,数据有没有变现的方式,数据是不是越来越多,它积累数据的成本是很高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看到,如果这三个答案都是很好的,它是有数据的,它获取数据的成本是很低的,它数据是有变现方式的。如果这三个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这个公司将来会越来越有价值。

MetaThaicoin保险DAPP已经初步完成:据官方消息,MetaThaicoin(TAC)宣称,TAC区块链保险金融DAPP已经初步完成,将会在8月3日凌晨上线内测。凡拥有“贵族创世NFT”资格的地址都可以参与内测。

据报道,任何持有BTC,ETH的玩家都可以通过支付5%的TAC保单费用,就可以为自己的虚拟资产BTC,ETH签下一份保单协议。[2022/8/2 2:53:56]

最近我们看到像国内的传统银行,比如说像上海的浦发,它最近跟矩阵元已经成立了数据银行。对数据的合规的、符合隐私保护法的利用,以及怎么能够把数据的收益权归还给拥有者,同时银行也合理的分享收益这方面,它们在做尝试,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海外,全球范围尝试的比较好的就是美国的JPMorgan,JPMorgan在这一块已经走在传统银行的前面。

还有一个好玩的数据资产化的方式,我们叫非同质化的Token,就是NFT。刚才讲的很多Token,比如说刚才讲的USTC还有包括BTC等等,这些都是同质化的Token。

最近一个新的概念叫非同质化的Token。我们对有一些非常独特的产品,无论是艺术品,还有一些收藏品,还是一些非常特别的东西,你拿的跟我持有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对这些东西进行了一些数字标记,打个比喻,就是收藏,比如说我们看到一幅画,我现在告诉你这是幅古画,比如我说是清代的,对你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说,你就很难去鉴定,你要去看它的纸张、油墨、它的技法是不是清代,所以对你来说很头疼。

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一些传承有序的藏品。你的担心程度会降低很多,比如说,我们在民国初年有一本收藏的册子,这里面就提到有这幅画,而且这幅画的上一个买家,上一个卖家是谁?是清朝的某个王公大臣,它是有记录的。或者说有些画上面它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收藏章,这个章是真的。从乾隆开始它有第一枚章,然后第二枚章是谁,第三枚是谁。就是整个收藏是传承有序的,会让对这件藏品的真实性和价值有更好的这个认识。现在就是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的、不可复制的,而且是全网可查的这样一种特性,我们对每一个独特的产品,给它同时发一个孪生的,也可以理解我刚才讲的就是数字世界的影像,物理影像它是一幅画,或者是一个瓷器,但是在数字世界里面,我们给它发一个完全一一对应不可分离的数字身份证,这个数字身份证是它在数字世界存活生活的一种映射。

这个我们就称之为NFT,这个NFT是可以进行拆分交易的。拆分的情况下,你也知道它是有真正的、实体的、物品的依托,并且实体物品是可靠安全的。所以这个也是数据资产化的一个方面。

为此我们对数据资产进行认真了的思考,我觉得数据的价值它分两部分,第一是直接产生的,第二是间接产生的。直接产生中,第一,数据本身必须在共享和交易的过程中才能产生价值,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待会还会再借用一下专家的一些定义,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第二个,数据本身是可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进行赋能的,为传统业务进行赋能的。比如说通过这个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评价客户的信用了,我们就可以为金融进行赋能。

间接产生的价值,通过数据我们可以优化配置。有数据产生之后,我们可以使得劳动力,包括资本的投入技术,还有基于不同地方的自然资源,通过数据进行一些错配跟混配,我觉得是很容易就做到。就像类似过去我们说的,IT的外包在美国的一个服务企业,你的IT的工作,不管是接电话的工作,还是网上的响应支援的工作,其实是印度人在做的,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就通过移动互联网就实现了这种错配。通过区块链,可以更好的进行资源优化。再一个它会重构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当你认识到数据资产是未来的核心的时候,你的所有的商业模式,恐怕要依据数据资产的流动跟流向来重新配置你的资源,所以商业模式就会有改变。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专家的定义,数据的价值是需要在多方之间的协同来实现的,协同创造价值,而不是单纯的数据有一个评级、评价或者估值来产生价值。我想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我举个例子,比如我个人来说,我有我的出行数据,比如说我每天到哪里去晃荡,我去哪里旅游,这是个数据值不值钱?好,值钱,但也不是太值钱。它要跟什么数据结合在一起才有价值。

比如说,它要跟我的社交朋友圈的情景结合在一起,它发现我日常跟什么人通话最多,跟什么人信息交流最多,我在什么样的朋友圈里面生活的?这两组数据如果叠加在一起,会变得更有价值。大家能够体会这个东西,如果再叠加其它的交易方面的数据,每一个数据不是1+1的问题,可能是2*2*2的价值。如果单纯的一个出行数据就没价值,但把这几个数据都叠加在一起,都收集起来,把它交叉比对的时候,就变得很有价值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对一个信息主体来说,收集它的不同数据就有价值。

还有倒过来讲就是,数据的价值需要有多方的协同才能实现。协同本身能创造价值,所以这也决定了,数据这样一个生产要素,要把数据真正用起来,新一代的基础设施就必须有一定公有属性的,要大家共同来使用的,要大家共同认可一些规则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整个数据经济真正的发展起来。

所以数据的基础设施,第一个是需要有覆盖多种类型的数据来源,而且是多结构的数据,还有多重的权益主体,即数据不同的拥有者,以及多种计算配置综合在一起的一种东西,它才会有价值。所以作为数据的基础设施,我们待会会讲攻略就变得会非常重要。

当然数据经济的发展还有赖于数据经济的生态和社区的高速成长。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数据的生态里,有像公链,这是新发展出来的,也会有联盟链,就是从移动互联网转型过来。

第三种是高信用的私链,即通过一些平台型的公司,甚至国家来建立的等等。这些东西,将来它加在一起,它们会共同推动的数据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是公链跟联盟链,我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来会是数据经济的主要的载体。最后一部分,我简单给大家讲一下,就是国际上的一些趋势,国际上一些合规的加密资产的投资,这边的有张PPT我放大一些,这个是从年初到现在为止的收益情况。大家可以看,大概投沪深300,大概收益情况是15.6%。如果投FAAMNG,就是美国最大5个互联网公司,大概是44%左右。如果是比特币,今年到现在为止大概有90%左右的收益率,当然今年是很特别。刚才讲的都是在国际上的一种潮流,在受监管的前提下,合规的加密资产的一些投资。在中国,我们现在做这些资产还是不合规的,但是我觉得作为学术探讨,大家先了解一下,我也尝试回答一些网络上的似是而非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想讲一下,比特币不是货币,它更多的是一个资产,为什么说它不是货币呢?比特币自身的软件结构,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大概平均每笔交易是225个字节,它最多的一个区块就是一兆,在这种情形下,平均每10分钟可以打包大概4400笔的交易,每秒钟只能打包7.3笔交易,就可以理解成每秒钟最多只能交易7.3笔。如果考虑到实际的交易大小比理想的交易大小要大,所以每秒钟最多交易大概3.6笔。

大家想,如果要当货币用,要用于支付,刷了卡要十几分钟才能告诉你刷没刷成功,怎么玩?所以我觉得做货币是不现实的,应该把它看作一个资产。所以这是第一个我想表达的,就有很多人担心说比特币它是不是替代法币,我觉得完全无法替代。作为资产来说,大家可以看到截止到去年的10月份,大概有191亿美元的这个数字基金在管理。当然我刚才讲了,光今年灰度比特币,到今年10月份,我现在跟去年10月份比,光灰度比特币基金自己一家基金今年就有80多亿了,所以这个成长是非常快的,现在全球大概有879个数字资产的基金在运行。

第二个,这张图是很重要,我刚才讲的不是货币,它是资产,它是高流动性的资产。这里我稍微给大家比较一下,红的线是它的市值,绿的柱子是它每天的交易量。

大家看比特币,我做这张表的时候,是今年的4月份,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比特币的市值是1589亿,我们拿比特币来对应一下港交所,港交所当时的市值也是同一个时间,45179亿。所以在那一个时刻,比特币的市值大概只相当于港交所的3.5%,比特币相当于一个资产,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股票,那个时候港交所有1806支股票,所以市值只有港交所的3.5%,但是它的交易量,就是蓝的柱子,相当于港交所的三倍。港交所1800多个股票,全部的交易量,只有比特币一支股票的1/3。

同样我们跟上交所比较一下,那时候上交所的市值为49230亿美元,上交所当时有1161只股票,有49,000多亿的市值,比特币当时的市值相当于上交所的1161支股票的3%左右,但是它的交易量的是上交所的多少呢?实际上它说的1.2倍,所以它一支股票的交易量顶你全部1160多只股票的1.2倍。如果我们跟深交所比较一下,深交所那一段时间的市值是34939亿,所以比特币的市值相当于深交所的4.5%,交易量相当于多少?那时候深交所有1883支股票,它的交易量相当于深交所的1883只股票的0.6倍左右。

所以我想我把这个事实表达一下,说明什么?说明它的交易量真的是很大。如果跟它自身比较,我再给大家说一下今天的情况。今天,比特币总市值有2899亿美元,从此刻往前算24小时交易量是多少呢?570亿美元。其实在全世界范围是很难找到一个,一天24小时的交易量,有500多亿美元的一个产品的,所以它的流动性是非常高的。同样我们看第二根柱子ETH,ETH今天的市值是519亿美元,此前的24小时的交易量是315亿美元,非常庞大。

所以这两组数字应该很直观的给了大家一个认识,即它是高流动性的资产。我们再看一下,我觉得它还有一个问题是高波幅,我统计了一下,它们是一年当中的价格的日波幅,日均波幅和三年的日均波幅,这是非常惊悚的。像比特币在过去一年的日均波幅,日均的价格波动达到3.8%,ETH达到5.27%,所以这不是普通人能玩的游戏,我认为要非常小心,因为它的波动实在太大,很快就把你的资产吞噬干净的。如果看三年,比特币的日均波幅大概是3.9%,ETH日均波幅是6.5%,大家想想看,股票有涨停板跟和跌停板,10%,股票的波幅远远少于这个数字。

我给大家看看这个例子,比如以一年期的为例,如果恒生指数,就香港的平均的股票的波幅,大概日均波幅0.2%,上证也是0.2%,深成指大概0.3%。如果按单一股票,像苹果,苹果大概是1.04%左右,阿里巴巴是0.7%,日均波幅,大概是这么个情况。所以我觉得这个游戏不是普通人能玩的,要特别的小心。

还有一个信息,关于比特币的挖矿成本的问题,很多人不理解。我简单的说一下,比如说像港币,港币的流通,不管是交易交割,它都需要一个央行来处理的,央行得有灾备中心,要对每笔交易进行确认和流通保障。所以港币本身,说港币可能不妥当。我用股票来衡量,比如说港交所的股票,要对港交所的股票进行交易交割,每个工作日要进行交易交割,需要一个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还得有灾备中心。中央处理器不仅有庞大的计算能力,且是要折旧的,而且还需要有很大的安防,保证不被黑客入侵,不被物理损坏,同时还得有非常充足的电力,一般要两套电源的保障,同时还得有非常强大的计算的能力。

换句话说这玩意是有成本,而且365天它得活着,得有成本,所以要维持1800多只股票的交易,每天会发生折旧、电力、安防、人工的成本,比特币并没有这么一个中央处理器在处理,它完全是分散的,靠志愿者的计算机来处理的。志愿者计算机提供了算力、提供了清算和结算服务之后,得到的奖励就是系统自动产生的比特币的激励。所以因此我们应该说,为了维持比特币网络的运转,是需要有清算和结算服务的,志愿者的体系支持的,志愿者体系支持是用比特币来奖励的。志愿者的服务是有成本的,所以倒过来我们就可以算出来了。

奖励的比特币跟它的成本进行比较,我们就能知道每个新产生的比特币成本大概是多少。以现在来说,大概每个成本在8000~9000美元之间,就是所谓的挖矿成本,所谓的挖矿就是贡献了计算机,自己出电力,参与了比特币的清算和结算的服务,由于参与了之后的系统会奖励给你一些比特币,奖励的比特币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挖矿挖出来的,但并不是大家理解的真实的去挖矿一样,其实它是参与了整个清结算的服务,得到的一些系统奖励。

以这个系统奖励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比特币的重置成本,一个比特币的重置成本现在大概在8200~9000美元左右,当前如果价格是15000,假设我们可以理解重置成本看成B,即BookValue,我们可以理解成它的PB现在大概已经有1.7~1.8倍,其实是挺高的。我觉得还是要理性,它是一个投资品,并且即便是的投资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高波幅的投资品,要投也是要很小心,要用很小的比例的资产去投。

我再看看用户增长情况,现在加在一起有4900万个钱包持有比特币,也可以理解成用户有4900万个,以太坊有9800万个用户。其实一个拥有4900多万个用户的比特币,它的整个比特币的市值已经做到2800多亿了,以太坊9800万个用户,它有将近500多亿的市值。

如果类似于Libra这样的计划,就是Facebook的Libra如果成功,Facebook它能够把传统的社交媒体的27亿个Facebook用户当中的一部分,比如说10亿或者8亿用户,如果导入到拥有区块链的钱包,大家可以想象是什么概念。区块链钱包是通用的,也就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是Libra的区块链钱包,稍微做点技术的调整,它就完全可以收、发、买、卖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所以是非常容易的,是通用的,不是说专用的一个什么东西,所以用户量的增长毫无疑问会带来整个网络的蓬勃的发展。

我觉得有一点可能大家也是需要知道的,这样一些数字货币,发行是比较有节制的。以比特币为例,每4年左右产出是减半的。如果换算成咱们现在通用的通胀率,或者换成了我们现在说的M2,比特币的M2现在大概在2%左右,以太坊现在大概在4%左右,也就是今年比去年会多发4%。但以太坊随着新的协议的调整,很快会降到1%。

我们说M2要跟CPI比较,CPI的标准比如说2%~4%,我们可以理解比特币是通缩的,以太坊也是接近通缩的。我理解其实像2019年是整个区块链的元年,因为那个时候5G开始应用、物联网开始成熟、监管开始介入、稳定币开始大规模的出现,这是个元年。今年2020年它相当于是一个两岁的孩子,大家看数据也能看得到,它是大有未来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0:5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