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蒙古国发展农业为什么这么难?|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341-蒙古国农业

作者:那日苏

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

蒙古国位于东亚与北亚的交界,欧亚大草原的东部。

内陆草原带的东端

向北是俄罗斯,向南是中国

这里是世界游牧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代匈奴族群;突厥及突厥一系的回鹘、高车、铁勒;以及东胡一系的鲜卑、柔然、契丹、蒙古等,多个游牧民族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并且建立政权

所以今天蒙古国对成吉思汗充满强烈的崇拜

希望把蒙古帝国的历史标签对应到自身

只是大漠荒凉,地广人稀,自古如此。今天的蒙古国人口约有317万,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主权国家之一。

蒙古国虽然有辽阔的国土

但以人口看,在东亚和东北亚诸国中

实在是最少最少的一个▼

这主要是因为塞北苦寒之地,多灾多难,草原上一场大雪,足以磨平早期文明的火种。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只能与这样的环境抗争,却又依赖这片土地。

蒙古高原南部尚且在驯马

在更北边更寒冷的地方,就只能驯鹿了

高原、戈壁与极寒

内蒙古聘请承包商监控非法加密采矿:金色财经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月15日发布“关于清理虚拟货币‘挖矿’政策机制研究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内蒙古蒙泽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中标,政府预算为4.6万美元,目标是帮助内蒙古建立一个情报和响应部门,以持续分析和发现在该地区秘密进行加密货币挖矿的可能行动。上周披露的招标文件中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政府正在寻找揭露挖矿作业的具体细节,主要包括:

1.加密挖矿的生产和发展过程;

2.关于加密挖矿的国内外政策立场和监管环境;

3.内蒙古给予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的最初目的和政策优惠;

4.本地加密挖矿业务的成本、收入、能源消耗和税收细分;

5.本地加密挖矿操作的物理地址分布细分;

6.区分加密挖矿操作与其他大数据和云计算项目的技术;

7.主流挖矿硬件分析及其能耗细分;

8.清理加密挖矿作业的相关法律依据;

9.关闭加密挖矿业务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

10.针对加密挖矿操作的长期监管响应机制。[2021/9/16 23:29:43]

蒙古国全境基本都处于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西高东低。位于最西北角,与中俄交界的友谊峰是全国最高峰,海拔4374米。最低点在毗邻我国呼伦贝尔市的蒙古国东方省呼赫湖盆地,海拔仅为500多米。

北部寒冷,南部干旱,南北加起来只有俩邻国...▼

山地主要分布在蒙古国中西部地区,占据了其全部领土二分之一。而南部,则是广阔的戈壁。

戈壁,是蒙古语独创的一个世界级词汇,它兼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荒漠草原等意思,后来成为了描述某种地貌的学术用词。

可能是沙漠,可能是石漠,总之就是没水

而且这个巨大的戈壁地带地跨中蒙两国

历史上因此会有漠南与漠北之分

近几十万年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时期,由于南亚次大陆不断向欧亚大陆挤压,东亚西部地区地势也不断抬高。由于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这里缺少海洋的调蓄功能,也没有足够的地表水进行水循环。

内蒙古“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在区块链应用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金色财经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引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指出,重点在区块链应用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力争到“十四五”末,构建覆盖全区的数字经济智能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2021/9/10 23:14:10]

这一地跨中蒙的地带仿佛一条巨大的内陆盆地

与海上水汽相隔绝

即使游牧经济也难以适应其核心区的艰苦环境

相类似的则是西南方向的塔里木盆地

强烈的日照以及温差,使得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不断地反复崩解破碎,形成碎屑。在风的作用下,洪积平原上的碎屑物质中的细砂和尘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尘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而那些细砂则被风携带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径比较大的砾石,则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

典型的戈壁沙漠景观

戈壁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的,大多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其界限北抵阿尔泰山和杭爱山;东接大兴安岭西缘;南至阿尔金山、北山和阴山;西达东天山,几乎没有农业潜力。

从大兴安岭到天山

有一条沿着山脉的草原带

也有一条更加宽阔的戈壁带▼

更糟糕的是极端的气候。

蒙古国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蒙古国也是冬季亚洲高气压中心的产生地,天气预报上常说的“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寒流”,就是亚洲高压指向低压地区的空气流动现象。

蒙古国北部冬季的暴风雪

UCloud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云计算服务商UCloud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合作建设乌兰察布市大数据平台,主要服务乌兰察布企业。UCloud将借助已推出的大数据流通平台——安全屋,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使用权的流通与共享。[2018/4/4]

因此,蒙古国是北温带冬季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位于北纬47°的首都乌兰巴托也超越高纬度的莫斯科、努尔苏丹、雷克雅未克等城市,以年平均气温-1.25℃荣膺全球最冷首都。

东北亚地区同一纬度

相比欧亚大陆西北部实在是冷太多了▼

这样的极寒、贫瘠之地,多灾多难就不稀奇了。

对游牧民族来说,最为严酷的就是的“白灾”、“黑灾”和“黄灾”。白灾指大雪覆盖草原,地面积雪超过15厘米,放牧无法正常进行,牧区与其他地方隔绝。如果乍暖还寒,雪溶化后又冻结就形成一层冰壳,牛羊也找不到吃的。

暴风雪过后,一栋冰激凌

黑灾,就是相对于白灾的冬季无雪造成的灾害。看似什么都没有发生,却在暗地埋下死亡的隐患。冬季人畜饮水都依赖积雪,如果黑灾发生,就会使人畜缺水,甚至疫病流行。

即使积雪很厚,动物尚且能在雪中刨食草根

但如果不下雪,即使熬过冬天,明年春天可能连草都没

黄灾,就是沙尘暴。来时遮天蔽日,裹携大量沙尘,轻者可使人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会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致使牧草枯萎。

横跨中蒙两国的大规模沙尘暴

英国区块链公司FarmaTrust与蒙古国政府达成合作:英国区块链公司FarmaTrust于2月11日与蒙古国Tuv省专门监察局及蒙古国电子政务中心达成为期一年的合作,将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周边的Tuv省为试点,协助政府对药房及药品供应链进行监管。FarmaTrust首席执行官Raja Sharif称,“该项目旨在融合区块链和其他新兴技术来保障和优化药品供应链。”[2018/2/18]

情况相近的内蒙古自治区,还有呼伦贝尔草原和河套平原两大天府之国作为支撑,以及强力中央政府的托底扶持;而蒙古国,尽管最为地广人稀,保证三百万人吃饱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沙尘暴中的宁夏-银川

牧草经济

畜牧业占蒙古国农业的绝对优势地位,也是该地区的传统生产方式。

过去的蒙古人进行传统的游牧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一个广大的欧亚草原范围内周期性的迁徙。蒙古人驯养五畜,即绵羊、山羊、马、牛和骆驼,既是财产,也是主要的食物来源。

主要是单个草场的承载力很低

这种环境下只能用游牧的方式维持可持续发展

但也意味着多个草场才能维持一个部落

人口上不去,也难以形成定居城市

从蒙古1921年实际独立到70年代,畜牧业一直是蒙古国的经济支柱。蒙古国独立之初,全国约有一千万头牲畜,对比人口约为七十万,但占全国人口七分之一的喇嘛和贵族拥有蒙古国半数的牲畜。

当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1922年,苏联控制蒙古国全境,向其军队、政府派驻政委、顾问,实行改组和教育,建立由苏联控制的金融货币体系。在苏联的扶持下,蒙古国建立自己的中央银行,并且发行了货币“图格里克”,也称蒙图。蒙图与苏联卢布挂钩,汇率为1蒙图:1.3卢布。

蒙古央行已经和全球同行一道 警告加密数字货币风险未来更有可能会禁止加密货币:据了解,蒙古央行发布公告称,蒙古银行并不认为加密货币是一种货币。它不能成为合法的解决手段。钞票只能由中央银行发行和印刷。蒙古中央银行的货币保证是货币。由于逃税,和恐怖融资正在通过加密货币来实施,所以很可能会被禁止。[2018/1/5]

图格里克上的豪华大帐

苏联人的到来,带来了他们的制度和理念。对于蒙古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影响最深的,就是集体化和阶级革命了。

这毕竟也是苏联人长期驻军下手把手指导出来的

苏联建立后输出革命也首选这种可以军事控制的地区

受苏联的影响,蒙古国在三十年代初尝试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废止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改为苏联式设立定居点,进行大牧场放牧。因为集体化运动剥夺了个人财产,在当时民族对苏联思想接受程度不高、藏传佛教的地位还根深蒂固、旧贵族势力未完全消退的时候,是很难推行的。

在辽阔草原上,蒙古包组成了巨大“小区”

不过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应游牧经济,当时很难推行

为了抵抗集体化,牧民们甚至宰杀自家牲畜。蒙古国第一次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尝试最终流产。

莫斯科当局将其视为革命的不彻底。为了彻底改造蒙古国,将其变成苏联的后院,斯大林授意蒙古人民委员会主席根登效法苏联在党内抓“反革命集团”,并暗示以此为借口清洗掉国内数量庞大的贵族和僧侣。

当年促动外蒙古独立的时候

这些贵族和僧侣是很值得利用的,现在就成为阻碍了

这遭到了根登的反对,根登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但是他私下里却信仰着佛教。1935年十二月末,在蒙古驻苏大使馆的招待会上,斯大林再次训斥根登不能贯彻清洗宗教界的政策。根登则借酒大骂斯大林:“你这个血腥的格鲁吉亚人,你已经快变成了俄国沙皇!”据称,根登抢走了斯大林的烟斗并砸碎,同时暗示蒙古正在考虑与日本结盟。

根登同志的脖子很硬朗啊

毫无意外地,根登被清洗掉了。在大清洗的洪流当中,死亡人数缺少详细数字,约在3.6万到5万之间。以30年代蒙古国七十万人口来看,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在大镇压中被毁的众多寺庙之一

集体化的障碍铲除了,畜牧业的集体化得到了发展。到蒙古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其畜牧业机械化、改进育种技术、加强兽医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1972年的乌兰巴托街头

但僵化的体制依然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在农业合作社中,每个社员的蓄养牲畜数量受到严格的限制,集体农场的生产则难以调动成员积极性。1985年,蒙古国牲畜存栏总量到了2248万头,相比建国之初翻了一倍,也只是满足了新增人口的需要。

苏联解体时,蒙古人口已经达到220W

相比五十年前,确实也达到了三倍还多

苏联解体后,蒙古国畜牧业回归私有化。游牧生产制度再次出现,但大牧场形式依然是主流。失去了限制的蒙古国畜牧业在新世纪蓬勃发展,收获了显著的成果,2018年蒙古国的牲畜存栏数量已经上涨至6600万头。

蒙古西部,山脚下的牧群

种植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农产品生产方面发展不均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隐患。蒙古国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种植农业。但是由于蒙古族并不擅长耕种,蒙古国政府早期推进牧民从事农耕的计划并不成功。

而且大部分草场

如果作为农田开发,能坚持多少年呢?

于是政府转向成立国有农场,以农业工业化的方式推进种植农业的发展。到1941年,蒙古国已经拥有了2.7万公顷的耕地,其中10个国有农场占据了30%。

早期也只有国有农场投得起拖拉机

二战后,蒙古国加紧了扩大耕地面积的步伐。蒙古国于1959年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次年进行统计的时候,耕地面积已经上涨为53.2万公顷,其中25个国营农场占播种面积的77.5%。

首都乌兰巴托附近的小片农场

1962年,蒙古国加入了苏联主导的经济互助委员会。蒙古国也获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农业技术援助,种植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还开发了农作物灌溉系统。蒙古国大部分的水利灌溉设施,都是那时苏联和匈牙利专家所设计建造的。

农场基本上还是要沿河流带状分布

大规模的改造起到了效果:谷物占蒙古国耕地面积的80%,其次是供养畜牧业的饲料。蒙古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燕麦,土豆,蔬菜,干草和青贮饲料。还生产了少量的油料作物,例如向日葵和葡萄,以及水果和蔬菜,例如沙棘,苹果,欧洲黑加仑子,西瓜,香瓜,洋葱和大蒜。

乌兰巴托菜场上的菜农小哥

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帮助下,蒙古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同时整合了蒙古国旧有的农业部门,设立了农业和食品工业部以及环境保护部。

农业和食品工业部的职能包括协调农业和工业食品加工以促进食品供应。具体来说就是,在国有农场中设立食品加工厂。这样,在色楞格省农场种植的水果和蔬菜,就能在省属农场的工厂中对其进行加工,以生产干果、果汁、果蔬蜜饯、腌制蔬菜和其它罐头产品,蒙古高原上终于出现了完整的种植业功能。

到了80年代,蒙古国种植业发展到顶峰,一度逼近农业整体产出的40%。在苏联解体后,蒙古国畜牧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之下,种植业产出依然保持着25%的占比。

但其实一直到今天,蒙古贫瘠的土地和苦寒的天气,仍然在困扰着那些由牧民转职而来的农民。

还是传统艺能最靠得住

2019年,蒙古国在全国范围内计划完成粮食种植的总面积是47.8万公顷。由于严寒的限制,蒙古国的作物必须严格限制在5月中旬播种,9月收割,且单位产量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对于这个地广人稀的传统游牧国家来说,种植农业终究还是部分填补了自身的需求缺口,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irnength88/Shutterstock.com

END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5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