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什么是比特币,人们是如何进行比特币挖矿的?

比特币是如何进行挖矿的呢?

在比特币刚开始诞生的时候,人们都是用个人电脑进行挖矿的,但随着比特币的剩余数量的减少和参与挖矿人数的增多,个人电脑现在已经不足以运算比特币的挖矿计算了,普遍换成了运算较快的专有机器了。然后下载一个专用的比特币挖矿运算工具,安装、注册,点击运行就可以挖矿了,就这么简单。

在注册完成这个软件之后,这个软件会自动分配给你一个地址和一个秘钥,这个地址就相当于你的银行卡号,秘钥就相当于你的银行卡密码,你也可以申请多个地址和秘钥。如果你比较幸运的挖到了比特币了,那么你挖到的比特币将会自动存入你的地址中。

“虚拟的NFT凭什么那么贵”登上微博热搜榜第45位:金色财经报道,微博热搜数据显示,“虚拟的NFT凭什么那么贵”登上微博热搜榜,目前排名第45位,当前热度为145279。[2022/4/14 14:24:26]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比特币挖矿的原理,比特币的挖矿过程就是挖矿软件在不停的运算一组方程式的特解,这个方程式的特解一共有2100万个,每一个特解就是一个比特币。在比特币诞生之初,方程式特解被设定成每十分钟产生50个,也就是每10钟产生50个比特币,而在运算方程式特解的时候,在这十分钟内产生的所有比特币交易记录也会被包含进去,在加上以前的所有比特币交易记录就构成了一枚比特币。也就是说一个比特币是方程式的一个特解和比特币诞生以来的所有比特币交易记录的组合而成。

孙宇晨:比特币什么时候买都是对的:孙宇晨今天在推特表示,比特币,又涨了。什么时候买都是对的。[2020/7/28]

当比特币被挖出1050万枚,也就是2100万的一半的时候,比特币的产量就变成了每十分钟25个。当比特币再被挖出525万枚,也就是剩下的没有被挖出的1050万枚的一半的时候,比特币的产量就变成了每十分钟12.5个,以此类推,直到2140年被挖完为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没有被挖出的比特币的数量的减少,和挖矿人的增多,方程式的特解运算难度是逐渐增加的。

比特币,英文名BitCoin,比特币的概念最早由一个自称为中本聪的人在2009年提出,他在一个论坛上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模式。关于中本聪这人的身份一直是一个谜,有人推测是日本的一个叫望月新一的教授,也有人推测是一个叫真名叫中本聪的日裔美国人,但后来人家都纷纷站出来否认啦。也有人说中本聪虽然是一个日本人的名字,但未必就意味着这人的真实身份一定是个日本人,网络上用假名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

声音 | EOS 纽约:《重新思考 EOS 公投博弈论:为什么 15% 的投票是不相关的》:据 IMEOS 报道,EOS 纽约近日发文:《重新思考 EOS 公投博弈论:为什么 15% 的投票是不相关的》。EOS 纽约认为当前公投提案需要 15% 的投票率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这一限制,并鼓励节点参与到公投之中。[2019/2/7]

他的这个模式都描述哪些比特币的优点,能让人民相信并开始使用比特币呢?

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去中心化。

与传统的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特定的发型机构。以人民币为例,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设计、印制和发行的。而比特币由广大的矿工们通过计算,也就是挖矿挖出来的,谁挖出来就是谁的,任何一名矿工都有可能挖出比特币,而任何一个人只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成为一个矿工。

第二、数量一定。

比特币是每10钟被挖出一批,尽管现在市面上的比特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比特币在设定之处就被设定成了只有2100枚的总数,挖完了也就不会再产生新的比特币。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比特币不会因为数量的超发而使你手中现有的比特币贬值,这么说可能有的人不大很明白,用传统话说就是物价上涨。

第三、自由流通性。

比特币的交易一个P2P的模式,也就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模式,它不依赖第三方机构的管控,并且有隐私性,能够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只要你知道对方的比特币地址,直接把比特币发给他就行了,就完成了一笔比特币的交易。并且没有交易额度的限制,也不会产生任何的手续费。大家都知道我们用银行卡、微信等交易手段,那都是每天有交易额度上限限制的,你转个账可能需要一定的手续费用,虽然单笔来看钱并不是很多,但那也是钱啊,搁不住量多啊。

虽然比特币也有一些缺点,你比如遭受黑客攻击啊,不法分子利用它的隐秘性做一不法行为等,但都挡不住一些人们对它的喜爱。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SAND区块链: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大对比

区块链的起源源自于上世纪密码极客们对于秘钥技术的探索。追溯历史其首先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极客们对于技术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要实现理想中的数字货币体系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使.

[0:15ms0-0:67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