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带“智能”二字的名词:智能手环、智能水杯、智能垃圾桶等等,总之,让一切智能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终极目标。而2018年至今,这类名词中最火的莫过于智能合约。
然而,和其他名词不同的是,智能合约火爆的原因并非来自于人工智能技术,而是源自于区块链。那么,智能合约究竟从何而来?又有什么作用呢?
智能合约从何而来?
大家一生之中会和很多合约打交道,就业时要签劳动合同,购物要遵循付款取货的规则。很显然,合约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规范权利和义务来达成共识。通常来说,权利和义务呈现出依存关系,比如,员工工作才能被老板发工资,消费者付钱才能取货。也就是说,只有一方尽了义务,才能享受权利。
不幸的是,一纸合约往往无法保证过程的顺利实施,拖欠工资、收钱不发货等情况屡见不鲜,当然,受害方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权。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人类的语言通常难以避免的具有歧义,这就为纠纷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大量利用模棱两可的条款进行的新闻,一旦用户不仔细审查,就掉入了陷阱,有苦说不出。
A股收盘:深证区块链50指数下跌0.59%:金色财经消息,A股收盘,上证指数报3385.61点,收盘上涨1.42%,深证成指报11855.48点,收盘上涨0.47%,深证区块链50指数报3516.67点,收盘下跌0.59%。区块链板块收盘下跌1.85%,数字货币板块收盘下跌3.06%。[2023/4/17 14:08:18]
智能合约的产生就是由此而来,通常的纸质合约只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并不负责过程的实施。智能合约则是以自动的方式,将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以程序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的另一个好处是,计算机程序指令是一种形式化的数学语言,相比于含义丰富的自然语言,程序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没有任何歧义。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自动售货机,只要程序和机器没有故障,并且消费者付了钱,机器就能立即自动把货物交给消费者。
现实生活中,智能合约的应用已经出现在日常的应用中,大家常用的比如信用卡代扣、水电气代扣业务就是一些典型的智能合约例子,只要你在相应的银行卡上余额足够,到期就会自动扣款。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激活数据价值:7月30日,以“云网汇政务,数智蕴未来”为主题的智慧政务峰会2021在南宁举行,与会人员分享了智慧政务创新实践,以数字政府建设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强调,激活数据价值要做好“四个提升”:建立数据完善融合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深化政务数据开发利用,提升数据运用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激活数据价值,提升数据利用能力;加快促进要素市场,提升要素能力。(科技日报)[2021/8/4 1:32:41]
本质上来说,智能合约就是一个程序,它以计算机指令的方式实现了传统合约的自动化处理。
智能合约为何多年默默无闻?
不过,智能合约这一概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也有一些案例在现实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呢?
采用计算机程序来定义合约,有执行自动化和语言无歧义等优越性,但是也带了一些不便。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合约,没有编程背景的普通用户不具有对合约内容进行审查的能力,更无法制定自己想要的合约,具体会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声音 | 恒生电子区块链运营总监:目前区块链较好的应用方向为信息披露和数字资产上链:金色财经报道,恒生电子区块链运营总监任珊表示,目前区块链比较好的应用在信息披露和数字资产上链这两个方向,供应链金融则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比较容易突破的方向。[2019/12/3]
首先,由于智能合约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其控制权仅掌握在某一特定组织手上,合约的执行也仅仅是在组织内部的某一台机器上运行和调用的。一方面,由于普通用户无法确定合约程序是否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他们只能单方面的相信组织对合约的解释权,但却无法排除组织用合约干坏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计算机程序远比大家想象的更为脆弱,黑客技术可以突破各种防线实现合约的篡改,损害用户的利益。黑客们甚至可以抹去篡改的痕迹,所造成的损失也找不到人来承担。总之,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来保证智能合约的不被篡改和真实性。
其次,传统智能合约仅能支持进行定期支付或约定还款等基础而简单的业务,不能完全支撑复杂的业务流程。合约的开发完全是由银行等组织完成的,甚至是嫁接在硬件设备上,用户难以个性化定制所需的合约。在某种程度上说,虽然智能合约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便捷,但应用却极为有限。
动态 | 中国平安保险发布了“智能城市白皮书” 主张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据人民网报道,中国平安保险发布了“智能城市白皮书”,主利用张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该报告倡议综合性的、系统化的和高组织性的方法模式和解决方案。[2018/8/23]
正因为上述一些明显的缺陷,使得智能合约很难受到社会的关注。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自动保证合约执行的可信,智能合约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幸运的是,区块链的出现为智能合约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区块链将智能合约程序记录并复制在分布式网络上,并且让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同时执行合约,只有当所有机器都认可结果后,才会执行相应的操作。
区块链给智能合约带来了什么?
首先,在区块链生态环境下,任何独立的一方都无法控制智能合约的执行过程。分布式的特性保证所有参与方都必须反复检查合约的执行正确性,任何与预定义规则不合的行为都会被其他参与者禁止。此外,区块链会同时在所有机器上模拟合约的运行,通过互相比较执行结果,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只有当他们认同结果后,才会认可合约操作并真正的执行。由于机器是被不同组织掌握的,没有人可以作弊。
高西庆:对于区块链应该小心对待:日前,清华大学教授高西庆做客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佛山分院读书会,他表示对于区块链应该小心对待。要做到拥抱区块链、定义区块链、规范区块链,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区块链除了数字货币之外,正逐渐应用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公益事业等领域中,未来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改变,这是令人兴奋的地方。[2018/3/27]
其次,通过将智能合约直接存储到区块链上,就可以保证合约程序一旦被篡改,能很快的被发现,从而屏蔽掉被恶意篡改的代码,有力的保证了业务的安全性。
再次,大量的合约都是经济利益相关的。区块链实现了货币的数字化,为合约中大量出现的资金交易提供了天然的途径。同时,通过将数字货币和合约执行的资源建立联系,可以有效防止恶意代码的运行。比如,一些黑客为了让系统出现瘫痪,将不断循环运行的程序作为智能合约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坊将以太币作为每一条具体指令执行的资源,一旦资源被耗尽,就停止运行合约程序,从而保证了网络不会轻易的瘫痪。
最后,随着以太坊区块链平台的出现,智能合约可以进行任意计算,从而可以支撑更为复杂的业务。计算过程也是在网络上开放的,保证了其透明性以方便监管。
换句话说,如果说区块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信的数据,那么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信的计算。那么,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有哪些崭新的应用呢?
智能合约给区块链带来了什么?
当前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框架有很多,代表性的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超级账本等等。从已有开源的智能合约来看,大部分的智能合约仍然集中于金融领域的应用。
在金融应用中,智能合约可以用来证明真实世界中的财产归属,对财产价值进行背书,并跟踪他们的交易信息。其他一些合约可以用来进行融资,通过集中投资者的资源来实现对某一个项目的赞助。一些赞助项目可以承诺如果有新的投资人加入,之前的投资人可以随时收回他们投资的资金,这些都可以用智能合约来实现。智能合约还可以用于保险业务,比如Etherisc出售航空险,如果航班误点或被取消,投保人可以获得赔偿,合约能够自动处理索赔、验证和付款过程,从而消除了当今社会的保、赔付纠纷等现象。此外,智能合约在拍卖领域能让过程更透明,彻底屏蔽暗箱操作,构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还有一些应用是在公证领域。智能合约主要利用区块链的不变性来记录数据,并在某些情况对其归属权和存在性进行证明。一些合约允许用户在区块链上记录文件的指纹信息,据此证明文件的存在和内容的真实。其他一些合约会允许用户来声明一些电子照片或音乐的版权信息。一些合约单纯的允许用户记录一些信息以方便其他人阅读。其他一些合约将用户和密码进行对应,用来证明某一用户的身份。
在区块链的很多应用中,许多智能合约依赖于其他的数学运算,这些数学运算本身并没有普通合约的意义,但是,为了保证计算的可靠性,也会把它们作为智能合约处理,这样会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业务执行的安全性。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合约也逐渐超出了合约本身的范畴,能够支持更为通用而可信的计算模式,这对于监管和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比特币的不断上涨让大家看到了区块链的潜力,各种币的发行让许多人实现了财富自由,也让一些人血本无归,甚至在一些人眼里,区块链除了发币别无它用,这让区块链遭受了许多非议。但笔者要指出的是,智能合约和区块链的结合,让区块链生出了飞翔的翅膀,区块链利用智能合约构建了数字货币和其他金融行业的联系,实现了超越货币的各种交易应用。
2018年,智能合约会给区块链带来繁荣的盛世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