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gon:MATIC将升级为POL 通胀大门就此打开?

7月13日,以太坊扩容解决方案Polygon官方宣布,作为Polygon2.0路线图的一部分,已提议对其原生代币MATIC进行技术升级。提议内容为,MATIC将可转换为POL,新的POL代币旨在横跨Polygon矩阵下的所有网络运行,包括PolygonPoS、PolygonzkEVM以及各个子网。

根据提议,从MATIC到POL的升级路径将非常简单。代币持有者仅需要将其MATIC发送至特定的智能合约,然后该合约将返回等量的POL。为了保证持有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转换,Polygon提议设定至少四年的宽限期来完成升级过程。

去中心化隐私服务协议 Automata Network推出跨链桥Carrier:金色财经报道,去中心化隐私服务协议 Automata Network推出跨链桥Carrier,目前已部署上线。目前Carrier支持 12 条链,包括 Solana、Ethereum、BNB Chain、Polygon、Arbitrum、Avalanche、Oasis (Emerald)、Fantom、Acala、Klaytn、Celo 和 Moonbeam。

Carrier 由 Wormhole 提供底层支持,由 Automata Network 团队开发,其零跟踪隐私政策能有效防止所支持网络上的数据和元数据的收集与跟踪。[2023/3/10 12:54:36]

核心叙事:第三代token

在关于POL的官方公告中,Polygon将其定位为BTC、ETH之后的第三代token。

Dematrix将于北京时间8月4日20:00正式开启挖矿:据官方消息,OEC上首个NFT+游戏赛道项目Dematrix将于2021年8月4日12:00(UTC),即北京时间20:00开启创世挖矿。届时Dematrix将在官方网站上开启单币质押矿池,用户可连接Metamask钱包进行挖矿。

Dematrix是建立在OEC(OKEXChain)上的NFT基础设施与GameFi产品矩阵,致力于赋予NFT资产以实验性应用场景,如NFT跨链机池,NFT游戏、NFT社交等。[2021/8/4 1:33:23]

Polygon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开源协议的贡献者往往难以获得适当的价值反馈,区块链和token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开源协议可以自我维持,并且逐步壮大。

BTC是第一个在范围意义上获得了成功的token。然而,尽管BTC在比特币协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它却是一种不会产生收益的资产——它并未在协议内给予其持有者任何角色,也没有激励他们执行这样的角色。

动态 | Flipside Crypto任命埃森哲前董事总经理Matt Bridges担任COO:加密货币、区块链数据分析及评级公司Flipside Crypto宣布任命埃森哲(Accenture)前董事总经理Matt Bridges担任首席运营官(COO)一职。在该职位中,Matt将与执行团队的其他成员合作,以确保整个组织的卓越运营、合规和战略增长。[2019/12/9]

ETH作为第二代token改进了这一点,因此Polygon将其定位为“收益性token”,可产生收益的属性使得ETH的持有者能够成为协议内的验证者,执行相应的工作并获得相应的奖励。

作为第三代token,POL在该方面继续朝前迈出了一步,Polygon将其定位为“超级收益性token”。与第二代token相比,POL可产生收益的属性也可以赋予持有者特定的角色,并借此获取收益,但于此同时POL也在两个方面做出了关键改进:

动态 | Augur联合创始人Matthew Liston诉讼案件结案:据Newsbtc消息,根据最近公布的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法庭记录显示,此前Augur联合创始人Matthew Liston指控其合作伙伴违背初始合同的案件被驳回,法庭文件显示,Liston的律师与被告方达成庭外协议。[2018/10/17]

验证者可以验证多个链;

在不同的链上,POL可赋予持有者不同的角色,并提供相应的奖励。

Polygon表示,这种新颖的设计可确保了整个Polygon生态系统的安全,协调并对齐其矩阵下技术构造存在差异的各个组件,从而有望进一步推动其增长,反过来这也可以为POL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隐秘细节:供应量问题

随着MATIC向POL进行升级,除了原本既采用MATIC作为原生token的PolygonPoS链外,POL未来还将会成为PolygonzkEVM以及其他新链的原生token。

张首晟:区块链的整个理念用一句话来讲,叫“In Math We Trust”:25日消息,今日在深圳IT领袖峰会上,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丹华资本创始人张首晟表示,可以把今后区块链的整个理念用一句话来描写,叫“In Math We Trust”,我们的信念建筑在数学上。他称:某一天它肯定会为整个区块链和整个IT领域里面最基础的,它既是最基础的数学,又是能导致数据市场里面保护个人隐私,又能够做出合理的统计性的计算。比如有一种非常神奇的计算方法叫零知识证明,它能够向你证明我的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又不告诉你真正隐私的数据在哪。[2018/3/25]

这意味着,其将成为一些全新场景运行及发展的助推媒介,这势必会造成一个问题——原本为PolygonPoS而设计的代币经济模型与新的发展阶段还能不能适配?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原先MATIC设定死的100亿枚供应上限是否需要调整,否则就MATIC已近乎全流通的现状而言,POL或许没有充足的资本来“操持”其他网络。

在这一点上,关于POL的官方公告中只给了一句简略的回答——“建议引入持续的POL发行机制来资助社区财库”……等等,这不就是要突破100亿上限,继续增发的意思吗?

为了解答这一疑惑,Odaily星球日报又翻阅了POL的白皮书文档,在那里我们找到了关于该问题的详尽解释,接下来就是白皮书内关于“供应量”的第六章描述。

在该章节中,Polygon明确提及POL的供应模型将由初始供应和持续增发两部分组成,其中初始供应将设定为100亿枚,且该部分初始供应量将全部来源于MATIC的升级转换。

至于最关键的持续增发部分,Polygon提及POL将以预定的、确定性的速率进行增发,以用于两个途径——验证者奖励、生态系统支持。

验证者奖励方面,为了激励验证者加入和留存,POL将以预定的速率持续增发,并作为基础协议奖励分配给验证者。Polygon建议将用于此途径的POL年增发率设定为供应量的1%。在最初的10年内,增发率无法更改,之后社区可以通过治理框架来决定以任意方式减少该数值,但年增发率永远不会超过1%。

生态系统支持方面,为了持续支持Polygon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增长,Polygon建议引入社区财库,即由社区治理的生态系统基金。与验证者奖励类似,Polygon也建议将用于此途径的POL年增发率设定为供应量的1%,10年后可以通过治理框架进行调整,但也不会超过1%。

Polygon解释称,之所以作出上述建议,是因为Polygon生态系统和Web3整体上仍需要时间进一步成熟并实现主流采用。根据历史上互联网和计算平台的采用周期,成熟阶段可能需要大约10-1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生态系统将需要持续性的经济支持。

当Polygon生态系统和Web3达到成熟阶段后,通过验证Polygon旗下各链获得的交易费用和其他激励将足以提供足够的回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社区可以决定减少或完全停止用于验证者奖励的增发,同样,一旦生态系统不再需要额外的经济支持,社区也可以决定减少或停止对社区财库的增发。

不过,Web3的采用周期可能与互联网的历史略有不同或完全不同。如果事实证明达到主流采用需要更长时间,且在10年后生态系统仍然需要支持,社区可以选择不做干预,或根据需要调整增发率。

Polygon认为,该增发策略对于整个Polygon生态而言是最优解,因为“这可以在生态支持和token稀缺性之间实现平衡”。关于稀缺性,Polygon的理由是,诞生已逾10年的BTC目前的增发率仍为1.8%,且将在今后一个多世纪内继续增发,而POL的增发率在前10年虽为2%,但有望在10年后降低甚至停止。鉴于比特币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产,增发率相同甚至有望更低的POL也理应被认为足够稀缺。

或许,这只是必然选择而已

综上可以确定的是,通过将MATIC升级为POL,Polygon生态将可通过token增发获得全新的筹码,从而支持PolygonzkEVM等全新网络的运行与发展。

对于Polygon这样一个由单链进化至多链矩阵的生态级项目而言,走出这一步虽稍显突然,但也并不算太过令人意外。尤其是当PolygonzkEVM上线主网之后,作为Polygon接下里的发展重心所在,想要推动该网络继续进化,为该网络引入原生代币将是Polygon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这时候摆在Polygon面前的有几条路可走,比如直接沿用MATIC,但这必然会出现前文所提到的“旧模型与新阶段”不适配的问题;又比如另行发币,但这则会造成生态内各链之间权益的差异化,从而可能引发更麻烦的纠纷;再比如可考虑直接沿用ETH,但这一来经济负担过重,二来则也会造成一定的权益对齐问题。

总而言之,对于Polygon来说,第一条路显然更加可控,也更具可行性。其所需要做好的,只是用新代币的新愿景来对冲掉增发所引来的忧虑而已。

截至发文,MATIC报涨2.52%,至少就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收效还算不错。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0:58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