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发表了一篇九页论文,描述了一种名为“比特币”(Bitcoin)的新型在线支付系统。根据个人立场而定,这份匿名白皮书要么催生了一场金融科技革命,要么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催生了“历史上最大的局”。
为了纪念《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发布12周年,Cointelegraph邀请读者就该论文作者的长久愿景发表评论。中本聪会对过去12年中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感到满意吗?
乔治敦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副教授JamesAngel告诉Cointelegraph:“随着DeFi应用、智能合约和代币发行的兴起,除了引发一场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革命之外,它还引发了一场金融革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GinaPieters对Cointelegraph表示:“他很高兴看到他的愿景得到发展和新应用。”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前瞻布局人工智能、web3.0、6G等未来产业:金色财经报道,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王江平表示,工信部将深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前瞻布局人工智能、web3.0、先进计算、6G等未来产业,在新赛道上形成新竞争力。不断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加快5G、千兆光网深度覆盖,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底座。[2023/5/28 9:46:22]
Blockchain.com的研究负责人GarrickHileman告诉Cointelegraph,“比特币白皮书的影响力不仅限于金融领域,它的影响力值得与其他主要技术创新一起被尊重。”
中本聪会失望吗?
中本聪的愿景是建立一个点对点,也就是去中心化的数字现金系统——正如白皮书标题中所表述的那样。中本聪写道,现有数字商业的问题在于,它完全依赖于“金融机构作为可信的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这是数字商业固有的弱点。交易可能被撤消,银行不得不调解纠纷,并且交易成本很高。白皮书引言的第二段介绍了中本聪的解决方案:
币安:已与Tether、Circle等联系,希望在币安上扩大对稳定币原生版本的支持:5月26日消息,币安发推称,为了提高用户安全,已与 Tether、Circle 等联系,希望在币安上扩大对稳定币原生版本的支持,很快会有更新。[2023/5/26 9:44:16]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基于加密证明而非基于信任的电子支付系统,这个系统允许任何有意愿的双方直接进行交易,而不需要信任的第三方。”
在论文发表以来的12年里,点对点交易的需求不受第三方干扰,已成为比特币主义者的一种信仰。但是,反思一下,中本聪的这一方面愿景实现了吗?纽约大学伦纳德·N·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教授DavidYermack告诉Cointelegraph:
“我认为,最令中本聪失望的是,矿池、甚至中央银行等实体的区块链治理越来越中心化,而这些实体将推出自己的加密货币。中本聪的使命是挑战中央银行的霸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数字货币的最大发行者似乎可能是中央银行本身。”
Worldcoin推出名为“Introducing World App”的纪念NFT:5月10日消息,Worldcoin通过Zora平台发布“Introducing World App”纪念NFT,该NFT旨在与全球社区一起庆祝 World App 的发布。用户可在周日之前免费铸造。截止发文,已有341个地址参与铸造。[2023/5/10 14:55:12]
Angel进一步说道:“中本聪可能会对目前主导比特币协议的中心化矿池的治理方式感到震惊。”而Pieters补充说,中本聪感到失望的是,“比特币的主要交易不是通过点对点交易发生,而是由中心化交易所或公司充当中介”。
阻止欺诈
数字交易中的欺诈问题一直存在,在比特币的白皮书中,中本聪提出了一种方法来解决经典的“双花”问题——不法分子将同一枚代币花费两次,这在电子货币中并不难做到。他使用“点对点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来生成交易时间顺序的计算证明”。中本聪解释说,“通过这种不可逆交易的方式可以保护卖方免受欺诈。”
以太坊网络验证者数量超过50万:金色财经报道,来自Beacon Scan的数据显示,以太坊达到了另一个里程碑,其网络上的验证者数量现已超过500,000。验证者对于保证以太坊网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他们通过验证是否满足每笔交易的智能合约代码中指定的条件,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处理区块链上的交易,目前验证者必须存入32 ETH(约合45,000 美元)才能在权益证明区块链上运行专用的权益节点。
加密社区预测,一旦上海升级完成并且抵押的ETH可被提出,很可能会有一个更具流动性和自由流动性的以太坊生态系统。此外,由于当前以太坊质押总量已超过1600万枚ETH(约220亿美元),意味着攻击网络的共识将极其困难且代价高昂。 (blockworks)[2023/1/13 11:09:46]
如今,解决双花问题被认为是中本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他的比特币区块链从未遭到黑客攻击。不过,与数字支付相关的欺诈行为尚未被排除在这个系统之外。这会让比特币的创始人感到沮丧吗?
分布式路由协议 Syntropy 放弃 Polkadot 生态选择 Cosmos 进行 Web3 开发:12月27日消息,分布式路由协议 Syntropy 宣布停止其基于 Substrate 的 Amber Chain 上的验证者程序,并且决定从 Polkadot 生态系统切换到 Cosmos 生态系统。Syntropy 解释称,其开发团队在使用 Substrate 框架进行构建时面临着多重挑战,最终确认 Cosmos 区块链最适合其用例。[2022/12/27 22:10:55]
Angel表示,如果中本聪看到比特币没有变成日常支付媒介,而是成为恐惧的富翁和逃税者的价值储存手段,他会感到失望。此外,中本聪将“会为比特币历史造成的不平等加剧而感到悲哀,一些早期采用者变成了鲸鱼,而其他99.99999%的人不是鲸鱼。”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认为比特币的创造者会对比特币的广泛采用感到惊讶,正如Yermack概述的那样:
“区块链项目的增长,以及成千上万以比特币形象创造的数字货币和代币,会让中本聪感到惊讶。一个有提示性的证据是,中本聪在2010年将比特币区块链上的区块大小固定为1MB,并神秘地评论说:“我们随时可以在需要时增加它。”
Yermack继续说,他没有想到比特币区块链会在未来五六年内超载,“而且会在比特币的不同支持者之间爆发一场争论,关于如何更好地进一步扩大区块链的容量,这场争论至今仍未解决。”
Hileman补充说,在过去的12年中,中本聪的大部分原始软件代码已被更改或替换,但比特币仍保留了其关键的基本品质,包括“固定供应的2100万枚代币,开放访问以及抵制审查/防篡改”。我相信中本聪将会对这些持续至今的软件优化和改进感到满意。”
中本聪是环保主义者吗?
虽然白皮书谈到了很多关于交易费、CPU能力、网络节点、工作量证明链,甚至徒的攻击问题,但它对周围更大的世界,包括环境,却没有太多的说明。Angel认为,中本聪将会对比特币挖矿所造成的环境破坏感到震惊,并补充说:“以当前的算力和挖矿效率,仅比特币采矿就消耗约70亿瓦的电力,相当于切尔诺贝利的7个发电厂。”
尽管人们对中本聪的观点知之甚少,但他以第一个加密区块链的形式创造的东西,也会受到央行数字货币概念的干扰,Angel补充道,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货币是为专制的政府设计的,以便对他们的人口进行更多的监督和控制。”
货币历史学家,诺尔历史咨询公司总裁FranklinNoll专注于白皮书本身,对Cointelegraph表示:“他的关注点在于快速、匿名、低成本、无中介、不可逆的交易。到目前为止,比特币交易以及许多其他区块链交易尚未被发现如此快速、匿名或低成本。”他进一步补充说:
Hileman补充说:“我相信中本聪将希望看到更多使用非托管钱包来存储和交易比特币,”他解释说,代表比特币所有者管理私人密钥的托管公司“类似于传统银行。”同时,他认为“中本聪不喜欢可信的第三方金融中介。”
中本聪遗留的财富是什么?
过了十几年,中本聪的白皮书有什么意义?在金融领域,“它鼓励金融公司和中央银行优先评估其技术,同时考虑到数字化和'始终在线'的数字平台的增长,”Pieters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如对CBDC的重新审查,即使不是直接采用区块链技术,这也导致了对新系统的探索。”
界。”“像工作量证明、分布式分类账本技术、去中心化金融、可编程货币和智能合约这样的术语,现在已成为任何认真研究货币和金融未来的人的词汇表。”Hileman补充道:
“我们也才刚刚开始了解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以外的潜在影响,例如数字身份、解决虚假新闻问题和篡改公开选举等。”
纽约大学的Yermack说:“中本聪2008年论文的发表是财务记录保存的重要转折点。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这些影响,但影响似乎是巨大的。”
一份令人惊讶而又谦虚的论文
人们在中本聪的论文中找不到“革命”一词。论文中没有关于颠覆经济秩序或缩小贫富差距的内容。这是一篇关于电子支付的谦逊的论文——如何使它们有效运行。
就他自己而言,中本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承诺提供一种可行的点对点数字支付系统,他做到了。在这一想法提出12年后,比特币的市值达到2510亿美元。
比特币是否还在破坏环境,支持者或政权,这超出了他论文的范围。可以说,经济去中心化继续给治理带来挑战。社会到底需要多少“点对点”支付?更大的全球社区将不得不做出决定。
Noll告诉Cointelegraph,《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已经发布十二年了,值得记住的是,“革命并非总是按照创始人的计划进行,这是一个历史格言。”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