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Blockchain新创来说,各式ICO(InitialCoinOffering)已经是主流的筹资管道。
(本文作者为AppWorks资深经理蔡欣翰)
然而,无论是以传统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基金会,还是新型态的闭锁型公司发行Crypto,最终都必须把该筹资活动反应在财务报表上,提供给Shareholders/Stakeholders参阅以及备供未来监管、税务申报使用。
问题是,透过ICO筹资的这种行为,到底要如何认列以符合会计原则?或是发行后的Crypto、Token,要如何估计公允价值(FairMarketValue)?
目前在会计实务上仍然众说纷纭。
对Blockchain的创业者来说,也许未必熟悉会计原则。但这部分将牵涉到新创的长期发展策略,重要性不容小觑。此外,2018年ICO的外在大环境快速由热转冷,究竟该以ICO或IPO筹资,作为未来的财务策略?也是新创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AppWorks试着在目前的迷雾中,以最浅显易懂的分析,探讨未来可能的方向给创业者参考。
区块链初创公司SPYCE.5完成100万欧元天使轮融资:金色财经报道,德国柏林区块链和 Web3 基础设施初创公司SPYCE.5宣布完成100万欧元天使轮融资,天使投资 David S?nsteb?参投。SPYCE.5 提供可持续的区块链和Web3基础设施、数据和数字身份即服务,并通过可扩展且用户友好的工具和Web3即插即用平台帮助企业利用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应用优势,让用户能轻松使用去中心化、可持续的技术。(arcticstartup)[2023/6/27 22:01:46]
透过ICO筹资,是Blockchain发展至今最重要的趋势之一。根据PwC在2018年6月发布的《ICO&AStrategicPerspective》报告指出,过去几年,平均每件ICO筹资的金额,由2013年的40万美元,大幅成长至2018上半年的2,550万美元,此外,光是2018上半年ICO整体筹资金额,就达到137亿美元,对不少Blockchain新创来说,透过ICO来筹资的重要性,甚至已超过创投资金。例如,EOS在2018年6月,就成功筹资达41亿美元,这个数字,即使是新创独角兽,也未必能在某一轮筹资高于这个金额。
SHINNOKI项目Discord服务器遭到攻击:金色财经消息,据CertiK监测,SHINNOKI项目Discord服务器遭到攻击。请社区用户不要点击该Discord服务器发送的任何链接。[2022/12/5 21:23:29]
以史为鉴,能知兴替。在讨论ICO的会计处理之前,可先参考过往新创企业的特别股,在被要求以公允价值评估时发生了什么事。2016年,以爱情公寓著名的上柜交友软体公司尚凡,考虑让子公司接受创投资金投资时,子公司由于发行的特别股具有可赎回、具优先清偿权等特性,所以部分金额必须被归类为负债。
这部分不难理解,但困难的部分,在于负债的金额被要求以公允价值估算。也就是若企业估值被认定为10亿美元,假设特别股占股权40%,其中50%被认定为负债的话,特别股被认定为负债的金额,则会是2亿美元(10亿美元x40%x50%=2亿美元),跟当初到底筹资多少钱,其实是脱钩的。对新创更不公平的,则是当子公司表现得更好,下一轮筹资的企业估值可更高时,前一轮特别股的公允价值还会变高,而要认列的负债金额,竟然有可能因此进一步提高,这结果完全不合理。
DigiDaigaku Spirits系列NFT近24小时交易额增长超400%:金色财经报道,OpenSea最新数据显示,DigiDaigaku Spirits系列NFT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为114 ETH,增长率为406%。近24小时交易额排名位列OpenSea第16。[2022/9/19 7:05:06]
幸好,后来跟会计师事务所充分讨论之后,对于公允价值的提高,纳入了赎回可能的考量。所以不是无条件的因为企业表现更好,估值更高就必须认列更高的负债,让特别股有了适切的评价,成功完成子公司筹资,目前表现非常良好,对母公司的营收、股价,都有很大贡献。
Token类似预收的服务费
回顾以上述案例,让我们了解会计原则基本上还是从「实质经济利益」出发,那么对于ICO该如何在会计报表上认列,目前会计师事对「实质」的看法如何?我们跟国内四大事务所讨论的结果,就发行Token来看,如果代表发行Token的企业未来将提供某种服务,比如使用云端储存空间或CPU运算能力等,现阶段,会计师的看法会是把这样的发行金额当成预收服务费,以负债认列,当Token持有者实际使用后,再转列成营收。这部分也容易理解。但接着问题就来了,当发行的Token价格大幅提高,而要以公允价值评估这部分负债的金额,那难道公司的负债金额,就必须跟着等比例的增加吗?假设当初ICO发行Token筹资1亿美元,在Token价格增加100%的情况下,负债也要成长100%吗?这个问题,对于完全不打算对外筹资或不跟银行往来的公司,大概不会变成什么重要的问题。但如果公司有创投资金投资,或是打算跟银行融资贷款扩大营运规模,会有什么影响呢?毕竟在资产负债表上,公司整体资产金额是固定的,如果依照上述的想法,很可能公司在ICO发行的Token大涨一倍之后,股权必须认列对应的扣抵金额,变成资不抵债的状态。在传统银行的作业程序上,一旦原本的贷款相关财务条件无法符合,就会面临雨天收伞、银行抽银根的状况。这结果既违反直觉,对发行Token的企业也不合理,因为如果Token大涨,代表推出的服务受到市场肯定跟欢迎,这是企业经营的好成绩,但却反而获得银行更差的财务评价。在此,可以先大胆假设对企业较为友善的做法:对于Token代表提供某些特定服务的企业来说,可能有机会争取依照当时提供相关服务的成本来认列,而不一定要把Token的市价变化,完全反映在公司负债上。然而这在实务上并不容易,如果在发行Token的当下,并无法以明确的服务成本来计算,或许就必须接受100%的市价变化,套句圈内术语:「币圈一天,人间一年。」负债跟股权金额有如云霄飞车上下剧烈波动的情况,可能将很难避免的。会计师事务所态度谨慎
去中心化交易所ApolloX将于7月16日开始推出Boost加速机制:7月13日消息,去中心化交易所ApolloX将于7月16日开始推出Boost加速机制,目前处于质押状态的APX已开启解锁功能。用户将可通过质押不同数量的APX以获得veNFT,从而对应不同的Boost加速,最小为1.5倍,最大为2.5倍。[2022/7/13 2:10:56]
现实上,现在主要会计师事务所对于ICO的态度非常谨慎。特别是如果ICO的Token还牵涉到股权转换,复杂度更是大幅提高,在整体定义仍不明朗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在签证任何ICO的企业财报,都需要经过内部特别成立的委员会审议,以专案而非通则处理,所以目前会计界对Crypto或Token的发行者、交易所、矿池等,可能都还需要一些时间,去思考如何提供审计服务。最单纯的情况,是把持有Crypto认定为一种高流通性的资产,基本上跟持有黄金、球员卡差不多,每次结算时根据外部报价,认列公允价值。例如Square于2017年第四季推出的比特币钱包及交易所服务,在财报上就是把库存的比特币认列为流动资产,并依据公允价值挑战资产价值。近期几个IPO案,则是后续发展的指标。包括第一家Crypto相关企业ArgoMining,2018年8月成功在伦敦证交所IPO时,提供的是使用者挖矿的服务,让使用者可以用自己的电脑或手机挖矿,并收取月费,实际上还没有牵涉到ICO,下一个值得注意的案例,则是比特大陆据传要到香港证交所IPO,负责签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到时候对于相关会计原则如何认列,相信会为相关议题进一步定调。此外,目前各种Crypto或Blockchain新创在全球各主要证券交易所申请IPO的案子,也是有助于厘清未来做法的风向球。包括位于矽谷、提供股票及Crypto交易的交易所Robinhood,以及已ICO的新加坡Crypto交易所火币,分别在美国及新加坡申请IPO,将是美国及新加坡相关法令规定的试金石。目前全球来看,以证交所对Crypto相关厂商的友善程度,以澳洲及英国最开放。澳洲目前有BitcoinGroup、Kyckr、Identitii从事区块链应用相关的业务,虽然目前都还没有遇到ICO后再去IPO的案例,但以目前ICO蓬勃发展的程度,相信很快就会有机会看到这样范例,而相关的会计认列等的问题,也将可获得更明确的规则。总结
数据:6月Flow链上NFT销售额创自2021年以来最低记录:7月4日消息,据Cryptoslam最新数据显示,6月Flow链上NFT销售额仅为11,236,932.91美元,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最低单月链上销售额记录。历史数据显示,Flow链上NFT销售额在2022年二月和三月均超过2亿美元,截至目前销售总额约为10.7亿美元,交易量21,727,916笔。[2022/7/4 1:48:57]
简单来说,会计实务上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上认列ICO结果,目前还处于妾身未明的阶段,而往前走,我们预期会计师仍将抱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连带证券交易所也较难短期内拥抱已成功ICO的企业。若以ICO的筹资金额来看,不少相关的企业其实都已经符合新创独角兽的定义,也陆续有在各证交所IPO的计画,这批先锋应该会逐渐为业界设立出典范。另一方面,在目前ICO市况趋冷的情况下,在新创阶段到底要用股权或ICO筹资,我们建议创业者必须要预先做足功课,并持续跟潜在股权、Token投资人讨论,也要对ICO日后的政策变化风险做好准备。在这方面,如果有需要我或是AppWorks协助的地方,欢迎来找我们讨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