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投资到底有多难?你投出去的钱,大概率是收不回来的!

曾经的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个准入门槛并不算太高的行业,无论是退居二线的上市公司高管,还是财务自由的土豪,只要各显神通募到钱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干投资。

在那个民营企业普遍受到融资压抑的时代,股权投资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久旱之下的甘霖。九鼎投资曾经有个很有名的观点,“中国的Pre-IPO是一个随便赚钱的行业,就像从地上把钱捡起来一样,只要别捡到假钞就行。”

但是如今,股权投资行业可能正在经历着一次凛冽的“供给侧改革”。

Tracy: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热钱包还不是很稳定:金色财经报道,在Metainsight主办的以“FTX事件冷思考: 客户资产如何安全管理”为主题的Metainsight圆桌汇上,AC Capital Senior Investment Director Tracy表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觉得热钱包还不是很稳定,因为看到在市场走熊之后无论是用户还是投资机构存在热钱包的资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说被盗用了被伪合约盗走。对于MPC钱包或者是其他种类钱包,风险管理是更好的。现在大多数的钱包,包括现在安全性最高的冷钱包其实非常复杂的,操作过程的学习成本也会比较高。所以就更需要我们在钱包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此外,还是很期待在钱包这条赛道会有比较好的优质项目出来。[2022/11/20 22:07:51]

对于任何一次成功的私募股权投资来说,“募、投、管、退”中的“退”是最后一个环节,却也是最核心环节。

Huobi DeFi Labs投资总监Unica:Solana目前到了积极建设生态的时间:5月11日,在以《跨界脑暴:眺望Solana生态大宇宙》为主题的AMA中,Huobi DeFi Labs投资总监Unica表示,2018 年初在 ICO 横行的当时,Solana 的白皮书就认真地探讨了硬件层面加速的思路,字里行间是比较踏实的,区块链技术方面大多数开发者是纯软件背景出身,有能力讨论硬件问题的团队凤毛麟角。Solana一路走来受到关注也有质疑,并一次次战胜质疑,目前到了积极建设生态的时间。

Solana可以承载具有更高性能要求的生态应用,在区块链技术逐步进入主流的途中这是重要的优势。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一个公链的繁荣与否也与其社区的活跃程度息息相关,可以看到的是从去年solana上线以来,开发者积极了解solana相关的技术栈和开发工具,并迅速搭建了各类项目,这也是值得重视并进行研究的。[2021/5/11 21:49:20]

无论一个基金管理人的募资能力多强,项目来源多丰富,投后管理多完善,以结果导向来看,在“退出”这一环节实现收益,为投资人带来真正的回报,才能算是成功。

Yam Finance发布路线图 将于月内发布新投资产品YDS:刚刚,Yam Finance官方发布项目2020年进展回顾和2021年发展路线图。根据路线图:1.官方计划于2021年1月发布投资产品Yam DAO Set (YDS) 。YDS将设置内置功能,对所管理的资产收取管理费。2.官方还将与外部安全公司一起对DeFi保险协议Umbrella进行审计(1月21日),同时进行内部测试以及后期Beta测试。3.官方将继续创建链上度量衍生品产品Degenerative Finance。4.创建Great Yam Wall机制,通过保持市场市值高于Yam金库的价值来维持Yam价格底线。5.将构建Yam DAO Set金库治理,Yam DAO Set与Set Protocol协作,以允许DAO治理积极地管理金库。[2021/1/13 16:01:57]

可如今,“落袋为安”几乎成了每一个股权投资基金们最大的难题。

BlockTower Capital首席投资官:常春藤大学或将开始投资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投资公司BlockTower Capital的首席投资官Ari Paul表示,如果一些现金充足的常春藤联盟学校在2018年开始投资加密,他不会感到惊讶。几个大学的捐赠基金和养老基金在三年前已经开始将加密货币作为投资工具研究。Paul表示,目前这些大学还没有拉动触发器,这是因为他们担心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不稳定。但是现在比特币已经达到了临界,所以只需要一所大学开始购买加密货币,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2018/4/17]

正如三个月前的“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那句令人忧心忡忡的话——“投资人的钱,大概率是收不回来的。”

一直以来,国内一级市场普遍都看重IPO退出,而且在大多数人眼中,IPO意味着名利双收。不少基金管理人也希望通过单个项目上市带来的高额回报,支撑起整支基金的收益率。

可事实上,指望IPO,基本不可行。

去年,国内一级市场内项目投资数量超过1万个,但最早登陆A股上市的才105家,加上去香港、美国的也不超过200家。

如果寻求IPO退出,那么成功的几率只有1%-2%。

所以,曾有业内人士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现阶段国内VC/PE行业的退出格局是:10%能IPO,10%能并购退出,20%会死掉,60%在发展中。”

换言之,百分之七八十的项目是没有办法退出的,这还是国内一线机构的投资数据。

而且,资本的低迷,更使得大批新经济公司不惜“流血”上市,蜂拥抢登香港和美国股权市场。但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环境下,在美股、港股上市的项目,不乏IPO却落得“有名无实”的案例。

根据Wind数据统计,港股中资股上市首日破发比率由2017年的24%上升至2018年的36%,年内破发的中资股数量更占到七成以上,美团点评、小米、51信用卡、平安好医生、映客等无一幸免。

而且,这些企业的投资人在上市后,要卖出所持有的股份,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即使“赔钱”却也依然面临着“退出难”的窘境。

中国的创业圈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金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而跟风投资现象在一级市场投资中也一直存在。甚至,国内的VC/PE行业中,还有不少管理人曾经通过追逐热点,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热血澎湃之后,往往伴随着一地鸡毛,再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无法满足如此多风口浪尖里的退出需求。风口来去匆匆,风口消逝背后,留下的只有很多烂在手里的项目。

比如2011年开始的“千团大战”,不仅吸引了拉手、美团、窝窝团、满座团等在内超过5000家创业者,也引得资本蜂拥而至。可是目前,市场上还剩几人?

再到2015年掀起的“百播大战”,国内移动直播平台一度超过200家,拿到后续融资的公司就有100家以上。但随着整个行业的整治以及营业模式过于单一,2017年后直播行业再也没有激起大的浪花。

2016年风靡的“共享经济”也是如此。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在短期内纷纷获得高额融资,而如今,“共享经济”已经集体陷入了倒闭潮之中。

无数资本涌入风口的背后,直接导致的就是大量项目面临清算的风险。亦如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指出的那样,“可怕的从来不是宏观经济,而是跟风投资。”

不过,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诞生至今,只有将近20年的时间,还处在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这些困难和窘境在所难免。

对比全球的VC/PE行业,美国和欧洲的市场无疑要成熟很多。就比如,美国PE基金的第一大退出路径是通过PE二级市场接盘,第二是通过并购退出,最后才IPO。IPO退出的占比仅在5%左右,而国内VC/PE基金有将近一半以上的项目都是在寻求IPO退出。

这也足以让我们相信,未来的私募股权投资中,“并购退出”也许会成为下一个趋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75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