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区块链只是一场泡沫吗?谈谈分散式科技的必然

在2017年的最后几个月里,每个人都说“区块链就是未来”。那个时候,只要能抢进热门的ICO项目,代币在交易所上架就可以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仿佛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成了“创投”,能够用手上的代币去颠覆所有旧产业。你想投资去中心化的微博吗?还是去中心化的携程?还是某个结合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新一代区块链呢?(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看着币价五倍、十倍地往上翻,很多人心中充满了优越感和幸福感。好像有了加密货币,他们就是“新世界的主人”,在他们看来,加密货币的荣景才刚刚开始。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随着人们期望的方向滚动,加密货币在进入2018年之后,走向了“崩溃”。

2018年的加密货币市场非常惨淡。一昧吹捧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质疑的言论。甚至一些专家学者言之凿凿的表示,区块链就是泡沫。而低迷的市场仿佛也证明了区块链似乎真的缺乏稳固的地基。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各种限制也开始被放大。从无法扩容的技术效能问题、到与现今政策法规不容的监管问题、以及与大众使用习惯有落差的易用度问题。

人们突然认清了:区块链距离真正落地应用还非常遥远。仔细想想,我们甚至对什么是区块链都还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明确定义。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这个问题:区块链真的是泡沫吗?

区块链将帮助菲律宾银行在今年实现业务翻倍:3月16日消息,菲律宾联合银行(UBP)的金融技术部门UBX去年增长了44倍,这表明银行业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UBX于2019年推出i2i,作为一个银行即服务平台,为农村社区提供服务。该平台为普通商户,如小店主、普通商品店或任何注册企业,提供ATM取款、资金转移、收款和存款等金融服务。

菲律宾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拥有超过1亿人口。然而,70%的公民获得的银行服务有限。三分之一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

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因无法获得金融服务而受到阻碍,影响了它们的运营。区块链可以弥合金融差距,让小企业通过采用和拥抱该技术来建立和发展。

Yosuico解释说,使用区块链和开放金融技术可以为商家打开一个新的机会世界,从以数字方式处理贷款申请,到销售保险和进行了解客户(KYC)检查。

\"作为政府和行业的坚定盟友,我们致力于建立和开发更多的金融解决方案,使银行服务更接近菲律宾人,\"Yosuico说。(Beincrypto)[2022/3/16 14:00:53]

区块链真的是泡沫吗?

如果泡沫指的是加密货币市场崩溃,老实说我并不担心。我们的确刚刚经历过一次泡沫的破灭。但长远来看,加密货币的飙涨与崩溃总是在周期性地发生。每一次泡沫破灭后,那些倚赖炒作的代币都会被淘汰。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拥抱去中心化精神的加密货币才会存活下来。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加强“新基建”数字化,推动区块链智能基础设施: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吴一平及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王伟联合刊文称,加强“新基建”数字化,增强城市基础服务韧性。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更加安全、高效地运营,并提供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与服务。(第一财经)[2020/11/12 12:21:50]

每一年,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圈子炒作不同话题。相应的代币价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从早期的挖矿、山寨币、智能合约平台,到现在的扩容、物联网、稳定币等等。

当然,这些话题都是真实存在,但也都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各自的泡沫。如果历史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科技浪潮会随着一次次泡沫破灭,以分形的模式茁壮成长。只要专注于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也许过程颠颇,但终究会得到回报。

但是,我会不会只是沉浸在盲目的信仰里呢?会不会我所相信的都是错的呢?会不会,区块链根本就不需要存在。

就像是,我认为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可以为这个世界打造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金融和贸易体系。但如果我错了呢?也许以太坊的技术根本不能满足这样的理想。

又或许智能合约的概念最终被证明难以实行。或者可能这个世界只需要像比特币这种专注于价值储存的区块链网络,而非花俏的智能合约平台。

声音 | 互联网学者刘兴亮:区块链可解决医疗资源平衡和数据流通方面的问题:近日,知名互联网学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撰文指出,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技术研究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启动,由于医疗实验的伦理性和医患数据的敏感性等原因,这方面的应用还不是区块链解决医疗问题的主要发力点。[2019/5/5]

甚至,也许未来区块链这个名词消失了。我们设计出一个迥然不同,却比起区块链承诺的一切都更好的技术。也许我们需要的根本就不是区块链。

这样的思想实验可以不断深入,甚至推翻我对区块链的所有期待。但有一件事,我却越来越感到确定。那就是科技的发展并非全然随机,而是会朝着特定方向前进。而区块链正处在科技发展必经的道路上。简而言之,区块链就是一种科技的“必然”。

所谓的必然,是指无论我们怎么做。这样的科技都会被创造出来。即使不叫做区块链,也会有“某种科技名词”会被创造出来。这样的科技会突破种种限制,最终走入人们的生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谈谈“分散式的科技”

我对科技演进的想法来自于一本书。那是科技哲学家凯文·凯利的著作——《必然》。凯文·凯利说,我们虽然无从知道科技发展的确切样貌,但科技总是朝着几个特定的方向前进。互联网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但人们在Twitter上五分钟发一次推文却不是。

动态 | 新西兰推出利用区块链溯源的配送系统:据BusinessDesk消息,新西兰邮政、新西兰国有食品企业AsureQuality和纽西兰贸易暨企业发展局(NZ Trade and Enterprise)联手为11家毛利葡萄酒和食品企业开发了一个在线购买产品的配送系统,可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每个产品的来源。届时,中国网上购物者将可购买蜂蜜和葡萄酒等新西兰商品,并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其来源。此项服务将于11月11日光棍节期间在中国推出,区块链技术将在今年春节假期前进行糅合。[2018/10/31]

在他提到的几个重要方向里,其中一个是关于使用权。人们越来越重视使用权,不像以往那么重视拥有权。

我们要的是使用的权利,不是要花心力拥有和维护。于是,我们发明了云端服务,将资料放在远方,只在需要的时候存取。在金钱与价值交换的层面,我们也会需要一个不专属于任何人的帐本当作媒介,不是像现在拥有各自的帐本。这就是区块链的出现。

我同意区块链可以让我们摆脱所有权的概念。但我更喜欢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区块链。我认为区块链之所以是科技的必然,单纯是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有效率的方法。比较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必然。

声音 | 郑嘉文:现在区块链的行情是挤泡沫的过程 没有技术积累的团队将会出局:据火星财经消息,《白话区块链》作者郑嘉文就“寒冬中的思考”分享道:区块链是互联网技术之后又一个颠覆性,极具生命力的技术,它的推广和应用将颠覆各行各业,是技术人一生一次的大机会;从商业的观点看,做交易所,钱包,矿机/矿池是最容易赚到钱的。其中交易所是流量汇聚点。

关于对公链以及EOS,他说一条链能解决所有行业的需求是不可能的。更有可能的形式是某个行业或者某几个相近的行业公用一条公链。即一链一世界,特定的公链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

从技术而言,EOS扛不起公链3.0的大旗,竞选很容易引起对节点公正性的疑虑。

关于当前市场现状,现在区块链的行情其实就是挤泡沫的过程,没有技术积累的团队将会出局。而有技术,有产品,有粮草的团队才可能成为下一轮风口的明星。在区块链的寒冬中,建议两个字:积累。积累技术,积累人脉,积累团队,积累好的想法实现之。[2018/10/17]

关于什么是比较有效率的方法,历史学家哈拉瑞在《人类大命运》这本书里有一段精彩的论证。他说,自由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开花结果,并不是因为道德伦理的理由。也不是个人自由比较神圣,更不是上帝对某些体系降下了神圣的怒火,只不过是集中式管理比较缺乏效率。

在复杂的经济问题上,中心化系统难以做出正确决策,犯错的成本又极高。相对的,自由市场就像是一个分散式系统,市场机制会自动得出市场价格。不但更有效率,也更不容易犯错。

哈拉瑞告诉我们,经济制度看似与科技无关,却可以用科技的角度解读。事实上,我们早已习惯从科技的视角看世界。如果有什么东西出了错,我们都相信科技可以解决。

哈拉瑞把这种思维称为数据主义。数据主义的信徒相信世界是由数据组成,相信一切可以用演算法来解释。在数据主义里,分散式就是一种比中央式更有效率的方法。

回顾历史,科技也是依循这样的路径发展。科技让这个世界从中心变得分散,从由上而下,变得由下而上。

我们每天阅读的新闻资讯就是以分散的形式产生。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发表内容的权力掌握在少数媒体,能产生的资讯也有限。但有了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接收与发表资讯。

人们被赋予了掌控资讯的权力。很快地,我们便有了看不完的文章、视频。将掌控资讯的权力下放给每一个人,确实可能增加更多垃圾资讯。但同时,优质的资讯也变得更多。在产生资讯这件事上,新的模式显然更有效率。

现在,我们是否也需要“某种科技”,来赋予每个人掌控资产的权利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行、发送、管理数位资产,会发生什么事?

在二十年前,我们很难想像今天这种资讯爆炸的时代。也很难想像二十年后,新的科技会将金融市场重塑成什么样子。但我们可以猜测,市场一定会变得更有效率。

现在,我们经常会称这样的科技为“去中心化”。然而分散式,是在区块链出现以前就存在的科技趋势。科技不断重复着类似的模式,透过将某些权力中心分散,使整体更有效率。

区块链是一个比较有“效率”的系统

当说到“效率”,我们似乎很难把它和区块链联系在一起。现在人们最诟病的,就是区块链的效能低,远远比不上中心化服务器。全世界每年耗费了大量的电力投入挖矿,才能维持比特币运作。比特币却只能处理每秒个位数笔的交易。而任何一个中心化服务器,只要用很少的电力,就能处理大量交易,论效能可以说远远胜过比特币。

但实际上,这是用错误的标准比较。

一个价值交换的系统,要让人愿意用来转帐,首先需要提供的是的信任。我们不能先衡量你的系统能转多少笔交易,而是应该先检查你能不能提供人们转移大量资产所需的信任。如果事实是没有人愿意用,那么这样的系统就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中心化服务器打造的转帐系统,看似效能很高,却无法说服任何人拿来做跨国转帐。换句话说,你的系统并没有产生信任。若你要用中心化的方式取信于我,你就要投入更多成本。你需要更多有公信力的机构背书,需要更多备援机制,需要更安全的系统,其成本远比想像中的要大的多。

但如果你告诉我,你的系统是用分散的形式,由许多角色共同维护。你无法独自掌控资金流,我就比较容易相信你。这就是为什么分散比较容易产生信任。虽然我们并没有很好的标准可以衡量信任,也就无从知道两个系统提供的信任孰高孰低。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用传统中心化的方式建立信任,可能非常昂贵。而区块链则将记帐、发送、发行资产权力分散,所以能更有效率的产生信任。

如果多年后我们回头看,区块链果真在此类科技中胜出,成为新的金融体系的基石。胜出的理由不会是因为去中心化的理想多么崇高,也不是因为贪婪万恶的银行应该被打倒。而是因为一个将权力下放给每一个人的的金融体系,就是比较有效率。

必然

在加密货币价格下跌的时候,贪婪与盲从总是跟着破灭,但对科技发展的信心则不然。我所指导的每一个区块链项目案都可能失败,但分散式的金融科技却注定会出现。

目前的区块链面临着技术、监管、和大众认知等诸多问题,无法被广泛应用。在这些问题被解决以前,区块链确实难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也不知道未来是否能够存活。但只要区块链处在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上,就没有人可以阻止,这些阻碍都会被克服。

政府对区块链的不友善也不是问题。政策法规并没有办法真正限制人们去使用分散式的科技,只能随着科技进入生活而相应改变。在很久以前,资讯的唯一来源就是传统媒体,政府可以要求所有资讯先审查再发表。然而互联网出现后,每个人都可以上网发表言论,监管的方式便转为先发表再审查。

至于区块链的易用性不足,所有的新科技一开始都是难用的。只要技术持续发展,市场机制自然会吸引商业公司来降低使用门槛。就如同苹果公司的出现把个人电脑和只能手机带到大众市场,只要底层技术成熟,自然会激发企业打造易用性更强的产品。

使用者需要时间才能改变习惯,就像人们花了很多年学会怎么使用手机。我们需要时间,也终究可以学会这个管理资产的新工具。

相信科技有其必然,并不是要说,我们可以袖手旁观,什么也不用做。而是让我们更有自信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0:40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