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联社
作者:潇湘
作为加密货币领域无可争议的“两强”,人们常习惯于把比特币比作加密货币市场的“黄金”,而把以太坊比作该市场的“白银”。不过在许多区块链的资深人士看来,相比于随着比特币兴起而诞生的区块链1.0“币时代”,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2.0可编程金融应用,才更能代表区块链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在本周,一则最新报道就彻底点燃了以太币持有者的交投热情。据多家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欧洲投资银行正计划在以太坊区块链网络上发行“数字债券”。
声音 | 郑志军:区块链能够实现实体企业的集团通证化,助力降低成本:金色财经报道,金钻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千城攻略公司董事长郑志军表示,采用区块链定价技术,将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与财政绩效能力、产业绩效水平进行综合定价。在此定价基础上,采用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机制,连续数年,每年收回一定数量财政资金,定向用于产业吸引、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等产业端支出,发挥城市在全球竞争中的产业优势,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在郑志军看来,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能够实现实体企业的集团通证化。通过内部通证结算,节省不少资金,可用来做投资和扩大正收益。此外,内部通证结算会降低企业大量的资金融资成本,优化和推动资金使用效率。[2019/12/27]
消息人士称,欧洲投资银行计划发行为期两年的1亿欧元数字债券,由高盛、桑坦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牵头发行。
声音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区块链等技术将解决跨境业务低效率金融操作问题:11月6日,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出席香港金融科技周开幕致辞时指出,金融科技在跨境应用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区块链等技术将解决一些积存已久的低效率金融操作问题,例如跨境支付或贸易融资,香港银行业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业务上应用。注:香港金管局同日宣布,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属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探索香港的“贸易联动”与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平台对接,预计将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完成对接后,将会为两地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财新网)[2019/11/7]
行情 | A股收盘:区块链板块上涨0.19%:A股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36%,区块链板块上涨0.19%。80个概念股中,37只上涨,5只平盘,38只下跌。涨幅前三为:中元股份(+10.04%)、嘉泽新能(+9.95%)、爱康科技(+4.79%); 跌幅前三为:新开普(-6.21%)、第一创业(-3.62%)、奥马电器(-2.82%)。[2019/1/10]
尽管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加密货币经纪商SFOX的收入主管DannyKim表示,有关欧洲投资银行将发行数字债券的报道,引发了外界更为看好机构对以太币的接受度前景。
三七互娱总裁李逸飞:区块链有很大前景 ICO却有99%是局:三七互娱总裁李逸飞近日接受《证券日报》专访,表达了对区块链的看法:“要把区块链和ICO分开看,区块链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ICO中99%都是局。区块链未来体现在游戏中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玩家充值时或许会担心,购买装备后,如果不玩这个游戏了,所买的装备就没有意义了,相当于价值归零。未来,我们可以建设一个区块链底层,将游戏全部置于这个底层之上,通过区块链打通游戏之间的虚拟资产流通,甚至延伸到泛娱乐领域,实现游戏、影视、音乐、动漫等泛娱乐生态互通,用户可以统一管理各个娱乐项目内的虚拟资产,必要时候可以进行互换,比如用一把游戏装备交换一部电影的观看权限。”[2018/3/9]
继前一天上涨超过5%之后,以太币周三亚洲时段再创历史新高,一度升至2713美元。截止发稿,以太币最新报2625美元。
从区块链的角度来说,比特币是区块链1.0的代表产品,而以太坊可以说是前者的升级版本,即区块链2.0,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以外的更多泛金融领域。基于区块链可编程的特点,人们尝试将智能合约添加到区块链系统中,形成可编程金融,其中以智能合约为代表。
不仅仅是上述提到的数字债券,随着更多投资者在SuperRare和Decentraland等平台上以NFT形式购买虚拟艺术品或土地,以太币的需求也在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币圈投资者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太币和比特币之间的走势对比,或许值得格外留意。
财经博客网站zerohedge注意到,以太币和比特币间的比值目前已经突破了4月早些时候的高位。如果投资者担心加密货币市场出现回落,或许可以从这两大加密货币价差之间的变化中寻找投资机会。
加密货币分析师AltcoinSherpa预计,以太币未来几周的涨幅将继续超过比特币,目标价看至3000美元。
加密货币研究公司Arcane的统计显示,目前比特币在加密资产总市值中所占的比例已降至51.8%,这是两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以太币的占比增幅则较比特币的降幅还要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