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李礼辉:数字信任机制可成为万物互联的可信认证工具

12月24日,在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中国银行原行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李礼辉表示,区块链可以建立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通过共识协议和编程化的智能合约,可以自行确定并交付执行,交易各方认同的交易条款,可以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督控制的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的原则和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制的交易风险。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冬奥会将试点数字人民币: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近日表示,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顺利,目前已扩展到10个城市。他预计,冬奥会期间,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出入境的地方、酒店服务业和冬奥会场馆等场景中使用数字人民币应该可以实现。 他说:“冬奥会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试金石,我还是充满信心的。”(中国日报)[2021/6/23 0:00:31]

数字信任机制可以成为万物互联架构中的可信认证工具。经济社会的链接架构正在由平面的、中心化互联迭代升级为立体的分布式交互,数字世界不再只是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和低速率的互联网络,而是中心化与分布式多元符合的架构,是超规模、超高速的数字链接。

李礼辉:法定数字货币可精准调节货币供应: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认为,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有四方面的优势: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替代现钞、节省现金流通的成本的好处,可能是第六版的人民币;其次,能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属性,推进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人利用这种支付系统;第三,可以保证金融交易的可靠性;第四,可以精准调节货币供应,加强货币市场流通的供应。同时,发行数字货币也有三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和盈利能力;第二个问题它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第三个问题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因为数字货币迅速扩大,大量存款会到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有调控的权利,但是也要承担更加直接的责任。(21世纪经济报道)[2020/10/20]

李礼辉: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采用“账户松耦合”方式:金色财经消息,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上表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采用“账户松耦合”方式,替代货币M0。

1、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采用“账户紧耦合”方式,需要绑定银行账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价值转移,在实名制的账户管理制度下,无法实现匿名支付。

2、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减轻交易环节对金融中介的依赖,实现“可控匿名支付”。

3、目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可能只限于替代M0,即流通中的现金,而非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

4、微信支付、支付宝只是支付工具,而非数字货币。微信支付、支付宝只是依托数字技术平台提供交易、支付和清算服务,实现以法定货币计价和记账转移。[2020/6/20]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1:1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