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比特币们正失去大涨的基础 巨庄的存在让投资者沦为韭菜

3月5日以来,比特币再次走出持续下跌趋势。从技术图形上看,3月初的二次反弹并未突破2月份的反弹高点,走出了M头图形,市场情绪明显偏空。针对开年以来虚拟货币市场走势,我曾在2月7日的文章《揭秘比特币暴跌原因,这次有几点不一样》中给出结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暴跌之后便有暴涨且能屡创新高的逻辑可能失效了”。

现在看,这一结论依旧有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正在失去大涨的基础。想抄底的朋友,请做好长期持有的心理准备。

短期因素:政策打压及获利出逃

投机性市场,短期波动主要受市场情绪影响。过去几个月内,多国监管当局对虚拟货币潜在风险和问题的密集表态成为市场负面情绪的主要源头。

2017年9月,中国出台ICO新规,虚拟货币交易被“驱逐”出境,主动“让出”了第一交易大国的地位。当时,有些国家还在窃喜,以为可以捡个漏,在虚拟货币市场上弯道超车,最后发现是个烫手山芋。

观点:比特币风险接近2017年的水平 但短期仍看涨:近日, Cane Island全球宏观投资经理Timothy Peterson指出:“比特币的风险正在接近2017年的水平。以当前价格买入的投资者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损失40%的投资。然而,典型的最大下降幅度是30%,所以这一风险仅比平均水平略高。”之后,Peterson也指出,比特币仍有短期看涨的理由:“比特币的估值要达到2017年的水平,至少必须达到8万美元。这种可能性很小,如果真的发生了,也会很快发生。当前的高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Cointelegraph)[2021/1/17 16:22:15]

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政策制度如何,维系货币政策独立性、保护投资者免遭欺诈损失都是金融监管当局的基本职责。虚拟货币和ICO泛滥,恰恰会侵蚀这两个基石。

Blockware Solutions CEO:比特币挖矿是一种“自我校正”机制:Blockware Solutions首席执行官Matt D’souza在近期一个播客节目中表示,高效的矿工欢迎减半。比特币难度的增加导致大多数小矿工关机,这样竞争就减少了,坚持下去的矿工就更容易“取胜”。D’souza称比特币挖矿是一种“自我校正”机制:“在比特币网络中,一切都由代码控制,甚至包括货币政策。当人们(矿工)变得效率低下,他们就会(在减半期间)关机,难度便会调整,而原本属于这些矿工的奖励将分配给那些坚持下去的矿工,他们将得到更多的比特币,并能够保障网络安全。”(AMBCrypto)[2020/4/6]

虚拟货币从极客小圈子走入到普罗大众,靠的是造富效应,新进入者受发财梦激励,投机性越强的币种越有吸引力。在全球数千种虚拟货币中,空气币市值小,投机性强,空气币的吸引力远超过比特币和以太币等传统币种。只是,空气币投机注定悲剧收场,眼看着本国投资者被当作韭菜收割,监管当局自然坐不住了。

比特币未确认交易笔数为5075笔:金色财经报道,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未确认交易笔数为5075笔。当前比特币挖矿难度为 15.49 T,距离难度调整还有14小时,预计下次难度将增加至16.70,增加+7.86%。[2020/3/9]

2017年12月以来,向来以政策宽松著称的韩国开始出台一系列紧缩政策,先是禁止所有政府官员持有和交易加密货币,后又出台ICO禁令,且禁止外国人在国内交易加密货币。印尼、俄罗斯、印度、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表态,加强虚拟货币监管。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接受比特币支付,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一个非主权、去中心化、抗审查的数字货币将对国内货币政策体系构成巨大威胁。尤其在反、跨境资本流通等领域,匿名特征的虚拟货币开始被视作心腹大患。近期法国和德国联合呼吁重点防范虚拟货币的反问题以及资助恐怖主义的可能性,便是一例。

声音 | 美国SEC专员:Libra有可能被视作金融商品 比特币ETF仍需耐心等待:据日经新闻报道,美国SEC专员Hester Peirc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Facebook所发行的加密货币Libra以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和国债作为储备资产,接近于MMF(货币市场基金),因此有可能被当作金融商品而非货币进行对待。如果作为金融商品对待,(Libra)还需要遵循税法和其他金融商品规制,其便利性也有可能下降。 关于比特币ETF的问题,Hester Peirce表示人们都很好奇何时才能获批,但她的答案是“仍需耐心等待”。未来比特币ETF确实有可能被批准,但她也不知道是1年后还是5年后。[2019/8/15]

从未来货币变身为烫手山芋,只在短短数月间。新晋韭菜们尚沉浸在暴涨的快感中,嗅觉灵敏的比特币鲸则开始悄悄抛售。抛售本身引发抛售,进而引发了持续下跌和反弹无力。

动态 | 比特币采矿所需能量是黄金的三倍:据Kitco消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调查,生产一美元比特币所需的能量是一美元黄金的三倍,具体来说需要17兆焦耳的能量来数字化开采1美元的比特币,而只需要5兆焦耳来开采相同的黄金价值。该研究还警告说,加密货币采矿背后的能源消耗预计只会从此开始增加。[2018/11/13]

3月17日的一份报告显示,日本的比特币鲸小林建卖出了超过4亿美元的比特币(BTC)和比特币的现金(BCH),尽管其一再宣传是“用避免影响市场价格的方式卖掉BTC和BCH的”,不少人依旧认为,他的抛售引发了其他大庄家的跟进甚至提前抛售,是比特币这波大跌的重要诱因。

讲到这里,市场操纵问题浮出水面。这也是绝大多数ICO代币的致命软肋,在中期内是个巨大利空。

中期利空:并非优质的投机品

巨庄问题。在《加密数字货币的投资逻辑》一文中,我曾经提到过绝大多数虚拟货币的供给机制带来的巨庄问题:

“除了比特币和少数其他几个币种外,几乎所有的山寨币和竞争币都会采用ICO的形式进行创始发行,通常结构是“X+Y/年”,即ICO阶段发行X,之后每年发行Y。

多数时候,X的占比并不高,但对一些数字货币而言,X占比高达70%以上,考虑到剩余30%是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逐步释放的,初始阶段的前几年,X可以占流通量的90%以上,创始团队和初始ICO参与者便成为事实上的巨庄。”

巨庄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倾向于短期交易、及时获利了结,避免成为巨庄收割的韭菜。短期操作的市场风格一旦形成,波动性增强,反而为韭菜收割创造了条件。

相较其他虚拟货币,比特币没有经历过ICO,基本属于均匀发行,但考虑到早期挖矿难度低、参与人数少、产量高、价格低,不能排除早期有人大量屯币的可能性。事实上,据不精确统计,比特币的世界里的确存在大鲸鱼,以至于每次大跌比特币鲸的隐患就会被人提起。

巨庄的存在,使得虚拟货币们绝非理想的投机品,更像割韭菜的利器。其实,割韭菜的,不仅是背后的巨庄,不受监管的交易所也是个中高手,先鼓励你杠杆买入,然后操作市场让你爆仓,对坚持不用杠杆的韭菜,搞个钱包被盗事件也可一网打尽,玩得真是666。

货币属性与投机属性的悖论

支持者们如此看待比特币的崛起,“比特币就像凤凰一样从2008年全球金融灾难的灰烬中崛起——这是一场由美联储等央行政策引发的灾难”。的确,一个不受监管的、去中心化的货币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只是,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已经被投机者们玩坏了。货币作为一种价值标尺和储藏手段,币值稳定是基本诉求,这也是各国央行普遍把防控通胀视作首要任务的原因。毕竟,若同样的1万块钱,今天能买辆车,明天只能买根葱,这种货币是会被抛弃的。

比特币的投机属性太强了,并不适合成为通用的支付手段。最终的结果,其支付属性只能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内。只是,成不了通用货币,终究是小众投资品,“一币一别墅”的信心从何而来呢?

长期因素:token的去货币化

区块链曾是虚拟货币最坚实的基础,只是,随着token的去货币化,这个基础也在瓦解。

曾经的虚拟货币与区块链是一体的,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体系,而虚拟货币则充当这个小生态内的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是区块链内的“货币”。没有货币的生态体系是不完整的,所以,大家相信每个区块链最终都需要一种虚拟货币。很多的ICO项目,描绘的都是区块链生态的远大前景,一飞冲天的却是ICO代币,便是这个逻辑,人们相信,区块链的繁荣必将带来链内虚拟货币需求的大增和价格的上涨。

问题是,果真如此么?先看联盟链的实践情况。当前,巨头们加速布局区块链,联盟链是首选,不少币圈投资者开心雀跃,其实,和你投资的虚拟货币有什么关系呢?

联盟链内,记账节点、普通节点、身份网关、信息网关等参与方各司其职,需要激励,但并不是代币激励。一方面,加入联盟链的机构,在链外都有合作关系,只是想借助区块链提高业务的透明度和效率,商业合作本身便是最大的激励;另一方面,只要做好工作量统计,链外货币激励也是一个选择,为何还要费力弄一个代币呢?

就公链场景来看,参与各方在链外缺乏合作关系,链内的代币激励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只是,这种链内代币正逐步token化,类似于一种链内积分,只能在生态圈内兑换权益,货币属性和投机属性都非必需。在迅雷链克和二三四五积分星的例子中,已经有了类似的尝试。

世界需要区块链,但未必需要比特币,链圈和币圈渐行渐远,这才是最大的利空。

不少币圈大佬讲,投资虚拟货币之前都做好了归零的心理预期。作为投资者的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FIL币区块链:谁将会称霸全球分布式经济体?

世界潮流浩浩殇殇,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压。然而,当风口真的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干呢?这似乎是个无解的命题。不过,时间是一面很好的照妖镜,它虽然不能预见未来,却可以参透往昔.

[0:0ms0-0:5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