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探讨Token的多重意涵 Token必须结合应用场景

核财经报道

区块链的底层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通过加密算法形成信任关系和共识机制。这种共识机制的运转,需要某种Token,提供访问权限,提供激励或某种权益,这是区块链应用层的必然机制。

2015年以来,基于以太坊ERC-20标准发行的Token,已有数万种。通过ICO形成的加密货币资产,高峰时市值接近8000亿美元,尽管经过几个月的价格调整,现在市值依然接近5000亿美元,成为蔚为可观的经济现象。

不过Token到底是什么,依然分歧充斥,研究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试图对其概念进行清晰化。

科学技术部部长: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否由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引领还需探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19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人工智能科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类脑研究的人工智能这两条技术路线,中国都在考虑和积极关注。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不是由人工智能引领?还是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引领?王志刚称,这些问题,都还需要科技界来共同探讨研究。(中国新闻网)[2020/5/20]

大部分国家的监管机构以“保持谨慎的”姿态对此做出回应,承认需要更多地了解ICO以及Token的运作方式。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合作TSA,探讨Tezos在会计行业的应用: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与Tezos Southeast Asia(TSA)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合作探讨Tezos区块链在会计行业的应用。(美通社)[2020/4/13]

正在进行中的阿根廷G20峰会,也对Token以及加密货币进行了广泛讨论,意图在监管政策方面进行协同。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曾经宣称,大多数情况下Token类似一种证券,ICO被视为有价证券发行,因此需要在SEC注册并获得许可。不过美国众多加密货币创业企业抱怨说,证券交易委员会没有为初创企业提供确定Token是否证券的依据和指引规范。对Token如何才算证券的定义混淆和监管控制范围的不确定性,正导致ICO发行市场冷冻。

动态 | 湖南娄底书记市长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据娄底新闻网消息,湖南娄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9月19日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纯。双方围绕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李荐国表示,娄底市委、市政府对于区块链发展是积极支持、稳步推进的,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希望双方能够寻求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基础上,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让区块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政府效能、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尽快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老百姓得到实惠。[2019/9/20]

瑞士金融监管机构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在2月发布一份ICO指南,其中提到,监管规则将基于Token发行目的以及Token本身是否可交易和可转让。鉴于目前瑞士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对Token恰当分类,FINMA指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Token:

动态 | 韩国当局探讨加密货币交易所处理个人数据:当地新闻媒体Chosun报道,两家韩国监管机构已宣布联合调查加密货币交易所处理个人数据的问题。这两家机构分别是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和韩国互联网安全局(KISA)。KCC和KISA将调查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商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共同侵犯数据隐私权的潜在可能——例如,设计用于房地产,购物和旅行等服务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据报道,该调查将检查与用户个人数据相关的技术和行政保护措施的状态——包括数据访问控制措施,防篡改措施,个人数据加密和恶意软件防护。[2018/7/8]

第一类是支付Token。Token本质上作为支付方法使用,没有其他功能或代表其他开发项目的链接。

第二类是功能Token,将用于提供对特定应用程序或服务的数字访问。

第三类是资产Token。它代表着基础公司的资产或收益流,或使Token持有者有权获得股息或利息支付。

当然,在真实经济活动中,上述功能的某种混合形式也是一种类别。

当前市场将以太坊的ERC-20作为Token实现的默认标准,但这不意味着它是实现Token的唯一方法。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Token可以是任何可编程权益的表征,对Token最终的定义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Token这种复杂而变动的涵义很显然会困扰到其中文翻译。目前Token有令牌、通卡、虚拟货币/代币、通证等多种翻译,令牌凸显了其在程序中的功能,通卡兼顾了音译和意译,也能表征其功能部分。但通卡给人的意涵联想过于具体,考虑到Token这个词汇所包含的抽象意涵,有人主张把Token翻译成通证,这种翻译已经日渐流行开来,见诸论述之中。但在特定的功能情景中,Token很明显只是一个令牌,而不是“通证”,因此“通证”的翻译也无法恰当展现Token的资产属性。把Token翻译成代币,则凸显了其资产和金融属性,符合很多ICO的初衷。

因此,分析下来,上述任何一种对Token的翻译都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失真,而Token如此重要,对Token本意的扭曲都会影响到沟通效果,甚至导致误判。国内对ICO一刀切的暂停措施就是过于担忧Token作为一种代币时的金融属性,没有充分考虑到Token存在的其他功能。

其实这种翻译失真很大程度上是没有顾及特定语境,没有顾及Token本身的应用场景。正如肖风先生曾经提到,自古以来Token就存在,在游戏中在都有使用Token,Token跟应用场景必须结合。

因此,一个建议是,不必费心去为Token寻找一个准确而通用的中文对应词汇,而是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就把Token翻译成Token,其具体涵义完全可以根据特定语境、根据应用场景,让读者自行领会。从技术上讲这种做法有很多先例,比如ICO、IPO等通过高频使用,就有了约定俗成的共同理解。更重要的是,无论投资者、研究者还是监管层,只有在应用场景中理解了Token的各种功能,才能理解Token和区块链应用的共生关系,让区块链发挥出价值互联网的功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5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