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浩。我是从2015年开始接触区块链技术的,之前在银行、外汇、证券等金融领域做后端系统开发,算是比较了解金融科技。目前全职从事元界公链研发也三年多了,期间还研发过一个数字货币交易系统,今年也在极客时间开设了《深入浅出区块链》专栏,专栏对应的图书《区块链第一课》已全网上架,借此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区块链,通过它可以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应用。
在技术社区里,经常能看到有人说,现在区块链怎么不行了?或者是区块链的技术到底怎么用?看传统的Web技术,互联网技术用的多火热,甚至技术在改变这我们身边的经济与生活。但是区块链呢,好像并没有出现杀手级的应用,那些号称几十万用户的DAPP实际用户其实都很少。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区块链的现状,以及传统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区别。
区块链在传统技术的对比输了么?
今年6月份,我请耗子老师吃过一次饭,期间聊起区块链,在那张桌子上,我代表区块链技术,他代表传统技术。所以我被耗子老师狠狠的diss了,我说不过他,也就是传统技术赢了,区块链输了。
虽然这是个玩笑。但是目前的市场来看,确实有这样的趋势。区块链的市场的寒冬来临,不论是比特币以太坊还是其他数字货币,投资者都开始捂住币、捂住钱尽量少投项目。所以行业中大量的项目都难以维持,在Github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区块链项目都没有继续更新了。
另外一边的问题是,为什么区块链还没有出现火热的应用?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来回看互联网的发展,在2000年的是时候也是颇受争议的阶段,大家都看不明白技术到底能做些什么,都在做门户、做新闻。随着BAT在浪潮中的崛起,互联网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元界DNA超级节点极客社区首款游戏绿洲充值量突破1亿DNA:据官方消息,元界DNA上线交易一周年之际,由元界DNA超级节点极客社区推出的首款游戏绿洲OS·太始版本上线3个多月,充值量已突破1亿DNA ,注册玩家超5000人。目前日均活跃用户保持在1000+,绿洲游戏内部功能包含:抢神兽、偷仙丹、摘仙草、神兽交易市场、“长生库”等多元化功能。
据悉,在元界DNA新链正式部署之后,绿洲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到DNA新链,并且将与元界数字身份和NFT(元界MIT)进行深度融合,共同推动DNA生态健康稳定有序发展。[2020/9/9]
传统互联网技术也是经历过颇受争议的阶段。区块链技术和传统技术一样,朝着中心化、诞生新的巨头的趋势在发展。
区块链技术遇到的瓶颈和挑战
如何提升可扩展性,是阻碍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关键。
区块链目前无法支持海量用户访问的应用,原因是它的过于强调了去中心化,导致可扩展性不好,TPS不够高。针对区块链的可扩展性问题,出现了分片技术,比特币那边有闪电网络,当然还有多链、子链技术。
还有另外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区块链叫EOS,中文名叫柚子,虽然它的TPS本身就很高,但是仍没有一些杀手级的应用出现。除了TPS的不足以支撑海量应用的问题,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存储。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是全节点的,占用的磁盘存储动辄几百G,以太坊是T级别。随着时间推移,全网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对区块链技术会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我称之为数据上的瓶颈。
初夏虎:数字身份是DeFi的命脉 元界DNA把数据红利还给用户:据官方消息,由元界DNA总冠名的“FINWISE2020纷智云端峰会”海外场于欧洲时间5月29日盛大开启。元界DNA创始人、元界基金会主席初夏虎出席。
初夏虎表示,“纷智峰会是全球区块链行业的顶级会议品牌,元界DNA很荣幸成为总冠名商。数据的溯源和确权是DeFi赖以生存的根基,没有数字身份,DeFi无从谈起。元界DNA的数字身份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数据确权,使个人数据不被互联网巨头随意支配。数据所有权可以通过数字身份来确定,用户真正拥有数据之后,可以选择通过数字合约进行数据的出售和出租,分得相应利益,从而创造巨大的DeFi红利。”[2020/5/30]
从数据的层面上来看,区块链上的数据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如何去挖掘它,如何让它和传统数据挖掘的算法结合在一起,对海量的区块链数据进行格式化、清洗直至我们的大数据能够利用,也许是未来的可预见的挑战之一。
云计算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并且是天天在接触的事物,那么区块链和云计算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两者如何连接呢?在云计算领域,确实已经有人在尝试了。比如大名鼎鼎的微软,IBM他们都有推出自己的区块链即服务,叫做BlockchainAsAService(BaaS)。
对应到云计算领域的概念,比如PaaS平台即服务,区块链即服务可以认为是把区块链加到云计算里面去,为什么我会这么加入到云计算当中呢?是否违背了去中心化原则?
我认为没有。大家都知道,虽然都说区块链去中心化。但大部分时候,种子节点和超级节点他们多数选择使用云厂商的服务来搭建节点。所谓种子节点或超级节点,可以理解为中国电信的骨干网络。
元界DNA短时涨幅突破14%:据ZB官方数据显示,元界DNA今日涨幅突破14%,涨幅位列市值前100名币种涨幅榜前列。本轮DNA上涨或受社区利好影响,元界DNA二级节点预选投票正在进行中。本次预选投票时间为2020年4?16?15:00?5?6?15:00。
元界DNA双链网络架构(Dualchain Network Architecture)是在ETP安全基础链上开发的一条并行的、锚定DNA通证的快链,使用混合共识算法与闪电网络技术,同时对数字身份与敏感数据进行保护,进一步构建功能完备的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2020/4/28]
比如,EOS这个区块链,它有21个超级节点,但是大部分超级节点的控制人都是直接买AWS的ECS,然后在它上面搭建的EOS节点。所以一个区块链的骨干网络都是建设在中心化的云厂商的PaaS或IaaS上,那么讨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这就需要分开来看了。
可以看的出来,虽然说区块链是非常火热,但它还是依托云计算技术来完成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继续发展下去,云计算和区块链会有什么样的一个结合?
当我们从用户和从业务的角度去构建一个业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我能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我们暂且撇开技术不谈,当我们从用业务的角度去构建一个场景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我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比方说引导用户注册、对用户进行空投,还有合作商户的入驻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往往都是业务导向的。那么我们回到技术,为了解决这些业务问题,我们可以选择组建一个IDC机房,从零开始撸代码,但往往现实情况是不允许的。
声音 | 元界DNA创始人:2020年发展机遇即将到来:据官方消息,在今晚(29日)元界DNA社区新年首场线上活动中,元界DNA创始人初夏虎为所有DNA社区伙伴送上了新年的祝福。本次分享中初夏虎向大家介绍了元界(Metaverse)名称和Avatar的由来,以及在元界双链系统中,即将发挥重大作用的MIT资产。
初夏虎说,在接下来元界DNA主网上线后,其生态将不仅仅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伴随着元界数字身份技术MIT的不断发展,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场景将变得丰富多彩,而这也将会使得元界DNA在全球公链生态当中处在领先地位。
初夏虎还为社区伙伴带来了诸多好消息:元界DNA技术开发团队不断壮大,同时接下来将在海外多地开展活动。
在分享的最后,初夏虎表达了新年对元界DNA的美好愿望,他说2020年是否极泰来的一年,相信元界DNA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2020/1/30]
区块链也是一样的,比方说我现在就需要一个区块链Demo。那么请问你是完全要自己写一套代码,然后再购置很多硬件机器来搭载这个区块链吗?显然不太可能,你很可能还是选择比方是选择一套框架,比如说超级账本中的Fabric,然后去阿里云搭建。
那么问题来了,上述流程中你会优先考虑去中心化吗?现实是根本忙不过来啊,给自己加情怀的担子也是需要勇气的。
但是,不是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会因为云计算而丢失了,我认为没有的。区块链仍然是去中心化的,这里隐含的问题是私钥谁来保管的问题,如果私钥是用户保管,那么资产仍然是去中心化的,信用和数据仍然是难以篡改的。从发展的轨迹来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一定是B2B形式的去中心化,C端用户暂时不会深度参与。
元界社区对Bitcoin God 提供技术支持:元界社区(ETP)将对Bitcoin God 提供技术支持。[2017/12/12]
按照B2B的思路,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呢?就是云计算厂商会直接提供基于区块链的BaaS服务。例如区块链数字身份认证服务,我们可以直接像购买短信服务一样购买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服务。这里面BAT都有参与,目前百度在技术上我认为是比较雄厚的,我认真读过他们的白皮书。综上,素日国内的巨头厂商都有在区块链上发力,但多是技术角度的,而我认为从另外云计算的角度来看,在云上面直接买区块链服务是未来非常必然的趋势。
也有人问我,区块链可以做到的事情,传统技术都可以实现吗?我可以回答是可以的,这个得考虑业务上的可能性,从商业的角度,我认为传统技术更胜一筹。可以这么说,对于C端用户来说,凡是区块链能解决的问题,咱们传统技术一定可以解决,因为区块链它本质上是构建在传统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不是个新的东西。
凡是区块链能解决的问题,咱们传统技术一定可以解决,因为区块链它本质上是构建在传统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不是个新的东西。
为什么这么说,你去把区块链技术扒开一看,里面的概念大部分都是你接触过的,什么P2P网络,非对称加密。唯独你没有听说过的只有PoW(工作量证明)、POS,还有DPoS,这是我们区块链圈共识算法里的一些专有的名词。
但是要注意,这些都是依托于我们经典的分布式一致性的理论所延伸出来的,我们经典的分布式一致性理论里面已经给这些算法定了基调了,比如说FLP和CAP定理,这些是没有办法打破的。区块链也是一种分布式的系统,它只不过是还要叠加在上面的,是利用了经济学博弈思维的共识算法作为创新点,使系统在大范围的节点下仍然可以拜占庭容错。
所以我说区块链能做东西?咱们传统技术在业务上也一定是可以实现的。那么区别是什么呢?从业务层面看,区块链跟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高效地进行分布式协作,区块链是公开透明的协作没有边界的系统。
传统技术,例如经典的分布式系统也可以实现类似区块链的功能。这个系统是受制于一家公司的,所以它的协作就限定在公司范围内。但涉及到公司以外的业务时,第三方就产生了,多了第三方多了个一个环节,协作效率肯定是降低的。比方说我是一家做外卖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我要做跨境业务,跨区域的外卖业务,咱们经典的分布式系统似乎很难生效,而区块链反而可以构造完全没有壁垒的一些分布式协作的系统。
其实区块链可以提供一种没有边界、全球化,或者是更容易形成一个无壁垒的价值流通网络,这是一个区块链跟传统技术之间最大的区别。
目前区块链应用集中在金融和游戏领域
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最多的有2个领域,第一个是游戏领域,关注的人也特别多。前一阵,有一个资金盘游戏叫Fomo3D,大家往游戏里投钱,如果在24小时里,没有人继续往资金池里投钱了,那么最后一个投钱的人会获得整个资金池所有的钱。这是个非常考验人性的游戏,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波类似的游戏,因为游戏的流行,游戏很快变成为了圈内非常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这也是区块链DAPP最大的局限性,因为所需的数据只能是内生的,无法引用区块链以外的数据,所以游戏、类不太复杂的DAPP才能流行。
另外一个热门领域就是金融,目前国内一个很热门的名词叫做STO,全名叫SecurityTokenOffering,中文叫做证券化代币发行。STO和IPO很像,可以认为是曾经火热的ICO和现在IPO的一个合法合规的产物,STO是符合法律法规的Token发行并融资。虽然我个人并不觉得这个是区块链的方向,但是历史总是在前进,即使行不通那也为区块链排除了错误项。
金融和游戏非常类似,都是不需要外源数据即可运行,而且区块链也诞生在金融领域,所以长期来看,金融和游戏将会是区块链长期热门的领域。
真正能落地的项目,我认为目前来看在跨境的项目上,未来跨境物流以及供应链是区块链比较好的使用场景。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话题,全球的所有企业可以说1/3都跟供应链有关系,这是这些企业信息化的绝对难点。理论上区块链是可以很好的解决供应链需求,只不过这已经超出了区块链的技术范围了,甚至说区块链在供应链或者物流上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本身重要性连一成都不到。
区块链没有币就不能生存了么?
现在国内有种提法叫无币区块链,另外还有一种提法叫做通证经济。这边做区块链一定无币,那边是我做区块链一定要有币,这就比较对立是吧?
从技术的角度看,无币区块链和有币的区块链差别不大。无币区块链相对于有币的区块链,基本是让区块链蜕化成一个经典的分布式系统,可能会多出拜占庭容错,而且也许会更加高效更文档。而有币区块链这里多出的是技术上看不到的东西,即Token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放到系统的维护上,也可以放到用户的激励上,这里的好处是信息流和资金流合一,这会给互联网带来全新的产品运营思路。所以传统互联网经常提到流量变现,但是区块链上可以不需要了,因为流量本身就是Token,Token又是价值的载体,信息流动网络会转变成价值流动网络。
所以没有的币的区块链当然可以运行,只是效果和有币的区块链大相径庭,这里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有人说区块链只是概念炒作,是一个“大局”,毫不避讳的说你说的对。其实2017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借区块链的名义“敛财”。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情怀,都对技术有认知,他们只看能不能赚钱以及能赚多少钱。区块链如何改变这个世界,炒作者不关心也不在意,他们仅仅把区块链作为一个升级版的互联网概念,通过这个概念来变现,只不过区块链上多了Token,相比其他互联网概念例如共享经济,显然区块链割起韭菜来更随心所欲。
我觉得区块链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监管,也不是人们对区块链的误解,而是擅长炒作概念“割韭菜”,完全不顾吃相的投机者。这也许是国内的浮躁环境决定的,区块链不能幸免。所以我们这些踏踏实实搞研发,到处BD的区块链人,显得很被动。如果以多数决定少数论,区块链真的只剩下局了。但毕竟我们还是要相信真理的,所以对于我来说,我认为区块链不是局,区块链只是和互联网的另外一种形式,我只是在尝试,也许失败,但不会投降。
最后,在区块链行业,我们到底创造什么样的价值?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什么样的服务?这其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次才是到底用不用区块链,或者如何使用区块链,我们的场景决定了区块链所能发挥的价值,能坚守本心,仍然低调前行的区块链从业者已经很了不起了,这里向所有坚持区块链落地的同行致敬。
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你对区块链技术感兴趣,欢迎订阅我的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