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加密货币的鼻祖,比特币总量上限为2100万枚。
截至目前,全世界挖出来的比特币数量已达到总数的83%之多,而预计到2040年,超过99%的比特币将会被挖出来。那问题来了,当所有比特币都被挖完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比特币总量上限:2100万枚
众所周知,“数字黄金”比特币是一种通缩型虚拟货币。受制于创造人中本聪预先设定的2100万固定发行量,比特币注定无法像美元、英镑等法币那样可以无限制的印钞增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比特币的稀缺性可以推动其拥有越来越高的价值。但同时,当所有比特币被挖完之后,那些维护比特币网络的矿工们将无法继续获得区块奖励,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疑问:
报告:多数NFT持有者不会拥有其所购资产IP的所有权:8月25日消息,Galaxy Digital Research在其发布的一份名为《NFT授权调查:事实与虚构》的报告称,绝大多数NFT持有者不会拥有他们所购买资产IP的所有权。报告指出,许多发行商,包括最大的Yuga Labs,似乎在他们所出售内容的知识产权方面误导了NFT购买者。在Galaxy Digital调查的市值前25的NFT项目中,发现只有一个项目,World of Women (WoW)试图将知识产权授予其NFT购买者。知识共享授权虽然被视为大多数项目使用的限制性授权的解决方案,但从法律角度来看,NFT授权已经过时,因为它将IP完全转移到公共领域,使NFT持有者无法在法庭上捍卫其所有权。
该报告称,如果不改进链上表现,不将知识产权从NFT发行者转移到NFT持有者,Web3的广阔愿景将无法实现。
Galaxy Digital研究主管Alex Thorn向CoinDesk表示,目前市场上大多NFT授权可以随时在完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更改、撤销或修改,甚至是在没有通知NFT持有者的情况下。[2022/8/25 12:47:28]
1.所有比特币被挖完后会发生什么?
EIP-1559采用率已占所有以太坊交易的近50%:8月24日消息,据Blocknative数据显示,EIP-1559的采用正在增长,已经占现在所有以太坊交易的近50%。[2021/8/24 22:34:44]
2.达到2100万的供应量上限后,矿工会做些什么?
3.未来矿工们将如何谋生?
4.有哪些激励措施能让矿工们继续维护比特币网络安全?
其实答案很简单,可以说矿工存亡的命门在于交易费。
比特币被挖完后会发生什么?
观点:DeFi最终会成为一个吸收所有闲置资产的流动性黑洞:尽管DeFi多年来一直受到黑客攻击,但创新者和投资者对这个加密子行业的信心仍在继续增长。一位关注以太坊的著名投资者Arthur最近在推特上表示:“我在DeFi空间花费的时间越多,我就越认为DeFi最终会成为一个流动性黑洞,它将吸收所有闲置资产。如果你不想承担持有BTC和ETH的市场风险,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市场中性收益。”(CryptoSlate)[2020/6/2]
每当新区块被开采出来的时候,矿工就会获得一定奖励,包括新挖出比特币的区块奖励和交易手续费奖励。这两大奖励可以激励矿工正确行事、保护比特币网络。
一旦所有比特币都被挖出,矿工们将无法再获得区块奖励,其收入来源仅剩下交易费用,他们会因此入不敷出吗?如果因收入水平急剧降低而造成矿工数量大幅减少,这最终是否会导致比特币网络崩溃呢?
答案是否定的。
如下图所示,加密资产管理平台Interchange和加密货币分析师Awe&Wonder研究发现,比特币交易费用在不断上升。到2030年,比特币交易费用将超过区块奖励。一旦交易费用占到矿工所获奖励的50%以上,那么矿工就可以过渡到靠交易费赚钱的模式。
交易费用足以激励矿工吗?
虽然没人敢打包票,但有充足的证据显示,交易费用足以维持矿工生计,也能维护比特币网络的稳定。
毕竟,随着比特币价值与日俱增,矿工获得的交易费用也将水涨船高。但也有人因此抛出疑问,交易费用太高是否会让用户对比特币敬而远之?
事实上,比特币交易费要比银行转账、购置房屋等产生的手续费低得多。Interchange指出,
“房产交易手续费为平均成交价格的2%或单笔8000美元。我相信日后人们会更愿意花50美元通过加密资产来付款交易,毕竟加密资产不会轻易丢失、损坏或被人窃取,而房产在时局动荡时会面临一定风险。
交易费用会越来越高
未来,交易费用占矿工收入来源的比重将越来越高,而随着BTC价格逐渐攀升,交易费用也会随之上升。鉴于此,以交易费用来激励矿工继续维护比特币网络稳定,这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有趣的是,加密货币对冲基金TetrasCapital联合创始人AlexSunnarborg此前指出,在非通胀环境下,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能产生足够的交易费用来弥补矿工的损失。
对比特币矿工而言,其收入来源不会在一夜之间从依赖区块奖励变成依赖交易费用。未来充满变数,但矿工无疑还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模式,来共同维护比特币网络安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