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比萨棘轮
从电子证据存证,到电子合同、版权确权,在司法领域,区块链早已不是新生事物。
6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参与指导,多家法院、区块链企业参与编写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正式发布。
而在此之前,国内已有至少7家互联网法院,上线了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电子证据存证,早已进入区块链时代。
各级法院、区块链企业与法律工作者们,都在积极推动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落地。司法,已经成为了区块链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
在司法领域,区块链解决了哪些难题,又面临哪些挑战?这个新兴技术,又将如何改变司法时代?
01落地
“我们即将走入另一个新的司法证明时代,即电子证据时代。”在本世纪初,我国著名法学家何家弘教授如是预测。
2004年,中国出台了《电子签名法》。同年4月,北京海淀法院审结了一起欠款纠纷案。被告将自己手机内的短信记录作为证据提交给法院,获得认可。这被司法界视作“中国电子证据第一案”。
然而,相比于实物证据,电子证据存在着一系列致命问题,比如取证困难、易被篡改、难以认定……
Meten EdtechX将建立新部门发展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业务:金色财经报道,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eten EdtechX今天宣布已采取一项新举措来发展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业务,目标是将公司转变为创新企业的新标杆。
公司从 2020 年开始一直在探索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业务的可行性。公司将利用区块链技术、NFT 和狗狗币奖励机制的应用经验,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将建立一个新的业务部门并组建专业团队来推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业务。
根据新业务计划,公司正在考虑购买矿机和 NFT 资产,并将其投入美国或加拿大运营。(prnewswire)[2021/9/1 22:52:55]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张玉洁的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后,在国内涉及“电子数据”和“电子证据”的20318个判决书案例中,电子证据获得法庭明确采信的,仅占7.2%。此外,电子证据的有效性极度依赖国家公证部门,导致其司法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但区块链出现后,在技术上,有望解决这些难题。
6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牵头,中经天平、腾讯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正式发布。
联想推出运用区块链等技术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3.0:10月29日消息,在联想2020年创新科技大会智慧城市分论坛上,联想推出了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3.0 ——“城市智慧魔方”,通过封装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能力调度服务资源,赋能生态。(科创板日报)[2020/10/29]
白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电子证据在司法过程中易丢失、难认定的痛点,对提升电子数据认定效率,具有实用价值。
它的发布,意味着区块链司法存证已经逐渐获得了各级人民法院的认可。
事实上,区块链司法存证早已成为了区块链技术最早落地的场景之一。
2018年6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成为了国内的“区块链存证第一案”。
一本区块链查阅判决书后发现,这一案件属于典型的著作权侵权案。原告华泰一媒公司认为其版权作品遭遇道同公司侵权,将后者诉至法院。
判决书显示,原告将自己的网页截图、源代码与调用信息的哈希值等电子数据,通过第三方平台保全网,存储在了Factom与比特币区块链上。而杭州互联网法院采纳了这些区块链电子证据。
法院认定,原告向法院提交的电子证据与区块链上存储的哈希值完全相同,故可认定该证据自上链后“保存完整,未被修改”。
声音 | 姜英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影视融资流程合理化:近日,在“2019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峰会暨北京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年会”上北京英田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英田表示,以影视行业为例,过去,编剧、剧本、版权、投资、摄制、导演、演员、影视作品成品等各环节之间清晰度不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影视融资流程变得更加合理化,融资交易提速;同时业务流程同步化,大幅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使得版权保护更有效。[2019/12/15]
最终,杭州互联网法院认定,原告选择的第三方电子存证平台具有中立性,对侵权网页进行取证的技术具有可信度,由此生成的电子数据具有真实性、完整性与不可篡改性,并综合认定被告公司构成侵权。
值得一提的是,判决书还给出了法院对区块链存证的处理态度:
“对于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存证固定的电子数据,应秉承开放、中立的态度进行个案分析认定,既不能因为区块链等技术本身属于当前新型复杂技术手段而排斥或者提高其认定标准,也不能因该技术具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而降低认定标准。”
02推进
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公检法系统、科技企业、公证行业与学术界等各方共同努力。
动态 | 区块链初创公司Digital Asset已获得3500万美元C轮融资:区块链初创公司Digital Asset已获得3500万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使Digital Asset自2014年成立以来筹集的资金总额达到1.5亿美元。本次融资由Jefferson River Capital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牵头。(CoinDesk)[2019/12/12]
这在《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的编委名单中可见一斑。参与这一白皮书编写的,不仅有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有各省市级法院、局、公证协会,以及腾讯、百度、蚂蚁金服等科技企业。
“在这其中,各级法院是区块链在司法领域落地的主要推动者。”区块链研究员孙原指出,“但法院的技术能力,却来自科技公司。”
以杭州互联网法院为例。2018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了司法区块链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在上面完成区块链取证、存证的全流程操作。而这一平台的技术方案,来自于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区块链。
官方资料显示,在节点选择上,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司法区块链平台,采取了联盟链的形式,主要节点包括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法院等机构。在起诉时,当事人可以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上提交起诉申请,实名认证成功后,即可关联查看已经存证的侵权记录,并直接提交证据。
声音 | 成都市长:2018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大力推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发展与应用:据成都日报报道,2019年1月22日在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强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2018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启动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开展共享停车、共享办公、社区消费等场景应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发展与应用,独角兽岛等空间载体加快建设。[2019/1/28]
区块链电子证据,也获得了最高法认可,可用于互联网案件举证流程。
2018年9月,最高法在最新司法解释中指出:
“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事实上,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落地,不仅仅局限于法庭之内。
2018年5月,广州佛山禅城区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块链社区矫正”应用项目——“社矫链”,将区块链运用于社区矫正实践中。
作为一项非监禁性惩罚措施,社区矫正须具备一定严肃性。传统的社矫监督模式,主要通过定期汇报、实地调查、电子监控等方式进行,成本高、效率低。而区块链介入后,社矫人员的信息可通过电子定位手环等硬件上链存储,方便工作人员管理,且无需担忧社矫信息遭到篡改。
除此之外,社区矫正还涉及公、检、法、地方街道办、流管办等多个部门。银行、保险、电信、公铁等系统,也常常需要读取社矫系统信息。社矫信息上链,让各部门的联动能力获得了提升,社矫人员也能简化文件办理手续。
03未来
目前,许多从业者认为,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作用不应被神化。而在未来,司法领域仍有许多难题,等待着包括区块链在内的各种新技术解决。
“在司法领域,仅仅将证据上链存证,还属于比较初级的区块链应用。”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烽指出。
在他看来,目前,各大区块链存证平台主要解决了电子证据的认定效率问题——即提升电子证据认定速度,降低司法成本。
这也得到了从业者的认可。“区块链存证第一案”中的原告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曾表示,案件中涉及的区块链取证可在一秒内完成,成本仅10元左右,相较于传统公证千元左右的公证费用,确实十分低廉。
然而,区块链电子证据的源头真实性仍然无法得到保证。换言之,区块链电子证据仍然存在造假的可能。
“这也是区块链技术自身的难点之一。”张烽表示,“证据上链由用户自发完成。用户将假证据上链,区块链也会忠实记录。”
而在孙原看来,目前,主流区块链存证平台仍然高度依赖比特币等区块链。而这些区块链平台存在大量境外节点,可能与国内司法主权相悖。
“以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结的‘区块链存证第一案’为例,原告选择了公证通与比特币区块链。”他指出,“现阶段,这两者确实是可信度较高的平台。但未来,法院也许会更青睐国内的联盟链。”
在存证问题之外,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落地普及的另一个难点,来自于技术平台的搭建。
以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为例,作为一个联盟链平台,它需要更多的司法机构接入联盟链。“但在业务实践中,大部分司法机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张烽表示。
除此之外,在建立区块链证据平台的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法院并不具备统一的技术标准。
“以北京与杭州两地的互联网法院为例,其区块链司法平台由不同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标准不统一。其他地方法院也是如此。”张烽指出。
在区块链司法领域,从业者都在期待一套统一的区块链技术标准出台。
在张烽看来,区块链技术有望改变未来的司法进程与审判形式。但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它仍需与5G、AI、大数据等技术结合。
这是因为,整个司法流程,其实就是从形成证据、提取证据、梳理证据到质证和采信证据的过程。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前几步问题。但在梳理证据的过程中,AI与大数据技术,才是辅助律师、法官进行决策的关键。
而时下火热的5G技术,则有望改变现有的审判形式。
2019年5月,全国首个5G环境下的刑事案件三方远程视频庭审,在河北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顺利完成。
“5G网络的应用,解决了以往远程视频庭审时延长、不清晰、不稳定的难题。“张烽指出。
在这个案件的庭审过程中,审判员、检察员及上诉人身处三地,一起通过5G远程网络视频参与庭审。
“5G庭审和互联网法院的出现,让远程法院成为了现实。”孙原表示,“而在这一过程中,区块链作为证据的存证载体,实现了证据的远程安全传输。几项技术结合之后,一个新的司法时代有望降临。”
从杭州到北京,越来越多的法院开始尝试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在司法领域。
区块链存证平台提升了电子证据认定速度,降低了司法成本。但依然存在痛点,目前行业内仍没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司法部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将有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在司法领域落地。
区块链局不断,如何保护财产安全?
“区块链”兴起后,不少违法项目,都披上它的外衣,吸引新“韭菜”。大量受者投入资金,却血本无归。
不懂趋势、技术和行情的普通人,该如何去伪存真、保护财产安全?
为此,一本区块链携手Bvaluate,替您鉴别真伪项目、甄选最佳项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