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我们正站在“货币互联网”的门口

Facebook发布Libra的白皮书后,全世界对加密货币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于正在这个领域创业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节点性事件,它使我们坚信——“货币互联网”的时代正在来临。

这一幕正如十年前。当年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门口,有人坚定前行,有人犹豫彷徨。但回头来看,当时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公司获得了快速发展;而那些拒绝上船的人,在经历了看不上、看不懂、赶不上的痛苦过程后,已经逐渐落伍,甚至被遗忘。

移动互联网十年后,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Libra之于货币互联网,犹如微信之于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也曾历经智能手机普及、3G网络普及的漫长蛰伏期,而引爆点在于微信等一系列全民级APP的出现。我们判定,Libra也会是一个加速行业爆发的杀手级应用。

2017年,加密货币领域因为比特币的价格暴涨而被捧为“下一代互联网”、“一切皆可区块链”,但随后价格快速回落又使行业陷入低谷。回溯这场泡沫的破灭,很大原因在于加密货币被给予了过多的热情,却尚未找到应用方向。

Charles Edwards:我们正处于美国银行挤兑的早期阶段:金色财经报道,数字资产量化基金Capriole Investments创始人Charles Edwards在社交媒体上称,比特币在图表上的最大支撑位交易,而我们正处于美国银行挤兑的早期阶段,这难道不具有讽刺意味吗?与此同时,最值得信赖的稳定币,却面临着信任危机。美国需要迅速介入以消除这种情况,否则它可能对比特币来说太好了。还记得 2009 年刻在第一个比特币区块上的文字吗,这就是比特币诞生的目的。[2023/3/13 12:59:31]

今天,加密货币终于又回到初心,回到金融领域找到真问题的解决方案。未来,加密货币将会在不断解决现实问题的轨道上重新起飞,健康起飞。

从纵向时间维度来说,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已迭代了十年,技术层面已相对成熟,从技术创新扩散曲线图来看,基本来到了“起飞点”附近;从横向行业维度来说,除了备受关注的Libra之外,还有摩根大通的JPMCoin等一系列加密货币找到了小范围的应用场景。

美国总统拜登:非农就业数据表明我们正在向稳定增长过渡:金色财经报道,美国总统拜登表示,非农就业数据表明我们正在向稳定增长过渡。我们在经济上还有更多工作要做,但“我们正在取得进展”。就业增长速度放缓,但仍为经济提供动力。[2022/10/8 12:49:07]

未来十年,一定是属于货币互联网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在PC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创建网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创造APP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在货币互联网时代,人们极大可能会在Token上来解决问题。

可以预见,货币互联网大致会经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从而全面嵌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第一阶段:“前货币互联网”时代

这一阶段以2009年比特币的发明为标志。在这个时期,加密货币通过“投机活动”的场景让少部分开始认识到这项技术,并成为这个领域相对早期的开拓者和传播者。但这个时期的加密货币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暴涨暴跌的加密货币让主流人群将其认为是局和局。

英国央行行长:我们正处在就数字货币提出重大问题并寻求答案的阶段: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我们正处在就数字货币提出重大问题并寻求答案的阶段,看到资产支持的数字货币的重大作用。 (金十)[2021/6/14 23:36:07]

不过经历了十年的行业沉淀期,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并实现多次迭代;另一方面成功引起了大资本、大公司的关注、研究和投入,为杀手级应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货币互联网的支付应用

这一阶段当然就是以Libra的出现为标志。过去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是Coin1.0,其典型特征是价格波动剧烈和匿名性,主要应用场景是价格投机;而以Libra为代表的Coin2.0则以稳定币为特征,主要应用场景是数字货币支付和跨境支付。

正是因为Libra的这一特性,不少分析文章将其比作国际版的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虽然这并不准确——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基于传统金融的账户体系进行的支付清算环节创新,而Libra是从货币环节对金融流通体系进行彻底重构——但在这个阶段,将Libra比喻为国际版支付宝/微信支付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认知。

声音 | 李礼辉:我们正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的关键机遇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区块链技术经过十年发展,应该说还处在一个初级应用阶段,现在已经有一些规模化的商业应用,但规模总体还不大。另外,很多应用还是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所以,区块链技术现在还不是特别成熟,区块链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还有待突破,我们还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的关键机遇期。

区块链是多种的底层技术创新,比如P2P的对等网络,还有一些密码学的算法作为一种组件技术,它本身是比较成熟的。但当我们把已有的组件技术集成在一起时,那就会得到新的要求。另外,区块链也有特定的技术,比如共识算法、智能合约,这些技术要满足规模化可靠应用的需求,也要进一步创新,让它更加成熟。

在中国运用区块链技术或者用其他数字化技术也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国是一个超大的市场。在超大的市场中,任何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都要达到超大市场高并发的要求。这也是未来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创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成熟所要努力的方向。(新华网)[2020/1/14]

可以想见,支付宝、微信支付在国内支付市场走过的路,Libra都会统统再走一遍,不过它的步伐一定会更快。一是因为支付宝、微信支付在市场上、监管上遇到的困难已经有了部分解决方案,二是从支付流程来看,Facebook的生态比当年的阿里巴巴和腾讯都要更完整。

声音 | 交易员Crypto Bitlord:我们正在朝着分叉XRP不断迈进:曾扬言要分叉XRP的交易员Crypto Bitlord称,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朝着硬分叉XRP迈进。Crypto Bitlord在Periscope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披露了这一信息,声称专家们正在尽一切努力让XRP硬分叉,并谴责Ripple向投资者抛售数十亿XRP。Crypto Bitlord表示,XRP离分叉越来越近,相关白皮书很快就会发布。他还提到,关于推进分叉的地下工作也正在进行,以获得官方支持。据悉,Crypto Bitlord是那些不满Ripple将其部分加密资产投资于有潜力推动XRP效用以提振币价的人之一。据此前消息,Bitlord曾给Ripple Labs下了60天的“最后通牒”,要求其停止抛售,否则“将发起一场社区接管”。此后该交易员称,因为此事收到了很多死亡威胁。[2019/9/14]

当年支付宝的走红是因为余额宝,微信支付的走红则是微信红包,一个是线上理财场景、一个是线上小额转账场景,将线上支付的流程打通后,又耗费巨资打通出行、商超消费等各类线下场景,并以补贴的形式粘结用户,完成了从线上到线下支付、从C端到B端的支付生态闭环。

阿里、腾讯完成这一系列布局通关大概花费了5年时间,而现在Facebook的生态中不但有普通用户,还有大量线下实体开通的Facebook官方运营账号,这意味着,Libra在Facebook的支持下走通支付应用环节,在商业逻辑和技术层面上并不会有太大阻碍。最大阻碍或是各国监管,不过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消除异见。

因此,Libra真正完成“国际版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构想,肯定不会花费太久,我们应该在未来几年就能见证货币互联网的支付应用来临。

第三阶段:货币互联网的新金融重构

这一步是以“Libra们”深入金融流通的各个环节为代表。需要强调的是,当Libra迈出半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商业主体和金融主体将加密货币的项目提速落地,事实上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多个组织和机构早已开始研究相关议题。

如果Libra成功落地,谷歌、亚马逊、苹果们会坐视不管?如果西方主流互联网公司都迈出这一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监管层会听之任之?

当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在金融体系流通应用后,首当其冲的是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衍生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支付清算、审计公证、大数据征信等等机构都将面临重构。届时,我们的金融效率会极大提升,而消耗则会极大降低。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金融”还仅仅是指以P2P、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行、大数据征信等模式为代表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而货币互联网语境下的新金融则是,加密货币对现有货币体系的改造,将使整个金融体系的土壤发生质变,从而引发行业重构。

这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危,对更多人来说是机,冲突在所难免,但进步势不可挡。

第四阶段:向“价值互联网”完成升级

当货币互联网重构金融体系后,新金融会作为社会经济运转的血脉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加密货币的支付应用只是货币互联网的萌芽,金融体系的重构也只是货币互联网的开端,而价值互联网才是货币互联网的目标——实现“价值”的高效流通,有人将其总结为:行为即支付,状态即结算。

这些可流转的“价值”不仅包括资产、信用、权益等,还包括状态、心情、行为等一切能被网络节点认可为“有价值的东西”。到了这一步,我们的世界会还发生哪些更美好的创新?留给时间谱写吧。

纵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解决信息流通的效率问题:从信息传输效率来看,我们的通信技术从2G、3G、4G发展到今天的5G时代;从信息的兼容性来看,我们从一开始只能在互联网传输图文信息,到后来传输音频、视频,再到后来的地理位置信息、行为数据等等信息……多类别的数据都实现了高效传输。我们坚信,在货币互联网时代,我们一定能够解决更多具有特殊内涵的价值流通问题。

当然,我们现在还处于行业最最早期的阶段,Libra只是“货币互联网”这艘邮轮的一声鸣笛,提醒大家要开船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46ms0-0:4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