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除了官媒外,还有许多无良媒体、无章法的自媒体总是想方设法吸引人们眼球,群众企图听到真实的声音居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假新闻的危害性也愈加显著。
理论听多了,动手干吧!
打击假新闻、深度造假和虚假信息是现代新闻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也有许多技术正在尝试去帮读者识别可信任的新闻源,但效果不甚理想。
于是乎,媒体巨头《纽约时报》正式进军区块链,采用区块链技术打击假新闻。
声音 | 纽约时报记者:Libra协会成员尚无一家出资,是否参与项目仍未最终确定:《纽约时报》记者Nathaniel Popper6月26日发文称,除了监管机构对Facebook的加密货币心存疑虑,其合作伙伴也是如此。Popper表示,Facebook的加密货币项目Libra的最大卖点之一是这家社交媒体公司拥有27个合作伙伴,其中包括Visa、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优步(Uber)等知名机构,它们都参与了这个项目。但Libra协会中的一些合作伙伴仍在以谨慎的态度接近Libra。其中七家公司的高管表示,他们通过签署并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加入了该项目,部分原因是他们知道自己没有义务使用或推广数字代币(Libra),如果他们不喜欢代币的发展,可以很容易地退出。由于谈判的敏感性,上述高管们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了发言。[2019/6/26]
该项目全名为“新闻出处追溯”,基于超级账本技术建立的一个私有的、经过许可的分布式数据库,由《纽约时报》在IBMGarage部门共同研发。
TNB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今日TNB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并宣布即将推出M.I.T(Miao’A International Timechain)。M.I.T致力于建立一个精准的基于时间价值的传输网络。为了更好地呈现个人的时间价值,并有效地匹配时间输出者和时间需求者,M.I.T将基于区块链技术,引入TNB数字货币,建立一个传输时间价值的系统。[2018/1/4]
研发团队设想,通过区块链网络共享图片“元数据”,可以有效地帮助新闻读者鉴定图片的真假。研发团队将这一机制命名为概念证明机制。
纽约时报:比特币崛起的背后是我们所信任的代码:纽约时报刊文:也许比特币正处于泡沫中,但泡沫和泡沫是不一样的,有些泡沫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价值或只是一个庞氏局,但其它的泡沫却可以像海洋那样煽动巨浪。我们可以回顾90年代末期的科技股票——可以很确定的说它是一个泡沫,但现在再仔细想想,人们对于亚马逊的估值真的过高了么?[2017/12/22]
从理论上讲,这些“元数据”包含新闻图片的拍摄时间、地点、拍摄者以及所有编辑和发布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媒体和用户可以判断出该图片是否经过PS等人为修饰,进而判断相关资讯是否是假新闻。
一篇相关的帖子表示,《纽约时报》认为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可以防止以前的记录被篡改。“文件与其说是被修改了,不如说是被建立起来了。”帖子写道。实际上,它必须确保它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是不可变的,毕竟想玩好区块链也不是这么轻易的。
不过目前,这个想法还只是个理论,因为《纽约时报》搜集还在确定该系统将如何运作的具体技术细节。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还表示,将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试验和继续深度探索这个想法。在试验的同时还将进行用户研究(预测是为了解该系统是否按预期工作),并将开发一个技术概念验证。
如果在初期阶段取得成功,《纽约时报》将会计划把这一理念推广到新闻业的其他领域。
假新闻可以人,假技术可不行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有点似曾相识?那就对了,因为这并不是区块链第一次被称为是解决新闻业现代困境的方法。不过很可惜,目前为止暂时还未看到任何具有实质内容的东西。早在两年前,一家区块链初创公司Civil就曾引起业界的注意,因为该公司声称其区块链将“修复”新闻业。这当中自然不乏对其持怀疑态度的人,但这并不足以阻止Civil在去年10月时入围福布斯。
《福布斯》希望Civil在其官网上发布文章的元数据,并在内容旁边展示一个徽章,以验证文章的真实性。但结果却是该抄袭的继续抄袭,连徽章都可以随意被盗用。不幸的是,就在《福布斯》宣布与该公司合作一周后,Civil便宣布其首次发币(ICO)失败。
事实上,要使用区块链解决假新闻相关的问题,还许多障碍需要克服。虽然区块链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被证明就是解决新闻业消息源难题的答案,但在本次《纽约时报》的尝试中,表现也还算不错。区块链目前还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阶段,需要各位区块链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一起突破技术瓶颈,真正将区块链技术落地于应用场景,造福大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