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我离开了项目方 去了交易所

在第一篇《行业反思》系列文章中,我们对曾经的明星区块链项目的二级市场行情做了简要梳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区块链项目的艰难处境。与此同时,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项目方的人员开始向交易所流入。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项目方人员向交易所流动趋势明显

由于从事媒体工作,5000人的微信好友早已加满,其中过半是区块链从业者,他们多数是在前两年allin区块链的。我最近注意到,不少朋友的工作发生了变动:从被视为最具有价值的公链团队跳槽去了具有盈利能力的交易所。

如:

今年刚过完年,原先在某公链担任商务的李鹤,就去了OKEX担任商务。今年4月底,刘伟从一家区块链公司离职,去了某二线交易所担任CTO。今年6月份,在某知名公链团队负责运营的王芳,终于决定离开待了1年多的团队,进入币安交易所任职。今年8月初,另一位在某公链担任运营总监的赵明去了一家新兴交易所担任CMO。于是,上周我在朋友圈发起小调查:项目方不少员工跳槽去了交易所,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

数据:交易所ETH余额/供应量比例跌至12.6%历史新低: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货币交易所内的ETH余额与供应量比例在过去30天内急剧下降,交易所存款和取款的净流量显示,目前已跌至12.6%的历史新低点。分析认为,该指标达到历史低点而ETH质押存款量不断上升,可能意味着ETH看涨趋势正在形成。自4月份的以太坊Shapella升级以来,锁定在质押合约中的ETH供应量大幅飙升。目前,超过2300万枚ETH存入质押合约中,占到总供应量的约19.1%。另据Glassnode数据显示,当前近 30% 的ETH供应量被锁定在智能合约中,包括去中心化金融合约和质押合约,高于2023年初的25.5%。(cointelgraph)[2023/6/25 21:58:36]

得到的答案多是肯定的,即:是普遍现象。

至于其中原因,有人说“交易所是食物链的顶端”,也有人说是“熊市穷怕了”,还有人说是“公链不赚钱,赚钱的只剩下交易所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与跳槽去交易所的朋友和交易所方面的负责人做了一轮深入沟通。

数据:比特币Ordinals铭文铸造费用突破1000万美元:金色财经报道,据Dune Analytics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NFT协议Ordinals累计铸造费用已突破1000万美元,本文撰写时达到12,145,182美元(461.6514 BTC),当前铭文铸造总量为4,292,526枚。此外,昨日5月6日比特币Ordinals铭文铸造量达到324,804枚,创下迄今为止历史第二高单日铸造量记录。[2023/5/8 14:48:51]

公链之困:缺乏持续造血能力

王芳踏入区块链的第一站就去了国内某知名公链团队,期间付出了很多心血。

问及离开的原因,王芳总结说:把所有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想的过于简单了。

“很多公链项目,一很难改变行业自身客观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二是我个人当时的立场也很难改变团队主观存在的一些不能说的障碍因素。”所谓的行业障碍因素,王芳指出,一个是技术难度大,另一个是政策制约。用不好听的话说是,“现在整个区块链的行业技术基础,支撑不了超大规模商业应用。而这些项目如何维持下去继续努力这番事业呢?要么是投资人支持,但是这不可永久持续。于是现实情况是,项目们要在二级市场让投资者先投资他们的梦想,为他们的项目梦想买单。”

某巨鲸持有者于今日转移177,69枚BTC,价值约合4.99亿美元:4月5日消息,据 mempool.space 数据显示,某 BTC 巨鲸持有者在比特币区块高度 784,060 处(北京时间 22:46)转移大量 BTC,将 177,69 枚 BTC 从 177 个零散地址整理至单一地址,价值约合 4.99 亿美元。[2023/4/5 13:46:37]

所以,市场上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除了个别项目因为早期投资机构不差钱的,不少项目不得不去向二级市场割资金维持运转。

王芳所说的不无道理,万点网CEO、BitMart交易所联合创始人丁阳表示,“公链的技术突破和共识达成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而公链项目本身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资金资源,但又难见造血盈利的模式。之前因为大行情的机遇,早期发起的公链能获取到市场红利,但近年来市场萎靡,加之公链项目越来越多,自然生存就困难了。”

加密货币期权交易所 Deribit 选择 Eventus 作为交易监控平台:金色财经报道,市场风险解决方案提供商 Eventus 宣布,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所 Deribit 已选择该公司的 Validus 平台在交易所提供市场监控。

Deribit 首席法律、合规与监管官 David Dohmen 表示,该交易所考虑了多个贸易监控系统,以期在迪拜的虚拟资产监管局下运作,并且 Deribit 希望扩展到其他司法管辖区,同时保持最高的合规标准。[2023/1/25 11:29:43]

基于以上存在的因素,王芳决定离开项目方。而之所以选择交易所,在王芳看来,原因有二:一是站在市场运营的角度,交易所能学到更多不一样的,尤其是头部交易所。二是站在职业规划的角度,交易所也是完善区块链从业履历的一条途径。

不过,王芳依然看好公链项目,“行业早期都得经历这个阶段吧,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心里承受能力,所以我真的觉得有勇气做项目的,还是真的厉害。”

SaaS初创公司ORNA完成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将推出用于安全数据存储的区块链:金色财经报道,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软件即服务”(SaaS)初创公司ORNA宣布完成了一笔超过1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WGG Capital Canada 领投,该公司没有透露本轮融资的其他投资者信息。得益于这笔最新融资,ORNA将在2022年内发布一些新功能和集成,包括推出用于安全数据存储的区块链、用于推断事件处理逻辑的增强型 AI 、以及支持量子密码学的应用程序。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ORNA的人工智能引擎目前能够整理 28 个来源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基础设施和暗网,为 IT、法律、执行、人力资源、通信和其他领域。(betakit)[2022/6/9 4:12:32]

交易所黑洞:强大的吸金能力

丁阳是2013年踏入币圈的,2017年11月,丁阳和几个合伙人创业的时候,有不少选择方向:交易所,公链,矿业,投资。但团队认为在整个生态圈,交易所是核心赛道,盈利模式清晰,而且未来的想象空间也是最大的。所以最后决定先集中精力做交易所。

交易所,也确实显示了强大的吸金能力。

据TheBlock测算,币安2018年净利润约4.46亿美元左右。2019年Q1,币安大约盈利7800万美元。

据科技金融在线根据测算,火币2018年收入约为4.5亿美元。

据OKEX活动一周年发布的官方数据,OKEX一年共分红2.12亿USDT,对应全年手续费收入约4.24亿美元。

据路透社的估计,美国第一大交易平台Coinbase在2018年收入约为5.2亿美元。

强大的吸金能力,自然会吸引人才的流入。

实际上并不止这些。

BFX交易所战略顾问郐冬认为,除了上述因素,交易所门槛被简化以及交易所业务多元化布局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

目前开交易所的门槛被大大简化,只需要有较好的域名、适合的运营以及明确的方向,就可以开一家专属的交易所,这也导致交易所关于运营和商务方面人才需求增加,有点类似当年的互联网创业热潮。

另一方面,交易所也在扩展更多样的业务模式,很多交易所也组建了自己的投资部门,战略投资或直接孵化了公链项目,来完成交易所的生态布局。

交易所门槛有多低呢?郐冬告诉我,初次搭建基本服务普遍在10万~70万元之间,每家服务商有不同服务的套餐,接下来团队主要是在UI、运营和商务上需要人力来进行推动。

具体到交易所人员的薪资水平,郐冬表示,产品PM普遍在15K~30K之间,国内市场岗位普遍15K~20K,海外商务岗位可能高一些20~30K。更多的还是看激励,比如平台币激励,项目方激励,年底福利这类。

李鹤进入OKEX已近半年,负责OKEX海外的量化用户对接和B端机构类的合作,他向我形容现在的工作是:视野广,挣得多,人才更多,生活更丰富。

“一切都很正规,五险一金,正常上税。我来了半年,没有加班过一次。”不过,头部交易所的用人标准也很严格,“上星期刷来一个牛津的硕士,因为经验不够被刷下来了。”

公链破局:如何夹缝求生

熊市还在持续,市场上声量最大的依然是交易所,间或会出现一些新项目,热闹的宣传过后往往归于沉寂。而此前发行的老项目,声音日渐微弱。

对此,郐冬指出,一方面是资金性问题,很多老项目如公链或DAPP应用,它如果要真的投入运营去推动,会有很多的资金消耗,同时这些项目也在估值过高的时候上的Token,有大量的参与者还持有着,也不适合转型做模式,来发声。

另一方面是新的势力已经出现了,交易所支持孵化做公链,传统机构直接进来做纯链方案,这时候只是垂直在加密货币领域的老项目,将备受挑战,因为很难跨领域去做扩展。

“其实人才是一个侧面,反映的是资金的流向。很多公链已经沒钱烧了,但二级不好,只能走模式、CX去了。”一位公链市场总监这样说。

可以看出,缺乏持续造血能力以及来自交易所的降维打击,是困扰当前公链团队进一步发展的阻碍。那么,公链项目到底如何寻求盈利场景,摆脱短期炒作的桎梏?下回分解。

注:以上部分人员为化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4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