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去年搞区块链的那些人 今年都去哪儿了?

“这个圈子太low了,记者像公关,公关像微商。”——王晴

“做人当如孙大圣,若有去无回,便一去不回”——某区块链创业者

“去年好多群,今年群里都没人讲话了。大家都亏惨了。”——李书“最早玩的时候,心跳特别厉害。”——李书“走在路上,账上一天几十万,旁边一个骑电动车的人,说自己一个月工资两三千。啊生活,可真是魔幻。”——谭生生“你说我如果是接受过殿堂级教育和培训的人,我怎么能接受,突然让我拎个包儿,整天窜在一些,大家都群情激愤的,讨论炒币,怎么把项目搞起来,怎么割韭菜……这种状态么?这种事情,你能理解么?”——某行业人士

一、“不要再跟我提区块链了”

2018年中,受朋友邀请,王晴加入了一家区块链公司。此前,她在一家知名大公司任职,之所以寻求新机会,一方面是基于职业本身的瓶颈;另一方面,则是出自对区块链这类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工作半年以后,她发现自己好像还是过于理想主义了:不仅没有学到任何新知识,每天还要面对那么多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和事。

“这个圈子太low了,记者像公关,公关像微商。”而她自己所从事的资讯类工作,身边很多同事还经常“发个快讯都是错别字”,这简直触犯到了她的专业底线。

本来她加入这家创业小公司,工资是要比之前要高一点的。但算上996的工作状态的话,其实也高不到哪里去。最主要是什么呢?除了职业成长的问题以外,她又恰巧赶上了币圈熊市,之前投入的十几万,一夕间,全都化成了梦幻泡影。

抱着及时止损的心态,她主动向领导提出离职,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实在是太辛苦了,感觉休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关怀”。她如此安慰自己。

只是没想到,这一休息就是半年多。2019年初,恰逢公司裁员潮,工作变得异常难找。眼下已是七八月,她仍在家“休养生息”。

——对于王晴的遭遇,张丽可能也感同身受。

2018年以前,张还在一家“高大上”的传统VC机构任职,表面风光无限。结果去年正逢区块链概念火爆,她就拉了个合伙人,转身跳入了区块链行业。谁想到后面行情不好,tokenfund面临解散,现在,她听到“区块链”三个字,都只想叹气。

报告:去年加密货币新开发者下降近50%:金色财经报道,根据Electric Capital的《开发者报告》研究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新进入加密货币行业的开发者数量下降了近50%。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加密货币生态系统每月活跃的开源开发者约为21300人。自2022年6月以来,该领域的开发者数量下降了22%。

开发者报告估计,自2022年6月以来,约有7,700名新晋开发者离开了该领域。在该行业工作长达两年的新兴开发者增加了1650名,而在加密货币领域拥有两年以上经验的老牌开发者增加了150名。[2023/7/11 10:47:14]

“做人当如孙大圣,若有去无回,便一去不回”。此间曾有区块链创业者如此鼓励自己。这句话背后暗含的,其实是创业者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决心,本也无伤大雅。但有时候这句话又很讽刺,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区块链世界怀抱巨大希望、又折戟沉沙的人来说,

“若有去无回,可能就真的一去不回了。”

二、离开的人为什么离开?

比特币最早诞生于2008年的那次金融危机。当时各国央行都在放水,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民众对于政府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最终催生出了去中心化数字货币这样的概念。

此后币价的每一轮爆涨,都会使得一大波人卷入行业。根据coinmarketcap交易所提供的数据,历史上币价主要经过三轮爆涨,分别是2011年、2013年、以及2017年。而大多数人涌入区块链这个行业、全民炒币,主要还是在2017年这一波。

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大V的推波助澜。比如蔡文胜、李笑来、薛蛮子这样的传统互联网人,也开始谈论区块链了,这个概念才真正开始大众化。

不少人都是这个时候入场。其中大部分是散户,又称“韭菜”。此外,也有一些真的想要做项目的人。但他们在整个行业的生存状态,其实也是步履维艰。

在创业者李书的观察中,整个区块链世界就好比是一个金字塔。最顶层是那些交易所和比较大的投资机构比如币安、火币,因为资源都集中在这些人身上,有些人甚至是交叉持股,所以无论熊市牛市,他们都不会亏钱。

Bitbns CEO承认交易所在去年2月遭黑客攻击,但未证实被盗金额:3月2日消息,印度加密交易所Bitbns首席执行官Gaurav Dahake昨日在AMA会议上承认,该交易所确实在13个月前遭到了黑客攻击。但Dahake声称,该系统离线是为了分析异常情况,并不是为了隐藏黑客行为。他还表示,在此类事件发生后,交易所会改善其安全系统,Bitbns在攻击发生后的13个月里一直“无缝”运行。不过Dahake还是没有证实该交易所在攻击中被盗的资产数量。

昨日消息,ZachXBT表示,加密交易所Bitbns隐瞒了去年2月份750万美元黑客攻击事件。[2023/3/2 12:38:39]

往下走可能是行业早期的一些大佬,比如李笑来、杜均这种人,为什么排在第二层,主要是因为这类人的风险要比第一层大很多。当然为了平衡风险,他们现在也会投资一些天使级别的项目。

再往下就是一些做小项目的人。这些项目方往往会跟操盘手合作,因国内政策原因,操盘手肉身一般在新加坡加拿大。这些人的风险系数包括赚钱能力相对第二层,也会更低一些。

最后,就是风险系数最高、赚钱能力最弱的散户了。为什么去年很多散户进入了区块链的圈子又选择离开?除了没有资源等原因以外,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没有碰上很好的行情——以比特币为例,2017年全年到2018年前三个月,行情都非常高涨。很多人恰巧是在这个时候入行,后面就碰上了高开低走的市场,一直到11月为止,都是惨不忍睹。

另一方面则与他们的心态相关。好奇者有之,投机者更多。人人都希望能从这个不够成熟的市场分一杯羹,“一夜暴富”、“财务自由”。这种给自己画大饼的状态,使得不少人甚至贷款卖房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在完全由情绪主导没有理性指挥的情况下,折戟沉沙可能也是在意料之中。

“去年好多群,今年群里都没人讲话了。大家都亏惨了。”李书感叹道。李书以前曾在金融机构工作过,有很多做交易的经验。从专业的投资角度来看,他会通过算一笔交易的期望值来做最后决定,“期望值越高的交易做得越多,整体就是越赚的”。这是他与其他散户的不同,也是他最后还能留在币圈的原因之一。

数据:去年涉加密行业刑事案件达409起: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20年与加密货币相关诉讼高达872起,从2014年开始收录加密行业相关案件诉讼起,从12起案件到2017年首次超过100起案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从案例性质来看,其中2020年与投资相关案件占有223起,非法占有占169起,民间借贷占87起,76起,融资相关51起,经济犯罪64起;其中刑事案由占409起,民事案由占457起。(华夏时报)[2021/1/21 16:41:26]

理性角度来看,区块链世界所衍生出来的这一切应用,本质都还是非常新兴的事物,甚至很多时候也受不到法律承认,长期游走于边缘地带。很多人在进入这个圈子以前,并没有做好全面的调研和心理准备,就仅仅因为媒体的“暴富”描述,或者那样一个美好的“去中心化”、平等的迷人世界,就怀着一腔热情加入了过来。但他们忽略了,这还真的只是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就像世界上所有其他新兴的行业一样,它需要监管、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它不该被随便捧上神坛、也不该被盲目污名化。——那些其实是人们不理性的投射。客观来说,区块链世界的运行逻辑,也并没有脱离这整个世界的基本规律。

人们希望它开花结果。但他们又没有时间等它开花结果。孰之过?

三、留下来的人,也不容易

炒币和炒股票不同。7乘24小时,投资者要时刻承受资产波动,颇有些“金钱永不眠”的味道。

“最早玩的时候,心跳特别厉害。”炒币几年以后,李书坦言自己心态都变了好多。现在对他而言,炒币就是一项业余投资。而且他越来越能感受到这件事的小乐趣。比如今年7月初,他观察到比特币走势和黄金正相关,就借此狠狠赚了一笔钱。

但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么幸运。大多数还坚持留在区块链圈子的,用他的话来说,基本都是“靠信仰支撑”。

“正儿八经整个行业挣钱的,都是那些做量化的,包括管理操盘的这种人。就是务虚的。所有务实的基本都不太赚钱。”另一位区块链创业者谭生生对《小小的商业笔记》如此说道。

谭是区块链世界坚实的信徒。他相信区块链总有一天会颠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这种组织可能会成为主流。他说自己甚至已经不想再回到互联网了——尽管他此前曾是一名连续的互联网创业者,但是现在,他只想全身心拥抱区块链这个未来。

动态 | 2019年半年报中提及区块链的52家区块链概念股营收相比去年同期增12.8%:数据显示:2019年半年报中提及区块链的52家区块链概念股营收相比去年同期增12.8%

近日,118家区块链概念股公司发布年中财报,其中有52家提及区块链。52家区块链概念股总体市值6443.53亿元,其中苏宁易购以835.06亿元位居榜首。在52家区块链概念股中,流通市值低于100亿元的有34家,占比65.38%。100-200亿元的有10家,200-500亿元有5家,500亿元以上的有3家。总的来看,在2019年半年报中提及区块链的52家区块链概念股营收相比去年同期增12.8%,净利润降低9.91%。(巴比特)[2019/9/1]

他描述起自己过往与区块链打过的几个照面,都非常魔幻:

2011年,他第一次下载比特币最原始的钱包,还在聊天室内和韩国人、日本人一起聊天,但后来因为手续过于复杂,他并没有做交易;2014年,国内有一群人开始以公司化的方式运作比特币,甚至很多大妈也开始入场,但他当时还在创业,依然没有去做交易;

直到2017年,某一天在公交车的电视广告上,他再次看到了区块链相关的新闻。如梦初醒一般,他忽然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他想起以前在房地产门口看到那些彻夜抢房的人,心想“这些人真傻逼”,后面觉得,还是自己“傻逼”。这一次,他决定不要再受束缚,要认真研究区块链。

很快,他就东拼西凑了几十万开始炒币。短短两个星期,几十万变成五百万。“好像打开了新世界一样”。走在路上,账上一天几十万,旁边一个骑电动车的人,说自己一个月工资两三千。他想,啊生活,可真是魔幻。

无法回头、也不想回头了。此后他又专门成立了一个token社区,不停地在这里面分享、演讲、包括直播。据他口述,目前那个token社区是盈利的,其商业模式是通过它与其他平台的合作,比如线下类似收钱吧这样的业务,为自己带来利润;最后的利润,减去部分运营成本,再在社区分配给活跃用户。

但这件事其实也不容易。比如用户教育成本很高,要不断说服线下店家;此外他们所发行的token暂时也无法与现实世界有更多的互动,主体还是在自有的社区包括商城里面运作……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日本去年因黑客攻击而损失加密货币约620万美元:《日经新闻》近日消息,据日本国家警察机构(NPA)发布的数据显示,因黑客攻击,去年日本约有620万美元(约合3925万元)的加密货币损失。[2018/3/23]

不过好在,社区商业模式很轻,没有太多人工成本。所以作为一名区块链创业者,他的压力也没有其他同行那么大。

事实上,目前很多区块链圈子的项目,都存在人工成本很重,商业模式也未跑通的问题。再就是竞争壁垒。即便跑通了。其商业模式也还是在和传统类型竞争。“你打区块链的旗号开个商城,怎么跟社交化电商、云集这些比,非常之难。”从门槛来说,巨头如果想要切这部分业务,可能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要获得足够宽的护城河,最好是项目足够早,方向没被巨头盯上,此外,又能够得到区块链行业内外的诸多资源。

圈内某知名区块链媒体,在这方面就很有意识。他们会有意识地找到一些圈外认可的大佬去做采访;包括自己的投资方,也都是传统加区块链复合背景。

就职于这家媒体的记者曹方,对此表示非常感动。“毕竟赚钱的机会那么多,很多人在传统的圈子就有很多的钱很好的地位,他为什么要为这件事情奔走发声呢?”他认为,自己的老板在做区块链媒体这件事上,是真的有情怀和策略在的。

但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非常痛苦。他觉得入行以后的很多人,其实都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好像进入区块链以后,身边的人都逐渐开始疏远自己了。认为是进了圈”,“所有人都不承认你,甚至你写个非常专业的报道,都得不到那些所谓主流媒体的转载。”

再加上工作上所接触到的人,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候也会加深这种难过。“以前你做记者,接触的是那种高大上的人;现在接触的很多项目方,直接就拎个包窜在一起,群情激愤地讨论如何炒币,你能理解么”。

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这个行业目前最真实的现状。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它在慢慢变好。尤其是大浪淘沙,去年走了一批人以后,还留下来的那些人,信念上可能更加坚定;包括留下来的那些公司,流程和规范也在越来越标准化。

四、一次对话

——你自己现在最困惑的职业发展问题是什么?

以前在别的媒体,分工非常明确,这边每个关键岗位只有一到两个人,很多琐碎事情都要自己来做。非常创业公司的状态。

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生活其实是很受影响的。很累,有时候就不想去社交。但你要获得信息来源,光坐在办公室里,是没有任何用的。你又需要去跟人交流。

另一个问题,是身边同事的不专业。去年这种情况比较明显。应届生,或者实习生,更多一些吧。我们做的是媒体服务,很多人连基本的信息要素都搞不清楚,眼高手低。做出来的东西也很粗糙。

——你觉得他们进这个圈子为了什么?

肯定是看到了赚钱的前景。投机占很大比重。浮躁。传统媒体我们会平心静气跟人去聊,去做一个选题。

——你觉得跟他们在一起学不到东西。

你能指望一个,比你工作年限少很多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么?

——这个行业招来的很多都是这样的人么?如果钱很多,招来的不应该是优秀的人么?

怎么说呢。肯定也存在,谁敢不敢吃螃蟹的问题。

——反而是那种,什么都没有的人,或者胆子更大的人,更敢吃螃蟹。我理解可能有些人还是有历史包袱。

币圈,本来就草根的崛起嘛。很多公司,甚至都皮包公司的那种感觉。有时候跟他们交流,会觉得,哇塞,你们这,说的都是啥啊。

比如你之前在一个高大上的vc,然后突然来到这个地方,然后人家要发个币是吧,名字你都觉得很,什么mlgb这种名字都能出来,就很low。你说我如果是接受过殿堂级教育和培训的人,我怎么能接受,突然让我拎个包儿,整天窜在一些,大家都群情激愤的,讨论炒币,怎么把项目搞起来,怎么割韭菜……这种状态么?这种事情,你能理解么?

现在很多币圈的项目是不落地的啊。就是一个空气。我只有一份白皮书,描述的前景特别美好。99%都这样。

——这个行业里的投资方都是什么背景?

有一些是传统机构的投资人;有一些就是单纯的,我就是有钱;还有一些,就是看到这个行业不错,想去试试。也不是所有项目都很烂,如果ABC增值,它就能赚钱。

你听说过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吗,你说它到底有多大价值。你可以把当时的币圈,理解为那种情况。本身不一定有价值的东西,当大家的热情都被燃起来之后,他们就是会相信,这个东西就能鸡生蛋、蛋生鸡,就能赚钱。然后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进来了。

——那你怎么还能留一年?

99%的子,还有1%是好的呀。

——就为了那1%是好的,就愿意坚持留下来?

我觉得最起码我们这个平台,接触的很多都还是可以的。我们不喊单,媒体同行我不做评价,但这个行业,我觉得,还是真的有人在认真做事儿的。尽管比例很少。

——那我真的不能理解,你们为什么还留在这?

现在区块链金融市场已经在三千亿美元了。这个产业是有真实的这种需求的呀。你不能看不到这些啊。

——留下来需要勇气么?

我觉得不需要勇气。就是一份职业。我觉得按照99%是好的、1%是不好的来分,太过于简化这个世界了。

——离开的人为什么离开?

离开的人,肯定是因为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所得太少了。大于自己的投入,这是很直接的原因。不是所有人都很幸运能进到头部的几家。

另外,去年大家都太高涨了。对于区块链的未来也充满信心。就是他们认为,区块链是具有颠覆性质的。过了一年,人家发现,真正要颠覆一件事情是很难的。这个行业能不能发展起来是一个问题,多久发展起来是另一个问题。大家都会考虑自己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Facebook发币这件事情,对行业来说,是不是一个正向的激励?意义在哪?

Facebook是今年6月发币。但在国会举办了两场听证会,没有过关。币价现在又踌躇不前了。它使区块链或者加密货币,摆脱了这种污名化的状态。大家之前一直觉得加密货币没有用,就是炒作。

第二,Facebook发币这件事,使人们看到,加密货币有实际用途。真的可以降低流转成本。比如解决跨境汇款等问题。

第三,大家都开始关注这个市场。原先错乱无序,监管都是各个国家各自为政。很容易,恐怖融资很容易,现在大家可能会联合起来,需要协作。

libra那个愿景很好。全球十多亿人没有银行账户。比如很多小国家,没有这样的服务,或者是倒贴钱的。数字货币降低了很多成本。

但还是很难。因为facebook发币这个时机,面临很大压力,之前数据泄漏问题,美国大众对其非常不信任;整个加密货币,都没有进入主流;美国国会现在也在对亚马逊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进行反垄断诉讼。

它太新了。大家不理解它。老板为这个事情发声,情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看到这个事情的巨大潜力。现在大家都把比特币看成数字黄金,黄金市场几万亿美元,现在整个数字货币才几千亿美元。它是一个有真实需求的行业,需要的只是时间。

——在这个行业里,怎么区分投资和投机?

投资和投机其实也很难区分吧。长期投机,就是投资啊。

我觉得,比害怕投机更重要的,恰恰是没有投机。没有投机的话,这个市场就是一潭死水了。进不来钱也进不来人。

——币圈和链圈氛围会不一样么?我听很多人说链圈更务实。

很难用务不务实,浮不浮躁,这种词汇来形容两个圈子的差别。比如链圈,可能更希望改造一些更底层的东西。发展上会相对慢一些,因为区块链本质上还是互联网的一个连续,并没有脱离最底层互联网的这种东西。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各类设施已经非常完善,效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区块链其实也想提高效率,但问题在于,当前的技术没有对效率有多大的改善。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

爱上你不如爱上海动力火车;林志炫-继续转动

注:对话略有删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78ms0-0:4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