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穆长春履新央行数研所掌门人 中国数字货币亮相在即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此前「腾讯一线」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2018年10月,姚前卸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后,穆长春接任了该职务。

《上海证券报》称,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今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Libra后,央行开始密集发声。穆长春也多次针对Libra和央行数字货币发表公开评论。时间线如下:

7月8日,穆长春于「财新网」发文称,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表示,Libra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这类稳定币的出现和发展,无论是从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还是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都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以及各国央行及国际组织的监管合作;

穆长春: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已达620亿元:11月3日消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周三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会议上表示,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已达到约620亿元,共有约1.4亿人启用了数字人民币钱包。155万商家接受该钱包支付,可用于公用事业、餐饮服务、交通、零售及政府服务。穆长春也重申数字人民币没有正式推出的时间表。(路透社)[2021/11/3 6:29:44]

7月9日,穆长春于「彭博」发表英文评论文章,再次强调Libra必须纳入央行监管框架。穆长春还表示,Libra可能会引起汇率套利及不同货币间竞相印钞,要尽快让人民币实现可兑换才能抵御住Libra的侵蚀;

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穆长春首度公布央行数字货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同时宣称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

动态 | 穆长春履新央行数研所掌门人 中国数字货币将正式亮相:上证报记者近日获悉,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称央行数研所)迎来了新任掌门人,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担任所长,这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近在咫尺。据悉,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该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向记者表示,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2019/9/6]

9月4日,穆长春于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开设「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付费课程,截至目前,购买人数已接近15000人;

9月6日,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央行支付结算司原副司长穆长春正式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多家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称,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声音 | 央行穆长春:央行数字货币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是可以加载智能合约的。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具有无限法偿特性的货币,它是对M0的替代。它所具有的货币职能(交易媒介、价值储藏、计账单位)决定其如果加载了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会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2019/8/10]

数字货币亮相为期不远

据悉,自前任所长姚前担任中证登总经理后,央行数研所掌门人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多家与该研究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向记者表示,穆长春成为第二任所长后,央行数研所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距离正式亮相已经不远。

声音 | 央行穆长春:央行数字货币即将推出 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即将推出,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上层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层是商业机构。关于央行数字货币为何会选择“双层运营体系”,穆长春解释到:1. 央行数字货币必将是面对零售场景、面对公众,而比特币、Libra的性能并不能满足高并发,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后,决定采用双层体系。2. 大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是复杂的系统工程。3. 商业银行等机构的IT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用户基础庞大,服务习惯已经养成;人才储备较为充分,IT专家众多;系统的处理能力较强,在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4. 通过双层运营的设计,可避免将风险过度集中在单一个体。5. 单层投放会引发“金融脱媒”。央行直接对公众投放数字货币,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极端情况下,还会颠覆现有金融体系,出现央行包打天下的“大一统”局面。6. 双层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的债权债务关系,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7. 央行不会预设技术路线,任何一个先进技术都可能用于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电子支付与央行数字货币界限模糊;可以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链得得)[2019/8/10]

2014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便提出构建数字货币的想法,央行也成立了全球最早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该所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央行整体工作安排,专注于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新任所长穆长春近期就数字货币发展发表了诸多观点,并于本周发布了《Libra与数字货币》的公开课,详细解读了中国数字货币DC/EP,同时也回答了市场对于Libra等市场热点问题的关切。

中国数字货币技术更完善

“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称之为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我们对它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穆长春对于中国版数字货币进行了清晰定义。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具体场景中,只要手机上有DC/EP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传统电子支付在没有信号的环境中无用武之地,而DC/EP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称之为收支双方“双离线支付”。

“即便是Libra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穆长春表示。此外,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为何执着于研发数字货币?穆长春强调,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需要未雨绸缪。

同时,DC/EP的推出也考虑到居民消费的隐私权。穆长春表示,公众有匿名支付的需求,但如今的支付工具都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匿名支付需求,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诉求。

央行对技术路线保持中性

穆长春表示,目前DC/EP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这意味着将有一些商业机构也将参与数字货币运行之中,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调动市场机构积极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DC/EP”,初期将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7家机构发行。

穆长春透露,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不预设技术路线。Libra是混合架构,DC/EP也是混合架构。但在这个层面,央行保持技术中性,不干预商业机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向公众兑换数字货币时,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是传统账户体系都可以。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他表示,DC/EP的投放过程跟纸钞投放一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DC/EP依旧是M0替代,具有法偿性。

对于用户而言,只要下载一个App进行注册,就可以使用数字钱包,充值取现则需要对接传统银行账户。

不过,此次穆长春并未讨论备受关注的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功能。穆长春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但如果加载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其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数字货币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记者:孙忠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46ms0-0:48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