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陈纯是谁?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区块链,价值在哪里

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6月,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为核心支撑学科的校级创新研究机构。作为国际领先的区块链研究平台与产业实践创新基地,研究中心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引,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区块链研究中心的目标,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开展国际一流的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攻克底层技术难关。汇聚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等相关优势学科研究力量,与世界顶级科研团队展开人才汇聚与培养合作,融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有效推动我国自主、安全、可控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区块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高地。

陈纯是谁?

1955年生,浙江象山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控制理论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和浙江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所长。现为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是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入选专家,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并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纯:联盟链监管技术研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金色财经报道,在6月5日举办的2020CCF青年精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演讲表示,社会各界基本形成共识,联盟链在赋能实体经济、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联盟链的自主、可控非常重要,联盟链应具备标准的基本组件,包含:共识平台、链上链下协同、跨链平台、区块链开放服务平台。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区块链技术可构建价值互联网,大有可为。此外,在联盟链的众多核心技术中,联盟链监管技术研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20/6/5]

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致力于将高水平的研究与产业应用相结合,主持研制完成“计算机丝绸印染花样设计分色处理及制版自动化系统”、“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等多个工程系统,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近年来,率领团队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系统开展了重点研发,开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处理平台“流立方”,在相关应用领域得到了全面推广。

声音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区块链产业生态初具 强监管方能行稳致远: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发表文章《区块链产业生态初具 强监管方能行稳致远——谈区块链技术、应用与监管挑战》。他表示,区块链应用不断深化拓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挑战。风险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二是公有链的匿名性特征以及信息难以删除的特性,容易被利用散布不良信息,因而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挑战;三是对金融安全的挑战,目前打着“区块链”旗号进行非法金融活动的案件频发,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对于目前区块链监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区块链节点的追踪与可视化;其次是联盟链穿透式监管技术;再次是公链主动发现与探测处置技术;最后是研究以链治链的体系结构及标准。[2019/12/27]

10月31日,记者在浙江大学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纯。此前,陈纯院士在中央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就区块链问题作了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声音 | 陈纯院士:要争取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大力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11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的文章《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新动能》,介绍区块链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文章称,未来,区块链在技术研究、产业应用、监管服务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争取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主动权,特别是要实现高性能、安全隐私、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的联盟链核心技术的突破,大力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在区块链系统研发和部署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而不是完全基于国外开源平台。现在大家对区块链感兴趣,有了解的需求,这是好事。相关技术介绍和知识普及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专业书籍和科普读物应该相互配合,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2019/11/26]

存在四大技术难点

声音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区块链发展需要解决监管问题:据央广网消息,10月31日,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就区块链研究的多个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陈纯介绍,区块链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和国外侧重发展公有链不同,中国的区块链研究集中于联盟区块链的技术,目前在金融和民生等领域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应用。比如,一些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应收款链环节,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陈纯看来,区块链技术实际上还处在技术研究阶段,离大规模的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区块链发展需要解决的另一大问题是监管,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就区块链发展应用中的“实名制”和“备案制”做出了相关规定。监管需要“以链治链”,陈纯介绍,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正在从技术监管方面进行积极研究。他还指出,强化对区块链平台级应用的安全评估,提升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合关性和规范性,协助建立健全区块链的监管体系,强化区块链的监管能力建设,共同探索区块链的监管新模式。[2019/11/1]

陈纯认为,在技术研究上,应争取区块链技术发展主动权,大力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加速建设底层平台、业务应用等相关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而联盟链是中国区块链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研究热点。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区块链+”运用于民生领域,发展联盟链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陈纯认为,联盟链当前存在4个方面急需突破的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安全隐私、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

声音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应该拥抱区块链监管:金色财经报道,10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区块链规定要备案和实名,但是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是匿名性,需要技术监管和金融监管赶上来,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同时区块链发展更要拥抱监管,就像开车的时候路上需要交警来管理。[2019/11/1]

“其中,高性能关键技术是区块链亟待解决的问题。”陈纯表示。公有链目前每秒只能处理几十个节点的数据,国内领先的联盟链技术目前每秒则可处理上万个节点,而在“双十一”高峰期,阿里云每秒要处理30多万个订单请求。在大规模应用或出现大数据量的情况下,区块链性能会急剧下降,为了支撑大规模多种网络结构组网,需要实现高性能的共识算法、高效智能合约引擎、新型共识机制等技术突破。

陈纯还提出,如果区块链要服务于各行各业,即实现“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话,还应解决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的问题,即如何实现区块链和所有传统的可信信息系统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赋能生产生活各行业

谈到区块链的产业应用,陈纯介绍,中国和西方经历了两种不同的路径。在西方,区块链源自比特币这一金融创新而后向其他行业渗透,“基本上是由金融创新拉动的”;在中国,区块链对各行各业的赋能效用在一开始就十分显著,并不依赖金融行业的带动。

“今年以来,联盟链在我国金融、民生、政务、工业制造等诸多领域都有了落地应用。”陈纯介绍,如全国已有491个城市的住房公积金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联接起来,大大方便了人才频繁流动的大环境下人们办理公积金业务的需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而有了区块链技术,数据也不用跑路了。这将带来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陈纯说,要实现大规模的公积金数据跨城市共享,如果没有区块链技术,可能就要组建集中管理数据的部门,建设集中存储数据的物理空间,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数据留在各个城市,只通过智能合约同步到相应节点。

“我们要充分认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积极探索和拓展技术落地,重点分析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的业务痛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度,共同建设更加完善的产业应用生态,努力使区块链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支撑技术。”陈纯说。

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没有好的监管,就像马路上没有交警,或者没有红绿灯。”在采访中,陈纯着重强调了探索区块链监管技术和政策的重要性,“可能有的人本能地觉得最好不要有警察、不要有红绿灯,车子可以开得更快,而事实上,没有监管的马路是寸步难行的。”

陈纯表示,公有链因其分布式、不可篡改、不可删除、低成本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可能被用来传播有害信息,带来很大的监管挑战。“任何一个好的技术或者工具都需要被正确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区块链技术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

陈纯表示,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底层基础设施,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应强化对区块链平台及应用的安全评估,提升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协助建立健全区块链监管体系,强化区块链监管能力建设,共同探索区块链监管新模式,实现监管技术的升级和提效,并降低监管成本,确保产业发展与监管并行,为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创造环境。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其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占领世界技术高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民生等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信,区块链技术一定能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31ms0-0:54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