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新华社:炒币、挖矿再度火爆,警惕披着区块链马甲的金融重出江湖

12月4日,新华社发文《新华视点:“炒币”“挖矿”再度火爆,警惕披着区块链“马甲”的金融“重出江湖”》。文章指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旗号推广宣传虚拟货币、资金盘,将区块链技术等同于虚拟货币,甚至出现“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政策已过时”等言论,有的用“链”“挖矿”“IMO”“STO”等花样翻新的名目,披着区块链的“马甲”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目前,上海、北京、广东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措施,对虚拟货币交易场所进行摸排整治。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毛洪亮告诉记者,近期、资金盘等不法活动利用区块链概念和发行虚拟货币进行包装,本身与区块链技术无关,涉及资金多,危害严重。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相关负责人郑玉山表示,当前监管风向标是规范、净化区块链技术发展环境,清理防范民间炒币、非法集资和金融,保障真正的区块链技术安全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副处长程宇表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项目的名义、搞资金盘,造成了社会对区块链技术的负面认知,阻碍了技术与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强化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由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设计的数字版权藏品“星辰大海”将在4月10日发行:4月9日消息,2022年4月10日中午12时,由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设计的数字版权藏品“星辰大海”将在“时藏”数字版权藏品平台公开发行,限量10000份,每份价格9.9元。这是以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为主题的文创产品首次发行数字版权藏品。[2022/4/9 14:14:46]

新华社: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5月29日晚,新华社发布题为《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的文章,再次对虚拟货币表示关注。这是新华社在两天内第3次发问虚拟货币。

文章表示,让众多投资者一夜之间账面清零的背后,是“币圈”的期货合约交易。近年来,除了现货交易,期货合约交易逐步成为虚拟货币交易的重要衍生品。此类合约具有双向交易、高杠杆等特征。从表面上看,此类合约可以对冲风险,但更多投资者把其视为“一夜暴富”的工具。因为,加杠杆后,随着“币值”涨跌,收益也会成倍变化。虚拟货币的交易风险远不止价格剧烈波动,在交易炒作的背后还常常伴随着“庄家”操纵市场价格。业内人士表示,虚拟货币交易没有实物依托,价格容易被操纵。尤其是不少“空气币”发行技术模糊,发行上限不确定,存在巨量持有者,极易被“庄家”操纵价格。高杠杆下的爆仓,众多投资者两手空空血本无归,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却在其中稳赚收益。

此前消息,5月28日晚,新华社发布了《1万台“矿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挖的是“币”还是“坑”?》,就比特币“挖矿”带来的巨大能源损耗提出质疑。29日中午,新华社发布《加密货币,是金融创新还是“庞氏局”?》,再次就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发问。[2021/5/30 22:55:57]

新华社:虚拟货币交易“禁令”应升级,实施穿透式监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有必要加强账户监管和外汇监管,实施“一竿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监管。考虑建立黑名单制度,无论其运营主体和主要负责人国籍如何,都将其主体和相关责任人列入黑名单,禁止或部分限制其今后在境内开展活动、从事相关金融业务。[2018/2/12]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5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