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姚前:以监管科技应对金融科技,是区块链治理的应对之道

近日,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发表文章《区块链高质量发展与数据治理》。文章指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挑战,完全开放自由的公有链存在合规风险,如承载金融科技应用则必须予以改进。应对之道或许是以监管科技应对金融科技,联盟链是许可链,既可以开展跨机构应用,也可为行业自律和监管提供服务。有鉴于此,可考虑在不损害区块链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在公有链上增加监管节点,保障公有链的合法合规,或者采用多链策略,即采用联盟链公有链的“二元模式”,联盟链向相关监管部门注册,开展链上监管,去中心化应用则使用公有链,开展去中心化商业活动。若有需要,监管者亦可从联盟链穿透到公有链,管控全局。基于依法合规的现实要求,联盟链或许是应用落地的较优选择。

姚前:区块链技术值得数据跨境流动及其监管各方深入研究:《中国金融》2020年第22期,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刊文《数据跨境流动的制度建设与技术支撑》表示,支付标记化技术将个人数据的“匿名化”交由可信第三方负责,而区块链技术则创造了用户完全自主可控的数据隐私保护新思路。用户的私钥可以本地生成,通过公钥计算发布有效的账户地址,从而隔断账户地址和账户持有人真实身份的关联。通过控制私钥,用户可以在区块链上自主完成交易,虽然在区块链网络上能够看到每一笔交易的细节,但无法对应到现实世界中的具体某个人。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打破中心化模式下数据控制者对数据的天然垄断,赋予用户真正的数据隐私保护权。区块链技术还可与先进密码学技术结合,发展出各类隐私保护方案。比如,利用基于环签名、群签名等密码学方案保护签名方身份;采用高效的同态加密方案实现密文的多方处理,隐藏用户交易金额等敏感信息;采用零知识证明方案,使交易数据能被审查和验证,但又不能被真实探知。区块链技术这一自主可控的隐私保护新思路,值得数据跨境流动及其监管各方深入研究。[2020/11/24 21:56:04]

声音 | 姚前: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还需要研究量子货币:据《比较》第98辑消息,姚前表示,展望未来,央行数字货币还需要研究量子货币。量子货币可以解决经典数字货币最头痛的双花问题。理想的量子货币相当于同时结合了传统货币(纸币)和经典数字货币的优点,并避免了它们各自在本质上难以克服的缺点。当前,可部分应用量子技术为数字货币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服务。[2018/11/23]

央行姚前:账本技术现代化是公司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今日在清华金融论坛发表题为《分布式账本与传统账本的异同及其现实意义 | 央行与货币》的文章。文章总结如下:账本技术现代化是公司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DLT有其独特的优势,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它也存在不足,比如扩展性尚不能满足要求,数据隐私和访问控制有待改进,如何与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相融合,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各类账本编制,需要进一步试错和探索。显然,高阶的DLT账本编制是建立在低阶应用已然成熟的基础上的,比如,若企业层面的账本广泛应用DLT,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DLT账本编制自然就顺理成章了,因此应注意发挥技术应用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DLT账本的正能量。[2018/6/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抹茶交易所区块链:为什么区块链没有领导者?

“本文是币二姐的原创,如有转载请联系,关注区块链技术,解密区块链局,讲述区块链故事!”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有一个人来进行统治和领导的.

[0:0ms0-0:84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