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cointelegraph
作者:ANTóNIOMADEIRA
6月13日,从去中心化金融协议Compound中借入的资金达到10亿美元大关,其前三大市场是DAI、稳定币USDC和以太坊。
目前MakerDAO的DAI保持领先,其协议借用价值占79.88%。由于其COMP奖励机制可根据借入的美元价值为用户提供COMP代币,稳定币似乎在Compound中很受欢迎。
Compound允许用户存入某些加密货币以赚取利息,并借用不同的代币或稳定币,同时为用户提供参与这两项活动的COMP代币奖励。
骇客联盟将代码开源,实现DeFi+DAO应用生态:据官方消息,骇客联盟近日已将代码开源,完全去中心,支持虚拟机EVM、WASM技术、多链跨链技术和多元化生态挖矿机制。社区用户和项目机构可以通过主网查看使用源代码,参与超级节点多元化挖矿,实现链与链之间数据流通和价值交换,全球区块链开发者可以随时跟踪开发进度。
据悉,骇客联盟是由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与区块链行业顶级加密技术人员发起,通过去中心化自治式组织(DAO)创立的一个专注于数字资产投资理财的生态联盟。骇客联盟为用户提供包括实体资产上链、数字托管、资产借贷、金融性投资、担保挖矿、数字资产保险业务以及链上交易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新型DeFi+DAO去中心化金融应用生态。[2021/1/30 18:28:26]
在过去的几周中,该系统使Compound协议非常受欢迎,目前其流动资金池中锁定了16亿美元的资产。目前,许多DeFi协议还显示出借贷和锁定资金的数量大大增加。例如,根据Aavewatch的数据,Aave目前持有超过2.5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末日博士:DeFi从一开始就是雾件:金色财经报道,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在推特表示:“DeFi从一开始就是雾件(vaporware),现在完全是步履蹒跚,因为区块链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被炒作的技术。”据悉,雾件是指远在开发完成前就开始作宣传的产品(也许这些产品根本就不会问世)。[2020/9/25]
DeFi代币价格排名最高
DeFi在可见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在由Coinbase支持的Compound项目引起了轰动之后。至少有10个与DeFi相关的代币获得了超过100%的收益,这部分归功于COMP奖励机制和yieldfarming,这允许用户同时充当贷方和借方,以便以双重角色赚取COMP代币。
张元杰:DeFi 项目是公链必不可少的应用场景:9月4日消息,Conflux 联合创始人张元杰在做客《HyperPay焦点》栏目时提及:DeFi 协议建立在公链基础设施上,有助于提高底层资产的流动性。各类抵押借贷协议也有助于通过锁仓借贷的方式将大量的原生代币锁在链上,对公链生态也有较大意义。根据DeFi Pulse的数据显示,整个加密市场的DeFi锁仓量从6月15日,Compound引发流动性挖矿开始至今,从$10亿美元飙升至 $95亿美元,其中以太坊的锁仓量就高达 640 多万个,约$30多亿美元的量级。在保持生态活跃度的情况下锁住资产,DeFi 项目是公链必不可少的应用场景。DeFi 项目的火热也引发以太坊的价值飙升。[2020/9/4]
在交易的第一周,COMP上涨了233%,并在Coinbase和Kraken上市。Aave的LEND代币在过去3个月中上涨了1000%以上,从0.02美元左右升至0.24美元。
与DeFi相关的代币的价格不仅随着从这些协议中锁定和借用的价值一起上涨,而且在这些协议中可用的代币通常也表现良好。
可以肯定地说,伴随着高利率和yieldfarming的可能性,DeFi一直是一种礼物,它一直在为平台和其各自代币的早期采用者提供赠予。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Chainlink,它是Aave协议上继LEND代币之后最大的加密货币。
在COMP奖励机制更新之前的两周内,DeFi协议对BasicAttentionToken等其他代币的影响最为明显,BAT是所有DeFi中使用最多的ERC-20代币,甚至超过了ETH和DAI。
为什么DeFi代币飙升?
虽然很容易理解DeFi在增长,但是相关代币的价格上涨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关的。尽管像NEXO这样的代币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收入,但LEND和COMP却不会。
但是,这些代币赋予其持有者对协议的表决权。换句话说,它们是治理代币,不支付任何利息。
尽管没有立即的金钱利益,但对这些平台的未来押注可能会带来一些无法衡量的价值,这取决于这些平台随着时间的扩展。此外,围绕DeFi领域的炒作和直接投机肯定地帮助了其中一些与治理相关的代币。
随着DeFi领域的活动继续打破纪录以及锁定和借出的资金数量增加,DeFi代币似乎有可能继续跑赢比特币,尤其是随着数字资产的交易量和波动性持续下降。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24047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