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业务已超5万笔,金额超1940亿元

据北京商报消息,11月6日,在上海进博会分论坛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在现阶段,DLT主要适用于非实时性、交易量较小和信息敏感度较低的确权、登记、转让等商业化业务场景,尤其在交易确权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能够降低对账成本,改进信息时效性。央行积极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区块链作为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口,在上述场景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行业标准;建成投产全国性贸易融资平台、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等。他还指出,截至今年9月底,数研所旗下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上线银行共50家,业务超过5万余笔,业务金额超过1940亿元。该平台主要是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指导精神;同时希望能解决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重复交易和虚假交易、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影响实体经济的重大问题。

央行数研所副所长狄刚:区块链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可从核心技术、标准支撑等八方面破局:12月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12月5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表示,虽然区块链技术在全球数字金融领域已经拓展了很多应用场景,但在体系架构、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监管审计、融合集成和标准体系等六方面仍面临技术挑战。比如,在监管审计方面,狄刚认为,区块链的节点里面,有很多都是匿名化和密态化,去中心难以监管。可以通过隐私保护技术和监管探侦技术结合,实现穿透式监管。又如,在标准体系方面,狄刚认为,区块链互联互通性较差,核心技术标准与应用标准不够,这需要加大互联互通标准体系的建设力度。

狄刚认为,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未来可以从基础理论、核心技术、标准支撑、专项示范、产业协同、人才培养、生态共建、政策和资源保障等八方面进行破局。

其中,在核心技术方面,狄刚认为,打造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合约创新、区块链的网络技术、芯片和硬件,以及跨链、监管审计等;在标准支撑方面,应制定核心技术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此外,在产业协同方面,狄刚认为,要加强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协同拓展场景,推动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应用的衔接和转化。在政策和资源保障方面,要推出产业引导政策,提出技术创新、成功转化和激励机制,并形成国际化的协同机制。(中国证券网)[2021/12/5 12:52:44]

IMF何东: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是可行的:10月25日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何东在2020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虽然目前很多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和试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国内使用的场景,但一些央行的实验已经证明,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是可行的。他表示,是否允许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上使用是一个政策选择和技术设计方面的问题。(财联社)[2020/10/25]

声音 | 新加坡金管局局长:与中国央行在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等话题展开讨论:新加坡金管局局长孟文能(Ravi Menon)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需要更多地开展跨境业务,这正是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好联结的地方。尽管中国央行未参与Ubin项目,但“我们保持密切联系,并在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和其他中国很具优势且深入研究的话题上展开讨论。(21世纪经济报道)[2020/2/3]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455ms